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国现代史学评论


作者:李孝迁校     整理日期:2016-04-26 00:45:59

“五四”以来至1949年之前,是中国现代史学形成并迅速发展时期,派别众多,名家辈出,作品琳琅满目,是中国现代学术门类中进步最快的一门学科。任何一门知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皆会出现回顾反思性质的文字,以检讨前人所走过的道路,指示未来可能的途径。在中国现代史学进行时中,即不断有学人发表对史学研究回顾与展望的文章,不仅有总论,亦有专论,不仅有论中国史,亦有论西洋史,不仅正统派热衷于回顾,左派史家亦然。因此,全面而系统地整理这些反思文章,让不同立场的同时代人现身说史,可以让今人领略中国现代史学的多样而丰富的面相,不致被后见之明所误导,从而对中国现代史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部资料集收录49篇长短不一的文章,皆精心筛选,许多为首次整理,根据原文重新点校,学术价值极高。
  作者简介:
  李孝迁,1977年生,浙江温州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95年—2005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中外史学交流研究。已编著出版《域外汉学与中国现代史学》、《近代中国域外汉学评论萃编》等,在《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学术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工具书以及各种图书数据库,尽最大努力搜集1949年前时人所写的各种“回头看”的文字,精心筛选,让更多声音发出,希望能比较全面反映中国现代史学的面貌。近代以来中国史学发展总体格局是偏重于头尾与中段,即古史、近代史和蒙元史,其余重要时期秦汉、隋唐、明代的历史,研究者相对较少。齐思和:《中国史学界的展望》,《大中》1946年第1卷第5期。为什么研究古史的人那么多?聂崇岐认为理由不外两种:一古史疑问多,可做题目多;二古代材料少,所费时间自然也少。题目多,材料少,见工较易,成名不难。他更批评投机分子研究古史,走入画鬼一途,因鬼不易见,画得像不像,没有人能做比较。聂崇岐:《对现在史学界几句诤言》,《现代知识》1947年第1卷第11期。研究蒙元史渊源于晚清西北史地之学,又受刺激于域外汉学,国内学界欲与外人争胜,故治“不中不西之学”者亦不少;至于近代史(清史)的研究,自然是因为时代的需要,跟现实较接近,新旧各派都很关注。所以,“回头看”文章大多偏重这三块领域,其他所见者少。这种畸形的史学发展,或受西方汉学(或中国学)的影响。蒙元史更不用说,古史研究侧重讨神话传说,近代史注重外交方面,皆与西洋人研究中国史取向一致。因此,齐思和呼吁史学研究要均衡发展,纵向上各重要的断代史,都要有人研究,横向上关注面不能太偏,经济、政治、社会、学术、制度都要有所注意。
  史学史研究不应只留意学院派史学,历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同样是史学史研究的对象。故收录两篇讨论近代中国的学校历史教育的文字,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历史教育的实况,而不是想当然以为近代史学名家辈出,历史教材编写兴盛,彼时历史教育一定令人满意;以往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研究,事实上只是研究中国史的史学史,几乎不论及中国学者在西洋史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情形,为纠此偏,特收录四篇有关检讨和回顾国内西洋史的文章;左派史学是中国现代史学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如何看待对手的工作以及如何评论自己的成绩,对我们深入认识现代史学大有裨益,尤其1940年代国共两党在史学领域的斗争异常激烈,焦点何在,如何表现,皆需要“回头看”的文章。左派所写的文章,以往认为没有学术价值,多所忽略,所见较少,故尽可多收;收录三篇以“国故”或“国学”为题的文章,是鉴于内容多关系史学。需要说明的是,评论史家与史书的文字,当然也属“中国现代史学评论”范围,但本集只收录综合性的评论文字,凡评论某人某书,拟另收编于其他资料集。总之,在海量的文献中披沙拣金,难免挂一漏万,期待学界同道的共同努力,不断披露资料线索,以便日后能不断完善这本资料集。
  本集所收录文献,相当部分为首次整理,尽量根据原本,如有其他各版,则参考校勘,皆径改不出校注。按现在通行的出版要求重新标点。近代文献整理,看似容易入手,实则亦有难度。所收文章大多发表于报刊,错字、别字、衍字和倒误之处甚多(皆径改),加之标点不规范,字迹模糊,对编校者的知识和耐性都是一番考验。每念及此,诚惶诚恐,我郑重向读者承诺,本集所有文献的编校工作,皆本人亲为,如有失误,亦个人能力有限所致。真诚期待学界同行的批评!
  李孝迁
  2015年秋华东师大历史学系
  





上一本:吴百朋集 下一本:辽金西夏史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史学评论的作者是李孝迁校,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