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家、先秦两汉军事史专家、《百家讲坛》之《孙子兵法》主讲人黄朴民洞察纵深,直指被历史掩盖的真相,揭秘历史大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随书赠送精美彩图历史知识拉页。 圣人孔子竟会喜怒哀乐溢于言表,兴之所至开口骂人?庄子不当官是真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抑或只是怀才不遇?诸葛亮也用圈子意识来任命下属?“不行仁,最可悲;不守礼,毋宁死”,宋襄公为这个崇高的理想竟走向了死亡…… 作者简介: 黄朴民 先秦两汉军事史、《孙子兵法》研究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导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 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会长 专擅治史,更精国学;视野宏通,观点犀利 2013年在《百家讲坛》解读《孙子兵法》,引起全民讨论热潮 所著《何休评传》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评论何休学术思想成就的专著 主要著作:黄朴民先秦两汉军事史、《孙子兵法》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会长专擅治史,更精国学;视野宏通,观点犀利2013年在《百家讲坛》解读《孙子兵法》,引起全民讨论热潮所著《何休评传》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评论何休学术思想成就的专著 主要著作:《春秋军事史》《孙子兵法详解》《先秦两汉兵学文化研究》《大一统:中国历代统一战略研究》《刀剑书写的永恒: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散论》 目录: 从来胜者无侥幸 张弛有道称小霸——郑庄公的英雄本色 一匡天下之领袖风度——齐桓公的稳重 宿命之逆袭——晋文公的图霸战略 春秋霸主第一人——楚庄王的雄才大略 睿哲非凡的旷世明君——汉文帝 明君风范——刘秀的政治智慧与治国方略 悲壮的失败者 贵族优雅精神的绝唱——宋襄公之死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晋献公的成与败 有雄才而无大略——秦穆公的战略短见 创业容易守业难——晋襄公的无奈 抓一手好牌却最终亏输——善始却无法善终的晋厉公 令人唏嘘不已的正剧——晋悼公复霸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魏惠王战略方向选择的失误从来胜者无侥幸张弛有道称小霸——郑庄公的英雄本色一匡天下之领袖风度——齐桓公的稳重宿命之逆袭——晋文公的图霸战略春秋霸主第一人——楚庄王的雄才大略睿哲非凡的旷世明君——汉文帝明君风范——刘秀的政治智慧与治国方略悲壮的失败者贵族优雅精神的绝唱——宋襄公之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晋献公的成与败有雄才而无大略——秦穆公的战略短见创业容易守业难——晋襄公的无奈抓一手好牌却最终亏输——善始却无法善终的晋厉公令人唏嘘不已的正剧——晋悼公复霸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魏惠王战略方向选择的失误识时务者为俊杰——苻坚的悲剧命运事必躬亲未必优——隋文帝的政治格局运去英雄不自由——不走运的马谡做人不低调的危险——贺若弼英雄末路孤忠悬白日,遗恨寄中原——岳飞为什么不得不死政治牺牲品——戚继光的宦海沉浮历史大咖们的另一面岂敢称英雄——越王勾践的负面示范喜怒哀乐形于色——孔夫子的人格魅力扑朔迷离——孙子其人的来龙去脉赤子本色——可亲可爱的子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为何不当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重用马谡看诸葛亮的圈子意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说李广将权对皇权的屈服——卫青的圆滑歌功颂德言天命——王充的另一面事君数,斯辱矣——从胡惟庸到年羹尧得麒麟才子得天下东汉开国第一人——邓禹与他的《图天下策》战略家谋划的典范——诸葛亮与《隆中对》驾驭全局——羊祜《平吴疏》的战略指导思想制敌命脉,混成一统——高颎《取陈策》解读多方误敌,一战而克——贺若弼《御授平陈七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升与他的“九字箴言”运筹帷幄——韩信与他的《汉中对》经生汉代知多少,屈指谁为王佐才——贾谊的政治大智慧岳飞被冤杀的原因,一般都认为是他力主抗金,反对投降议和的立场,同顽固坚持妥协投降路线的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因此被赵构、秦桧之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去之而后快。为了满足金朝方面“必杀飞,始可和”的蛮横要求,赵构、秦桧遂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屠刀砍向功业卓著、赤胆忠心的岳飞。这个说法固然很有道理,但似乎并不全面。岳飞的悲剧,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另一个深层次因素,是他无意中卷入了朝廷内部的复杂关系,出于公心仗义执言而触犯了赵构本人的利益,从而使其对岳飞产生猜忌、嫉恨,种下冤杀功臣的祸根。明代文人文徵明曾作有一首《满江红》词,对岳飞被杀的原因大胆表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杀害岳飞的主凶是赵构而非秦桧,“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指出赵构杀岳飞是为了防止北伐胜利,徽、钦两宗回朝,致使自己不能再居皇位局面的发生:“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应该说,文徵明的看法是很正确的。岳飞之遭猜忌,最终沉冤风波亭,其原因之一,是他力主北伐,战胜金兵,迎接徽、钦两宗回朝,而且他还在公开场合把自己的这个主张宣布出来,这不能不引起赵构的极大忌恨,非杀掉岳飞不可了。宋代自宋高祖赵匡胤利用军队发动“陈桥驿兵变”开国以来,鉴于前代功臣宿将擅权,以致江山易手的教训,一直把防范武将专权干政作为国家的既定方针。岳飞作为统率一支雄师的方面大员,自然会成为赵构防范的主要对象。如果岳飞功劳不那么大,才干不那么高,就像刘光世、张俊之流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则朝廷尚可以有几分放心;或者假如岳飞性格不那么刚直,正义感不那么强烈,对朝廷事务噤口不言,漠不关心,就像后期韩世忠那样明哲保身,得过且过,朝廷亦至少不会如此快地启动杀机。然而岳飞偏偏是一个血性汉子,“做事斩钉截铁,为人光风霁月”,对自己认准正确的事情非发言不可,这就直接触犯了赵构不可明白告人的私衷,其大祸临头也就无法避免了。应该说,岳飞秉公议事、仗义执言的性格是一以贯之的。早在他还是一个下级军官时,就因这方面的原因而遭受过打击。宋高宗赵构初即位,年仅二十四岁、身为下级军官的岳飞就不顾位卑言轻之嫌而上书赵构,反对南逃,力主北上抗金。但奏书却触怒了赵构和朝中妥协派大臣,羞恼之余,他们给岳飞扣上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革去了岳飞的职务。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岳飞秉公言事的个性并未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改变,遇有他认为正确的意见,他仍然要坦率表达,这样一来,赵构对他的猜忌便越来越重,悲剧的发生也就难以避免了。因为岳飞这时已不再是无足轻重的普通军官,而是手握重兵、威震天下的方面大员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触动赵构的神经,使其产生其他的联想,变得心绪不宁,寝食难安,这从专制君主一方来讲,也是正常的反应。这中间有一件事尤其让赵构大为反感,使他内心深处断定岳飞为反侧之子,有不臣之心。当时赵构因无自己的子嗣而立太祖后裔赵眘(即后来的宋孝宗)为太子。金人方面为了挑动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表示要送钦宗之子赵靖回临安,企图在南宋皇位继承问题上制造风波,挑拨离间,煽动不和。岳飞对赵眘的人品能力有所了解,认为他是一位合格的皇位接班人,所以主张维持赵眘的继承人地位,拒迎赵靖。为了表达自己的这个主张,他决定给赵构上奏章,详细阐说赵眘应继续担任储君的种种原因,提醒赵构千万不要中了金人阴险的离间之计。这时,一个名叫薛弼的大臣建议他放弃这种做法。薛弼向岳飞指出,朝廷对武将存有戒心,身为武将者应当循规蹈矩,谨守为臣的职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老老实实,恭顺听命。虽说岳飞你是出于公心提自己的看法,但客观上却会使朝廷对你产生猜忌,所以还是不去捅这个马蜂窝为好,要懂得“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的道理!然而岳飞认为自己完全是出于公心言事,是为朝廷的前途着想,尽忠尽职,并无不可,于是仍坚持在上朝时提出自己的观点。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薛弼所料。当岳飞对赵构谈及拒迎赵靖,仍立赵眘为太子的意见时,赵构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他忍住怒气听完岳飞的奏章后,当即给岳飞以严重警告:“你的意见虽说是出于忠心,但武臣不得干预朝政,乃是祖宗定制,今后决不允许你再在这类问题上发表意见。”说完便拂袖离去。事后赵构又让薛弼转达他对岳飞的警告,不得妄议朝政。同时数次派遣宰相赵鼎向岳飞传达类似的训诫。大概从这个时候起,宋高宗赵构对岳飞的猜忌之心便急剧膨胀起来,你岳飞拥兵十万,尾大不掉,又居然违背朝廷祖制,对朝政说三道四,乱发议论,这究竟是想干什么?越思忖越是觉得事情蹊跷,疑窦丛生,于是就认定岳飞头上长有反骨,绝对不可信任。这样的误解日复一日地加深,到最后终于通过“和战争论”事件的渠道全面爆发出来,制造千古冤狱残杀功臣岳飞。显而易见,岳飞之死的另一层原因,是他出于公心对朝廷的具体政务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无意中触犯了皇帝的大忌,使得皇帝对他加深猜疑,最终亮出屠刀,制造冤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