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的角度而言,毛泽东思想都是一笔巨大的遗产,需要学者以严谨、深邃的思考,做出符合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和符合历史实际的学理分析。本书所收录的各篇文章,力图贯彻“认知性研究”的基本方法,将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遗产作为重要的学术资源加以探讨,试图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思考。 作者简介: 徐俊忠,男,1956年10月生,广东南澳人,哲学博士。现任广州大学党委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历任中山大学哲学系副主任、中山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多年兼任中山大学学科建设与学位办公室主任、中山大学211工程建设办公室主任等。学术兼职为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现代哲学》主编等。2005~2009年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所长。2008年12月起任广州大学副校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多项。2005年获得广东首届人文社科研究政府奖论文一等奖。 目录: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几个问题再探讨【徐俊忠】/1 附录: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再探讨 ——第二届“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观点摘编/30 农业合作化时期毛泽东农治思想及其历史回响【徐俊忠】/63 农民合作思想与实践:毛泽东时期的一份重要遗产【徐俊忠】/89 毛泽东“推广”农村人民公社的价值诉求【苏晓云】/99 “去工业化”与人民公社的困境【徐俊忠苏晓云】/125 农村人民公社消解的再思考【苏晓云】/159 1965年毛泽东三次关于医疗卫生工作的谈话【徐俊忠】/174 沉重的现代性:建国后毛泽东经济革命思想与实践之反思【宋婕】/182 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方案:马克思主义的还是民粹主义的? ——从毛泽东与梁漱溟的分歧看【林育川】/195 现代性弊端及其超越:毛泽东的“革命”方案【宋婕】/209 中国传统“革命”思想的两个维度及毛泽东的革命逻辑【宋婕】/230 毛泽东以“人民”为本政治理念的历史生成【王桂花】/254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几个问题再探讨【徐俊忠】/1 附录: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再探讨 ——第二届“毛泽东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观点摘编/30 农业合作化时期毛泽东农治思想及其历史回响【徐俊忠】/63 农民合作思想与实践:毛泽东时期的一份重要遗产【徐俊忠】/89 毛泽东“推广”农村人民公社的价值诉求【苏晓云】/99 “去工业化”与人民公社的困境【徐俊忠苏晓云】/125 农村人民公社消解的再思考【苏晓云】/159 1965年毛泽东三次关于医疗卫生工作的谈话【徐俊忠】/174 沉重的现代性:建国后毛泽东经济革命思想与实践之反思【宋婕】/182 毛泽东的中国现代化方案:马克思主义的还是民粹主义的? ——从毛泽东与梁漱溟的分歧看【林育川】/195 现代性弊端及其超越:毛泽东的“革命”方案【宋婕】/209 中国传统“革命”思想的两个维度及毛泽东的革命逻辑【宋婕】/230 毛泽东以“人民”为本政治理念的历史生成【王桂花】/254 中国式民主如何可能——毛泽东延安时期的探索与启示【黄寿松】/263 民主建设的逻辑、次序与策略: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思考与实践【黄寿松】/275 人民权利作为人权的一种替代方案——毛泽东权利思维的新视角【林育川】/285 毛泽东“虚君共和”思想的两次实践及其意义的历史检视【徐俊忠郭予填】/301 意识形态再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性及其问题【宋婕】/321 新哲学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谭群玉周兵】/332 新民主主义理论创立的再思考【周兵】/352 毛泽东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研究【周兵】/367 关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稿的评价【付克新邵小文】/382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知识分子的教育和改造【周兵】/393 毛泽东与文艺知识分子的价值冲突【罗嗣亮】/409 中国文艺的现代转型——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奠基性意义【罗嗣亮黄寿松】/424 毛泽东延安时期文艺普及思想的政治图解【罗嗣亮】/440 文学艺术的“社会生活转向” ——延安时期毛泽东文艺与生活关系论的价值意蕴【罗嗣亮】/4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