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卖点:本书所载的基本上是20世纪的人和事,这些文章的亲历者,见证历史、还原真相、订正谬误。在他们的口中,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系于身。 本书有一定的揭秘性质,内容涉及国宝南迁,白马诗社在纽约,陈立夫家族命运,齐邦媛从东北到台湾的历程,张作霖家族变迁等故事。 目录: 国宝南迁的记忆与乡愁?1 60年前,护送国宝的人们茫然踏上海峡对岸的土地。如今,两岸国宝隔海对望,而身居异乡的守护者们却带着浓郁的乡愁渐行渐远。 在纽约上空飘散的“五四”遗风?9 白马诗社,这个被忽略的文学群体,某种程度却是“五四”精神在海外的延续,是海外学子家国情怀的寄托。 为毛泽东掌勺年夜饭?18 在“主席家”掌灶22年的程汝明,每年除夕夜不过是多做几个毛泽东爱吃的菜——辣椒、苦瓜、红烧肉,全部不放酱油。那晚,程汝明不用在菜里多加汤水保温,因为吃这顿“团圆饭”时,毛泽东不会像平时边吃边看文件,饭后,他才照例批阅文件,程汝明则和每天一样,把当日菜单处理掉。 他是文豪,也是间谍?26 作家海明威*近被人爆出是个“不合格的双料间谍”。与海明威不同,有几位作 家却能同时蜚声文坛与谍海。 目录: 国宝南迁的记忆与乡愁?1 60年前,护送国宝的人们茫然踏上海峡对岸的土地。如今,两岸国宝隔海对望,而身居异乡的守护者们却带着浓郁的乡愁渐行渐远。 在纽约上空飘散的“五四”遗风?9 白马诗社,这个被忽略的文学群体,某种程度却是“五四”精神在海外的延续,是海外学子家国情怀的寄托。 为毛泽东掌勺年夜饭?18 在“主席家”掌灶22年的程汝明,每年除夕夜不过是多做几个毛泽东爱吃的菜——辣椒、苦瓜、红烧肉,全部不放酱油。那晚,程汝明不用在菜里多加汤水保温,因为吃这顿“团圆饭”时,毛泽东不会像平时边吃边看文件,饭后,他才照例批阅文件,程汝明则和每天一样,把当日菜单处理掉。 他是文豪,也是间谍?26 作家海明威*近被人爆出是个“不合格的双料间谍”。与海明威不同,有几位作 家却能同时蜚声文坛与谍海。 周玉书:站在三代领导人身后?34 在周家客厅里悬挂着三幅被放大的照片,周玉书分别站在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人的身后。无论世事如何动荡,人生如何曲折,这位职业军人总是站得笔直而挺拔,照片背后的故事则映射着这个时代的跌宕起伏。 张一纯追忆父亲张治中与周恩来?44 国民党高级将领张治中,于1924年黄埔军校初建时即与周恩来结下深厚友谊,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两人在谈判桌上数次强硬对峙,在桌下把酒言欢。在张治中之子张一纯看来,父亲与“周叔叔”这对亦敌亦友的兄弟,肝胆相照了五十年。 陈立夫家族三代人命运——专访陈其美之孙、陈立夫堂侄陈 泽祯?52 虽在北京经营面包小店,但作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陈家后人,陈泽祯记忆中的三代家事似乎与政治、时代有扯不断的关联。在他看来,辛亥革命元勋、祖父陈其美是个活在很高境界的人;自己是老式国民党党员;“纬国叔”则是“很念旧情的人”。 从东北“巨流河”到台湾“哑口海”——飘零台湾两代人的命运 与悲歌?61 齐邦媛,台湾文坛人称“永远的齐老师”。她讲述的家族两代人命运——从东北流亡到关内、西南,从大陆漂流到台湾,个人的家国之忆、爱国之泪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她说,回应时代暴虐和历史无常的*好方法,就是以文学记述超越政治成败的人与事。 张作霖家族60年风雨岁月?71 显赫的家世带给张家人的并非荣华富贵的生活,历史飘摇中,他们经历了逃难、隐姓埋名、家族离散、困苦求生,不得不“活在历史中”的苦涩甘辛,唯有张家人冷暖自知。 程默:抢拍到的历史?81 他是鲁迅葬礼**的记录者;也曾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侵华日军对重庆野蛮大轰炸的滔天罪行;他曾用相机记录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延安的生活工作场景;也曾亲手拍下开国大典的历史瞬间——当时已96岁的程默几乎一生与摄影为伴。 黄永松:让“中国结”传遍世界?89 “中国结”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和一位台湾人密不可分,他就是《汉声》杂志的创办者黄永松。40年来,黄永松以《汉声》为“阵地”,建立着“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基因库”。 民族手工艺:在传承与颠覆之间?97 无论是陕西边远山区那些拥有着历经2200年历史的土织布手艺的村妇,还是老北京胡同里那些为了传承民间手工艺苦心支撑的匠人,面对市场的冲击,他们都透着无奈。老家底儿保障不了生活,手艺活儿融不进市场,这是他们共同面对的尴尬。 再续犹太人“上海方舟”传奇?104 我们依稀知道:上海,曾是纳粹屠刀下数万犹太人生命*后的庇护地。然而,两个民族在战争阴霾下是怎样的患难与共,我们仍知之太少。还好,有亲历者再次为我们谈起曾经的点点滴滴。 日本是祖国,中国是故乡?114 “二战”后,数以千计的日本孤儿被遗弃在中国,对于与苦难纠缠半个多世纪的 他们而言,身份成为他们一生的惶惑。 当灾难来临,我们回到妈妈的故乡?122 60多年后的今天,仍有人不停追问:是什么力量促使方正县人向那些曾经的敌人伸出温暖的手、给他们以生的希望?已有三个孩子却又领养了一个日本遗孤的鲁万富说:“怎么说那也是条命啊!”一句话,便可代替千言万语! 95岁老人的13年跨国诉讼?132 他一次次走上日本法庭,经历过漫长的中国民间对日索赔之路。但直到今天,这场历经13年的跨国诉讼,仍是一桩悬案。 起诉日本:民间对日诉讼举步维艰?141 中国民间对日诉讼自1995年至今,不得不接受一个无奈的处境:比寄希望于胜诉更为现实的是——寻求诉讼过程中的点滴突破。在漫长曲折的诉讼过程中,相当数量的战争受害者离世,他们没有看到赔付,也没有听到道歉。 国宴上的外交风云?150 礼宾工作是外交工作的先头部队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宴则是国宾访问日程中的重头戏。国宴上的互动也因此成为国与国之间增加了解、促进友谊和加强合作的关键点。 激荡五十年:从《红旗》到《求是》?155 1958-2008年,对于中国而言,这是风云激荡的50年。中共中央机关刊也走过了不平凡的50年历程。从《红旗》到《求是》的这50年里,党刊见证了自身的变动与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变革与成长,见证了中国的艰难与崛起,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风云的变幻。 法学家小说里的罪与罚?164 年轻时他以公共知识分子自许,这些年他一直在退,退回一个普通高校教授的位置。但他并不悲观,只是改变了表达方式。作为法学家,他**的爱好是写小说,他的5部犯罪悬疑小说在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法学读本。 演讲前大使馆曾“采访”坦总统?174 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早就盼望着“想见到习总书记”,为保证接待工作的万无一失,总统在许多准备工作上都亲力亲为,在习主席赴坦桑尼亚并发表演讲前,基奎特还对中国大使馆提出的“非洲朋友真正关心什么”的问题进行了书面回答。 陕北“白氏”高官层出之谜?184 从党史的角度来说,陕西的历史主要是陕北的历史,这一点对于理解陕北地区涌现出如此众多的白氏高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红色**中的飞虎队争夺战?188 “请肃立、静穆。仪仗队将为你面前的这张6人圆桌依次摆上美国海、陆、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的军帽与一顶平民的礼帽,这代表美国所有在海外的战斗失踪人员。”中美军事**合作揭开了尘封60多年的历史。 毛泽东族谱的故事?195 一部伟人毛泽东的族谱,引热了远在浙江西部一个名叫江山的地方的旅游线路。 卫浴60年:公共与私密的流转变迁?199 上厕所、洗澡,这些*私密的事情里,却折射着时代变迁。60年间,在中国人的卫浴领域里,从私密感受,到产业发展,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前言寻找回来的故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西哲赫拉克利特如是说。更何况,这是一个变化万端的世界,时代潮流浩荡而来,呼啸而去。 时间是一条不息的河流,人们涉水而过,总会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有的被郑重其事地对待,浓墨重彩地描绘;有的则随风而去,再无踪影;还有的没入淤泥,被泥沙裹挟,历经沧海桑田,变成记忆的化石。 值得庆幸的是,每个时代总还有一些执着于寻找印迹的人,潜入时间长河,将这些散落的记忆打捞出来。《小康》杂志的编辑、记者们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他们将自己沉潜往复的探寻成果集结成册,让今世和后世的人们可以观察、了解那些沉浮于岁月之河的人生。他们跋涉所及的,既有误会重重的古代史迹,也有掩埋已久的近代史事。 1986年,梁培恕**次萌发了写父亲的念头。梁培恕写父亲,是他发现外界对父亲及其思想的种种解读很多都是简单化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一个真实的梁漱溟是什么样的?1999年时,梁培恕完成**稿。这本写父亲的书**次在大陆出版,却已是2011年。 这是儿子眼中的梁漱溟。寻找回来的故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西哲赫拉克利特如是说。更何况,这是一个变化万端的世界,时代潮流浩荡而来,呼啸而去。 时间是一条不息的河流,人们涉水而过,总会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有的被郑重其事地对待,浓墨重彩地描绘;有的则随风而去,再无踪影;还有的没入淤泥,被泥沙裹挟,历经沧海桑田,变成记忆的化石。 值得庆幸的是,每个时代总还有一些执着于寻找印迹的人,潜入时间长河,将这些散落的记忆打捞出来。《小康》杂志的编辑、记者们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他们将自己沉潜往复的探寻成果集结成册,让今世和后世的人们可以观察、了解那些沉浮于岁月之河的人生。他们跋涉所及的,既有误会重重的古代史迹,也有掩埋已久的近代史事。 1986年,梁培恕**次萌发了写父亲的念头。梁培恕写父亲,是他发现外界对父亲及其思想的种种解读很多都是简单化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一个真实的梁漱溟是什么样的?1999年时,梁培恕完成**稿。这本写父亲的书**次在大陆出版,却已是2011年。 这是儿子眼中的梁漱溟。 曹禺诞辰100周年,人们以不同方式赞许他的成就。也有人唏嘘,他晚年时因“写不出东西”而备受折磨。作为女儿,万方则感慨:灵性慢慢干涸,这不是曹禺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一代作家遭遇的困境。” 这是女儿心中的曹禺。 83岁的萧乾遗孀文洁若,如今仍愿做丈夫的影子:写回忆萧乾的书;随身带着萧乾的刻印;讲话时,一定扯到萧乾身上。在萧乾诞辰100周年时,纪念活动不断,活动现场总能见到文洁若,拄着她那根刻了萧乾名字的拐杖。 这是妻子眼中的萧乾。 三毛去世前,留了*后一封信给自己的知己、“爱人”眭澔平。三毛死后,眭澔平接续她的脚步,用20年时间行走180多个国家,以双眼、双手、双腿完成三毛未尽的心愿,以自己的方式解读那个率真外表下,“内心压抑得很深很深”的女人。 这是爱人眼中的三毛。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 中美军事**合作揭开了尘封60多年的历史:“请肃立、静穆。仪仗队将为你面前的这张6人圆桌依次摆上美国海陆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的军帽与一顶平民的礼帽,这代表美国所有在海外战斗的失踪人员。” 数以千计的日本孤儿在“二战”时被遗弃中国,身份认同成为他们一生的惶惑。60多年后的今天,仍有人不停追问:是什么力量促使黑龙江省方正县的人们向曾经的敌人之子伸出温暖的手、给他们以生的希望?已有三个孩子却又领养了一个日本遗孤的鲁万富说:“怎么说那也是条命啊!” 原央视著名主持人、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崔永元大力倡导“口述史学”,他率领的团队用8年时间采访了3500人,*终完成的纪录片《我的抗战》到底讲的是什么?那些亲历者的讲述令人动容,那些普通的生命个体在战争中的真实状态为何会让人潸然泪下? 一提到叶名琛,熟悉历史的读者就会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怪异策略,从而认定他是清朝晚期一个昏庸的高官。然而,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由清政府和侵略者联手制造的百年冤案? 一个日本老人,为什么跑到中国在黄土高原栽种了1800万棵树? 一个93岁的中国老人,又为什么要坚持在日本打13年的官司? …… 沉没的故事一经浮出,就一定能让我们这些读故事的人惊讶不已。 有些故事是讲大人物的,比如张治中女儿记忆中的周恩来,张作霖家族的60年甘辛,陈立夫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冰心与巴金的98封书信,儿子眼中的梁漱溟,名誉遭受磨损的曹禺晚年,林洙读懂的梁思成,等等。在那些名满天下、纵横世界的政治人物、文化名人的光环背后,那些被故意忽略或有意忘记的真性情悄然揭幕。后人由此理解他们的选择,赋予他们的爱恨以不同的意义。 有些故事是描述大事件的,关于一个国家的新生时刻,国旗升降的幕后故事,六十年国家生日的难忘瞬间,关于八年抗战中真正的战士,虚构与真实的中国远征军,从东北巨流河到台湾哑口海的命运悲歌,永远无法抵港的太平轮。在战火纷飞、国家创立的时刻,把青春与热血献给理想、却又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一代人,他们的经历岂能成为历史的空白?! 还有的故事是关于小人物、小事件、小传奇,讲述的都是时代中被裹着踉跄前行的人们。比如程默,一位摄影家,他是鲁迅葬礼**的影像记录者,曾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侵华日军对重庆的野蛮大轰炸,也曾用相机记录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袖在延安的生活工作,还曾亲手拍下开国大典的历史瞬间。比如康国雄,民国著名金融家康心如*小的儿子,本是“1949年以后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却因一顶“蒋介石干儿子”的大帽子,被困扰了一生,他全部的精力都用于带着家人“活下去”。还有霍元甲,传奇的精武英雄,他的真实身世并不显赫,身边也没有如花美眷,性格更非剑拔弩张,出生在一个七代习武的农民家庭,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却幸运地遇上了孙中山。 那条名叫历史的长河,不舍昼夜,奔腾向前。每一朵浪花里都隐藏着故事,每一颗水滴里都饱含着人生。难以忘怀的硝烟,爱恨交织的时刻,被碾压的人性,被命运捉弄的才华,都会相拥着、碰撞着,如泥沙俱下一般,汇入时代的大海。 无论是活着的人,还是逝去的人,都注定以各自的方式与历史相遇。纵然我们不能复原历史,但我们还可以打捞记忆。*能打动人们心扉的,就是那些迎着命运的抗争。这与成败利钝无关。 请大家静一静,读一读这些故事。谢谢。 是为序。 钱文忠 2015-01-01《小康》杂志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隶属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社,为中央级政经类新闻期刊,被中宣部列入重点新闻类刊物,也是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指定的入会阅读刊物。杂志以提供国内重要政经新闻为主,注重民生问题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报告,旨在从民生观察角度解析中国发展的进程。《小康》以“影响一个民族与时代”为己任,服务于中国的和谐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