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物换星移话唐朝


作者:黄永年     整理日期:2016-03-17 12:01:17

这本《物换星移话唐朝》是唐史大家黄永年的普及读物代表作。全书图文并茂,从政治、建筑、文学和艺术这四个不同侧面展示了唐代文明。具体内容有:唐太宗李世民、唐代的长安、《旧唐书》与《新唐书》、敦煌千佛洞。《物换星移话唐朝》适合广大历史爱好者阅读。 文史大家黄永年先生以研究唐史著称,《物换星移话唐朝》收录其四种关于唐朝历史与文化的普及读物,包括《唐太宗李世民》、《唐代的长安》、《〈旧唐书〉与〈新唐书〉》和《敦煌千佛洞》,从不同侧面呈现繁荣开放的唐代文明。《物换星移话唐朝》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是一般读者了解唐朝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黄永年(1925年10月-2007年1月),江苏江阴人。1950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至上海交通大学任教,1956年随迁校至西安,1978年调入陕西师范大学,1982年晋升为教授。曾任陕西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2001年退休。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史研究》编委等,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学术著作有《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唐代史事考释》《文史探微》《文史存稿》《树新义室笔谈》《学苑零拾》《学苑与书林》,教材有《古籍整理概论》《唐史史料学》《古文献学四讲》《古籍版本学》《史部要籍概述》《子部要籍概述》.古籍整理有《类编长安志》《雍录》《西游证道书》等。
  目录:
  唐太宗李世民
  李家二郎
  从太原到长安
  西讨北征
  平定山东
  父子兄弟之间
  血溅玄武门
  雪耻
  治天下
  用人
  求谏与纳谏
  兴儒学与抑佛道
  修史作乐讲书法
  边疆的战争
  儿子们唐太宗李世民
  李家二郎
  从太原到长安
  西讨北征
  平定山东
  父子兄弟之间
  血溅玄武门
  雪耻
  治天下
  用人
  求谏与纳谏
  兴儒学与抑佛道
  修史作乐讲书法
  边疆的战争
  儿子们
  昭陵
  附录生平大事年表
  后记唐代的长安
  西北第一个大都市
  渭水两岸的几个古都
  周围三十六公里的大城
  热闹的东市和西市
  长安城里的西域人
  西域文化传入了长安
  骊山和曲江
  大雁塔和景云钟
  壁画和碑刻
  唐代以后的长安城《旧唐书》与《新唐书》
  为什么要介绍这两部书
  唐人怎样修本朝史
  《旧唐书》的纂修
  纂修《新唐书》
  怎样读这两部书
  应该参考哪些书
  用哪个本子好敦煌千佛洞
  敦煌古代西北的大门
  鸣沙山和千佛洞
  千佛洞的遭劫
  两万多件卷子
  石窟和塑像
  壁画和佛教故事
  优秀的艺术遗产
  西千佛洞和万佛峡
  敦煌回到了人民的手里出版后记前言2011年我开始编纂业师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搜集到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撰写的历史读物若干种,《唐代的长安》、《敦煌千佛洞》便是其中的两部佳作;后来我连同黄先生八十年代撰写并收入“祖国丛书”的《旧唐书与新唐书》、《唐太宗李世民》一并提供给感兴趣的中华书局,由他们出版这一部《物换星移话唐朝》。
  《唐代的长安》出版于1954年3月,9月即获再版 ,一共印行五千册;《敦 煌千佛洞》出版于1954年6月,印行三千册。这两本 书是先生应顾颉刚先生开 办的大中国图书2011年我开始编纂业师黄永年先生编年事辑,搜集到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撰写的历史读物若干种,《唐代的长安》、《敦煌千佛洞》便是其中的两部佳作;后来我连同黄先生八十年代撰写并收入“祖国丛书”的《<旧唐书>与<新唐书>》、《唐太宗李世民》一并提供给感兴趣的中华书局,由他们出版这一部《物换星移话唐朝》。
   《唐代的长安》出版于1954年3月,9月即获再版,一共印行五千册;《敦煌千佛洞》出版于1954年6月,印行三千册。这两本书是先生应顾颉刚先生开办的大中国图书局之邀撰写的。由于公私合营的关系,大中国图书局与其他几家出版社合组四联出版社,故出版时就以该社名义出版了。黄先生注重长安历史地理及敦煌学的因缘始于此。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应中华书局之邀整理点校《类编长安志》、《雍录》等长安地理名著,与此不无渊源;研究玄武门之变也是从太子及齐王由东宫入大内路线以玄武门为必经之路考证此次政变的侥幸伏击性质,与撰写《唐代的长安》时曾绘制详细的唐代长安地图有关。
   正如古人所说的“物换星移几度秋”,唐代长安及其附近的景致,今天凭想象是不容易描画出来的。黄先生在《唐代的长安》中却用这样几个标题为我们一一描画出来:西北第一个大都市、渭水两岸的几个古都、周围三十六公里的大城、热闹的东市和西市、长安城里的西域人、西域文化传入了长安、骊山和曲江、大雁塔和景云钟、壁画和碑刻、唐代以后的长安城。全书虽然篇幅不大,只有一万七千字,但叙述刻画形象生动。如描写位于龙首原的大明宫:“大明宫的宫门在山脚下,进了宫门,向上一望,正殿好似在天上。从宫门到正殿,有条用花砖砌成的道路可以通上去,两旁用青石做栏干,道路曲了三折,远远看去活像一条龙的尾巴,它的名称就叫龙尾道。大明宫的气象,是雄伟极了。再看个精巧的建筑,这便是唐玄宗时候的凉殿,唐玄宗用来避暑的场所。在凉殿的顶上,用机器喷水,水从屋檐冲下来,好像一个人工的水帘洞,殿里用石块雕琢成榻椅,榻椅后面装着用水力转动的风车,殿里凉风习习,不见炎日,人坐在里面,觉得万分舒服。这种凉殿,是模仿西域人的方法建造的。
  ”再如描写骊山华清池:“华清宫中有个九龙殿,是专供唐玄宗洗澡的地方,浴室的四周砌着白玉,刻着鱼龙花鸟等雕刻,浴池中装了一对白玉雕刻的莲花,温泉从莲花中喷出来,因此这个浴池就叫做莲花汤。还有杨贵妃的浴池,叫做芙蓉汤。”给读者以时空想象。后来先生的旧诗中就有“骊山游华清池”诗作:“海棠汤畔玉莲汤,绝代风流想李唐。今日初临缘旧约,卅年不到转回肠。山峦明灭生云气,台馆参差凝水光。此是人间歌舞地,莼鲈那复话江乡。”《敦煌千佛洞》全书二万七千字,黄先生以这样几个标题将千佛洞的故事娓娓道来:敦煌古代西北的大门、鸣沙山和千佛洞、千佛洞的遭劫、两万多件卷子、石窟和塑像、壁画和佛教故事、优秀的艺术遗产、西千佛洞和万佛峡、敦煌回到了人民的手里。先生这本书中的真知灼见、神来之笔也时时可见,如先生在描写敦煌壁画飞天形象时,曾比较西方基督教、东方中国道教中仙人的样子:“我们祖先并没有在飞天的背上加翅膀,也没有在飞天的脚下添云彩,只在飞天的身上画了两根飘带,两根飘带一转一折,便把这个上下飞腾的身子运用自如地飘忽在空中了。这种方法,是多么地简洁、灵巧,多么富于想像力。”再如先生在此书中叙述被帝国主义分子劫余后的敦煌卷子在被官府命令运往北京途中,_路上以及到京后不断被官僚、“学者”李盛铎之流偷盗时曾引鲁迅先生所说:“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这一点先生后来在课堂上也讲过。确实,一部《永乐大典》从明代偷到清末,所剩寥寥无几。明末人张岱对此便有记述。
   黄先生所撰写《<旧唐书>与<新唐书)》1985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两部李唐史书,先生先后用功长达五十年之久,真知灼见比比皆是。南开大学的张国刚先生在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评价该书“极有创见”,“篇幅虽小,却极有分量”,“对初学唐史者也是很好的入门之作”。如关于新旧《唐书》的版本问题,先生就实事求是地指出:“现在容易买到的是中华书局点校本的《二十四史》,这是在六十年代开始整理出版,到七十年代后期才出齐的。中间由于受到过十年动乱的干扰,因此工作做得并不很理想。《新唐书》根据百衲本整理是对的,《旧唐书》却没有根据百衲本,而是根据源出殿本和原文已有改动的岑建功本,在整理时又根据其他文献随便改动了原文,只是在所附的校勘记里交待了一下,标点、分段也有许多欠妥当的地方。在没有重新改订之前,这恐怕不能说是好本子。当然,开始读《旧唐书》、《新唐书》时可以用中华书局的点校本,因为它有标点,读起来比较方便。如果要进一步研究,还是用百衲本为好,因为它保存了南宋本等旧本的面貌。好在建国后曾把本来是线装形式的百衲本《二十四史》重印成精装本,现在还不难找到。”黄先生所撰写的《唐太宗李世民》1987年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堪与吕思勉先生《三国史话》比肩而立的佳作。这本传记有如下三个鲜明特征:讲科学。先生认为:“有些人写唐太宗或其他历史上的所谓‘正面人物’,往往不写缺点错误,明明看到有,也来个‘隐恶扬善’,藏起来不让读者知道,这就不科学。”“就李世民来说,就应该老老实实地把他写成一个封建帝王,封建帝王的阶级本性,由阶级本性决定的种种阴暗面,只要李世民身上有的,都应该毫不隐讳地写出来,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李世民毕竟又是一个有才能有作为的皇帝,在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在阶级本性许可的条件下,他对祖国的统一、富强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给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上光辉的一页,这些当然更要写。……这样写出来的才是有血有肉的真李世民。”注重弄清历史真相。先生认为:“写历史人物的传记不比写历史小说,写历史小说可以虚构,只要虚构得合理就可以,传记则必须是真人,还必须是真事。
  而写真事难度比较大,因为目前主要只能依靠旧式的史书。”“从李渊在太原起兵到打进长安做上皇帝这一段,幸好有一本没有被篡改过的《大唐创业起居注》作为依据。以后没有这样现成的好资料,那就只能从《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里细心挑选不曾被篡改过的地方,加以分析研究,来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在《唐太宗李世民》这本小书里,有很多地方就是根据我个人分析研究的结果来写的。有人会说,你的分析研究一定正确吗?当然不敢说一定正确。如果错了,而且被高明的读者发现了,在再版时认真改正就是。
  ”文字趣味生动。先生认为:“除了弄清真相、讲科学外,通俗读物还应该写得有趣味。现在的历史教科书有个毛病,太缺乏趣味性,大学里用的不用说了,连中学课本都习惯板着脸说话,好像讲科学就非板脸不可,而不懂得寓科学于趣味,有时会收到更大的效果。”“有趣味不一定讲打仗,说故事。有时候在说故事的同时,还得讲点道理。……记得四十多年前我在高中上学的时候,读过老师吕思勉先生写的《三国史话》,故事少,道理多,可仍很感兴趣,很解渴,我写这本书在有些地方就想向老师学习。”由此可见,黄先生对自己写作的《唐太宗李世民》一书颇为自负,曾对学生说:“此书,太师母都能读。”当然这是针对该书语言生动有趣而言,当时先生岳母、童书业先生夫人蒋咏香女士就养于陕西师大先生家。此外,先生后来还在致川大缪钺先生函中云:“拙撰短书《唐太宗》附呈。限于体例,不得出考订语,虽自思尚用过一番功夫,与书坊古人传记或不尽相同耳。疏失之处,尚祈指正。”以上便是我重温这几种书后的一些感想及若干著述背景的交待。这几种书数十年未获再版,读者寻找购读不易,中华书局征得黄先生家属的同意,配以精美的插图,一并结集出版,必将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如果我的论述能为读者阅读这几种书提供一点疏说或解题作用,那我的写作初衷也就实现了。
   曹旅宁2013年5月15日从西汉以来,我们祖国和西方国家的交通一天天发达,西方国家的文化也就慢慢传入了我们的祖国。
   读者们知道,印度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生的地方,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佛教在印度就兴盛起来,不但印度本地的居民很多信了佛教,而且还把这种宗教传播到西域,现在新疆的库车(当时叫做龟兹)、于阒等地方,当时都成为了佛教在西域的大本营。
   我们前面讲过,当时中西交通有南北两条大路,北路要经过库车,南路要经过于阗,因此在库车、于阗流行的佛教,也就很容易沿着南北两条大路传入了我们的祖国。
   敦煌呢?又是这南北两路会合的地方,是我们祖国古代西北边境的大门,佛教沿着南北两路传入我们的祖国,首先要通过这个西北边境的大门,然后再向全国各地广泛地传播。因此,敦煌这个地方和佛教的接触最早,在很早的时候,当地的许多居民就信仰了佛教,佛教在这里一天天地兴盛起来。
   佛教兴盛的地方,一定是有许多寺院的,在这些寺院里,有佛殿,有讲堂,有宝塔,还有许多其他壮丽的建筑。这是每个读者都知道的。但是,在敦煌,却很奇怪,这里的佛教在当时虽然很兴盛,却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壮丽的大寺院。
   原因是我们所看到的那种壮丽的建筑,已经不是寺院的最初形式了。这是由于我们所看到的佛教徒,往往是几十几百甚至几千人聚集在一起,除掉自己念经修道,还要对外宣传宗教,接待从外面来礼拜的信徒,因此需要建筑壮丽的佛殿、讲堂;同时,许多佛教徒的穿衣吃饭也得自己料理,因此除了佛殿、讲堂外,还需要建筑谷仓、厨房和食堂。在佛教最初兴起的时候,情形便不是这样了,当时佛教徒的生活很简单,他们很少和外面打交道,多半住在深山里,自己拜佛修道,口渴就到山涧里去喝水,肚子饿了就托着一个钵盂,到附近村子里去化斋。因此,他们只需在山壁上凿个小小的洞窟,作为自己住宿修道的场所,后来的那种壮丽的大建筑,他们不需要,也没有想到。
   这种山上的石窟,就是最早的寺院的形式。以后佛教一天天发达起来,佛教徒多了,信仰佛教要“朝山进香”的人也多了,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这种用洞窟作为寺院的形式还没有能够很快地改变过来。印度是这样,西域的库车和于阗也是这样,在这些佛教兴盛的地方,到处开凿着这样的石窟。佛教传入敦煌后,也就把这种开凿石窟的风气带了进来,在敦煌没有建造壮丽的寺院,而要开凿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
   正好在敦煌的境内,有一座鸣沙山,是个开凿石窟的好地方。
   从现在的敦煌县城向南走出十里路,就可以看到一座大山,这座山有一百多里长,横在敦煌县城的南面,山脊都是像刀削一样的峭壁,山里的泉水很清,流成一个十亩大小半月形的池子,当地人叫它做月牙泉。
   读者们不要忘记,敦煌附近是一片沙漠,大风刮起来,沙粒一颗颗吹到半空,到处飘扬,大部落到这座山上,日子一久,山上就盖了一层厚厚的沙土,人跑上山,沙土就会一块块坍下来。
   因为沙土坍下来有响声,因此当地居民就把这座大山叫做鸣沙山。有些古书里甚至把这个现象夸大了,说人马上山,山上的沙土就会发生打雷似的吼声,于是把山上的沙土叫做神沙,给这座山加上了许多神话。
   当印度的佛教经过西域传到了敦煌,敦煌的居民就选择了这座神秘的鸣沙山,在山上开凿石窟,把它变成了佛教的圣地。
   鸣沙山的东端,离开现在的敦煌县城大约三十多里的一带山壁上,有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石窟,当地居民管它叫做千佛洞。这就是当时佛教传到敦煌后所开凿的,当时叫它莫高窟。
   P203-204





上一本:陈书良说六朝 下一本:爱欲与古希腊竞技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物换星移话唐朝的作者是黄永年,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