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共和国的崩溃:对1940年法国战败的研究 本书为了说明欧洲大国之一的法国在纳粹法西斯进攻面前为何如此不勘一击,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发生后法国国内和国际上发生的各项重大事件的分析,揭示了法国战败的真正原因。
作者简介: 威廉?L.夏伊勒(1904-1993) 出生于芝加哥,毕业于艾奥瓦的Coe学院并在那里获得名誉文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五年首次以一名报社记者的身份赴欧洲。此后,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先后在法国、德国、奥地利、英国、意大利、印度和美国工作并致力于研究本书提出的问题。他相继受聘于《芝加哥论坛报》、纽约《先驱论坛报》(巴黎版)、环球通讯社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九四一年,他出版了颇有影响的《柏林日记》。从那时起,在其驻外记者和新闻评论员的经历之外,他又增加了一份历史学家的职业。 威廉?L.夏伊勒的非虚构作品主要有:《柏林日记:一个外国记者的日记,1934-1941》(1941)、《最后的柏林日记》(1947)、《世纪中期的旅行》(1952)、《斯堪的纳维亚的挑战》(1955)、《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1960)、《二十世纪之旅》(1976)、《甘地传略》(1980)、《梦魇年代》(1984)、《土著的回归》(1990)、《爱与恨:托尔斯泰夫妇婚姻生活中的恩恩怨怨》(1994)、《这是柏林》(1999)。虚构作品主要有:《叛国者》(1950)、《陌生人回家》(1954)、《领事之妻》(1956)。普及读物有:《阿道夫?希特勒的兴亡》(1961)、《俾斯麦号的沉没》(1962)。
目录: 前言 序曲 第一章 崩溃! 一九四○年夏 第一编 第三共和国的兴起 一八七一年至一九一九年 第二章 非正常诞生与早期成长中的痛苦 一八七一年奎一八九一年 第三章 德雷福斯事件 一八九四年至一九○六年 第四章 共和国的巩固 一八八○年至一九一四年 第五章 阶级和斗争 一八七五年至一九一四年 第六章 持续的政治危机 一八七五年至一九一四年 第七章 第三共和国的成就 一八七五年至一九一四年 第八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来临 一九○五年至一九一四年 第九章 第三共和国最辉煌的时刻 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 第二编 胜利的幻想与现实 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三四年 第十章 胜利的法国一“欧洲最重要的大国” 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三一年 第十一章 衰落(一):政治和财政的混乱,普恩加来复出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年 第十二章 衰落(二):军事力量的削弱 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四年 第十三章 衰落(三):世界性经济大萧条动摇第三共和国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 第三编 第三共和国的最后几年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九年 第十四章 重大转折点 一九三四年二月六日 第十五章 后果:鸿沟扩大 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 第十六章 莱茵兰事变:制止希特勒从而避免一场大战的最后机会 一九三六年三月 第十七章 法国进一步分裂——人民阵线和西班牙内战 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 第十八章 分歧与混乱:法国与德奥合并 一九三八年三月 第十九章 通向慕尼黑之路(一) 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七日至九月十三日 第二十章 通向慕尼黑之路(二) 一九三八年九月十五日至二十八日 第二十一章 慕尼黑会议 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 第二十二章 轮到波兰 一九三九年 第二十三章 巴黎的夏日插曲 一九三九年五月至七月 第二十四章 与苏联的谈判 一九三九年夏 第二十五章 战争前夜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三十一日 第二十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至三日 第四编 战争与失败 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年 第二十七章 离奇的战争 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至一九四○年四月九日 第二十八章 大战前夕:挪威战争,对比利时的威胁和巴黎的危机 一九四○年春 第二十九章 法兰西战役(一):大兵压境 一九四○年五月十日至十五日 第三十章 法兰西战役(二):色当惨败;德军突破默兹河防线 一九四○年五月十三日至十六日 第三十一章 法兰西战役(三):佛兰德战场的彻底失败和比利时的无条件投降 一九四○年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四日 第三十二章 巴黎的陷落 一九四○年六月五日至十四日 第三十三章 逃往波尔多 一九四○年六月十一日至十四日 第三十四章 波尔多的痛苦挣扎;雷诺下台:贝当掌权 一九四○年六月十四日至十六 第三十五章 停战! 一九四○年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九日 第五编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 第三十六章 在维希的结局 一九四○年六月至七月 尾声 致谢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