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杨奎松教授近年来所撰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的一个结集,涉及近代政治、军事、外交乃至重要历史的研究著作10余种。书中既有对这些著作学术成就、学术特色的中肯评价,也有对其中偏颇、阙失、不足的指正,并多有独到的见解。读来有耳目一新,振聋发聩之感。 古人云:“开卷有益”,但它绝非是“死读书”或“读死书”。读书方法,因人而异。而对于学者来说,“开卷有疑”,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责任。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作者简介 杨奎松(青石),1953年10月生于北京。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已出版专著多种并发表论文百余篇,已出版专著包括《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合著)、《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对外关系》(合著)、《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研究》、《失去的 机会?战时国共谈判实录》、《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的策略在国际背景下的演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研究》、《中共与莫斯科的关系(1920-1960)》等。
目录: 前言 孙中山爱国不爱国?——兼评李吉奎《孙中山与日本》与俞辛《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 日本学者的贡献与局限——评《中国共产党成立史》 北伐战争史研究中的些许遗憾——简评《中华民国史》第二编第五卷 张学良忏悔了吗?——对《西安事变忏悔录》的文本考察 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大陆抗战史著述亟待深入之一例 莫斯科与延安关系的另一种记录——读《季米特洛夫日记》与《共产国际与中共关系》 研究历史人物不能忽视历史背景——对《周恩来传(1898-1949)》若干史实的辩正 “纪实”也应严谨些——读《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大历史,小道德——黄仁宇《黄河青山》一书读后 国民党代表谁?——由胡绳生前对国民党的评价所想到的 台湾中共通史研究第一印象谈——评《中国共产党70年》 从政治宣传走向学术研究中的曲折——50年来中共历史叙述的演变及其问题 资本主义化,还是现代化?——读胡绳遗稿札记 战史研究的学术化尝试与欠缺——评《抗美援朝战争史》 斯大林为什么支持朝鲜战争?——读沈志华著《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1946-1948年中共中央土改政策变动的历史考察——有关中共土改史的一个争论问题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