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成吉思汗大传


作者:朱耀廷     整理日期:2016-05-25 15:59:13


本书简介:
  朱耀廷*的《成吉思汗大传》以《蒙古秘史》《元史》《史集》为主要参考资料,如实描写和分析了成吉思汗西征的起因、过程、结果和历史的反思。蒙古西征并非成吉思汗挑起的,花剌子模边将海儿汗杀死蒙古450人的商队,花剌子模国王又杀死了成吉思汗要求引渡罪犯的正使,直接导致了成吉思汗西征,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花刺子模人的所作所为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无视与侮辱,这种事件即使发生在现代,也会引发一场国家之间的战争。当然,本书也没有故意为西征辩护,我认为当时蒙古族正处于“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企图占领*多的领土,对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掠夺,的确是成吉思汗进行西征的终*原因。为此,本书专门描写了成吉思汗的儿子们为争夺汗位的一场“出师前的争吵”,而成吉思汗解决矛盾的办法,则是尽可能多地占领西方的领土。
  目录:
  序言
  第一章时代特点与历史趋势一成吉思汗诞生前的蒙古草历
  第一节成吉思汗的根源——几个古老的传说
  第二节部落林立,参差不齐
  第三节各部之间的争战与金朝对蒙古的压迫
  第二章在苦难中成长
  第一节战乱中降生的“一代天骄”
  第二节草原巴特儿在苦难中成长
  第三节从奋斗中崛起
  第三章统一蒙古的战争
  第一节乞颜部的可汗
  第二节新政权的挫折——十三翼之战
  第三节初战塔塔儿
  第四节压服主儿乞
  第五节阔亦田之战序言
  第一章 时代特点与历史趋势一成吉思汗诞生前的蒙古草历
   第一节 成吉思汗的根源——几个古老的传说
   第二节 部落林立,参差不齐
   第三节 各部之间的争战与金朝对蒙古的压迫
  第二章 在苦难中成长
   第一节 战乱中降生的“一代天骄”
   第二节 草原巴特儿在苦难中成长
   第三节 从奋斗中崛起
  第三章 统一蒙古的战争
   第一节 乞颜部的可汗
   第二节 新政权的挫折——十三翼之战
   第三节 初战塔塔儿
   第四节 压服主儿乞
   第五节 阔亦田之战
   第六节 泰赤乌部的覆灭
   第七节 讨平塔塔儿
   第八节 从父子到仇敌
   第九节 哈兰真沙陀之战
   第十节 瓦解王罕联盟的攻心战
   第十一节 饮浑水,袭金帐
   第十二节 用兵乃蛮部,大战纳忽崖
   第十三节 草原旧贵族的归宿
  第四章 斡难河源的大汗——蒙古国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节 告天即位,共上尊号
   第二节 千户、万户和诸王
   第三节 福神般的怯薛军
   第四节 制造文字,颁布成文法
   第五节 惩治通天巫
   第六节 招降与北征
   第七节 畏兀儿与哈剌鲁的降附
   第八节 三征西夏
  第五章 南下伐金
   第一节 南下伐金的原因与决策
   第二节 野狐岭之战
   第三节 金国分崩,中都内变
   第四节 攻克中都
   第五节 木华黎父子经略中原
  第六章 西征
   第一节 西征的序幕——灭西辽
   第二节 商队与使者的遭遇
   第三节 出师前的争吵
   第四节 扫清边界,中间突破
   第五节 攻克新都撒麻耳干
   第六节 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之死
   第七节 玉龙杰赤争夺战
   第八节 根绝顽抗者,穷追新算端
   第九节 者别、速不台的远征
   第十节 西征回师
  第七章 回军灭西夏
   第一节 征服者与“圣人”门徒
   第二节 灭西夏
   第三节 成吉思汗的葬礼与成陵之谜
  第八章 解读成吉思汗
   第一节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世界名人眼里的成吉思汗
   第二节 从军事上看成吉思汗成功的原因
   第三节 成吉思汗的杰出才能和与众不同的用人政策
   第四节 关于蒙古族的族源与成吉思汗的国籍等问题:
  附录
  一 成吉思汗世系表
  二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资料一、劫后余生的东胡后裔蒙古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汉文史籍中,虽然没有留下蒙古远古祖先活动的记录,但蒙古人口耳相传也提供了一些可供追寻的线索。民族的传说当然不等于信史,但它对研究蒙古族的起源也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传在天地初分之际,太阳有两个女儿。当黄河注入东海时,人世间有了第一叶轻舟。太阳的女儿坐在轻舟上来到了山清水秀的神州大地。姐姐嫁到南方,妹妹嫁到北方。后来,姐姐生下一个婴儿,取名为“海特斯”,意为“汉族”。当这个婴儿降生时,手里握着一个土块,他长大后就种植五谷,成为农业民族的祖先。第二年,妹妹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蒙高乐”,即蒙古族。当他生下时,手里攥着一把马鬃。因此他长大成人后就放牧马群和牛羊,成为游牧民族的祖先。这一记载说明,蒙古族与汉族是姨表兄弟,她的历史也像汉族一样源远流长①。
  波斯史学家拉施特(剌失德丁)根据蒙古人的民间传说,描写了蒙古族远古的历史,其中说:“大约距今两千年前,古代被称为蒙古的那个部落,与另一些突厥部落发生了内讧,终于引起战争。据值得信赖的贵人们[所转告]的一则故事说,另一些部落战胜了蒙古人,对他们进行了大屠杀,使他们只剩下两男两女。这两家人害怕敌人,逃到了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那里四周惟有群山和森林,除了通过一条羊肠小道,历尽艰难险阻可达其间外,任何一面别无途径。
  在这些山中间,有丰盛的草和[气候]良好的草原。
  这个地方名叫额儿古涅昆。‘昆’字意为‘山坡’,而‘额儿古涅’意为‘险峻’;这个地方意即‘峻岭,。那两个人的名字为:捏古思和乞颜。他们和他们的后裔长时期居留在这个地方生息繁衍。”②《史集》写于伊儿汗国合赞汗时期(1295—1304),“两千年前”当为公元前700年左右,相当于中国的东周时代。这一传说告诉我们,蒙古族的祖先曾与其他突厥部落发生战争,只剩下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被迫迁居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深山老林中度日。
  这一传说在汉文史籍中找到了旁证。《旧唐书》称蒙古为“蒙兀室韦”,指出:蒙兀室韦是室韦部落的一种,而“室韦者,契丹之别类也”。“其部落傍望建河居。其河源出突厥东北界俱轮泊,屈曲东流”,“东经蒙兀室韦之北”③。望建河即黑龙江上游也里古纳河,今称“额尔古纳河”。古人“黑”“青”同意,当地人称“青”日“莽监”,异文写作“望建”,望建河即指青河、黑河。蒙兀室韦居住在望建河之南,这与《史集》记载的蒙古祖先的居住地相同。因此亦邻真先生说:“传说中关于故土的回忆是可信的。
  至于被打得只剩下两对男女之说,是民族学上常见的故套。北方民族在相当开化之后,由于无法解释自己最古的祖源,便用这种办法来编纂自己口碑历史的第一章。突厥人也曾有过类似的传说。”①屠寄先生综合分析了中外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在《蒙兀儿史记·世纪》中明确指出:“蒙兀儿者,室韦之别种也。其先出于东胡。楚汉之际,东胡王为匈奴冒顿单于所破杀,余众进走,保险以自固,或为鲜卑,或为乌桓,或为室韦契丹。在南者为契丹,在北者日室韦。室韦依胡布山(今黑龙江之兴安岭)以居。”“至唐部分愈众,而蒙兀室韦北傍望建河”。
  综合以上记载,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第一,蒙古的祖先是东胡,与契丹、鲜卑、乌桓等具有同一的族源。第二,与他们发生冲突的部落大概是匈奴。秦汉之际,东胡与匈奴东、西并立,不失为一个东方强国。后来与匈奴发生战争,被冒顿单于击败。从此东胡余众四散进走,形成了几种名称不同的部族。
  第三,传说中的两个蒙古族男子捏古思和乞颜,大概是蒙古族两个氏族的名称,他们居住在额尔古纳河南岸的深山老林中。《史集》说:“乞颜在蒙古语中,意谓从山上流下的狂暴湍急的‘洪流’。因为乞颜人勇敢、大胆又极其刚强,所以人们以这个词作为他们的名字。乞牙惕为乞颜的复数”,因此人们又称这个氏族为“乞牙惕”。“他们的各个分支渐以某个名称著称,并成为一个单独的斡巴黑(氏族)”;“这些斡巴黑又复[繁衍]分为多支”。“凡出于这些分支的人,多半互为亲属”。这些分支联合为部落,这就是《旧唐书》上所说的“蒙兀室韦”。
  屠寄先生指出:“蒙兀之名始见于此。本呼忙豁仑(《蒙文秘史》),异文作蒙瓦(《新唐书》)、盟古(《辽史》)、盟骨(《金史》)、朦古(《契丹事迹》)、盲骨子(《松漠纪闻》),今通作蒙古(始于李志常所撰《长春西游记》)。”④《史集》解释说:“‘蒙古’一词,最初作萌古,意即‘孱弱’和‘淳朴’。”⑤而其他学者则研究出了一个更为贴切的含义:“蒙古”者,即长生的或永恒的部族。
  P3-4
  





上一本:帝国豪门:18世纪史 下一本:古代东北民族朝贡制度史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成吉思汗大传的作者是朱耀廷,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