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视角崭新、配图精美;*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近现代几次重大爱国主义事件为蓝本,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向青少年全方位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史料丰富,文笔纪实*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全面展示中国文化的知识要点 本书简介: 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进现实。台湾人民自古以来就有 着崇高的爱国精神。台湾人民的那种不畏强敌、敢于抗争的品 格也正映照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重温台湾军民抗击日军侵略的斗争,回顾那些血 火硝烟战场上高大的身影:爱国诗人丘逢甲、黑旗军首领刘永 福等等,一方面学习他们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一 方面认识到两岸血浓于水,希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 目录: 引言/001 一、保卫台湾/001 二、“黑旗军”的战斗/023 三、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050 四、终有重光日/084 后记/092 延伸阅读/093 台湾抗日大事记/115前言台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是祖国的宝岛,早在历史上 很早就与大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了。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 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夷州的联 系;隋朝炀帝杨广三次派人至琉球(今台湾);元朝设立澎湖 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并每年从那里征收税赋,成为国 家税收的来源;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和台 湾的侵略,使台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台湾被荷兰殖民者 长期占据。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在台湾登陆,在当地人 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多月的战斗,于第二年二月一日迫使荷 兰侵台长官揆一投降,将其全部赶出台湾,结束了荷兰在台湾台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是祖国的宝岛,早在历史上 很早就与大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了。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 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州(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夷州的联 系;隋朝炀帝杨广三次派人至琉球(今台湾);元朝设立澎湖 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并每年从那里征收税赋,成为国 家税收的来源;17世纪初荷兰殖民者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和台 湾的侵略,使台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台湾被荷兰殖民者 长期占据。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在台湾登陆,在当地人 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多月的战斗,于第二年二月一日迫使荷 兰侵台长官揆一投降,将其全部赶出台湾,结束了荷兰在台湾 的三十八年的殖民统治。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台湾也有很多 像郑成功这样的民族英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但更 是一部抗争史。台湾军民抗击日本侵略,是中国近代史不可抹 去的重要部分。“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心惊泪欲潸。四百万 002 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有名的《春愁》正是著名 的爱国诗人、台湾抗日领袖丘逢甲先生所写。从台湾被割的那 一刻起,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就没有停止过。 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照进现实。台湾人民自古以来就有 着崇高的爱国精神。台湾人民的那种不畏强敌、敢于抗争的品 格也正映照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重温台湾军民抗击日军侵略的斗争,回顾那些血 火硝烟战场上高大的身影:爱国诗人丘逢甲、黑旗军首领刘永 福等等,一方面学习他们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一 方面认识到两岸血浓于水,希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保卫台湾 近代台湾经过荷兰殖民者的长期掠夺,社会生产力十分低 下,经济落后。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制定了对台湾开发的措施: 一、逐夷,生产自救;二、建立郡县政权,整顿吏治;三、寓兵 于农,合理安排垦殖;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 设;五、开展海外贸易,加强对外商业文化交流。经过郑成功的 开发,台湾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有了很大发展。郑成功死 后,他的儿子郑经接替郑成功,也对台湾的发展发挥了作用。郑 经后来将政务交由长子郑克臧处理。郑克臧聪明能干,做事井井 有条,从来没有过失,也很受郑经的宠爱和信任。郑经病逝后, 冯锡范毒死郑克臧,立11岁的傀儡郑克塽为延平王,冯锡范骄横 跋扈,贪赃枉法,大失人心。借助这一机会,1664年施琅建议出 兵台湾,清政府派他率兵收复金门、厦门等地,预备“进攻澎 湖,直捣台湾”,称为“四海归一,边民无患”。1683年6月施 琅收复台湾,台湾重归祖国怀抱。 002 郑成功 003 在1883年的中法战争爆发前,台湾只是作为一个道归福 建省管辖,称为台湾道。中法战争爆发后,台湾由于它独特的 地理位置和储备资源,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战略地位进一步 突出。清政府也感到必须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如果台湾一旦失 守,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就会门户洞开,受到严重威胁。1885 年10月,醇亲王等人提出了“台湾要区宜有大员驻扎”的观 点。清政府准备将台湾单独设省,不再归福建直接管辖,台湾 巡抚事宜由闽浙总督兼管,并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巡抚。刘铭 传是在中法战争中力战保台的著名将领,湘军出身,军事能力 突出,他也是曾国藩和李鸿章十分欣赏的将领。战争结束后, 由于刘铭传的功劳和对台湾的熟悉,清政府命令他驻守台湾。 在台湾期间,刘铭传派人勘察走访,了解风土人情,他认为只 有这样才能更好治理台湾。1887年11月,他上奏朝廷,提出了 重新划分台湾行政区划的方案,皇帝看后大喜,立刻同意了他 的方案。刘铭传方案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在台中的彰化地区 设立省城;第二,增设台东直隶州;第三,将基隆、澎湖、埔 里社等地设置为厅,加强海防;第四,台湾官吏的设置要与大 陆相同;第五,原有的各个机构,多的裁撤,少的增加。这样 一来,台湾政区由二府三厅八县扩大为一州(台东直隶州)、 三府(台湾、台南、台北)、四厅(埔里社、澎湖、基隆、花 莲港)、十一县(台湾、彰化、云林、苗栗、安平、凤山、嘉 义、恒春、淡水、新竹、宜兰)。刘铭传就任首任巡抚后,兴 004 办教育、加强团练、团结当地少数民族、修造铁路、开办邮电 事业、开发经济等,多管齐下改变台湾的落后面貌、加速台湾 的开发建设,可以说刘铭传对台湾的开发功不可没。 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政府设立台湾行省,台湾已经从一 个荒蛮的小岛发展为一个比较富裕的地区,至中日甲午战争爆 发前,台湾每年赋税收入已经达到三百多万两。 19世纪后半叶,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 路,日本的国力增强,欲望也越来越贪婪。在1887年,日本参 谋本部已经制定了侵略计划,这就是“大陆政策”。其中第一 步就是攻占台湾(日本对台湾早已垂涎三尺),第二是吞并朝 鲜以威胁中国,第三是进军满蒙,第四是灭亡中国,第五是征 服亚洲,进而称霸世界。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 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日本向中国挑起战争,打败了 这个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割占土地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从而 实现它以战养战的目的。 与日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此时的中国在清政府的统治 下日趋没落,已经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巨额的 战争赔款,使广大百姓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社会矛盾重重, 苛捐杂税繁多。从19世纪60年代,一些开明的地主和官僚士 大夫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主持建立了很多军事和民用工业,同时组建了中国近代化的 海军,使清朝统治出现了所谓“同光中兴”的局面。但是这 005 日军登陆台湾后建立补给站 006 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中国国力衰微而日本逐渐强大,日 本对中国的野心也日益上升,大战一触即发。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后,中国代表李鸿章奉慈禧太后 之命去日本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 约》。《马关条约》规定: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湖列岛及 其附属岛屿给日本。此外,在《马关条约》中规定,台湾岛上 的居民有两年的过渡期可以自由选择国籍。在两年内未离开台 湾者,则自动取得日本籍。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一次严重损害。 《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全岛、澎湖全岛之各海口,并各 府厅县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属公物件”,全部交给日本。于 是,中国各族人民长期开发和建设的台湾及澎湖就这样被割让 给日本,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人民成为日本的奴隶,为期长达半 个世纪。 甲午战争爆发不久,福建水师杨岐珍与抗法名将、南澳 总兵刘永福被调来帮办台湾军务,后来清政府又命令台湾布政 使唐景崧与刘永福协助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刘永福扩大自己 的部队规模,建成了在后来抗击日本侵略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 “黑旗军”。台湾巡抚邵友濂害怕日本进攻台湾,借机调往内 地,原台湾布政使唐景崧升任巡抚。唐景崧刚愎自用,嫉贤妒 能,猜忌心强,使刘永福不得不去守备台南。这使得日本入侵 台湾有了可乘之机。 从得知《马关条约》签订那一刻,台湾各阶层人民喊出 007 李鸿章 008 了惊天动地的口号;“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也绝不拱手而让 台。”《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条款,激起了台湾广 大群众的无比愤慨,他们采取各种方式,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 的保台运动。参加这场运动的不分男女老幼,也不分地位高 低,各行各业的人士都自觉地投入运动中去。这充分体现了台 湾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不甘心做亡国奴的决心。为了迫使清 政府能够改变割让台湾的初衷,同时也为了抗日,台湾民众自 发组织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停止向清政府交纳厘金,直到清政府收复台湾,才向其 缴纳。 停止向台湾的各盐馆继续出售食盐,以备战时之用。 台湾藩库的银饷,一律不准外运,全部留作抗日的经费。 在台湾各地的制造局不准停工,加快赶制武器,准备抵抗 日寇。 台湾人民个个义愤填膺,大骂李鸿章等人的卖国行为,坚 决反对日本侵占台湾。彰化县士绅在县衙张贴檄文,痛骂李鸿 章“无廉无耻,卖国固位”,指出:“我台民之父母、妻子、 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寇之手,实 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这篇檄文的发布 表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热情,也表达了对清政府妥协退让、出 卖主权的痛恨。除了民众外,台湾的士大夫也活跃在保台运动 中。户部主事叶题雁、庶吉士李清琦、安平举人汪春源等得知 009 台湾被割让给日本的消息后,联合上书都察院,希望政府能积 极争取,避免台湾落入敌手。台湾人将保台抗日付诸行动,他 们敲锣罢市,要求所有的税收都应是留作抗日之用。这时的台 湾人民已经自发组织起来,准备与日寇决死一战。很多的爱国 士绅自己变卖家产,组织义军。其中的淡水士绅孙子堂愤然表 示“国家土地不可尺寸予人,大好海疆不忍沦为异域!”他们 购买武器,操练乡勇,时刻准备着迎敌,正如当时的报纸《申 报》中提到:“君可欺,而我民不可欺”;“官可玩,而我民 不可玩”。台湾广大人民群众决心用生命保卫台湾,抗击日 寇。 在反对割让台湾的同时,正在北京应试的台湾举人们还对 清政府内部各种卖国言论进行批驳。他们怀着对故乡台湾的深 厚感情,只相信一条路,那就是抗战到底,绝不退让。 清政府对外妥协退让,对祖国各阶层人民对台湾的支持置 若罔闻,最终还是承认了《马关条约》,这使台湾军民被迫开 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割台斗争。 当台湾人民得知割让台湾已成定局,以丘逢甲为首的台 湾士绅在台北筹防局开会,前驻法参赞陈季同提出:“民政独 立,遥奉正朔,拒敌人。”丘逢甲提议台湾自主,立即引起了 强烈的反响。全台湾的忠义之士纷纷激昂慷慨,支持丘逢甲。 不久,台湾绅士们以全体民众的名义,发表了《“台湾民主 国”独立宣言》。丘逢甲不久就联合当地官员林朝栋、陈儒林 010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011 等人成立“台湾民主国”,推举唐景崧担任总统。年号为“永 清”,意思是永远隶属于清朝,国旗是“蓝地黄虎”。 “台湾民主国”是在清政府放弃台湾,而外交、军事尚 未绝望的情形下,为了救亡图存,台湾士绅阶层在广大人民群 众的支持下,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这一措施在反对日本的侵 略、维护民族独立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后来随着日本的不断入侵,“台湾民主国”瓦解。它虽然 失败了,但是台湾人民的斗争并没有结束,一直持续了半个世 纪,直到抗日战争结束。 反割台斗争最早是由丘逢甲等人领导的。丘逢甲(1864— 1912),客家人,字仙根,又字吉甫。他原本中过进士,但他 无心仕途,在台中、台南等地的学校。甲午战争爆发后,丘 逢甲忧国忧民,对台湾的安危更是担忧,他说:“日人野心勃 勃,久垂涎于此地,彼讵能恝然置之乎。”丘逢甲也曾幻想政 府能收回成命,但这种幻想不久就破灭了。在日寇进犯之前, 丘逢甲感到台北兵力空虚,建议唐景崧调刘永福的部队北上, 但是唐景崧与刘永福私怨甚深,无论丘逢甲怎样苦苦劝说,唐 景崧坚决不下命令。1895年5月29日,日军从基隆以东登陆, 占领了三貂岭。6月2日,基隆遭到日寇猛烈攻击,在第二天陷 落。唐景崧所率的军队,军无斗志,战斗力低,军纪败坏,导 致节节失利。6月4日,溃兵在台北市内闹事,城内一片混乱, 唐景崧狼狈逃到福建厦门。其余大小官员都逃之夭夭,日军在 012 6月7日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台北。 丘逢甲听到唐景崧逃跑,大怒道:“误我台民,一至此 极!景崧之肉其足食乎!”日本占领台北后,丘逢甲从苗栗起 兵,率众抗击,与日军的主力发生遭遇战。虽然敌军炮火猛 烈,极为猖狂。但义军不惧强敌,英勇反抗,战斗进行得异常 猛烈。最后义军被分割包围,全军损失殆尽,丘逢甲只身回到 大陆,轰轰烈烈的义军被日寇镇压下去。丘逢甲临走前写下了 《辞台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的:“宰相有权能割地,孤 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做鸱夷子,回首河山竟黯然。”激愤之 情,跃然纸上。 丘逢甲内渡后,日寇知道他在台湾的影响力和威望,派人 去大陆打探丘逢甲的行踪,还派来说客,企图威逼利诱,让丘 逢甲投靠日本人,被丘逢甲严词拒绝。日本人诱惑不成,便烧 毁了丘逢甲在台湾的故居柏庄以泄愤。 丘逢甲身在大陆,心里却念念不忘台湾的事情。他定居广 东的时候,在住宅处挂了一块匾,题上“念台”,改自己的居 室为“念台精舍”,甚至把自己儿子丘琮的名字改为丘念台。 他坚信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寄语台湾父老勿忘祖国, “为言乡父老,须记汉官仪”。他常常独自站在海滨,遥望感 叹,写下了许多怀念台湾的诗篇,其中“已分生离同死别,不 堪挥泪说台湾”“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等诗句,非常悲 愤感人,表达了诗人对台湾的怀念和强烈的守土抗敌的爱国之 013 支持变法的光绪皇帝 014 情。 后来,丘逢甲投身于教育事业,在广东等地开设书院讲 学,兴办教育,培育人才。后来丘逢甲参加同盟会,成为其中 一员,大力支持革命事业。2月丘逢甲死于南京,终年四十九 岁。在弥留之际,他还叮嘱家人将他的墓穴对着台湾,表示自 己永远不能忘了台湾。他的一生著述颇丰,大多数都和台湾有 关。 丘逢甲是抗日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台湾解放 事业,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丘逢甲的抗日运动失败后,在台湾又兴起了抗日义军,其 中的代表就是徐骧、吴汤兴、姜绍祖。新竹之战和彰化之战, 平民英雄徐骧挺身而出。徐骧,字云贤,庠生出身,台湾省苗 栗县人,祖籍广东,甲午战争时期执教于苗栗头份庄,抗日英 雄原来是一个教书先生。 1895年6月,日军侵入台北。徐骧投笔从戎,甘愿捐躯赴 国难,他决心组织群众,抗击日本侵略军。徐骧当众演说, 激发听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说:“人自为战,家自为 守”,“举吾民之骨肉与全台俱尽焉!”他的演讲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表达了台湾军民抗击日本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情 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