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_点评_推荐词 本书简介: 《明清史杂考》是著名文史学家王春瑜先生关于明清两朝帝王轶闻、官员事迹、英雄起义、学者故事、市井百态等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文章。其中包括《万岁考》、《烧书考》、《吹牛考》、《语录考》等一系列有巨大社会反响的文章,立足明清而审视当代,读之无闷气,可连浮数大白。总而言之,内容丰富,文笔风趣,可读性极强,是难得的学者杂文佳品。 作者简介: 王春瑜,江苏省建湖县人,1937年生于苏州。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3年毕业于该校研究生班元明清史专业,获得副博士学位。在上海师范大学任讲师。197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工作。1988年晋升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出版集团学术顾问,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 目录: : 燃烧的大地/1 回眸大明王朝/4 评否定历史上民族英雄的错误思潮/11 紫禁城的日出日落/14 明代皇帝轶闻/16 明清神化皇帝一瞥/20 明宫春灯对良宵/26 明朝官场吃喝风考略/29 一碗粥装得下半部历史/33 我国传统体育的人文精神/39 “燕饮应知无后艰” —明代坑厕状/50 道学一落千丈考/52 株连九族考/55 目录: :燃烧的大地 /1回眸大明王朝 /4评否定历史上民族英雄的错误思潮 /11紫禁城的日出日落 /14明代皇帝轶闻 /16明清神化皇帝一瞥 /20明宫春灯对良宵 /26明朝官场吃喝风考略 /29一碗粥装得下半部历史 /33我国传统体育的人文精神 /39“燕饮应知无后艰”—明代坑厕状 /50道学一落千丈考 /52株连九族考 /55万岁考 /58语录考 /66烧书考 /69吹牛考 /74“父母官”考 /77乌纱帽考 /80说“天地君亲师” /83起哄考 /87说称呼 /90抄袭考 /93李自成登极辨 /96辛亥革命与明史研究 /99明清江南虎踪 /107壮哉,伏虎妇孺 /109“先生虽读万卷书,一字不堪疗饥腹”——塾师的辛酸 /112“海”上生明月?——明朝文人“下海”一瞥 /117神童的悲哀 /120明朝的阿Q/122书神之吼 /125神奇的五谷树 /127明朝画坛四杰的深谊 /129明朝善待漂人举隅 /134海内何妨存异己,且看西方传教人 /136明清“拉郎配”的悲剧 /145义薄云天的雪中送炭人——马经纶救援李卓吾 /150江湖隐语知多少 /153从马吊到马将—麻将风行中国的历史 /155“开门七件事”与“三百六十行” /159猪卵泡的妙用 /165马桶与文化 /167“头脑酒”与“头脑汤” /170话腰带 /173《富春谣》作者考 /176《禽言》作者考 /181《丁祭弹文》作者考 /185明朝学者对语录的批判 /188说明代宦官诗 /191明初二高僧史迹考析 /193“岂唯示朴淳,正欲知忧患”——明代江南园林忧思录 /200酒色财气沾不得 /203明清之际吸烟状 /206读古人临终诗词 /208《永乐大典》正本殉葬说质疑 /211一本奇特而又美丽的伪书 /216读茉莉花 /218长啸·王孙·名妓 /222防骗奇书:《杜骗新书》 /229明初三杨的交谊与明初政局 /233张居正和“一条鞭” /236张居正悲剧的启示 /241赵老太的大起大落 /244读释澹归:《满江红·大风泊黄巢矶下》 /247我意独怜才 /250踏遍天涯路——徐霞客与田夫野老 /254“此生缘再结他生里”——明末四公子的深情厚谊 /256明末六君子的厚谊 /260测字·溺爱·挂黑牌 /262“吃他娘……” /266“轻取皇冠葬九宫”——李自成的悲剧 /272李自成、张献忠与传教士 /275大顺军与耶稣会士关系史实初探 /280郭升史迹质疑 /284李岩·《西江月》·《商雒杂忆》——与姚雪垠同志商榷 /286“桃花扇底看南朝”——以李定国、李来亨为代表的南明抗清斗争 /294三百年流不尽的英雄血——凭吊李来亨茅麓山抗清遗址散记 /301读《诏狱惨言》 /304《郡县论》的背景 /309《明史·刘文炳传》书后 /311陆应旸生平补遗 /321史可法行年考 /32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26应怜中土成荒塞,万里长风吹古愁——清初爱国书法家、诗人宋曹其人其事 /332跋 /335前言序言评论吹牛考随着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形形色色的吹牛家——他们的总头子人称吹牛大王,真称得上不绝如缕。这号人物的典型,一本正经的某些正统史书的记载,远不及俗曲、民间笑话、戏文等刻画得生动、辛辣。明代嘉靖年间的作家朱载堉写过不少小曲,其中有一首叫《山坡羊·说大话》:“我平生好说实话,我养了个鸡儿,赛过人家马价;我家老鼠,大似人家细狗;避鼠猫儿,比猛虎还大。头戴一个珍珠,大是一个西瓜;贯头簪儿,长似一根象牙。我昨日在岳阳楼上饮酒,昭君娘娘与我弹了一曲琵琶。我家还养了麒麟,十二个麒麟下了二十四匹战马。实话!手拿凤凰与孔雀厮打。实话!喜欢我慌了,跰一跰,跰到天上,摸了摸轰雷,几乎把我吓杀。”明朝的阿Q阿Q先辈中名气最大的,当数北宋杰出词人,以堪称千古绝唱《望海潮》、《雨霖铃》鸣于世的柳永(987—1053)。他原名三变,字耆卿。柳永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为歌妓填词作曲,声名远播,更自作词云:“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有人曾向宋仁宗推荐他,仁宗显然早已接到过什么人打的小报告,冷笑一声,批了十个字的最高指示曰:“此人风前月下,且去填词。”这对柳永无疑是个巨大打击。但是,他没有因此垮掉,倒反精神抖擞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化失败为胜利,真乃妙不可言。我意独怜才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在相当程度上就是人才的发展史。有很多人据说没有缺点,甚至如杂文家牧惠戏言的那样,一身完美得连肚脐眼都没有,但都是庸碌之辈,毫无作为,早已沉入历史大潮的深处,无影无踪。而另一些人,有不少毛病,甚至如钱牧斋,曾经大节有亏,但他们却在某些方面,有杰出才华,做出过重要贡献,我们就应当实事求是地予以肯定。极左年代对各种人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任意摧残甚至杀害的噩梦,人们至今是记忆犹新的。“殷鉴不远”,愿为政者能时时想到“我意独怜才”,则人才幸甚,国家幸甚! 书神之吼更耐人寻味的是,清初沈起凤《谐铎》卷11谓:南京城钞库街有户人家世代读书,到了儿子某这一代,因读书不能致富,便“下海”经商,将书本弃如敝帚。想不到一天夜里有个朱履方巾者自床后踱出,愤怒地说:“予书神也!自流寓汝家,蒙尔祖尔父,颇加青盼。不意留传至汝……为钱奴束缚,使予意气不扬,若不早脱腰缠,则铜臭逼人,斯文沦丧,祸将及汝。莫悔!莫悔!”言毕而逝。某急起,秉烛四照,只有破书数卷,以钱串捆缚,弃置床头,恨书为祟,取火焚之。想不到烈焰起处,房屋、财产“回首相看已成灰”,后竟以贫死。显然,此书神又一次怒吼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