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先生在獲得臺灣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後,即於 1956 年進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服務,由助理研究員以至研究員,其間曾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於 1962 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繼續服務,並在臺灣大學任教。後來赴美國匹茲堡大學任教,於 1999 年退休。許倬雲先生始終關注國內的學術發展,而且著述不輟。 《中國歷史的再思考》共收錄十八篇論文。主題涉及史學理論、考古文物、文化思想、君臣關係、地方觀念、社會制度、經濟活動、近代戰爭、殖民經驗、城市環境問題;時間則涵蓋史前至當代,前後不下五千餘年。就此而言,許倬雲先生給予受業學生和晚輩學人影響可以說是 「多樣的傳承」,恭賀許倬雲先生八秩晉五壽辰。 ※ 作者簡介 杜正勝(中央研究院院士) 黃進興(中央研究院院士) 黃俊傑(國立臺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 王汎森(中央研究院院士、副院長) 鄧淑蘋(國立故宮博物院退休研究員) 黃翠梅(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教授) 邢義田(中央研究院院士) 孫鐵剛(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 高明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趙雅書(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 張元(國立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李弘祺(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陳芳妹(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徐泓(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榮譽教授) 劉錚雲(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陳永發(中央研究院院士) 張秀蓉(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退休教授) 劉翠溶(中央研究院院士) 作者简介 主編:劉翠溶 劉翠溶,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2003/10-)。曾獲國立臺灣大學學士(1963)、碩士(1966)、美國哈佛大學碩士(1970)、博士(1974);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1966-68)、美國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員(1974-78)、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及研究員(1978-98)、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研究員兼主任(1998-2003)。她的研究領域為經濟史、人口史與環境史。
目录: 序(劉翠溶) 1 史學之空間思維的雜想╱杜正勝 2 再現傳統中國的思想──邁向論述化、命題化的哲學?╱黃進興 3 中國歷史寫作中史論的作用及其理論問題╱黃俊傑 4 近代史家的研究風格與內在緊張╱王汎森 5 史前至夏時期玉器文化的新認知╱鄧淑蘋 6 瑤環百疊,瑜珥琤瑽──雲南滇文化的玉耳玦╱黃翠梅 7 從《太平經》論生死看古代思想文化流動的方向╱邢義田 8 漢高帝如何從白登之圍脫困的?╱孫鐵剛 9 唐代的身分制社會╱高明士 10 五代吳越國末代君王錢俶(928-988)的歷史地位╱趙雅書 11 略談五代宋初君臣關於讀書的記載╱張元 12 什麽是近世中國的「地方」?──論宋元之際「地方」觀念的興起╱李弘祺 13 十三世紀桂學釋奠二圖的新發現╱陳芳妹 14 明代河東鹽銷區的爭執╱徐泓 15 檔案所見清代社會夫妻關係的斷裂與終止╱劉錚雲 16 關鍵的一年──蔣中正與豫湘桂大潰敗╱陳永發 17 臺北帝大附屬熱帶醫學研究所——從成立到接收╱張秀蓉 18 臺灣與福建城市環境問題的比較研究╱劉翠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