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准确地把握了学生运动在中华民国史中的历史角色。作者纵观20世纪的学生运动,然后将其研究焦点集中于一个重要的具体问题上:国民党在其执政时期如何试图控制学生运动并对其进行“去政治化”?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他对国民党内复杂的派系政治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考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根基不稳的国民党政权通过那些政策和机构来使学生运动“去政治化”,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忠于政府的公民运动。更为重要的则是他对于国民政府学运政策失败的原因的深入解析和评价,为我们理解那些学生们为何以及如何为了一个更崇高的诉求(尤其是社会正义)而聚集组织在一起,甚至流血牺牲提供了可贵的素材和视角。
作者简介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目录: 英文版序言 中文版序言 鸣谢(一) 鸣谢(二)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 第二节 近代学校和学生 第三节 20世纪中国学生运动概况 第二章 政策转向之议 第一节 清党后的临时措施 第二节 早期的倡议 第三节 后期的改进 第三章 政策路线之争 第一节 民众训练委员会不同政策的出现 第二节 民训会倡导新路线的幕后动机 第三节 派系重组与学运法规的颁布 第四章 “去政治化”的双翼策略 第一节 “去政治化”政策之透视 第二节 灌输国民党价值观 第三节 培植亲国民党的学生活跃分子 第五章 抗日战争与三民主义青年团之成立 第一节 战前提议与战时成立 第二节 成立三青团的初衷 第三节 其他可能动机的排除 第六章 三民主义青年团招收学生团员 第一节 早期团员成分及在校招收学生的初期努力 第二节 党团之间的倾轧 第三节 重点归向学生 第七章 战时对学运的遏制 第一节 三青团在校园内所受的限制 第二节 战时教育和学生自治会的局限 第三节 国民党发动内战与学运政策的延续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1927—1949年国民党学生政策的形成及其实质 第二节 与1927年以前国民党学生政策之对比 第三节 对国民党本质及其政策失败的反思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