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014年9月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北美华工与近代广东侨乡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精选,共收录21篇海内外学者用中英文写就的精彩论文,围绕北美华工与广东侨乡社会在历史发展中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深入了解北美华工在他乡奋斗发展的历程以及海外华人社会的演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袁丁,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目录: 工字不出头?“金山歌”里的骡仔心声 谭雅伦(MarlonK.Hom) 美国铁路华工和广东侨乡基础性工程研究黄安年 北美铁路华工的历史、文学与视觉再现黄心雅 四邑银信中的乡族纽带与海外移民网络——以广东省台山县三八镇吉都里余氏家族书信为中心的考察石坚平 中泰民间关系的演进:以隆都镇为视域的研究黄晓坚 文献与田野中的侨乡妇女集体自杀研究——以清末以降的粤东留隍镇为中心钟晋兰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粤籍传统侨团与祖籍国(地)关系的变迁李爱慧 跨国倡议网络与“回飞镖”效应:美国福州移民的跨国集体研究 黎相宜 侨批业的兴衰与海外潮人认同的变化浅说杨锡铭 缅甸粤籍华侨社会探源姜帆 离散与认同:印度客家移民的文化适应与社会变迁周云水 SeeingAbsence,ListeningtoSilence:TheChallengeofReconstructingChineseRailroadWorkers'Lives(ShelleyFisherFishkin) “ChineseLaborMigrantstotheAmericas,1850sto1870s:WhoWereTheyandWheredidtheyComeFrom?”(EvelynHu-DeHart)工字不出头?“金山歌”里的骡仔心声谭雅伦(MarlonK.Hom)美国铁路华工和广东侨乡基础性工程研究黄安年北美铁路华工的历史、文学与视觉再现黄心雅四邑银信中的乡族纽带与海外移民网络——以广东省台山县三八镇吉都里余氏家族书信为中心的考察石坚平中泰民间关系的演进:以隆都镇为视域的研究黄晓坚文献与田野中的侨乡妇女集体自杀研究——以清末以降的粤东留隍镇为中心钟晋兰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粤籍传统侨团与祖籍国(地)关系的变迁李爱慧跨国倡议网络与“回飞镖”效应:美国福州移民的跨国集体研究黎相宜侨批业的兴衰与海外潮人认同的变化浅说杨锡铭缅甸粤籍华侨社会探源姜帆离散与认同:印度客家移民的文化适应与社会变迁周云水SeeingAbsence,ListeningtoSilence:TheChallengeofReconstructingChineseRailroadWorkers'Lives(ShelleyFisherFishkin)“ChineseLaborMigrantstotheAmericas,1850sto1870s:WhoWereTheyandWheredidtheyComeFrom?”(EvelynHu-DeHart)HistoricalArchaeologyandNewResearchonChineseRailroadWorkersinNorthAmerica(BarbaraL.Voss)LandscapesofChange:Culture,Nature,andtheArchaeologicalHeritageofRailroadsintheAmericanWest(KellyJ.Dixon)LifeandDeathsofChineseRailroadLaborers:AChallengetotheTranscontinentalRailroadasanAmericanMiracle(HaimingLiu)UncoveringandUnderstandingtheExperiencesofChineseRailroadWorkersinaTransnationalContext(YongChen)AnOverviewoftheZooarchaeologyofChineseRailroadWorkersinNorthAmerica(J.RyanKennedy)?TrackigtheChineseinTwoNevadaRail-RoadTowns(SueFawnChung)DigitalVisualizations——ChineseRailroadWorkersinNorthAmericaProjectatStanfordUniversity(HiltonObenzinger)InterviewingtheDescendants(ConnieYoungYu&BarreFong)大量粤籍华人移民北美聚居,始于19世纪50年代美国加省淘金热潮(GoldRush)年代,继之在19世纪60年代应召参与美国跨洲横贯铁路西段的铺轨建筑工程和西部农地的开垦工作。较为普及流传的美国人历史具体研究书籍,请参考:吴尚鹰、刘伯骥、杨国标、麦礼谦、张纯如(IrisChang)、邝治中(PeterKwong)、陈国维(JohnKuo-weiTchen)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这个华人劳工移民的历史背景,其实跟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大同小异,都是在祖籍国家经济破产的环境下,劳动人民无以为生,无奈流徙他乡,以劳动力的基本本钱谋生求存。这是一般美国基层移民的共识。不过,在美国华人移民的历程上,劳工(Labor)一直被视作粤籍华人移民在美国的身份统称。在中国家乡,他们出外谋生被称为“猪仔劳工”(广府粤语称“子”为“仔”)。19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排斥华人热潮时期,当年美国白人主流媒介和劳工组织一致贬称华人为贱价劳工(CheapLabor)和苦力劳工(CoolieLabor)最明显的历史例子,是19世纪70年代旧金山的白人工会(Workingman'sParty)的公开宣言(Manifesto)直指华人是苦力劳工(CoolieLabor),是对白人劳工不公平的贱价竞争劳动力,是要极力铲除掉的恶劣民族和廉贱竞争对手。。就算1882—1943年美国实施了《排华法案》,全面禁止劳工身份的华人前往美国,华工(Chineselabor)还是美国华人移民的身份代名词。美国在排华时期,管理华人入境身份的政府机构是联邦劳工部(DepartmentofLabor)属下的移民局(ImmigrationBureau)。近代中国移民历史研究学家也是习惯了依从这个名称传统,以“华工”、“契约劳工”及“猪仔劳工”作为当年美国华人移民历史身份的代称最明显的例子:阿英编:《反美华工禁约文学集》,上海:中华书局1960年版;陳翰笙主编:《华工出国史料汇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全12册。。美国历史学者也以“苦力”一词来代表这一众早期粤籍移民GuntherBarthBitterStrength,AHistoryoftheChineseintheUnitedStates,1850-1870.Cambrdi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65.原是他的历史博士论文。。这也形成了近日学者偏重于研究华籍劳动人民移民美国的历史,华人劳工移民与美国白人社会的关系LucieChengandEdnaBonacich,ed.,LaborImmigrationUnderCapitalism:AsianWorkersintheUnitedStatesbeforeWorldWarII.Berekeley: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4.。早期华人移民美国的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美国移民史研究领域被边缘化,没有显著的学术专著研究。到了二战后的50年代中期,美国民权运动兴起,60年代成功立法保障少数民族的民权,在这种新社会时代的少数民族民权意识鼓吹和影响下,70年代起美国华人历史研究学术文献陆续出现刘伯骥撰写的《美国华侨史》(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6年版)就是最典型的时代产物。他有台湾地区政府资助,1976出版,纪念美国开国独立200周年。。综观这些研究文献,重点聚焦于北美各国(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的排华历史和华人对当地国家的发展的贡献和他们落籍生根的历程。就算在今日的美国华人研究领域里,对排华年代北美华人的生活文化的研究文献,数量上也极为缺乏探讨或研究华人在北美洲的聚居生活社区里所成长的独特文化意识排华时期的美国华人文学研究书籍,有具体的研究是:Xiao-huangYin,ChineseAmericanLiteraturesincethe1850s.UrbanaandChicago: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2000,11-52。该书第一、二两章讨论排华年代的华埠少数知识分子的文艺活动,但是没有提及任何华埠普及流传的通俗文学创作作品。其他论著,请参看:Sau-LingWong,PoliticsandPoeticsofFolksongReading:LiteraryPortrayalsofLifeunderExclusioninSuchengChan,ed.EntryDenied.Philadelphia:TempleUniversityPress,1991,246-267。。本文旨意,就是从美国族裔文化研究的角度,以所收集到的北美洲华埠的通俗文艺创作歌谣为研究焦点对象,抽出涉及当年华人劳动者的诗歌作品,探讨当时粤籍华人自身对劳工移民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分析他们对自己在北美的劳动阶级生活在通俗歌谣里所做的创作艺术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