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群龙无首,派系林立,谁能胜出? 相比于胡汉民、汪精卫等,蒋介石只是“党内后进”,“一大”时连中执委候补委员都不是;相比于其他军事将领和地方实力派,到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也并不占有绝对优势。所以在他向“党国领袖迈进的过程中,不仅党内元老们大大地不满和不服,就是军事将领们也时不时地要挑衅一下。既要紧抓“军权”,又要争取“党权”,这就是蒋介石要做的事情。围绕着“军权”与“党权”,蒋、胡、汪三方不断演绎出分分合合、上台下台的复杂故事、一旁的太子派、西山会议派、地方实力派,也伺机而动…… 本书选取了从1931年2月28日夜胡汉民被扣,到1932年3月1日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选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这一年零一天的历史截面作为考察重点,细致梳理了这一时期国民党高层内的派系政治斗争,以及卷入其中的地方实力派与中央之间、地方实力派相互之间的种种利益较量。对处于斗争核心的蒋介石、胡汉民、汪精卫、孙科等各人心理,和派系斗争中的地城色彩,都有很精彩的论述。 作者简介 金以林,1967年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本科)、香港大学中文系(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研究系(博士);1993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现任副研究员;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著有《近代中国大学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蒋、汪、胡分合回顾 一 孙中山逝世后的继承权之争 二 “廖案”结果:胡汉民逐出广州 三 中山舰事件:蒋介石的冒险行动 四 宁汉对峙:元老们迎汪抗蒋 五 蒋汪联手反对特委会 第二章 蒋胡由合作到分裂 一 蒋介石为什么选择了胡汉民 二 蒋胡合作的基础 三 党权和军权的较量 第三章 约法之争和胡汉民被扣 一 约法问题之由来 二 胡适挑战“党治”,鼓吹约法 三 《太原约法》的真实意图 四 国民党四中全会上的交锋 五 汤山事件 第四章 国民会议的本质 一 国民会议的召集 二 历次修订《国民政府组织法》之比较 三 国民党内外对《约法》的反应 第五章 “非常会议”和广州开府 一 扣胡引起的风波 二 胡汉民为什么选择在广东发难 三 党内各派联合反蒋局面的形成 四 四监委弹劾通电的反响 五 广州开府 六 陈铭枢态度的转变 第六章 北方反蒋的再次兴起 一 石友三率先反叛 二 阎锡山返晋风波 三 甘肃雷马事变 四 宁粤大战一触即发 第七章 上海和谈 一 蒋为何始终坚持政治解决 二 国难当头,被迫和解 三 宁粤广州会议 四 初步统一的上海和谈 第八章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 南京,蒋介石主持下的四全大会 二 粤方内部的矛盾和分化 三 广州,胡汉民调停下的四全大会 四 上海,汪精卫另起炉灶 第九章 蒋氏下野和国府改组 一 蒋介石被迫下野 二 北方秘密联合倒张 三 四届一中全会的纠纷 第十章 蒋汪合作 一 内外交困的孙科内阁 二 特委会的成立与金融风潮 三 蒋介石复出前的布置 四 蒋汪合流,重掌中枢 第十一章 地域观念与蒋介石的起伏 一 孙中山粤籍观念在国民党中的运用 二 江浙派对粤籍“党统”的首次挑战 三 党内粤籍领袖正统意识的总爆发 四 地域观念淡出党内权力斗争 结语 蒋介石“最高领袖”地位的确立 征引参考资料索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