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之后,《从历史中醒来》是古文物学家孙机先生又一部重要著作。作者强调,从历史、科学、艺术三重价值,全面整体地解释和重新发现那些不可再生的古文物。动物、饮食、武备、科技、佛教艺术,乃至杂项,一器一物,揭示起源与演变,既有宏观的鸟瞰,更有细节的发明。复原岁月侵蚀下消逝了的历史场景,帮助读者通晓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常识。在作者笔下,文物不因岁月流逝而消退美之闪光。 本书简介: 文物学家、考古学家孙机叙谈古代文物,唤醒沉睡在博物馆中的千年古物,为读者搭建了一座通往古代的桥梁,引领我们走进活的古史。作者在文物研究、鉴定方面造诣深湛,擅长运用文物与文献相互契合的方式和晓畅的文笔,一器一物,揭示起源与演变,解析特殊技艺的妙谛。既有宏观的鸟瞰,更有细节的发明。举凡历史时期的动物、饮食、武备、科技、佛教艺术,乃至杂项等中国古文物,一一复原岁月侵蚀下模糊乃至消逝了的历史场景,帮助读者通晓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常识。本书以饶有兴味的专题立篇,考证得出的结论固然令人信服,剀切从容、剖肌析理的过程,也同样引人入胜。雍容平易之文,而时挟攻坚折锐之风。书中200余幅线图,皆出自作者手绘,严整精细,画面生动,图文相辅,涉笔成趣。 作者简介: 孙机,1929年生,山东青岛人。我国文物学家、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学术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全国美协授予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著有《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中国古舆服论丛》《仰观集》《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等。 目录: 1鸷鸟、神面与少昊…………1 2三足乌…………16 3古文物中所见之犀牛…………21 4古文物中所见之貘…………32 5麒麟与长颈鹿…………38 6猎豹…………45 7金丝猴…………54 8历史上的唐三彩骏马…………63 9关于“黔驴”…………74 10豆腐问题…………78 11释“清白各异樽”…………86 12中国之谷物酒与蒸馏酒的起源…………91 13中国古代的葡萄与葡萄酒…………99 14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103 15商周的“弓形器”…………1181鸷鸟、神面与少昊…………12三足乌…………163古文物中所见之犀牛…………214古文物中所见之貘…………325麒麟与长颈鹿…………386猎豹…………457金丝猴…………548历史上的唐三彩骏马…………639关于“黔驴”…………7410豆腐问题…………7811释“清白各异樽”…………8612中国之谷物酒与蒸馏酒的起源…………9113中国古代的葡萄与葡萄酒…………9914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10315商周的“弓形器”…………11816车战没落的原因…………13217玉具剑与璏式佩剑法…………13818禽兽纹刀环…………1612从历史中醒来19鼓与钲…………17020说阆中之巴…………17621床弩考略…………18222古代城防二题…………18923中国古代的平木工具…………20024托克托日晷…………21325汉代黄钟律管与量制的关系…………22426焦作窖藏出土的杆秤…………22927记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青铜鼓座…………23928中国梵钟…………24329佛像的火焰肩与火焰背光…………25730中国早期高层佛塔造型之渊源…………27131中国早期单层佛塔建筑中的粟特因素…………28532汉代的跳丸飞剑…………29533魏晋时代的“啸”…………30034金明池上的龙舟和水戏…………30535江陵凤凰山汉墓简文中的“大柙”…………31536“温明”与“秘器”…………32237“明火”与“明烛”…………33138水禽衔鱼灯…………34639绞胎器与瘿器…………35240诸葛亮拿的是“羽扇”吗?…………35841三子钗与九子铃…………36542鹦鹉杯与力士铛…………37143刺鹅锥…………37644镇…………38145中国早期的眼镜…………39246谈谈所谓“香妃画像”…………39747沟通古文物研究与社会生活史研究的一次实践…………403——评《古诗文名物新证》48固原北魏漆棺画…………40949“穆天子会见西王母”画像石质疑…………42350关于一支“‘唐’镂牙尺”…………431跋…………扬之水444收在这部书里的不少文章就是当年在博物馆里看展时我所聆听的教示。遇安师的讲话总是极有感染力,一旦落墨,更是从无丝毫苟且,笔力雄健,辞旨精朗,风致静深,是一贯的风格,却又以它的渊博与厚实,耐得反复温习。***这里的很多篇章都不是新作,但依然开卷如新,不仅研究方法没有过时,讨论的问题又何曾过时,比如写于二十年前的《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一文,对于今天热衷把“茶道”一词强加于中国茶文化的人们来说,实在要认真读几遍才好。《玉具剑与璏式佩剑法》、《刺鹅锥》、《水禽衔魚釭灯》都早已成为经典,广为学界采用。《中国梵钟》则是同类题目的奠基之作,至今显示着它厚重的分量。《固原北魏漆棺画》最是“读图”的范本,于是我们知道,文献与图像的互证,最终揭明的不仅仅是一事一物的性质与名称,而是它的背后吾人所力求把握的历史事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从事古名物研究)扬之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