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政治、外交、社會和文化的多重視角,闡析中共如何借鏡蘇聯經驗,運用小說、教科書、歌曲、電影等媒介及勞動模範和女拖拉機手典型,塑造「新人」;傳播「新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包括站穩無產階級立場,實踐黨國至上、集體為重、勞動光榮和男女平等諸多觀 念。蘇聯經驗是毛澤東時代中共施政的重要參照座標;但隨著中蘇關係從蜜月到反目的翻轉,中共宣傳「新人」的重點也隨之產生變化。全書藉由比較與對照中蘇風俗習慣、國家發展,以及領袖觀念與價值偏好,分析蘇聯經驗在中國發生變化的背後成因,進而討論斯大林模式在中國的適用性。毛澤東不斷強化階級鬥爭的觀點和政策,是對斯大林模式的重大修正。此外,研究中共所宣傳的新人觀,也有助於了解紅衛兵在文革前十七年的養成教育,以及毛澤東政權的本質。毛時代中共對「新人」的宣傳,造成二元對立的價值觀,其影響至今猶見。
作者简介 余敏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紐約大學歷史系博士,政治大學俄文系副教授 專長領域:中俄關係、俄國文化史,目前進行之研究計畫: 莫斯科中山大學、向蘇聯學習。
目录: 導 論 一、文獻回顧與議題旨要 二、新人理念的起源與發展 三、宣傳運作與中蘇關係 四、章節安排 第一章 蘇聯新人保爾?柯察金與典型中國化 一、保爾的誕生與傳入中國 二、保爾精神特質與在中國的宣傳 三、保爾典型中國化及其「正統」精神的捍衛 四、民間的解讀 五、小 結 第二章 民族/愛國主義為首─教科書中的國際觀 一、從改編、改寫到定於一尊 二、蘇聯與美國兩大陣營的對立 三、三個世界的逐漸形成 四、小 結 第三章 黨國至上─群眾歌曲中的愛國觀 一、蘇聯群眾歌曲的起源和傳入中國 二、高唱黨國大我 三、抒情歌曲表現愛國主義 四、中蘇群眾歌曲與民間反應 五、小 結 第四章 階級鬥爭為綱─電影中的敵我觀 一、輸入蘇聯電影中的敵人類型 二、美帝、國民黨特務與地主:1949-1954 三、大小「胡風集團」與右派分子:1955-1957 四、沒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壞右與蛻化分子:1958-1965 五、小 結 第五章 集體為重─電影中的愛情觀 一、個人走向集體:五四到延安時期 二、先公後私:中共建國到反右運動 三、邁向大公無私:大躍進到文革 四、小 結 第六章 「勞動光榮」─勞動模範與勞動觀 一、蘇聯的斯塔漢諾夫運動與傳入中國 二、1950 年代勞動模範的評選和塑造 三、勞動模範的宣傳和勞模運動產生的問題 四、中蘇宣傳之差異與文革後的勞模討論 五、小 結 第七章 「男女都一樣」─女拖拉機手與性別觀 一、中共建國初期的女拖拉機手宣傳與典型 二、婦女勞動實踐與機耕化發展 三、女拖拉機手的工作與實際生活 四、小 結 結 論 一、中蘇新人的差異及斯大林模式的討論 二、宣傳新人的成效與民間的解讀 三、新人與黨的角色 參考書目 索 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