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也是*好的清醒剂。”★“记录日寇暴行,目击救亡呐喊。”★“见证全民抗战,凝聚抗战精神。”★“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本书简介: 本书收集了抗战时期在各种媒体发表的有关抗日战争的文章38篇,歌词19首,以抗战的文字史料客观地反映日寇的残暴、战争的惨烈,歌颂了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民族精神,同时全书配以抗战时期的各种刊物的封面、木刻宣传画以及历史照片以加强全书的时代感。 作者简介: 王政,一九七六年生,安徽天长人,资深抗战史料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曾从军于解放军总参某部,南京政治学院毕业,现从事革命老区工作。出版了《向敌人的腹背进军》《抗战呐喊》。 目录: :003 战斗中的八路军 西圣 009 苏皖前线的新四军 东平 017 平型关胜利之光荣回忆 溪映 021 梁山泊古战场的袭击突围与歼灭027 梁山歼灭战033 车桥大歼灭战041 韩原大战七昼夜 王若华 目录: :003战斗中的八路军西圣 009苏皖前线的新四军东平 017平型关胜利之光荣回忆溪映 021梁山泊古战场的袭击突围与歼灭 027梁山歼灭战 033车桥大歼灭战 041韩原大战七昼夜王若华 051从娘子关出雁门关小方 059到前线去樊放 063坚持抗战与积极办法|韬奋 067西战场上沉默的英雄A·史沫德莱 邱瑾译 073我的表弟,重机关枪手章雅声 079陈力行的事喻中泽 085俘虏日记胡雪译 093黎明之前舒译 099沦陷前后羊东人间地狱 109未名湖畔忆离散大公报 115故都归客话"皇军" 钟馗121| 第二篇 流亡记燕京人 131从北平来白薇钟馗 136铁蹄下故都妇女的哀啼朱未央 141虎口余生话兽军 144我是良民茅湮 152劫钱汉文 161黑狱十八天杜淡生 169为祖母复仇夏冬 177狗难西羽 183泥坑巴人 191烈士村夫 201田翻译张一匡 209维持会长郭旦 219米全衡 223把头颅铲成冰瓜风东 229无花的春天叶世璜 231我父亲殉难的始末黄正禄 237001小客栈的凶杀案 陈伯宣做梦也想不到,小客栈一起离奇凶杀案,会让自己蒙受不白之冤;更没想到,这桩血案会给自己家族带来无尽的麻烦。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最美在夏天。陈阔(字伯宣)寻访故友马总(南康知县)经过庐山的时候正是夏天。初夏的庐山,漫眼翠绿、草木葱茏,奇峰峻岭隐于云波雾海,若隐若现、如梦如幻。如此秀丽风景,直教陈伯宣流连忘返,尽管访友心切,也忍不住在庐山多逗留了一天。仙人洞、含鄱口、芦林湖、三叠泉……留下这个外乡人欢快的脚步。从五老峰下来,在一段羊肠石阶小道,陈伯宣与一个人狭路相逢。这是一个中年人,黄色的僧袍说明了他的身份。和尚个子很高,脸庞瘦削,蚕眉下一双眼睛相当敏锐,像是两把利剑,能破皮入骨。陈伯宣侧身让在一边,欲让其先行,谁知这和尚并不急着走,一截铁塔似的堵在下一级石阶。陈伯宣小心翼翼欲从其右边擦身而过,没想到他身子也往右一晃,又挡了去路。这样的举动让陈伯宣惶恐不安:这和尚想干什么?出于本能,陈伯宣按了按兜里揣着的那锭银子,心里暗暗庆幸,幸好更多的财物都放在客栈,身上所带银两不多。正忐忑间,忽见那和尚嘴皮一动,没头没脑冒出这么一句话:“君若留江州,可插一支柳。”陈伯宣回到庐山脚下那间客栈,脑海里还存着那个古怪和尚的影像,还在玩味他那句莫名其妙的话。用过晚餐,闲来没事的伯宣打算在客栈附近走走。近一方塘,风起涟漪,浮萍飘忽,塘岸那一颗歪脖子柳树柔枝倒挂,随风起舞,说不尽的婀娜多姿。陈伯宣忽然记起,朱掌柜曾对他说过,凡是这里住宿过的客人,都会折一枝柳条,插在柳树旁边的那块荒地上。然而插柳者众,却鲜有存活者。陈伯宣当时也没在意,这时触景生情,便信步走向柳树,果见一块荒地上插着许多枝条,疏疏密密,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有的鲜绿,有的枯黄。陈伯宣心血来潮,也随手折了一根,插在空处。山间的夜,漆黑、静谧。二更时分,陈伯宣正准备关门就寝,忽闻一声:“居士寝否,慧云前来拜访!”话音刚落,一个高大的影子已经闪进屋,一股黑色的风随之奔涌而入。借着昏暗的烛光,陈伯宣看清,这个不速之客不是别人,正是白天邂逅的那个和尚。他心中不免一惊:这和尚怎么又来了!正诧异间,这和尚目光炯炯盯着他,嘴皮一动:“居士远道而来,是访亲探友吧?”陈伯宣又是一惊:这和尚能掐会算?“居士可记得贫僧说过的那句话,‘君若留江州,可插一枝柳’?”陈伯宣当然记得,正是这句话让他琢磨了半天呢。这时他望着和尚那瘦削的神秘莫测的脸,心顿有所悟:“大师的意思……莫非是让伯宣移居于此?”和尚呵呵一笑,并不做正面回答,却是一串反问:“客居之人,再迁一次又何妨?良禽择木而栖,居士难道您就不留恋匡庐美丽的风景?”不速之客造访,却只在陈伯宣住处待了不到一刻钟,板凳还没坐热乎,慧云和尚即起身告辞。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一个月后,陈伯宣访友归来,轻车熟路还投宿那家客栈。当他扛着行李走到客栈门口,才发现这里已人去屋空,门前杂草丛生,几只小麻雀叽叽喳喳落在荒芜的草坪,旁若无人在那里寻觅可以果腹的小虫和草籽。眼前的这一片破败让陈伯宣惊诧:这是怎么了?客栈呢?朱掌柜呢?陈伯宣呆呆站在客栈门前,行李还扛在肩上。正好一个老者路过,伯宣拦住,问:“老伯,这里的客栈呢?搬家了?”老者打量一眼伯宣,瓮声瓮气答道:“哪里还有客栈,人都没了。”“没了?去哪了?”“死了,都死了。”伯宣闻言大骇,怎么会这样,遭遇了什么变故?不待伯宣再问,老者告诉他:不久前,这里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杀案,朱掌柜一家六口,被干掉五个!朱掌柜刚刚满五岁的小儿子是唯一的活口,那是朱掌柜(或朱夫人)在自己中刀之后用尽最后的力气把他塞在床底,才躲过一难。老者还告诉他,出事那晚曾有人看见一个蒙面人闯进朱掌柜房间,身材高大,形态与太平寺慧云和尚极其相似。慧云和尚一度被疑为凶手,后来因为找不到确凿证据,慧云又被放出来。慧云就是在庐山与陈伯宣不期而遇的那个和尚。把慧云列为疑凶,陈伯宣并不意外。第一次见面,他就觉得这个和尚身上确实有一股凛冽之气,让人不寒而栗。他只是不明白,如果慧云是凶手,那么他的杀人动机是什么?一个无欲无求的和尚难道会去谋财害命?如果是仇杀,那么他与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恨,乃至连小孩子也不放过?近山多风,一阵山风从背后袭来,虽是盛夏,陈伯宣也感到一阵寒意。满腹疑惑的陈伯宣离开这家客栈时,再一次经过那块插满柳枝的荒地,不经意间瞄一眼,却见自己插下的那根柳条,青绿如昨,几粒鹅黄的嫩芽已经破皮而出。唐末年,为躲避安史之乱已从中原南迁福建的陈伯宣再次举家迁徙,居于江南西路江州,庐山圣治峰下。“君若留江州,可插一枝柳。”和尚一语成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