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纸书遗民”一个读书狂人的激扬文字盐酸一样的溶解力,镭一样的放射力作家野夫、学者萧瀚联手推荐 作者博览群书,视域广阔,秉承宋儒“格物”的精神,对于上天入地各种事物,无不喜欢拿来一“格”。本书论述举凡文学、思想、历史、电影、美食、运动、游戏、性别等等,看似汗漫无归、洋洋大观,实则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文学感发,“问题意识”更是一以贯之,此即“个体自由主义”。 作者简介: 邝海炎,1982年生,湖南郴州人。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供职于南方都市报评论部,在多家媒体开有专栏。吃货一枚,性喜宋儒格物之法,文章独尊周氏兄弟。 目录: 李文凯序:孤独者上路 自序:互联网时代的“纸书遗民” 第一辑 千古文章有孤愤 “鲁迅风”的传统渊源 “掉书袋”与周作人文章的“涩味” 巫风楚雨再招魂 “冒蓝火”的陈丹青 文学“性描写”琅琊榜 左手冯唐,右手余秀华 冬季在广州看梵高 《红楼梦》的“正典效应” 初读萧红 无法调教的“性感”李文凯序:孤独者上路自序:互联网时代的“纸书遗民” 第一辑 千古文章有孤愤 “鲁迅风”的传统渊源“掉书袋”与周作人文章的“涩味”巫风楚雨再招魂“冒蓝火”的陈丹青文学“性描写”琅琊榜左手冯唐,右手余秀华冬季在广州看梵高《红楼梦》的“正典效应”初读萧红无法调教的“性感” 第二辑 读史早知今日事 茅海建的“玄铁剑”清季北京难吃到活鱼吗?周辅成何时知道陈寅恪研究柳如是?证史与释史史学的“下里巴人曲线”从“黄仁宇旋风”到“李开元公式”“一般的道德”,不一般的抵抗成也族群,忧也族群俄国知识分子的“罪”与“罚”希腊人的头脑与罗马人的胸膛雄霸的马幼垣富人信教为哪般?舌尖上的权贵给“小清新”的民国降降温 第三辑 自由共道文人笔 明星与名人的“骂人”魅惑保健品忽悠的社会心理密码需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历史专业吗?如何有格调地反对别人吃狗肉?“文艺男”与“理工男”之争“美女落葬师”与拿来主义当“到此一游”遭遇“记忆的诅咒”给“怀旧的环保主义”看看病转基因争论困局中的信任问题自由与闲暇 第四辑 吾侪所学关天意 张小龙比马云更具“产品哲学家”气质“跑步瘦身”风潮与“身体自治”的悖谬中国“绿色–科学话语”的兴起规劝与反噬:粉丝文化省思网络表情与世界的“萌化”“丑星”的现代兴起中国“男神”:从高仓健到“池海东”“钱钟书式记忆”还有用吗?私密关系与纸书的未来 附 录 缘分之书100部 后记前言序言:孤独者上路 李文凯 海炎邀我为他的文集写序,我顿感压力。作为天生就是要说话发言的评论部评论员,既然无法将满腹热情与锦绣付诸公共表达,那可以想象,他会有多少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我离开文字工作已经多年,对于如此积累而成的作品,还能有什么指点评价呢? 那就先来说说我所认识的邝海炎吧。初相识时,我们都唤他作“矿工”,具体缘由并不可考,海炎也并没有一副白牙黑脸兼筋骨体格。但反正码字为生者,也无异于序言:孤独者上路 李文凯 海炎邀我为他的文集写序,我顿感压力。作为天生就是要说话发言的评论部评论员,既然无法将满腹热情与锦绣付诸公共表达,那可以想象,他会有多少时间用来阅读和思考。我离开文字工作已经多年,对于如此积累而成的作品,还能有什么指点评价呢?那就先来说说我所认识的邝海炎吧。初相识时,我们都唤他作“矿工”,具体缘由并不可考,海炎也并没有一副白牙黑脸兼筋骨体格。但反正码字为生者,也无异于在矿井里摸黑卖力。倒是后来,大家风流云散,邝海炎却依然还能守住一方书桌,常有数昼夜狂读的纪录。尽管已经不再在报章上看他署名“狂飞”的专栏,但朋友圈里总是会被他寥寥数语的犀利文字所吸引。渐渐地,“矿工”的称谓变成了“邝公”——他的博闻与笔力不仅让他自得,也为我们这些朋友所喜。海炎是历史系科班出身,他对于历史有着天然的喜爱。关于这段情结,在他《需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历史专业吗?》一文中有很有趣的自陈。同时他又对公共言说饱有热望。这让我想起基佐的一段话:“哲学学派的优点是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承认权利的原则,并将之作为判断事实的不可更改的法则。其错误在于它对事实的认识是微不足道的、不完全的和轻率的;在于它不承认事实所拥有的不可分割的力量以及它们永远具有的某种程度的合法性。历史学派对事实的了解更多一些,也能够更加平等地来认识它们的起因和结果,对其元素的分析更可靠,对某种权利的认识更准确,以及对可行性改革的估价更公正。但总的来说它缺乏固定的原则,它的判断变动不已;因此它几乎总是不愿下结论,从未能满足人的愿望。相反,哲学学派冒着误入歧途的危险,在这方面总是引人注目。”这个论断,对于我自己是相当有解剖力的。但以我所接触过的师友而论,却又相当不确。事实上,我以为对于当下中国的现状最有解释力、最有评价原则、最敢于下结论的,往往就是有着深厚历史功底的学者,如秦晖、朱学勤。抑或这是因为他们作为历史学家而又愿意面对中国的现状问题并面向公众发言?海炎的路子,大抵也是如此。因而读者可以在这本集子里读到论证绵密的《“鲁迅风”的传统渊源》、《“掉书袋”与周作人文章的“涩味”》,也能感受到手起刀落大快朵颐的《自由与闲暇》、《“丑星”的现代兴起》。海炎与我同事之前,是在天涯网站。在那个BBS最能抒怀议事的年代,天涯的经历也是他一笔宝贵的财富。这使得他下笔行文,常能带有草根的视野与互联网精神。前者,使得他相信启蒙但也质疑启蒙的姿态;后者,更令他深谙互联互通的传播价值。这些要素,在他的这本集子里比比皆是,这是他后浪推前浪,比之其前辈而能行之更远的一条线索。记得他曾经论说,电子书必定将会在简单的阅读功能之外,衍生出诸多模拟纸质书特质的功能来,例如墨香,例如摩擦感。这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2015年我离开报社东去杭州,将满书柜的藏书悉数赠人。如今的这部书稿,也是我用手机断断续续看完的。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次难得的重温。时间过去得并不久远,那时候我们还可以欢呼“不再孤独的喧嚣”;现今四周依然“喧嚣”,却不再“不再孤独”。按说好的文字总是稀缺的,但似乎好的文字并不再被那么需要。这也许是因为注意力经济使然,也许是因为娱乐化文本使然。但我们还不得不承认一点,文字,作为内容的载体,不再唯一,不再垄断,甚至不再有优势。自古文以载道成为传统,但作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文与道之间发生过多次的分离,对于国人来说,书法成为艺术是一次。书法不再与载道之文构成灵肉之合,而是在现代书写技术的发展之下,渐渐变成少数人掌握的技能与小众能够欣赏的对象。如今,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字更被淹没。因为表达内容、表达一种态度和意向,影像明显更具有张力。连微信沟通都懒得打字了,直接语音过去了事,这是便捷性选择;以“罗辑思维”为代表的说书节目乃至说书软件大行其道,这是生活场景的变化;视频随处可见、电影市场火爆、美剧甚至可以成为“21世纪的长篇小说”(陈丹青语),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表达形式的行业变迁。是不是可以大胆地推测:就像书法从知识人的基本功演变为少数人掌握的艺术技能,“好的文章文字”也将如此。那些精巧的遣词造句、修辞比赋、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大众一定还能见到,但未必都能通晓了。在一片喧嚣中,还愿呕沥心血化为墨痕的,注定要成为孤独者。我们并不需要急于去证明时代与自己的关系,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个体审美观对人生的设定。春花秋月、佳人胜景,是一重审美;求知论道,逻辑严密,也是一重审美;自我坚持,正大光明,还是一重审美。就像海炎在集子最后留给读者的一个小惊喜,对100部书做了阅读推荐。那些精短可观的文字,令我一见如故、摩挲难舍。他的努力,证明了孤独者终究要独自上路;我的品叹,说明了孤独者一定会相逢。lang=EN-US> 张小龙比马云更具“产品哲学家”气质“跑步瘦身”风潮与“身体自治”的悖谬中国“绿色–科学话语”的兴起规劝与反噬:粉丝文化省思网络表情与世界的“萌化”“丑星”的现代兴起中国“男神”:从高仓健到“池海东”“钱钟书式记忆”还有用吗?私密关系与纸书的未来 附 录 缘分之书100部 后记海炎兄是真正的读书人,每于文丛字缝中有所发现与发明,是任何作者都渴望遇着的那种相知。故而其读书文史随笔,真正沉重且饱含信息量。单刀解牛,严丝合缝。又如高手过招,一指点穴,实乃辣笔书生也。——野夫(作家,著有《江上的母亲》) 海炎兄的社会与文化评论,笔端如戟:博以横扫,刻以深刺,文思诙谐,是为风雷辞章。——萧瀚(青年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