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可信:傲骨天生、一代真儒梁漱溟记录亲身经历的文字 ◆史料珍贵:袁世凯、蒋介石、毛泽东、蔡元培、李大钊、胡适,五四、军阀混战、抗日、国共和谈……,民国大人物、大事件,一网打尽 ◆现实溯源:要理解现实中国,必须了解民国历史 ◆细节生动:因为亲历,所以生动;因为有心,所以见微知著 ◆杨天石、秦晖、雷颐、岳南、余世存竭诚推荐 本书简介: 辛亥革命后,为何会有军阀混战?抗战胜利后,为何不能和平建国?一代真儒亲历,用可信的细节,再度审视民国。回顾一个民族的挣扎与奋斗;品味一个时代的壮阔与叹息。《忆往谈旧录》为20世纪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回忆过往文字的结集,记录了他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前后、抗日战争、国共和谈等多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重要经历,例如,作为记者,他亲眼见证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作为学者,他与梁启超、蔡元培、胡适、李大钊等都有交集;作为社会改造运动者,他在山西、山东、河南等地与阎锡山、李济深、韩复榘等人建立了情谊;作为爱国人士,他与国民党“军神”蒋百里惺惺相惜,多次请教并探讨抗日时局;作为民盟秘书长,他亲自参与了国共和谈,与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有近距离的互动……,由于是记录亲身经历的文字,且涉及诸多大人物、大事件,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自上世纪80年代初版以来,深受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海内外学者的重视。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改造运动者。生于北京,原籍广西桂林,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学任教,七年后投身农村,从事乡村建设运动。抗战中为促进国共团结抗敌而奔走,参与创建民盟;胜利后又参与国共和谈,为和平建国而努力。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及宪法修改委员会委员,但心思之用更在于人生问题之研究。一生用心于两大问题: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为此两大问题而思考而行动,终其一生。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印度哲学概论》《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与《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 为全国团结合作而奔走(代序) 回顾家世与生平并试作检讨 辛亥革命前后我的活动与见闻 民国初年的见闻杂记 有关民国初年政史的见闻纪实 忆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双十节” 沈钧儒先生与政学会 访章行严先生谈话记 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 记彭翼仲先生 怀黄远庸 张公耀曾生平及家世 纪念蔡元培先生 纪念梁任公先生 回忆李大钊先生为全国团结合作而奔走(代序)上编:抗日战争时期之前 回顾家世与生平并试作检讨 辛亥革命前后我的活动与见闻 民国初年的见闻杂记 有关民国初年政史的见闻纪实 忆辛亥革命后第一个“双十节” 沈钧儒先生与政学会 访章行严先生谈话记 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 记彭翼仲先生 怀黄远庸 张公耀曾生平及家世 纪念蔡元培先生 纪念梁任公先生 回忆李大钊先生 略谈胡适之 怀念我敬佩的陶行知先生 忆蒋百里先生 怀念卢作孚先生 我国锑矿开发的先驱者 追记广州往事 读《李济深先生略历》书后 记十八年秋季太原之行 河南村治学院和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回忆我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下编:抗日战争时期及胜利后 参加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 访问延安 一九三八年陕甘边区的人口 记一九三九年敌后之行 敌后游击区域日志 统一建国同志会 记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赴香港创办民盟言论机关《光明报》前后 我参加国共和谈的经过 过去和谈中我负疚之一事 过去内战的责任在谁? 回顾为全国团结统一抗敌与民主建国而奔走的十年 美国马歇尔将军对我的印象 一个英雄两个恶人 我所了解的蒋介石 七七事变前后的韩复榘 国共两党和谈中的孙科 附录梁漱溟年谱简编 编后记 既非马克思,又非秦始皇。民国第一大儒,桂林君子梁。有益的思想者,无害的乌托邦。孔孟为其信仰,宪政是其主张。致力第三道路,乡建实非所长,政坛成败如浮云,身后道德文章。 ——秦晖(历史学家,著有《走出帝制》等) 梁漱溟先生经历丰富,他对人与事的回忆,自然见识非凡,值得认真拜读。 ——雷颐(历史学家,著有《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等) 梁漱溟先生的《忆往谈旧录》有助于我们了解民国政、学界生态,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在的中国。 ——岳南(作家,著有《南渡北归》等) 梁漱溟先生一生为社会奔走,并为社会信赖,这位“中国的甘地”跟甘地先生一样立下功德、立下言思。他有刚硬而原创的力量,但文字又让人安静。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而亲。读他的回忆文字更让人体会到这种君子人格。 ——余世存(作家,著有《非常道》等)当辛亥革命起来之后,孙中山先生当时还在美国。他得知革命军已经起来了,就从美国赶回国内。不久,就到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可是他知道革命军的力量在当时还很难达到北方,知道自己兵力抵不过袁世凯的兵力,为了把袁的势力拉过来,以求得全国的统一,孙中山先生决定把大总统的位子让给袁世凯,但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袁世凯南下就职,政府设在南京,不设在北京。这个计划很有意思,就是要袁世凯离开他那个老巢,这样就可以在政治上开展一个新的局面。尽管让袁世凯做总统,可是这样一来,政治空气和政局就不相同了。因此,南京方面派了蔡元培、宋教仁等六人为“迎袁特使”,来北京迎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很狡猾,他晓得南下于他不利,所以他就趁着迎袁特使到北京的时候,搞了个“兵变”。那是一九一二年阴历正月十一日傍晚,那时候市民都还不知道,各戏园子还在唱戏。那天晚上,我正陪着母亲在大栅栏广德楼看戏。大家正看得热闹,突然间锣鼓停止了,台上出来一个人,他说:“外边兵变了。到处抢东西,戏演不下去了,请大家各自回家去吧!”戏不演了,大家只好从戏园子里出来。我亲自看见变兵朝天放枪,到铺子里面来抢东西。街上碰见阔人就抢钱、抢表。热闹街道都放火烧;那次,东安市场就给烧着了。我当时住在崇文门外花市南边的缨子胡同,我们家的房子有个楼,上楼顶看到城里各处都起火了。 变兵还有意把六位特使的馆驿包围起来,吓唬他们。欢迎袁世凯的六位特使,这时还没有见过袁世凯。这个变动来了,袁世凯却先派人去安慰他们,表示北方形势很乱,非他坐镇不可,表示他不能南下就职。六位特使没有办法,只好回南京再开会商议。商议结果,最后只好同意袁世凯留在北京,政府也只好迁就他设在北京,孙先生让位,把大总统的位置让给了袁世凯。当时南京公布过一个临时约法,约法的起草人就是宋教仁。也有个议会,就叫临时参议院。临时约法由临时参议院通过,最后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没有办法,只好承认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临时参议院也只好北迁了。临时参议院的组织内容,前后有变化。开始,由各省都督推派三个人到南京组织临时参议院。后来起了变化,三人改为五人,不由各省都督派遣,而由各省参议会推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