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收入了作者的十多篇关于现代中国“革命”意识形态形成史的研究论文。 这些论文内容丰富,多角度多方位地探讨了上述问题,具有观点新颖,逻辑严密的特性。从而使读者能对从晚清到现在,整个二十世纪中国“革命”意识形态的形成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作者简介 陈建华,生于上海。获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现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发表著作有《十四至十七世纪中国江浙地区社会意识与文学》、《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李欧梵教授访谈录》、《“革命”的现代性——中国革命话语考论》、《帝制末与世纪未》,及文学创作《去年夏天在纽约》、《陈建华诗选》等。
目录: 上篇 (一)论现代中国“革命”话语之源——二十世纪初“革命”、“かくめぃ”和“Revolution”的翻译过程 (二)再论现代中国“革命”话语之源——民族主体、历史记忆及文学场域的建构 (三)孙中山与现代中国“革命”话语关系考释 (四)“革命”的脚注——孙中山《伦敦被难记》及“革命”话语研究 (五)关于“革命”和“现代性”的意义和使用 (六)晚清“诗界革命”发生时间及其提倡者考辨 中篇 (七)晚清“诗界革命”盛衰史实考 (八)晚清“诗界革命”与批评的文化焦虑——梁启超、胡适与“革命”的两种含义 下篇 (九)百年醒狮之梦的历史揶揄——“群众”话语与中国现代小说 (十)革命的女性化与女性的革命化——茅盾早期小说中的“时代女性”与现代时间意识,1926—1929 (十一)“时代女性”、历史意识与“革命”小说的开放形式——茅盾早期小说《虹》读解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