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失败的遗产


作者:严泉     整理日期:2017-02-16 20:32:51


  从1913年至1923年,民国国会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两遭解散而两度复会,围绕内阁制与总统制、单一制与联邦制等问题,制宪议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制宪议员选择的是封闭式的制模式和对抗性的制宪策略,他们排斥北洋实力派对制宪过程的合理介入,沉陷文人式的学理空谈而不能合理地分配政治权力。这些因素,是导致民初制宪政治和民主转型终以失败结束的重要方面。
  本书结合历史学与政治学的分析方法,爬梳民初制宪会议的原始记录,运用理性选择理论、策略互动论等分析手段,返回历史现场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力图避免目的论的后见之明及以往对民初制宪失败的道德化评价;同时,作者拓宽视野,将民国制宪与美、法等国制宪过程相比较,当前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民国初年制宪政治的认识。

作者简介
  严泉,1973年生,历史学硕士(1999年),法学博士(2005年),上海大学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1年),上海台湾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曾在《开放时代》、《二十一世纪》(香港)、《上海台湾研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合著一本。作为主要执笔人先后参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两项,国务院台办课题五项。先后在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任职,现从事比较宪政史、台湾问题研究。

目录
  致谢前言第一章 民国早期的政治发展一 政治权力的聚散二 政治合法性的转变三 政治参与的活跃四 政治文化的变迁五 宪政主义的兴衰第二章 制宪历程:从《临时约法》到《中华民国宪法》一 临时参议院时期二 第一届国会时期三 南北分治时期第三章 “超议会制”与政体选择的失败一 《天坛宪法草案。与政体制度选择二 “超议会制”与宪政变革的失败第四章 国体选择:联邦制度的中国特色一 国家(中央)与地方权力二 国家(中央)现地方权力关系三 地方权力关系四 联邦制度的中国特色第五章 利益优先:国会关于宪政选择的争论一 国会制宪会议与政体选择二 集权或分权:省制与政体制度的争辩三 国会宪法会议与省宪之争第六章 从对抗到协商:制宪进程中的策略互动一 1913年:国会制宪会议与北洋派的对抗互动二 1916-1917年:国会各政党的协商-对抗互动三 1922-1923年:国会各政党与实力派的协商互动第七章 制宪议员社会政治背景一 制宪议员社会政治背景变迁 二 比较视野中的背景特色第八章 政体制度、政治传统与制宪政治一 政体制度与制宪目标二 政治信任与制宪策略第九章 结论:制宪与民主化试验一 政治妥协与制宪成败 二 宪政制度选择与民主稳定 三 民主转型与民主崩溃四 制宪政治与早期民主化经验附录一 1913年国会制宪会议历次会议情况表附录二 1913年国会制宪会议重要议题表决情况表附录三 1913年国会制宪会议员列表附录三 1923年国会制宪核心员列表参考文献
  致谢前言第一章 民国早期的政治发展一 政治权力的聚散二 政治合法性的转变三 政治参与的活跃四 政治文化的变迁五 宪政主义的兴衰第二章 制宪历程:从《临时约法》到《中华民国宪法》一 临时参议院时期二 第一届国会时期三 南北分治时期第三章 “超议会制”与政体选择的失败一 《天坛宪法草案。与政体制度选择二 “超议会制”与宪政变革的失败第四章 国体选择:联邦制度的中国特色一 国家(中央)与地方权力二 国家(中央)现地方权力关系三 地方权力关系四 联邦制度的中国特色第五章 利益优先:国会关于宪政选择的争论一 国会制宪会议与政体选择二 集权或分权:省制与政体制度的争辩三 国会宪法会议与省宪之争第六章 从对抗到协商:制宪进程中的策略互动一 1913年:国会制宪会议与北洋派的对抗互动二 1916-1917年:国会各政党的协商-对抗互动三 1922-1923年:国会各政党与实力派的协商互动第七章 制宪议员社会政治背景一 制宪议员社会政治背景变迁 二 比较视野中的背景特色第八章 政体制度、政治传统与制宪政治一 政体制度与制宪目标二 政治信任与制宪策略第九章 结论:制宪与民主化试验一 政治妥协与制宪成败 二 宪政制度选择与民主稳定 三 民主转型与民主崩溃四 制宪政治与早期民主化经验附录一 1913年国会制宪会议历次会议情况表附录二 1913年国会制宪会议重要议题表决情况表附录三 1913年国会制宪会议员列表附录三 1923年国会制宪核心员列表参考文献





上一本:我的留学记 下一本:共產黨.地方菁英.農民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失败的遗产的作者是严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