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上海小刀会起义


作者:张华     整理日期:2016-04-22 15:36:53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近现代几次重大爱国主义事件为蓝本,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向青少年全方位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史料丰富,文笔纪实*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的知识要点 
本书简介:
  发生在1853年的上海小刀会起义,是上海及周边地区人民
  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势力的武装斗争,也是太平天国
  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斗争中,无论是起义的领导者,
  还是小刀会的普通战士,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爱国
  主义精神。
  目录:
  前言001
  革命前的准备 003
  革命风云起 049
  抗击清军斗洋人080
  上海攻防战 111
  最后的战斗 137
  后记142前言小刀会址忆陈刘,一片红巾起海陬。
  日月金钱昭日月,风流人物领风流。
  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
  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
  ——郭沫若
  发生在1853年的上海小刀会起义,是上海及周边地区人民
  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势力的武装斗争,也是太平天国
  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斗争中,无论是起义的领导者,
  还是小刀会的普通战士,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爱国
  主义精神。小刀会址忆陈刘,一片红巾起海陬。
  日月金钱昭日月,风流人物领风流。
  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
  坐使湖山增彩色,豫园有史足千秋。
  ——郭沫若
  发生在1853年的上海小刀会起义,是上海及周边地区人民
  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势力的武装斗争,也是太平天国
  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次斗争中,无论是起义的领导者,
  还是小刀会的普通战士,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爱国
  主义精神。
  “威武不能屈”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推崇的人格精神,面
  对强权,勇于斗争,面对强暴,不屈不挠。小刀会起义具体体
  现了这种人格精神。他们面对强大的反动势力,从不退缩畏
  002
  惧,面对敌人的先进武器,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面对清军的重
  重围困,他们吃野菜、河里的小螃蟹,把箱子上包的和旧皮鞋
  鞋底的皮煮熟了吃,吃完了坚持战斗。小刀会在极其困难的情
  况,孤军奋战,坚持了十七个月之久,小刀会的重要领导潘起
  亮,在小刀会起义失败后加入太平天国,长期奋战达十年之
  久,真正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小刀会起义的主体是普通的农民和贫苦的水手,从这些社
  会底层的人身上,朴素的自尊、自爱,升华为爱国主义精神,
  他们自发地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利益,义正词严地指责外国势力
  对中国事务的干预,表示对任何干预行为,都不会有所畏惧。
  面对法国侵略者的威逼诱骗,小刀会的领导人坚定地说:我们
  不怕法国人,如果法军来,就等他们来,并跟他们一拼,至于
  我们,决不侵犯人家。要作战到底,甚至牺牲生命也在所不
  惜。小刀会的首领刘丽川在给英美法等国代表的信中,这样庄
  严宣告:今日之中华实已与外邦并驾齐驱。
  重新回顾小刀会起义,我们今天的青少年可以从中学到很
  多东西,其中最主要的是爱国主义的伟大人格精神,爱国主义
  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力量,在整个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
  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今天,更加是我们宝贵的
  精神财富。革命前的准备
  东校场,西校场,人强马又壮,要投小刀会,去到点春堂。
  ——小刀会起义时期歌谣
  公元1843年,上海根据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和《五
  口通商章程》,开辟为通商口岸。经过十年的发展,上海已经
  从原来一个海边县城,变成了一座初具规模的城市。来自江
  苏、浙江、安徽、广东、江西、山东等地的劳动者,不断涌入
  上海,为上海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外国侵略者对上海的觊
  觎是由来已久的,早在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广州商馆的职
  员林德赛就曾经和传教士郭世立一起,乘坐商船在中国沿海窥
  探,他们的船在上海停泊了十八天。郭世立说:“上海的重要
  性仅次于广州。它的商业十分活跃。如果欧洲商人被准许来上
  海贸易,它的地位更会大大提高。外国商品在上海的消耗量很
  大。这样大的商业活动区域,以往一直被人忽视,实在太令人
  004
  林则徐
  005
  奇怪了。”林德赛随后给东印度公司写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
  他说:“上海具有优良的港湾和适于航行的河道,基于以上理
  由,上海事实上已成为长江的入海口和东亚主要的商业中心,
  它的国内贸易远在广州之上。……外国人特别是英国人如能获
  准在此自由贸易,将获得难以估计的利益。”
  总之,他的结论就是一句话:“对于英国的利益来说,上
  海是仅次于广州的重要地点。”占据上海之后,众多披着外交
  人员身份的外国人,他们实际上也是外国公司的雇员,支持甚
  至鼓励走私等犯罪活动。英国人在上海开了一家叫广隆商行
  的洋行,它的老板觉得自己走私得还不够多,受到了大概两万
  元的“损失”,就给当时的英国领事写信,要求“和别人一样
  大规模地进行走私”。英国领事的回答也十分直白:“摆在你
  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不就走私,要不就不要做生意了。”
  还有一些所谓“传教士”,拥有多种身份,在上海设立教堂,
  充当外国领事馆的翻译,甚至参与公共租界的管理。有的外国
  人拥有大量地产,通过欺诈的手段将中国人的房屋土地据为己
  有。所有这一切,都加剧了上海原有的社会矛盾。
  当时的上海属于苏松太道管辖,苏松太道管理着苏州府、松
  江府,本来就是全国赋税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鸦片战争之后,
  由于清政府对外赔款、对内镇压的需要,更沉重的税负压到了人
  民群众头上,即使和同属于江苏的镇江府相比,也多了三四倍。
  这还只是有正式规定的税负,其他各种名目繁多的搜刮手段,
  006
  英国东印度公司
  007
  更是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官府收税时有“浮收”“淋尖”“踢
  斛”“捉猪”“样盘米”“贴米”等等花样,另外还会在运输费
  等各种杂费上克扣。算下来,老百姓交纳的钱粮超过了规定的一
  倍以上。而上海地区又是苏松太道中负担最重的,一方面官府的
  勒索比别的地方更重,另一方面,上海种棉花比较多,农民必须
  卖了棉花买回粮食交上去,一进一出又受到了几层剥削。除此之
  外,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掠夺走了大量白银,造成
  “银贵钱贱”,从经济上沉重打击了农民和城市下层劳动者。原
  来上海有全国闻名的“沙船”将近四千艘,大船能装三千石粮
  食,小的也能装一千五六百石,它们每年将上海产的棉布运送到
  山东、河北、东北等地,再把大豆和麦子运回来。广东和福建的
  商人也从上海走水路运回棉布,换回大量的糖。而上海被开辟为
  通商口岸之后,本来十分发达的上海航运业,很快被大批涌入的
  外国商船挤到了破产的边缘,原来船上的水手们,也都面临失业
  的困境。所有这一切,都在预示着人民的大反抗即将到来,将会
  给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重重一击。
  1853年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份。两年前开始于广西金田起义的
  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发展到了长江入海口。1853年,马克思在分
  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时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连绵不
  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
  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也不管这些原因是通过宗
  教的、王朝的还是民族的形式表现出来,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
  008
  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
  剂。”这一年的3月19日,太平军攻下了当时称为“江宁”的南
  京,改名“天京”,作为自己的首都,对清王朝的统治构成了严
  重威胁,对其他地区受压迫的人民起到了强烈的示范作用,很多
  群众自发组织起来,与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进行斗争。在南京附近
  的江南地区,这种革命的烈火更是燃烧得旺盛。此时上海的防御
  十分空虚,对发动起义来说是个有利的时机。在上海有各种各样
  的会党组织,有来自广东地区的劳动者组织的小刀会,主要以福
  建人为主的青巾党,还有以本地人为主的百龙会、罗汉党等等,
  他们各自都在准备起义的事情。
  这一天正是端午节,黄浦江上人来人往热闹得很。商贩在
  码头上来回穿梭,江边停放了数不清的船只,虽然南京已经被
  太平天国占领了,但是战火还没有烧到上海来,市面上还是比
  较繁华,只是在繁华背后暗流涌动。董家渡码头是上海小南门
  外面一个重要的轮渡码头,说起来这个码头历史悠久,在清朝
  康熙年间就已经存在了,多少年来人们横渡黄浦江都要从这里
  走。这时候正当中午,从码头上走来一个健壮的年轻人,打扮
  看起来像个做工的,但是一双眼睛警觉地四下查看着。他就是
  百龙会的首领潘起亮,这次渡江是为了扩大组织,为起义做准
  备。潘起亮的父亲早年以做镜子为生,所以潘起亮有个外号叫
  做“小镜子”。他和朱月峰、沈绍昌等人组织了百龙会,他既
  勇敢又能干,因为给英国商人赶过车,所以还懂得一点英语,
  009
  被推举为百龙会的首领。
  潘起亮刚上码头,就看到了不远处的教堂,这座教堂在周
  围低矮的房屋映衬下显得分外高大。潘起亮不禁想到有些传教
  士仗着在上海的势力,欺压贫困百姓的事情,心里说:“早晚
  有一天要讨个公道!”他正要走开,突然从前面大街上走过
  来两个人,一个是中年汉子,一个看样子像个老庄稼人。两个
  人拉拉扯扯,不知道说些什么。潘起亮凑上前去,听他们说什
  么。那个老人一边走一边大声和旁边的人说:“评评理啊,大
  家评评理啊,他们凭什么抓我?凭什么啊?”一边喊一边哭,
  眼泪都流在胡子上了。潘起亮起了好奇心,问旁边一个水手怎
  么回事。那人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洋鬼子惹的祸。那老头家
  住在教堂旁边,有一间破草屋,不值什么钱,可是地方被洋人
  看上了,硬逼着他搬家。”潘起亮闻听此言不禁火冒三丈,接
  着问:“这种事情就没人管吗?还有王法吗?”对面的人听了
  不禁笑了:“听你口音是本地人,怎么却说外行话?现在还有
  官敢管洋人吗?看见那个中年汉子没有,他就是当地的一霸,
  专门给洋人跑腿的,狐假虎威狗仗人势惯了,自己还有地保的
  身份,谁敢惹他?平时就在穷人头上作威作福,现在又帮着洋
  人抢穷人。洋人说话上海的道台大人都要听,谁管小老百姓的
  死活。”
  “真是无法无天!”潘起亮听完了,心头怒火焚烧,想要
  冲上去教训教训这些不讲理的狗腿子。他正要分开人群,忽然
  010
  身后一只大手搭在他肩膀上,把他给按住了。潘起亮吃了一
  惊,不等回头,一扬手,就奔身后那人的面门虚晃一拳,身子
  向后一跳。站稳之后他定睛一看,是一个身材不高的中年人,
  还有一些瘦弱,面色白净,对自己不停微笑。潘起亮顾忌到周
  围人多眼杂,又不敢大声喝问,只能低低的声音问:“这位老
  兄,你是什么人,我们之前见过面吗?”中年人说:“这位兄
  弟是不是路见不平想要拔刀相助啊?”潘起亮说:“不干你的
  事,不讲理自然有人管,我定要让这些假洋鬼子吃些苦头。”
  那个人听了不怒反笑:“兄弟的义气令人钦佩,可惜对方人多
  势众,你又怎么能抵挡得住呢?你看。”他用手指了指,人群
  中有好几条大汉,有的拿着棍子,有的拿着绳子,跟在可怜的
  老头后面,显然都是一伙儿的。如果潘起亮刚才贸然出手,面
  对这么多人,一定没有什么好结果。潘起亮倒吸一口冷气,知
  道中年人是在暗中帮自己,于是也就改了说话的口气,拱了拱
  手说:“多谢。”中年人回了礼,拉住潘起亮的手说:“这里
  不是讲话的地方,请跟我来。”潘起亮看他不像官府的暗探,
  心想和他去也不会有什么太大危险,就随着他走了。
  两个人穿大街过小巷,越走越远,走到上海城外小东门大
  街来了。潘起亮之前来过这个地方,知道这里有条羊毛弄,是
  在上海的广东、福建人聚集的地方。羊毛弄街上店铺很多,十
  分热闹。中年人带领潘起亮走进街里,转过一个弯,前面出现
  一座黑漆大门,门边上有一块长招牌,上写“刘丽川医寓”。
  011
  刘丽川?难道是那个刘丽川?潘起亮心里忽然一动,脸上又不
  能表现出来。中年人带他进了门来,有一个高高个子的小伙子
  走上来问好:“刘大夫,你回来了?”中年人说:“我回来
  了,给这位朋友上茶。”还不等坐下,潘起亮就迫不及待地
  问:“你就是刘丽川?就是小刀会的刘丽川。”中年人哈哈大
  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我就是小刀会的刘丽川!”潘起亮
  大叫一声:“刘大哥,我可找到你了!”
  眼前这位被称作“刘大夫”的中年人就是著名的刘丽川。
  他从小在广东香山长大,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以种地为生。在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气焰嚣张,四处劫掠。三元里
  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英国士兵占领广州城之后到这
  里抢掠,当地的人民群众奋起反抗。三元里和附近村庄一万多
  人集结起来,利用有利的天气,诱敌深入,重重围困敌军,取
  得了斗争的胜利。当时刘丽川在香山听到这个消息后,和乡亲
  们一样振奋,一方面痛恨英国侵略者的无恶不作,一方面痛恨
  清政府的无能,恨不得自己也像三元里的乡亲一样面对面和侵
  略者作战。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将赔款转嫁给广大
  人民身上,捐上加捐,税外增税,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刘丽
  川在家里种地也养活不了自己了,只好搭船到香港谋生。当时
  在香港,天地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组织。天地会大约创立于清
  朝康熙年间,会员尊崇天地,有供奉香烛等结拜仪式,活动范
  围遍及福建、台湾、浙江、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
  012
  江苏、四川、山西、云南、贵州等地。刘丽川早就听说过天地
  会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在各地广招会众,准备寻找机会推
  翻腐朽的清政府。他在香港做工的时候,找到了天地会的组
  织,加入天地会,为起义做起了准备工作。香港是在鸦片战争
  后被割让给英国的,当时既有中国人,也有英国人。刘丽川在
  香港待了几年,不仅学会了英语,而且和别人学习治伤接骨,
  到后来自己能够开业行医。依靠当医生作掩护,刘丽川认识了
  不少三教九流的人,其中很多人和他一样,有志于推翻清政府
  的统治。几年前天地会为了扩大组织,在厦门、广州、上海等
  地设立了分支——小刀会。小刀会主要吸收贫苦的社会下层劳
  动者,像种地的农民、跑船的水手,还有被潮水般涌入的西方
  廉价工业产品排挤到破产边缘的手工业者,受到清政府和外国
  势力双重压迫的商人,直接遭受外国人压迫的华侨,以及城市
  贫苦群众和游民。这些人加入小刀会之后,增强了革命的力
  量,一场针对清政府的大规模武装斗争正在酝酿之中。
  刘丽川因为会医术,又讲义气,所以被派到上海来发展小
  刀会。来到上海之后,刘丽川在羊毛弄挂起了行医的牌子,建
  立了上海小刀会的组织。上海小刀会的会员身上都藏有一把小
  刀,作为会员标志,这把刀有一尺七寸长,系着一块方形的
  布,布上分别写着不同的字作为记号。这种带有记号的方布,
  就是小刀会成员互相辨别的“腰凭”,背面还钤有“顺天洪英
  义兴公司”的红印。刘丽川还特别注意联系上海当地的会党,





上一本:五四新文化运动 下一本:东北军民抗日斗争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上海小刀会起义的作者是张华,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