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卖点: 1.真实典型。以历史热点现象、现实热点问题及草根史学热问题为切入点,通过面对面地采访,实事求是地展现了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真相,让读者与真实的历史来次真心实意的约会。 2.作者权威。求是杂志是中共*为权威的理论刊物,《小康》杂志直属于求是杂志,是中国政坛主流力量的必读政经杂志。它集合权威背景和众多专家优势,为进步常发宏声。 3.参考性。该书是中国政坛主流力量的必读政经杂志文章汇集而成,能够为读者提供政府官员都在关注哪些东西。 4.可读性。用活泼文字及故事解读历史文化现象、热点问题,不教条,不枯燥,言论趣味盎然。 特别推出小康中国套装版,数量有限,欲购从速 小康·中国故事全集(被误读的中国历史,林徽因们的流年碎影,我们中国这些年,中国人的家国记忆)全套共4册本书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小康》杂志联合推出的读史系列书之一,以民国至今百余年为经,以文化名流的故事为维,真实讲述文化名流的人生故事。梁思成与林徽因、梁思成与林洙、三毛与眭澔平、文洁若与萧乾、江东秀与胡适、巴金与冰心……他们的爱情、婚姻、友情等故事都在书中娓娓道来。 目录: 序言寻找回来的故事(钱文忠)流年碎影林徽因·1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是人们心中守护北京旧城的象征。当被拆除的命运吊诡地落到他们故居的院落时,其悲剧感更让人无法释怀。 遗蠕林沫:后来读懂的梁思成·10 朋友常对她说:“你好命苦。”作为梁思成第二任妻子,她显然错过了梁公人生中“*好的时光”。“又革”期间,外界或已无暇再去揣度她是否有“成为建筑界**夫人”的野心,她一次次被训话,被要求与“反动学术权威”离婚,但她心甘情愿陪着那个“被抽空了灵魂”的孤独老人。2013年,她已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仍不遗余力地推介着自己丈夫的学术思想,以让更多人看到它们的光芒,而她自己则始终活在光芒之外。她是他的“沫”,他的“眉爱”,她所有的不遗余力,也不过都是因为爱。 滚滚红尘20年,谁*懂三毛?·23 三毛去世前,留了*后一封信给自己的知己、“爱人”睦赔平。三毛死后,睦潞平接续她的脚步,用20年时间行走180多个国家,以双眼、双手、双腿完成三毛未尽的心愿,以自己的方式解读那个率真外表下,“内心压抑得很深很深”的女人 萧乾是她一生的宗教·32 83岁的萧乾遗蠕又洁若,如今仍愿做丈夫的影子:写回忆萧乾的书;随身带着萧乾的刻印;讲话时,一定扯到萧乾身上。萧乾100周年诞辰时,纪念活动不断,活动现场总能见到又洁若,拄着她那根刻了萧乾名字的拐杖 江冬秀抡向胡适的那把菜刀·4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胡适是响当当的人物。而其结发妻子江冬秀的“菜刀”亦非常有名。据说1923年胡适闹婚外恋,江冬秀抡起菜刀,声称要先杀掉两个儿子,再跟胡适拼序言寻找回来的故事(钱文忠)流年碎影林徽因·1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是人们心中守护北京旧城的象征。当被拆除的命运吊诡地落到他们故居的院落时,其悲剧感更让人无法释怀。 遗蠕林沫:后来读懂的梁思成·10 朋友常对她说:“你好命苦。”作为梁思成第二任妻子,她显然错过了梁公人生中“*好的时光”。“又革”期间,外界或已无暇再去揣度她是否有“成为建筑界**夫人”的野心,她一次次被训话,被要求与“反动学术权威”离婚,但她心甘情愿陪着那个“被抽空了灵魂”的孤独老人。2013年,她已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仍不遗余力地推介着自己丈夫的学术思想,以让更多人看到它们的光芒,而她自己则始终活在光芒之外。她是他的“沫”,他的“眉爱”,她所有的不遗余力,也不过都是因为爱。 滚滚红尘20年,谁*懂三毛?·23 三毛去世前,留了*后一封信给自己的知己、“爱人”睦赔平。三毛死后,睦潞平接续她的脚步,用20年时间行走180多个国家,以双眼、双手、双腿完成三毛未尽的心愿,以自己的方式解读那个率真外表下,“内心压抑得很深很深”的女人 萧乾是她一生的宗教·32 83岁的萧乾遗蠕又洁若,如今仍愿做丈夫的影子:写回忆萧乾的书;随身带着萧乾的刻印;讲话时,一定扯到萧乾身上。萧乾100周年诞辰时,纪念活动不断,活动现场总能见到又洁若,拄着她那根刻了萧乾名字的拐杖 江冬秀抡向胡适的那把菜刀·4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胡适是响当当的人物。而其结发妻子江冬秀的“菜刀”亦非常有名。据说1923年胡适闹婚外恋,江冬秀抡起菜刀,声称要先杀掉两个儿子,再跟胡适拼命。胡适惊惧之下,从此定心。他们的婚姻得以善终,似乎是江冬秀暴力胁迫的结果。事实真的如此吗? 冰心致巴金:“你有着我的全部友情”·50 巴金和冰心有着70年深厚友谊,彼此精神扶持一直延续到髦重之年。从《收获》杂志刊发的98封两人来往书信便可略见他们的情谊。作家与作家相处,自有如巴金、冰心一样互相扶持欣赏,但又坛自古也不缺少倾轧与厌弃。“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木心:文学史的“塔外人”·60 他曾被称作“被遗忘的又学大师”,但也有人说,他是“被高估的又学大师”。若木心在世,未见得会欣赏“高人”“仙人”一类盛誉。他并非又学之神,但经历几多人事浮沉,他始终未曾悖逆自己、悖逆又学,这样的人未必需要赞美,但需要尊重,需要理解。 陌生的父亲梁漱溟·70 1986年,梁培恕**次萌发了写父录的念头。梁培恕写父录,是他发现外界对父录及其思想的种种解读很多都是简单化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一个真实的梁漱溟是什么样的?1999年时,梁培恕完成**稿。这本写父录的书**次在大陆出版,已是2011年。 女儿万方:被名誉磨损的曹禺晚年·80 曹禺100周年诞辰,人们以不同方式赞许他的成就。也有人希嘘,他晚年时因“写不出东西”而备受折磨。作为女儿,万方则感慨:灵性慢慢干涸,这不是曹禺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一代作家遭遇的困境。 杨宪益的*后十年·90 1o年前,戴乃迭辞世; 1o年后,杨宪益也走了。 从此,译坛的这对*为闪耀的双星终于再次相聚在天堂. 吴祖光:一生风雨,不平则鸣·95 他一生有气节、有脊梁,为家为国、有情有义,更有一颗天真纯良、爱妻子的心被忽略与被遗忘的陈占祥·104 提起“梁陈方案”,人们总会为梁思成保护北京旧城的种种努力感慨希嘘。而因一纸方案,政治生命与古都同葬于废墟的规划师陈占祥,此后几十年悲喜人生,却很少为人所知。 陈希米致史铁生:让“死”活下去·114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还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无爱慕。—《旧约·诗篇》 北京人艺大导演和名角儿们的小生活·124 老演员牛星丽为演好农民,每天在*热的中午跑到山脊晒太阳;老导演焦菊};急曾让导演谢晋面壁罚站··,一写老人艺的书不少,只是人艺子女牛响玲记忆深处的大导演和名角儿们的故事,却远离了高大伟岸,带有更多的人间烟火气。 “不沉”百年:永远的泰坦尼克号·133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两小时40分钟里,人类的勇气、傲慢、恶劣、天真轮番上演。“在相同处境中你会怎么做?”一一不同年代的拷问均相同,这或许才是泰坦尼克百年“不沉”的原因。 柏杨:那个给我们竖镜子的人走了·142 2008年4月29日凌晨1时12分,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因呼吸衰竭在新店耕羊医院逝世,享年89岁。一个直面中国人的缺点,对中国又化进行严厉批判,对国民劣根性进行猛烈抨击的知识分子,就这样磕然离世。他所留下的又字依然为世人所争议,他所发出的声音依然警醒着今天的中国人:我们是否丑陋?“酱缸又化”何时才能被彻底摒弃? 钱理群:鲁迅是常读常青的·151 钱理群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对20世纪中国思想、又学和社会的研究,特别是对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与精神的考察,对20世纪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受到了海内外的高度重视。《我的精神自传》是他做知识分子研究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他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对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又化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反思。他以鲁迅为自己的精神资源,持续进行着自己的社会批判,并表达着自己的现实关怀。下面记者张弘以对话体的形式记述了钱理群针对某些关乎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问题所做的探讨。 叶永烈:历史的记录者·157 2012年,著名作家叶W烈的《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一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推出新版。该书以**手采访,结合相关史料,再现了粉碎“四人帮”,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中国政局。作为近年来影响巨大的纪实又学作者,叶水烈早年还写过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等,拍过18年的电影并得过百花奖,出版作品累积2000多万字,其经历颇有传奇色彩。 浩然:中国文坛一个独特现象·166 浩然是中国又坛一个独特的现象和风景。有关他的是是非非,并未随着他的离世而消失。前言寻找回来的故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西哲赫拉克利特如是说。更何况,这是一个变化万端的世界,时代潮流浩荡而来,呼啸而去。 时间是一条不息的河流,人们涉水而过,总会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有的被郑重其事地对待,浓墨重彩地描绘;有的则随风而去,再无踪影;还有的没入淤泥,被泥沙裹挟,历经沧海桑田,变成记忆的化石。 值得庆幸的是,每个时代总还有一些执着于寻找印迹的人,潜入时间长河,将这些散落的记忆打捞出来。《小康》杂志的编辑、记者们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他们将自己沉潜往复的探寻成果集结成册,让今世和后世的人们可以观察、了解那些沉浮于岁月之河的人生。他们跋涉所及的,既有误会重重的古代史迹,也有掩埋已久的近代史事。 1986年,梁培恕**次萌发了写父亲的念头。梁培恕写父亲,是他发现外界对父亲及其思想的种种解读很多都是简单化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一个真实的梁漱溟是什么样的?1999年时,梁培恕完成**稿。这本写父亲的书**次在大陆出版,却已是2011年。 这是儿子眼中的梁漱溟。寻找回来的故事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西哲赫拉克利特如是说。更何况,这是一个变化万端的世界,时代潮流浩荡而来,呼啸而去。 时间是一条不息的河流,人们涉水而过,总会留下痕迹。而这些痕迹,有的被郑重其事地对待,浓墨重彩地描绘;有的则随风而去,再无踪影;还有的没入淤泥,被泥沙裹挟,历经沧海桑田,变成记忆的化石。 值得庆幸的是,每个时代总还有一些执着于寻找印迹的人,潜入时间长河,将这些散落的记忆打捞出来。《小康》杂志的编辑、记者们就是这样的有心人,他们将自己沉潜往复的探寻成果集结成册,让今世和后世的人们可以观察、了解那些沉浮于岁月之河的人生。他们跋涉所及的,既有误会重重的古代史迹,也有掩埋已久的近代史事。 1986年,梁培恕**次萌发了写父亲的念头。梁培恕写父亲,是他发现外界对父亲及其思想的种种解读很多都是简单化的、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一个真实的梁漱溟是什么样的?1999年时,梁培恕完成**稿。这本写父亲的书**次在大陆出版,却已是2011年。 这是儿子眼中的梁漱溟。 曹禺诞辰100周年,人们以不同方式赞许他的成就。也有人唏嘘,他晚年时因“写不出东西”而备受折磨。作为女儿,万方则感慨:灵性慢慢干涸,这不是曹禺一个人的悲剧,而是那一代作家遭遇的困境。” 这是女儿心中的曹禺。 83岁的萧乾遗孀文洁若,如今仍愿做丈夫的影子:写回忆萧乾的书;随身带着萧乾的刻印;讲话时,一定扯到萧乾身上。在萧乾诞辰100周年时,纪念活动不断,活动现场总能见到文洁若,拄着她那根刻了萧乾名字的拐杖。 这是妻子眼中的萧乾。 三毛去世前,留了*后一封信给自己的知己、“爱人”眭澔平。三毛死后,眭澔平接续她的脚步,用20年时间行走180多个国家,以双眼、双手、双腿完成三毛未尽的心愿,以自己的方式解读那个率真外表下,“内心压抑得很深很深”的女人。 这是爱人眼中的三毛。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记忆。 中美军事**合作揭开了尘封60多年的历史:“请肃立、静穆。仪仗队将为你面前的这张6人圆桌依次摆上美国海陆空三军和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的军帽与一顶平民的礼帽,这代表美国所有在海外战斗的失踪人员。” 数以千计的日本孤儿在“二战”时被遗弃中国,身份认同成为他们一生的惶惑。60多年后的今天,仍有人不停追问:是什么力量促使黑龙江省方正县的人们向曾经的敌人之子伸出温暖的手、给他们以生的希望?已有三个孩子却又领养了一个日本遗孤的鲁万富说:“怎么说那也是条命啊!” 原央视著名主持人、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崔永元大力倡导“口述史学”,他率领的团队用8年时间采访了3500人,*终完成的纪录片《我的抗战》到底讲的是什么?那些亲历者的讲述令人动容,那些普通的生命个体在战争中的真实状态为何会让人潸然泪下? 一提到叶名琛,熟悉历史的读者就会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怪异策略,从而认定他是清朝晚期一个昏庸的高官。然而,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由清政府和侵略者联手制造的百年冤案? 一个日本老人,为什么跑到中国在黄土高原栽种了1800万棵树? 一个93岁的中国老人,又为什么要坚持在日本打13年的官司? …… 沉没的故事一经浮出,就一定能让我们这些读故事的人惊讶不已。 有些故事是讲大人物的,比如张治中女儿记忆中的周恩来,张作霖家族的60年甘辛,陈立夫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冰心与巴金的98封书信,儿子眼中的梁漱溟,名誉遭受磨损的曹禺晚年,林洙读懂的梁思成,等等。在那些名满天下、纵横世界的政治人物、文化名人的光环背后,那些被故意忽略或有意忘记的真性情悄然揭幕。后人由此理解他们的选择,赋予他们的爱恨以不同的意义。 有些故事是描述大事件的,关于一个国家的新生时刻,国旗升降的幕后故事,六十年国家生日的难忘瞬间,关于八年抗战中真正的战士,虚构与真实的中国远征军,从东北巨流河到台湾哑口海的命运悲歌,永远无法抵港的太平轮。在战火纷飞、国家创立的时刻,把青春与热血献给理想、却又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一代人,他们的经历岂能成为历史的空白?! 还有的故事是关于小人物、小事件、小传奇,讲述的都是时代中被裹着踉跄前行的人们。比如程默,一位摄影家,他是鲁迅葬礼**的影像记录者,曾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侵华日军对重庆的野蛮大轰炸,也曾用相机记录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袖在延安的生活工作,还曾亲手拍下开国大典的历史瞬间。比如康国雄,民国著名金融家康心如*小的儿子,本是“1949年以后中国培养的大学生”,却因一顶“蒋介石干儿子”的大帽子,被困扰了一生,他全部的精力都用于带着家人“活下去”。还有霍元甲,传奇的精武英雄,他的真实身世并不显赫,身边也没有如花美眷,性格更非剑拔弩张,出生在一个七代习武的农民家庭,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却幸运地遇上了孙中山。 那条名叫历史的长河,不舍昼夜,奔腾向前。每一朵浪花里都隐藏着故事,每一颗水滴里都饱含着人生。难以忘怀的硝烟,爱恨交织的时刻,被碾压的人性,被命运捉弄的才华,都会相拥着、碰撞着,如泥沙俱下一般,汇入时代的大海。 无论是活着的人,还是逝去的人,都注定以各自的方式与历史相遇。纵然我们不能复原历史,但我们还可以打捞记忆。*能打动人们心扉的,就是那些迎着命运的抗争。这与成败利钝无关。 请大家静一静,读一读这些故事。谢谢。 是为序。 钱文忠 2015-01-01《小康》杂志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隶属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社,为中央级政经类新闻期刊,被中宣部列入重点新闻类刊物,也是全国人大、政协“两会”指定的入会阅读刊物。杂志以提供国内重要政经新闻为主,注重民生问题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报告,旨在从民生观察角度解析中国发展的进程。《小康》以“影响一个民族与时代”为己任,服务于中国的和谐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