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秦汉国家祭祀史稿


作者:田天     整理日期:2016-03-06 18:31:49

秦汉时期的国家祭祀是个值得深入开掘的研究课题,作者用深厚的文献功底和广阔的地理视野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研究。
  作者简介:
  田天,1984年生于山东青岛,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先秦秦汉历史、思想史和出土文献的研究。
  目录:
  绪论
  第1章禋祀万灵:秦代的国家祭祀
  第一节前帝国时期的秦人祭祀
  一、秦诸畤的成立及其性质
  二、陈宝与怒特
  三、雍地诸祠与秦国祭祀的特征
  第二节帝国国家祭祀的建立
  一、秦帝国的祭祀构成及其来源
  二、秦帝国的祭祀格局
  第2章从雍到云阳:西汉国家祭祀的建立
  第一节西汉初年的国家祭祀
  一、高祖朝的重建
  二、变革之始:文帝朝以五帝为中心的祭祀改革
  第二节汉家制度:泰畴一后土祠的设立
  一、西汉的太一祭祀绪论
  第1章 禋祀万灵:秦代的国家祭祀
   第一节 前帝国时期的秦人祭祀
  一、秦诸畤的成立及其性质
  二、陈宝与怒特
  三、雍地诸祠与秦国祭祀的特征
   第二节 帝国国家祭祀的建立
  一、秦帝国的祭祀构成及其来源
  二、秦帝国的祭祀格局
  第2章 从雍到云阳:西汉国家祭祀的建立
   第一节 西汉初年的国家祭祀
  一、高祖朝的重建
  二、变革之始:文帝朝以五帝为中心的祭祀改革
   第二节 汉家制度:泰畴一后土祠的设立
  一、西汉的太一祭祀
  二、汾阴后土祠祭祀及其意义
   第三节 云阳甘泉宫综考
  一、甘泉宫的兴起
  二、武帝朝的甘泉宫
  三、甘泉宫的衰落
   第四节 与天下为始:汉武帝时代的国家祭祀
  一、武帝的巡行与祭祀中心
  二、武帝朝国家祭祀变革的性质与背景
  第3章 走向南郊:祭祀体系的重构
   第一节 西汉国家祭祀的短暂定型
  一、宣帝朝的新祠
  二、祥瑞与致神:宣帝朝祭祀的新发展
  三、“复兴武帝故事”的深层解读.
   第二节 西汉末年国家祭祀的变革与重构
  一、“天地之祠五徙焉”:成、哀年间郊祀改革的兴起与反复
  二、重建秩序:《周礼》与元始仪的成立
  第4章 定山川之位:东周秦汉山川祭祀的演进
   第一节 东周的山川祭祀与国家
  一、说“望”
  二、神授与王权:从世守山川到国之群望
  三、祭不越望:疆界认同与拓展
   第二节 秦与汉初的山川祭祀
  一、名山大川可得而序也:秦代山川祭祀格局
  二、秦代山川祭祀的西与东
  三、汉初山川祭祀承秦考
   第三节 五岳四渎的成立
  一、“五岳”
  二、五岳祭祀的成立
  三、西汉山川祭祀的双重内涵
  结语
  附录一 畤·庙·祠:秦汉祭祀建筑的形制与区分
   一、畤
   二、庙
   三、祠
  附录二 武帝巡行路线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出版后记《汉书·地理志》日:“杜陵,故杜伯国。”杜陵可能是杜伯传说最盛行的地方,因此杜主祠主要集中于杜陵一带。蒲慕州认为,杜主祠本是一种民间祭祀,后被秦政府纳入官方祭祀的范围。秦在势力东进的过程中,自然地接受了杜、毫一带的杜主祭祀,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封禅书》所记雍地及秦国杂祀,或非全貌,不过,从中仍可看出秦国祭祀的主要特征。秦人所祀之神,皆分别祠祭,祭祀地点或称为“畴”、或称为“祠”。雍地诸祠庙以雍四畴、陈宝祠为主,是秦国国家祭祀中的最高等级,由国君亲祭。其余诸庙等级略低。雍地诸祠的地位又略高于位于湖、下邦、杜、亳等地的神祠。
  秦人的祭祀对象较为驳杂,雍地诸祠的祭祀对象以天象为主,包括“上帝”和日月诸星,除山川祠外,与地理相关的唯有“四海”。此外,尚有级别最低的杜主、对象不明的“九臣、十四臣”、“诸严、诸布、诸逑”等杂祠。从祭祀对象依稀可见秦人所勾勒的诸神图景:除上帝及陈宝外,秦人所崇拜的对象以自然神为主,并未构建起整齐系统的神谱。诸神祠也尚处于较为芜杂的状态,并无严整规划的体系。某些神祠的大量重复,也可见秦国尚未开始整合的工作。可以说,祭祀对象冗杂是此时秦国祭祀的表征之一。……





上一本:大汉雄风之张骞与苏武 下一本:括地志辑校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秦汉国家祭祀史稿的作者是田天,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