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看的历史书,南京大学教授赵益二十年经典之作,兼具可读性与专业性。《日落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讲透大唐帝国后期150余年斗争的玄机和真相,任何一种败局都饱含了走出历史困境的机会和智慧,大唐帝国官僚体系的症结出在哪里?财相刘晏、谋士王叔文、实干型宰相李绛和李吉甫,为什么每一次励精图治的改革*后都指向更颓败的方向?新帝废立乃至皇帝生死,都掌握在宦官手里,谁是大唐帝国真正的掘墓人?《日落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揭示了大唐帝国的神奇之处:任何一个帝国在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的重创之后,不是瘫痪就是死亡,然而它居然又活了144年。不过《日落九世纪:大唐帝国的衰亡》更展示了大唐历史的吊诡之处,在没有势均力敌的外敌,心腹之患旧藩镇也被除掉之后,大唐帝国却迎来迅速地衰落。唐帝国的臣子不是没有进行过励精图治的改革,不是没有进行过垂死的挣扎,然而每一次的结果都与预期越行越远,这究竟是为什么?任何一种败局都饱含了走出历史困境的机会和智慧,作为一个真正从内部瓦解的帝国,它曾走出过困境却没能走下去,这里面的原因发人深省,而这正是我们阅读此书的原因。 作者简介: 赵益,1965年生,江苏南通人,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化史相关专题研究。 目录: 序幕走向九世纪001“安史之乱”中走出的新帝003财相刘晏:唐朝的格林斯潘009两年之内两位宰相被杀014东方!藩镇又起风云!023四镇联合叛乱,危机爆发028泾师之变:梦想很坚挺,现实很骨感033罪己书:无奈的选择037矛盾的德宗:从雄心勃勃到得过且过044 第一章王叔文:乾坤一局棋053以棋待诏,攀上太子054成败系乎一线060一股新的力量走上政治的前台066实行新政071致命的弱点:缺乏资历076运筹帷幄,容不得丝毫疏忽082没有了“势”,胜负早已注定087王叔文,你的末日到了093 第二章元和:短暂的中兴099帝国遇上了千载难逢的机会100国之将兴,群才迭出104天时、地利、人和不如政治清明111实干型宰相:李绛和李吉甫116现在轮到藩镇犯错误了122中兴和隐患128 第三章反奴为主:神策军与枢密使133中兴之主竟死在家奴手中134幽州告急,又起风云139宦官与禁卫军141变化中的格局145有了派系,就有了斗争152政事权旁落157宦官反奴为主166第四章甘露之变:失败的反击169文宗:不愿做傀儡的新天子170皇帝找错了人175第一次反击:还没开始就已失败180慌不择路,选择郑注和李仲言185第二次反击:计划临时起变191甘露之变:不成功则成仁196进入宦官时代203 第五章李宗闵牛僧孺李德裕207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派系之争208党争的前因后缘214道不同不相为谋219孰为君子,孰为小人?225会昌之政:李德裕一个人的时代232恩怨两泯,谁都不是最后的胜利者237 第六章宣宗皇帝:最后的辉煌245十六宅中的三朝皇叔笑到了最后246政治就是不断地否定与再否定251给宣宗当宰相的秘诀258御下有术264被“长生药”结束的时代271 第七章崩溃279新帝的秘密280经济彻底被摧毁287黄巢起事291乱世出贼子297成就霸业的四个步骤302日落长安307 初版后记311序幕走向九世纪001“安史之乱”中走出的新帝003财相刘晏:唐朝的格林斯潘009两年之内两位宰相被杀014东方!藩镇又起风云!023四镇联合叛乱,危机爆发028泾师之变:梦想很坚挺,现实很骨感033罪己书:无奈的选择037矛盾的德宗:从雄心勃勃到得过且过044 第一章王叔文:乾坤一局棋053以棋待诏,攀上太子054成败系乎一线060一股新的力量走上政治的前台066实行新政071致命的弱点:缺乏资历076运筹帷幄,容不得丝毫疏忽082没有了“势”,胜负早已注定087王叔文,你的末日到了093 第二章元和:短暂的中兴099帝国遇上了千载难逢的机会100国之将兴,群才迭出104天时、地利、人和不如政治清明111实干型宰相:李绛和李吉甫116现在轮到藩镇犯错误了122中兴和隐患128 第三章反奴为主:神策军与枢密使133中兴之主竟死在家奴手中134幽州告急,又起风云139宦官与禁卫军141变化中的格局145有了派系,就有了斗争152政事权旁落157宦官反奴为主166第四章甘露之变:失败的反击169文宗:不愿做傀儡的新天子170皇帝找错了人175第一次反击:还没开始就已失败180慌不择路,选择郑注和李仲言185第二次反击:计划临时起变191甘露之变:不成功则成仁196进入宦官时代203 第五章李宗闵牛僧孺李德裕207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派系之争208党争的前因后缘214道不同不相为谋219孰为君子,孰为小人?225会昌之政:李德裕一个人的时代232恩怨两泯,谁都不是最后的胜利者237 第六章宣宗皇帝:最后的辉煌245十六宅中的三朝皇叔笑到了最后246政治就是不断地否定与再否定251给宣宗当宰相的秘诀258御下有术264被“长生药”结束的时代271 第七章崩溃279新帝的秘密280经济彻底被摧毁287黄巢起事291乱世出贼子297成就霸业的四个步骤302日落长安307 初版后记311 前言关注历史、研究历史的目的何在?西方史学家一直推崇公元前二世纪时的古罗马历史学家波里比阿的话:“倘若对过去的重大事件逐一寻根究底,过去的一切会使我们特别关注历史、研究历史的目的何在?西方史学家一直推崇公元前二世纪时的古罗马历史学家波里比阿的话:“倘若对过去的重大事件逐一寻根究底,过去的一切会使我们特别注意到将来。”而考古学证明,至少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商代,中国人就明白了这个道理。那时的史官们不仅要记录发生了的事件,还要预测将要发生的事件。他们选择龟甲来刻写卜辞,因为龟具有长久的寿命,见证过历史的沧桑,所以能够暗示未来的吉凶。中国是一个历史大国,也是文明延续性最强的民族国家,很大的原因在于这个民族强烈的历史意识,使他们一旦遇到重要的选择,便首先去翻阅史书。中国的文化传统认为,某个王朝一旦出现衰亡的征兆,上天和民众马上会抛弃它,将它变成新兴王朝的历史收藏,以供取资。《吕氏春秋•先识览》中记载夏桀迷惑暴乱,太史令终古便出奔投商。而当商纣王迷惑暴乱之际,内史向挚也“载其图法,出亡之周”。中国历朝历代的史官似乎有着一种自觉的意识:让历史永远服务于未来。什么是重大事件?古代史书中记录的重大事件大多是政治事件,政治事件中最大的又莫过于改朝换代,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兴亡”。而中国人讨论“亡”似乎更有甚于“兴”。古代中国在战国秦汉之际发生过最为重大的转折。此前的夏、商、周三代都是享国超过五六百年甚至达八百年的氏族王国,但这样的国家毕竟是联盟式的松散政体。而经过战国秦汉的历史实践过程完成、确立的郡县制国家,才是统一的领土国家和全民国家。从大历史的角度看,这样的国家体制如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公元前221年起算,至清帝逊位的1911年,延续了2132年。其间有过二十多个统一或分裂;汉族或少数民族的王朝,但都奉行了郡县制度,因此我们不妨将他们视作一个中华帝国的不同届次的政府。只是这些政府的任期与更换方式与近现代国家不同而已。而他们开辟的国土、抟成的民族,创造的文化、锻造的性格大都被近现代的中国人继承了下来。汉、唐、宋、明、清是中华帝国任期最长的五大王朝,这些国祚久长,创造过盛世的王朝,其衰亡更加具有历史意味。我们发现,尽管它们的灭亡各有原因,但有两个方面是相同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其一是这五个王朝的灭亡形式囊括了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两种形式:来自内部的分裂与来自外部的挑战。汉、唐亡于内;宋、明亡于外;清朝有些例外,其外部的挑战来自于新的时代与新的世界。当然,他们的灭亡都是内忧加外患,销磨积弊多年,才导致一个最终解决的方式。其二是这五个王朝由于制度的优越和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成就,没有一个王朝是毁于一旦的。他们的代替者或是受其抚育的臣民,或是受其影响的地方民族政权。除了清朝,其他四个王朝的代替者无一不以他们的继任者自居,进行政治改革并修撰前任王朝的国史。就清朝而言,最后的革命是由于改良政治的失败而导致的。这一点,与夏、商、周、秦、汉之间的推翻暴政,解民于水火式的革命很不一样。因此,汉、唐、宋、明、清留给我们的历史经验是最为丰富的,而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也是最为深刻的。它们是历史遗产最丰富的王朝。最后要说明的是:这套讨论兴亡的丛书只是历史通俗读物而不是学术著作,是三个大学文史专业教师不务正业的少作和一位作家对历史的演绎,代表着他们的文字趣味与历史见识,这次再版作了少许的修订。他们的目的只是用现代散文话语营构一个历史阅读场景,其中只有情节、人物、议论而不是在阐述历史的规律和理论,叙述与议论各有不同的视角,对历史的看法和文风也不尽统一。但他们相信,在这个全球风云变幻、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会有更多的国人想要了解我们的过去,关注我们的未来。正如法国史学家吕西安•费弗尔所言:“我们的任务是要创造历史,因为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惟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如果这套文字通俗但又不是戏说的丛书能够感发人们对国史的兴趣,便满足了他们的心愿。 徐兴无2016年5月于南京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