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法先生,为现代著名史学家,尤在研究清末民初社会政团、政党的著名学者。《中研院学人文库:近代变局中的历史人物》收录的十五篇论文,均为张玉法先生精挑细选之精华篇目,主要探索十二位历史人物:曾国藩、袁世凯、孙中山、黄兴、章炳麟、苏曼殊、杨度、梁启超、谭延闿、蒋介石、胡适、傅斯年。或探索其一生成就,或探索其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在历史的洪流中,都能看到他们的浪花,虽然这些浪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
作者简介 张玉法,出生于山东,因国共战争而成为流亡学生,辗转自山东南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台湾中研院院士,历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为海内外著名之中国现代史研究权威学者,著有《清季的立宪团体》、《清季的革命团体》、《民国初年的政党》等专书十余册,其《中国现代史》是台湾各大学历史课程的常用教科书。是台湾著名历史学家, 1982年在美国亚洲学会于芝加哥召开的年会上,他与大陆学者章开沅教授公开辩论辛亥革命的性质,成为史坛之美谈。
目录: 曾国藩的历史地位 一、前言 二、敦品:从修身到齐家 三、治学:游刃于义理与经世之间 四、定乱:从忠君到保教爱民 五、洋务:开中体西用的宏规 六、结论 袁世凯的仕宦阶梯(1881~1911) 一、前言 二、家世与气志 三、从庆军前敌营务处到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 四、从督练新军到出任山东巡抚 五、从直隶总督到外务部尚书兼军机大臣 六、从仕宦高梯上跌落:归隐林园,伺机再起 七、结论 晚清的民族主义(1895~1911):以章炳麟为中心的观察 一、前言 二、晚清民族主义的流派 三、章炳麟的种族之辨及光复理念 四、章炳麟的反帝国主义思想 五、结论 民国初年章炳麟的人际关系(1912~1916) 一、前言 二、官界 三、政界 四、学界 五、益友 六、结论 章炳麟与中国东北边疆(1903~1913) 一、引言 二、晚清视东北为满洲人唯一之领土 三、推翻满清使满人和满人的东北故土属于中国 四、民初出任东三省筹边使谋为中国开发东北 五、结论 苏曼殊的生平及其译著 一、前言 二、生平 三、译著 四、余论 知识青年对孙中山革命运动的反应 一、前言 二、革命的社会基础 三、孙中山的领导风格 四、争取知识青年之道 五、知识青年对革命的反应 六、余论 黄兴与孙中山之关系 一、前言 二、孙黄出身 三、英雄并起(一八九五~一九○五年) 四、革命伙伴(一九○五~一九○八年) 五、分途奔走(一九○八~一九一一年) 六、合力建国(一九一一~一九一三年) 七、殊途同归(一九一三~一九一六年) 八、余论 / 177 杨度的政治行为及其转折 一、家庭、师友与早年志气 二、留日时期的救国主张及活动 三、在君宪运动中别树一帜 四、仕途与理想的困境 五、民国成立前后的政治抉择 六、再张君宪的旗鼓 七、韬光养晦与思想转向 八、由台前走入台后的一生 梁启超在政治运动中对国民态度的转变 一、前言 二、改造国民是改造国家的基础 三、动员国民达到国家改造的目的 四、结论 民国建立前后的谭延闿(1909~1913) 一、前言 二、谭延闿的出身背景 三、从学堂督办到咨议局局长:徘徊于改革与革命之间 四、卷入革命的洪流:从咨议局议长到都督 五、稳定湖南政局:做一个稳健的省级首长 六、参与国家事务:地方官关怀国事的局限性 七、结论 胡适的学术生涯 一、前言 二、精研中国哲学 三、提倡治学方法 四、推动科学发展 五、结论 1919年的胡适:实验主义的宣扬与力行 一、前言 二、宣扬实验主义 三、论辩“问题与主义” 四、提倡“社会不朽论” 五、鼓吹女子解放 六、余论 蒋介石对日本两次出兵山东之反应(1927~1928) 一、前言 二、一厢情愿:日本第一次出兵山东前后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 三、力避冲突:一九二八年对日本出兵山东的初步反应 四、坚此百忍:五三惨案发生后就地交涉期间蒋的忍让与措置 五、转变方向:五月十二日以后蒋介石力图摆脱就地交涉并突破困局 六、结论 傅斯年的政治理念 一、前言 二、关怀政治的缘起 三、忠爱国家民族 四、落实政治改革 五、向往民主自由 六、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