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视角新颖的中国古代史之作,系统介绍了从上古至公元1600年的中国历史。作者依据近年来令人目眩的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新成果,重构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框架,认为传统中国并非孤立、僵化的,而是开放和生机勃勃的。除展示跌宕起伏的政治兴衰画卷和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外,作者还结合其研究领域,重视民族、民间信仰和妇女问题,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娓娓道来,读者在其中可以看到来自各个阶层的人的身影,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从硕学鸿儒到市井妇孺等等。另外,古代中国社会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是本书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书作者着重使用考古资料以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史料,改变传统关于中国历史以政治为主线。以王朝循环为结构的固定模式,对中国历史尤其是被传统叙述方式所忽略的社会生活、民间社会、世俗信仰以及与中外交通等方面作了细致的描述,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构建中国,叙述有确切文字--甲骨文以来至汉代的历史;第二部分:面向西方,叙述三国至唐代的历史;第三部分:面向北方,叙述宋至明的历史。书中引用了大量考古和绘画、雕塑等艺术资料,使得叙述更为形象,也增添了阅读的趣味。 作者简介 芮乐伟·韩森,女,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汉学家。出版过著作《变迁之神——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1127—1276》(有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谈判》等。
目录: 译者的话 中译本序言 中译本第二版序言 序言 本书的目的 王朝循环模式 考古发现资料 文学资料:对小说的利用 艺术资料:绘画反映了什么 本书的结构 第一部分 构建中国(公元前1200—200年) 第一章 文字记载的开端(公元前1200—前771年) 龙骨汤与早期中国文字 安阳的发现 商朝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周征服商 第二章 武士与思想家的时代:重耳和孔子(公元前770—前221年) 《左传》和书中描写的社会 孔子的世界 分裂的世界:孔子门徒们的分歧 第三章 创建帝国(公元前221—220年) 法制国家 汉朝的建立 地区统治者的世界:马王堆的发现 汉武帝统治下的汉朝 汉朝的经济问题 后汉的复辟 有组织的道教教派的兴起 第二部分 面向西方(200一1000年) 第四章 中国的宗教面貌(200—600年) 中国最早的佛教徒 西域佛教:以龟兹王国为例 印度和中国的联系 北魏王朝(386—534年) 中国南方的宗教 第五章 中国的盛世(589—755年) 隋朝统一全国 隋灭唐兴 都城的日常生活 乡村的日常生活 第六章 安史之乱及其后果(755—960年) 安史之乱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 755年以后的敦煌 第三部分 面向北方(1000—1600年) 第七章 与货币妥协:宋朝(960—1276年) 第一次商业革命及其影响 宋朝的建立 新政:新党和旧党 中原长相忆 南宋的统治(1127—1276年) 第八章 北族王朝——中原的异族统治(907—1215年) 契丹 契丹的遗产 女真的兴起 绍兴和议之后金朝的统治 金统治下的学术文化 北方和南方的分离 第九章 蒙古的统治(1200—1368年) 蒙古联盟的起源 大汗朝廷的西方访客 蒙古征服中国南方 赵孟颊和高度表现力的艺术 蒙古的衰亡 第十章 继续抵抗蒙古的战争:明朝(1368—1644年) 明朝创建者及其建立的体制 下西洋的结束 明朝的社会变迁 明代的第二次商业革命 尾声 新世界的作物 中国人口增长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