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清朝兴亡史


作者:周远廉     整理日期:2016-09-28 10:16:02

此书有两大突出的特点。本书以史为序,以严谨的态度、详正的考据、纪实的笔调,分八卷,全面地记录了清朝自开国、兴盛、衰落至灭亡的历史。本书包含清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详细论述,以及重要历史人物的功过纪要。阅读此书,读者能够更加全面、正确地了解清朝的历史,以史为鉴,知兴亡得失。
  作者简介:
  周远廉1930年12月生,汉族,四川资中县人,1955年秋自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分来历史研究所,1986年被评为研究员,1991年春退休。曾兼任辽宁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日本东洋文库(1982年)外国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1982年)外国研究员、北京满学会副会长。
  目录:
  第一卷 创业开国第二卷 入主中原 第三卷 康熙盛世 第四卷 承前启后第五卷 全盛之时前言前言
  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君入主中原,到宣统三年(1911年)幼帝溥仪退位,清朝历经268年。如果加上之前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元天命,到崇德八年(1643年)的28年,清朝则是296年。
  纵观清代历史,不禁令人感到疑问丛生。为什么起兵之时,只是建州左卫女真小部酋长之子,仅有阿哈、诸申、古楚30人的努尔哈赤,竟然能在38年的多次征战中,打败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几十个部长的十几万兵士,成为辖有女真6万男丁的女真国王。六年以后,更打败明军20万,统一了建州、海西女真各部及一部分“野人女真”,成为君临辽宁全部、吉林、黑龙江部分的“大金汗国”。
  前 言 从顺治元年(1644年)清君入主中原,到宣统三年(1911年)幼帝溥仪退位,清朝历经268年。如果加上之前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元天命,到崇德八年(1643年)的28年,清朝则是296年。 纵观清代历史,不禁令人感到疑问丛生。为什么起兵之时,只是建州左卫女真小部酋长之子,仅有阿哈、诸申、古楚30人的努尔哈赤,竟然能在38年的多次征战中,打败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几十个部长的十几万兵士,成为辖有女真6万男丁的女真国王。六年以后,更打败明军20万,统一了建州、海西女真各部及一部分“野人女真”,成为君临辽宁全部、吉林、黑龙江部分的“大金汗国”。 为什么仅有7万满洲男丁、在位只17年的清太宗皇太极,能八攻明国、兵临燕京城下,使朝鲜臣服,吞并察哈尔,统一漠南蒙古和全部“野人女真”,消灭明国官军主力,奠定了问鼎神州的军事基础,统一了辽宁、吉林、黑龙江辽阔地域? 为什么只有6万满洲男丁的少年天子福临,能打败明朝百万官兵,以及大顺、大西农民军160万和南明福王、鲁王、唐王、桂王政权兵士一二百万,端坐紫禁城金銮殿宝座,统一了全国,辖治以汉族为主的1亿臣民? 为什么只有满洲15万男丁的康熙帝玄烨,能平定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两克雅克萨,三征噶尔丹,逐准安藏,屡败强敌,统一了漠北、蒙古、西藏,开疆拓地。大清国土多达1100余万平方公里,国土之广,世界第一。社会经济也有了很大发展,人口增半,创立了“康熙盛世”? 为什么只有20万满洲男丁的乾隆皇帝弘历,能进行“十全武功”,统一准部、回部,使西北、北方彻底安定,西藏严格隶属中央,四川、青海宁谧,贵州改土归流得以坚持,云南南部民族地区牢固内附,从而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广达1300余万平方公里的强大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国库充盈,库银长期保持在7000万两上下,文化发达,人口增至3亿,创建了“大清全盛之时”? 为什么天命年间,天聪、崇德年间,顺治朝、康熙朝、雍正朝、同治朝,同室操戈,“斧声烛影”,大臣诛黜,“莫须有”案,频繁发生? 常言“时势造英雄”,在客观条件(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条件)尚未具备之时,哪怕帝君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之勇,神机妙算的孔明之智,也难以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进行重要改革,安邦定国,转危为安,建树功勋,名标青史。如果他不顾时代背景,盲目蛮干,逆流而行,滥征乱政,更会人神共愤,全军覆没,基业断送。而一旦时机成熟,有志君臣便能大显身手,开疆拓地,革旧立新,利民强国,对历史进程产生积极影响。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在客观条件基本具备之时,主观因素便有着重大作用。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客观条件提出来的要求,都能立即实现,应当发生的局面也许来得较早,也许会延迟几十年,甚至宝贵时机还很有可能被白白错过,从而出现截然不同的结局。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因素,尤其是该王朝掌权者的意愿和才干,便显示了强大影响。接近现代,人们较为熟悉的清朝历史,便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的准回之役,便显示了决策者的强大影响。此时虽然国库充盈,有足够的财力进行征战,但距顺治帝入主中原已逾百年,承平日久,因循苟且,八旗、绿营官兵疲弱懈怠,满洲王公大臣大都贪求安逸,怯懦畏缩,反对远征。这种情形自然不能说是已经具备了必须发兵且一定能胜的政治、军事条件,何况对方内部纷争激烈,不能对清王朝构成威胁,因而自然也不必非征不可,以防患于未然。在这可征可不征且不征之可能性很大的关键时刻,目光远大勇于进取的乾隆皇帝弘历,紧紧抓住准部内乱这一稍纵即逝的大好时机,痛斥懦臣,力排浮议,乾纲独断,下诏遣军征准讨回。虽曾一度败兵折将,几经反复,撤兵停征之议甚嚣尘上。但他严谴庸臣俗见,坚持用兵,终于统一了准部、回部,并审时度势,革除了准汗、回王自主其地的旧制,驻兵屯田,设官建置,征赋役,赈灾济贫,拓疆二万余里,这对安定清朝的西北,促进清王朝的鼎盛,奠定近代中国版图,增强国家的统一,推动中国前进和中华民族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设若乾隆帝庸碌苟安,屈于谬议,不遣大军,或遇败而止,或得胜之后立即班师,听其维持旧制,不将其纳入清朝中央政府严格管辖的范围,则其后果之严重,就可想而知。这类重要事实,人们知之太少。 简而言之,王朝的盛衰,固然在根本上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但主观因素也会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尤其是帝王将相最高统治集团本身的情况,及其怎样管理国家,更是不应忽视的重要因素。他们的所作所为,既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又能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王朝兴盛和加速其衰亡,从而对历史进程发生强烈影响。因此,认真研究清王朝兴、盛、衰、亡的历史,叙述清楚清王朝兴亡的基本情况,阐明其原因特点,探讨经验教训,对全面、详细、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更好地进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有所裨益的。 由于清朝的统治时间很长,内容非常丰富,史料又浩如烟海,如果没有甘坐冷板凳、锲而不舍、皓首穷经的决心,没有搜集到大量第一手的珍贵资料,没有长期仔细的研究,潜心著述,写出几部重要的学术专著,是很难写好清朝盛衰兴亡的历史,因此,至今没有出版一部多卷本的《清朝兴亡史》。 我虽然智商平庸,才疏学浅,但从事清史研究六十年,家中备有《清实录》《满文老档》《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康熙朝汉文满文朱批奏折》《雍正朝满文汉文朱批奏折》《宫中档乾隆朝奏折》《康熙起居注》,以及《清会典》《清文编》《清奏议》《清通考》《八旗通志》和一些文集、方志、笔记,可为写前清八朝五卷《清朝兴亡史》提供大量珍贵资料,奠定坚实的史料基础。于是,我安居斗室,读书静思,苦苦探索,年复一年,终于对若干重大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出版了《清太祖传》《摄政王多尔衮传》《顺治帝》《康熙新传》《乾隆皇帝大传》《清朝开国史研究》《清朝兴起史》《清代租佃制研究》《清代八旗王公贵族兴衰史》《宁远大将军岳钟琪传》《金川风云》《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十二部学术著作,其中很多成果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开国史研究》《八旗贵族》《兴起史》《多尔衮传》《清太祖传》《顺治传》《乾隆传》等书陆续再版。 我对若干重大问题的论述,哪怕它是粗糙的、浅薄的、不周到的,甚至是谬误的,但总是我自己的拙见,不是炒别人的冷饭。比如,人们皆赞努尔哈赤奋勇苦斗,身经百战,所向披靡,完成了统一建州、海西女真各部的伟大事业,促进了新的民族——满族的形成和发展,建立了金国,为完全统一东北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中华民族的扩大和发展建树了功勋。但是,对其实行“豢养尼堪(汉人)”的错误政策,大杀抗金人员,将未杀的汉人全部逼为阿哈(奴仆),隶庄(农奴制拖克索)劳作,以致辽民大量逃走或死亡。不到六年,昔日“田人富谷”,“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的辽东“沃土”,突变为“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有相食者”的悲惨景况,人们对此很少涉及,甚至是根本没有叙述。 清太宗皇太极扩大八旗,吞并察哈尔,统一漠南蒙古和辽阔的黑龙江地区(领地多达一百六七十万平方公里),功勋卓著。他又征服朝鲜,八攻明国,兵临燕京城下,消灭了明国官军主力,奠定了问鼎神州的军事基础。皇太极在崇德七年、八年(1642—1643年)得意洋洋地宣称,“我朝兵强国富”,“国用饶裕”,“财物丰阜”。人们认可其说。可是,当时金国经济、民生的实际情形,却与此宣扬大相径庭。金国汗治国无方,虐待辽民,君富王富将富,辽民人口剧减,满洲男丁减半,田荒缺粮,百业凋敝。 摄政王多尔衮施行祸国殃民的圈地剃发五大弊政,该骂。顺治厉行“逃人法”,设立十三衙门,该抨击。可是,不要忽略了,正是多尔衮、顺治制定了儒家以“仁政”治国的基本制度和重要法令,永不加赋,严惩贪官,革除三饷、加派、召买,赋额以万历初年为准,为清朝能够延续二百多年,奠定了制度和重要政策的基础。 多部康熙传写道,玄烨勤政爱民,不贪金银,大免钱粮,抗俄逐准,开疆拓土,国库充盈,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治武功兼备,形成了“康熙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英君明主,是千古一帝或千年一帝。 玄烨的武功,确是可圈可点。但是,仅仅只讲了免赋治河、滋生人丁,就可说是文治兼备吗?那么,充盈国库的五千万两银从何来?督抚年俸二三百两,焉能供其养廉兴利犒赏三军?存留为何大减,地方公务怎能维持?钱粮大量亏空,根源何在等问题,均未见作者论述。我认为,康熙帝创立的大减存留、捐纳泛滥、广兴捐输、盐课翻番、关税倍增、广设皇庄、内帑如山、督抚规礼、允征火耗、准立名粮十大弊政,应该详细论述,才能全面、正确评价康熙帝,全面正确了解康熙年间历史。 嘉庆以后,中外交往频繁,外贸急剧发展,发生了鸦片战争等多次战争,外文资料数量庞大。设若不能精通外文,直接阅读,翻译原著,研究、运用,而仅只查看译书,或是外文没有过关,阅读原著时,一知半解,连蒙带猜,不知原文真义,也很难写好晚清七十年的历史。写晚清七十年兴亡史的作者周力农,在大洋洲、中国香港的大学,用英文教学、研究、著述二十余年,已经出版英文著作两部,中文著作三部,可以大量引用英文原书的资料,自然会研究出若干自己的见解。因此,我们撰写了多卷本四百万字的《清朝兴亡史》,敬请专家、读者斧正。 周远廉85岁写于岷江静庐2016年3月《清朝兴亡史》见解多又新,史料丰富珍贵,分析精细,行文流畅,论述了清朝三百年(注:从顺治入主中原,到溥仪退位是268年,加上入关前后金、金国、大清国的28年,共296年)的兴起、发展、鼎盛、衰亡情形,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陈世松





上一本:焦氏易林 下一本:沿着亚历山大的足迹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清朝兴亡史的作者是周远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