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从陈桥到厓山


作者:虞云国     整理日期:2016-09-18 11:52:18

《细说宋朝》之后再说宋朝虞云国教授的*力作历史学家的专业眼光宋朝兴亡成败的轨迹与启示 本书是专论两宋的随笔与书评集。作者虞云国先生兼具历史学家的专业眼光与人文学者的生动文笔,通过对君臣名人的肖像摹绘,重大史事的独到解读,文化现象的别样诠释,制度层面的透辟剖析,最终殿以高屋建瓴的宋代总论,宏阔而纵深地展现了宋朝兴亡成败的逻辑轨迹,堪称是一部深入浅出而雅俗共赏的历史佳作。
  作者简介:
  虞云国,浙江慈溪人,生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宋代历史与文献的研究。撰有《宋代台谏制度研究》、《细说宋朝》、《宋光宗宋宁宗》等专著,有论文数十篇,收入《两宋历史文化丛稿》、《学史帚稿》。近年文史随笔编为《敬畏历史》、《放言有忌》、《水浒乱弹》、《书砦梁山泊》等。
  目录:
  自 序
  人物篇
  宋仁宗的仁恕与雅量
  明道废后前后的吕夷简
  狄青的传奇与命运
  两代君主同堂时
  朱熹梦断帝王师
  政变老手史弥远
  文天祥哭妻文的前前后后
  事件篇
  也说“更无一个是男儿”自 序 人物篇 宋仁宗的仁恕与雅量明道废后前后的吕夷简狄青的传奇与命运两代君主同堂时朱熹梦断帝王师政变老手史弥远文天祥哭妻文的前前后后 事件篇 也说“更无一个是男儿”再说王安石变法换个角度看苗刘之变绍熙内禅前的时局与谣言大逆转:从新政到党禁晚宋的一桩离奇冤案 文化篇 中国古代学运的极盛时代从一篇祠堂记说宋儒气象吃菜事魔及其他一张宋代的御筵菜单鹅湖三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 制度篇 祖宗家法:在因革两难之间从王安石的“非常相权”说开去漫谈宋代监察制度 总论篇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宋朝?宋代士大夫与政治生态中国为何会转向内在当病夫坐上龙庭帝都,气象不只是气象宋朝能为“中国模式”背书吗?前言自 序
  进入本世纪以来,虽然仍在生产正儿八经的学术论文,但历史随笔书评的写作从未中辍过,尤其在退出饱受诟议的考核体制后几乎成了我的主打。对我来说,宋史相对谙熟,涉笔也最频繁。前年将宋史以外的随笔书评结集付梓,有自序告白:“关乎宋代的文章最多,准备另编专书”。梁由之先生获知鄙意,厚爱如故,慨允将其纳入他所擘划的《长河文丛》。书稿编迄,自应作序交待。
  先说书名。记得两年以前,也是由之兄邀我编那册小集,曾代拟书名曰《放言无忌》。沉吟再四,我还是改为《放言有忌》,那自序曾说理由:“既然宪法是划出范围的,自 序 进入本世纪以来,虽然仍在生产正儿八经的学术论文,但历史随笔书评的写作从未中辍过,尤其在退出饱受诟议的考核体制后几乎成了我的主打。对我来说,宋史相对谙熟,涉笔也最频繁。前年将宋史以外的随笔书评结集付梓,有自序告白:“关乎宋代的文章最多,准备另编专书”。梁由之先生获知鄙意,厚爱如故,慨允将其纳入他所擘划的《长河文丛》。书稿编迄,自应作序交待。先说书名。记得两年以前,也是由之兄邀我编那册小集,曾代拟书名曰《放言无忌》。沉吟再四,我还是改为《放言有忌》,那自序曾说理由:“既然宪法是划出范围的,更兼之还有某些说之不宜的话题负面清单,放言还是有忌的”;“而每个公民都应在宪法阈度内,执着守护权力与自觉践行义务,继续为这种前行之势放言与助力,藉以汇成大辂无从逆转、覆辙不再重蹈的巨大合力”。《放言有忌》中涉及现当代史若干问题,才有了这番话头。时与世移,如今的集子只说宋史,既无关乎“放言”也不涉及“有忌”之类的话题,但书名总要取的。我在宋史领域略有影响的大众读物,大概算是《细说宋朝》。这次入集的文章,作年多在其后,不妨视为我对两宋史的新解读,故最先拟名《再说宋朝》,似也顺理成章。私意原以为,为新集子冠名,犹如为新生儿卜名,重要的还是出世之后,新集子的读者口碑或新生儿的将来成就是否看好,命名者预先的煞费苦心或率性而为,似非关键所在。譬如“爱玲”作为芳名,市肆坊间用者必夥,但用在张爱玲身上,因作品光艳逼人,其名也便大俗成就了大雅。不过,策划者与出版方都建议有否更亮眼出彩的书名。寻思再三,既然集子都在说宋朝,何不就两宋起讫切入,从肇始北宋建立的“陈桥兵变”与标志南宋覆灭的“厓山之战”中拈出地名,唤作《从陈桥到厓山》,内涵倒也一目了然,而以《再说宋朝》作为副题,似也不悖初心。次说文章。披览集内小文,不仅写作年代跨度已过岁星再周,体裁尤其难称整饰划一。大致说来,书评居多,随笔次之,其他则既有报刊所约的历史评论与专题访谈,也有诗文名篇的解读赏析,甚至一两篇还是学术论文普及版。各种体裁的文章收纳入集,仿佛杂拌或乱炖,文章风格也难免随体而用,逢场说话,这是必须坦白的。“文章是自家的好”,向来是最受诟病的文人积习,我在这里却绝无这份自信,天下好文章可多了去!差可自慰的是,其一,我在这些看似轻松随意的小文章上所下的功夫,决不比那些高头讲章的大论文有所懈怠,因为既要追求史实的全面准确性以坚守史学的操守,还须兼顾阅读的赏心悦目感以获取读者的认可(至于这两个目标是否真正达到,也还是不敢自信的)。其二,既然旨在“再说宋朝”,我也竭尽绵力在文章里融入那么一点新意,或探讨前贤未及的若干史事,或以新视角说旧事件,或匡正时人对宋代的误读,在诸如此类中也蕴含着笔者出离世外的关切或隐忧。末说编排。虽说文体近乎杂拌乱炖,但总得有安顿的架构。于是,根据内容略作区处,归为五辑。原先的排序,先是总论篇,而后继之制度篇、事件篇与文化篇,殿以人物篇。其初衷无非是先读总论仿佛泰岱极顶一览众山,再按重要程度依次进入制度、事件与文化,个体人物的历史涵盖度相对而言毕竟有限,故而委屈其垫底扫尾。出版方则别出机杼,循着先分论、后总论的总体思路,对结构顺序大胆调整,改为人物篇—事件篇—文化篇—制度篇—总论篇。平心而论,这种编排似乎更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逻辑,颇有其合理性。两种编排,让我有趣地联想起周敦颐《太极图》与陈抟《先天图》的异同优劣:《太极图》居高临下,意在“生人”,故从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男女顺着往下说;而《先天图》拾级而上,排序恰与相反,据说陈抟老祖认为同一模式“顺则生人,逆则成仙”。但我却想多说一句,历史学的终极目的也是“生人”(即作育启迪人),无论何种阅读顺序,高屋建瓴地把握对两宋史的总体观,其必要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最后,向曾经刊发拙文的各家媒体深致谢忱,他们是《上海书评》、《文汇学林》、《万象》(可惜已成往迹)、《南都评论》、《同舟共进》、《文史知识》、《历史学家茶座》、《中国青年报》与新浪历史频道。为让这册小书面世时尽可能减少瑕疵,九州出版社李黎明先生的不少卓见与诸多辛劳,也是令人感怀的。





上一本:唐代应试诗赋论稿 下一本:潮汕华侨史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从陈桥到厓山的作者是虞云国,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