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落幕了。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在欧洲的视角内,将这个世纪界定为从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至1991年苏东解体为止、作为“极端的年代”的短二十世纪。与作者的看法不同的是,在《短二十世纪》一书中,作者将中国的二十世纪界定为从1911至1976年为止、作为“漫长的革命”的短二十世纪──这是一个极端的、但同时也是革命的时代。 本书作者论述了中国在这个“短世纪”中的两个独特性:第一个独特性集中於这个“短世纪”的开端,即在革命建国过程中的帝国与国家的连续性问题。第二个独特性集中於这个“短世纪”的终结,即革命与後革命的连续性问题。
作者简介 汪晖,1959年10月生,江苏扬州人。曾就学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8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著作有:《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1991)、《无地彷徨——“五四”及其回声》(1994)、《死火重温》(2000)、《现代中国思想的兴起》(2004)等。
目录: 1.“亚洲觉醒”时刻的革命与妥协 2.文化与政治的变奏──论中国的“短二十世纪”的开端──战争、革命与1910年代的“思想战” 3.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视野下的抗美援朝战争 4.去政治化的政治、霸权的多重构成与六十年代的消逝 5.1989社会运动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的历史根源 6.自主与开放的辩证法──再论当代中国大陆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周年之际 7.两种新穷人及其未来 8.代表性断裂与“後政党政治”──“後阶级社会”的阶级问题及其尊严政治 9.代表性的断裂 10.两岸历史中的失踪者──再问“什麽的平等”?──《台共党人的悲歌》与台湾的历史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