再现罗马走向衰亡的悲壮史诗,追问帝国倾覆的真正根源,严谨研究和流畅书写的完美融合,全球热销50万册!革新爱德华?吉本的事业,半个多世纪以来罗马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 【内容简介】 鼎盛时代的罗马帝国,统治着西起不列颠、西班牙,东至幼发拉底河的土地。千百年来,罗马帝国被当作人类统治的制度典范,拥有严密的防御体系、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复杂的行政体系和繁荣的交通贸易网。当时人们相信,“永恒之城”罗马永远不会陷落。 罗马人想不到的是,帝国由盛转衰只在转瞬之间,而毁灭的种子来自最匪夷所思的地方——北方人烟稀少的草原。公元4世纪末,呼啸而来的匈人骑兵打破了罗马世界的平衡,本来已经和罗马相安无事的欧洲蛮族被匈人击溃、驱赶。376年,第一批哥特人难民请求进入罗马境内居住,大量涌入的蛮族人动摇了帝国的统治。帝国百年衰亡史的大幕拉开了。 378年的哈德良堡战役,罗马军队惨败于暴乱的哥特武装,皇帝瓦伦斯战死。局势逐渐失控,蛮族军队开始蚕食罗马的领土。406年,莱茵河防线失守;410年,罗马城首次被洗劫;412年,西班牙全境沦陷; 439年,北非全境失守;446年,不列颠行省脱离罗马统治;455年,罗马再次遭到洗劫;468年,罗马帝国最后一次北非远征惨败;476年,帝国灭亡。讽刺的是,废黜罗马末代皇帝的哥特势力,正是100年前那批哥特难民的后裔。 我们不仅疑惑,罗马帝国的金城汤池是从哪里开始崩塌的?一个世纪的衰亡史,难道就没有挽回的机会?“永恒帝国”的失败,人口大迁徙,以及欧洲再也没能实现的“分久必合”之梦,给我们的启示几何?本书将用精彩的故事和详实的细节,重现罗马帝国这意味深长的最后一百年。 ———————————————————————————————————————— 【编辑推荐】 ◎罗马史权威学者彼得?希瑟25年心血力作,全球销量超过50万本 《罗马帝国的陨落》讲述罗马帝国衰落的最后一百年(4世纪末—5世纪末),是综合半个世纪来罗马史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希瑟如大侦探一般,把历史学家几十年来发现的时空碎片,一片一片地拼给你看,奇迹般重建罗马帝国的宏大面貌;同时,他又为我们演示了这个大帝国崩坏、倒塌的悲壮史诗。 ◎穿透历史迷雾,刷新罗马史写作的深度与广度,了解晚期罗马史的不二之选 从378年罗马军在哈德良堡之战中惨败,到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段时间对解释罗马灭亡至关重要,但它尴尬地落在古典史和中世纪史研究的视域交界处,缺少整体而权威的审视。《罗马帝国的陨落》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重整了罗马末年的政治-社会图景,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观察这个时代。从非洲的繁忙商业,到罗马东方的漫长防线,再到欧洲蛮族的多样生活,这个广阔帝国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是反映帝国衰亡的镜子。 ◎重开欧洲史上最大疑案:罗马帝国为何终结? 罗马帝国的陨落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给人留下了永远的遗憾与疑问。人们不禁会问:罗马帝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套制度体系,但它最后怎么就失败了呢? 难道它具有致命的内部缺陷?抑或公元5世纪的欧洲民族的迁徙大潮太过汹涌,外部压力使国家难以支撑?又或者,帝国的皇帝、将军做出了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决定?书中,希瑟站在新的历史和知识高度,对罗马衰亡的原因做出了全面分析——大国兴亡、欧洲秩序、移民……种种话题中回响的现代启示,值得我们侧耳倾听。 ———————————————————————————————————————— 【评论】 关于那个至关重要却又很难透彻理解的时代,彼得?希瑟为我们带来了一部难得一见的作品,集合了他讲故事的天分和学术的严谨性。这本书就像一座新立的灯塔,照透了笼罩着西罗马帝国最后岁月的历史迷雾。 ——汤姆?霍兰(Tom Holland,《卢比孔河》《波斯战火》作者) 麦考利(19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曾说,畅销历史学家应该以取代年轻女孩床边的轻小说为己任。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需要引人入胜的故事、流畅易读的文风和出众的学识。希瑟三者兼具……吉本当然还是经典。但是希瑟用一样的热忱,革新了吉本的事业;而且令人欣慰的是,希瑟只用了吉本六分之一的篇幅。 ——约翰?曼(John Man,亚洲史学家、作家) 爱德华?吉本的旧事新说,一部丰富而有戏剧性的集大成之作。……希瑟先生这本书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他所述的这个大变革的故事,也在于其幕后历史学家的杰出工作。希瑟先生就像大侦探一般,使用了十八般手段——从考古学的花粉检测到文学批评——只为了还原一段淹没历史的真相。 ——亚当?基尔希(Adam Kirsch,诗人、批评家) 阿拉里克的哥特人、阿提拉的匈人、盖萨里克的汪达尔人,还有罗马帝国的奋斗目标和糟糕统治,都被丢进希瑟的大熔炉中,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吉本也不会轻视这种说法——罗马的帝国主义最终成了自己的掘墓人。 ——保罗?卡特里奇(Paul Cartledge,剑桥大学历史学教授) 普通读者会被希瑟那种生动、清新、没有难解术语的讲述所吸引,他的口吻犹如在大学的历史大讲堂。……对读者的细心讲解,以及详尽的注释,使这本书能够吸引任何对古典时代晚期和中世纪早期感兴趣的人。 ——劳伦斯?岗村(Lawrence Okamura,罗马史学家) 开卷有益的大师之作。 ——《前言杂志》(ForeWord Magazine) 极富感染力,充满历史的跌宕起伏和伟大人物。 ——《旁观者》(Spectator) 激动人心的故事,汹涌激荡的往事……这本书可以推荐给任何人,不论是历史专家还是业余读者。 ——《今日历史》(History Today) 就像一个罗马末代皇帝一样,彼得?希瑟决定重整罗马破碎的山河,防止江山沦于历史的迷茫与无序。和罗马末代皇帝不同的是,希瑟成功了。 ——《泰晤士报》(The Times) 希瑟熟练地梳理了罗马衰亡过程中必要的经济和政治现实,同时用丰富多彩、扣人心弦的讲述,重塑了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中的故事与人物。……其中不乏敏锐的洞察,不同年代之间观点的跳跃碰撞,还有富于感染力的历史热情。 ——《独立报》(Independent) 作者简介 [英]彼得?希瑟(Peter Heather) 英国历史学家。1960年出生于北爱尔兰,毕业于牛津大学,现任伦敦国王学院历史系教授,中世纪史研究的负责人。他曾任伦敦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教授。希瑟是晚期罗马史、中世纪欧洲蛮族研究方面的权威,是对公元3至8世纪的欧洲最为了解的一位历史学家。 希瑟的历史作品结合了严谨的历史考证和流畅的叙事笔法,在欧美世界拥有大量的读者。他为Blackwell出版社的“欧洲民族”图书系列创作了《匈人》(1998)和《哥特人》(1999)两本书。《罗马帝国的陨落》(2005)、《帝国与蛮族》(2009)和《罗马的复辟》(2013)则三本著作汇集了希瑟25年研究努力的成果,从三个角度详尽讲述了罗马帝国和蛮族的冲突交流史,达到了晚期罗马史和后罗马史写作的一座当代巅峰。
目录: 致 谢 i 序 言 ii 【第一部分】罗马统治下的和平 第一章 罗马人 003 第二章 蛮族人 053 第三章 帝国的局限性 117 【第二部分】危 机 第四章 多瑙河上的战争 167 第五章 上帝之城 221 第六章 走出阿非利加 296 第七章 匈王阿提拉 355 【 第三部分】 帝国的陨落 第八章 匈人帝国的灭亡 417 第九章 帝国的终结 460 第十章 罗马的灭亡 515 . 主要人物表 548 大事年表 581 词汇表 594 缩略词 606 注 释 608 参考文献 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