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是否知道:桥诞生于有历史记载之前,人类开始使用工具的时代。据说桥的起源是自然界偶然倒塌的树木或落石构成了河道天然的桥梁,然后人类自己动手砍伐树木而建造了独木桥。桥连接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也是人生阶段中难关的象征,还是战争中*重要的战略要地,相遇与分别之地。 2、小说、戏剧和艺术作品中,桥作为寓意深刻的意象经常出现。本书介绍了歌德、三岛由纪夫、果戈里、雷诺阿等艺术家作品中出现的桥,而电影中出现的桥更是不胜枚举。但相比艺术作品中的桥,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桥才真正承载着那些被湮没的历史和惊人的秘密。世界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里,都有桥的身影,例如旧金山的金门大桥、英国的伦敦桥、法国南部的断桥、张家界的透明之桥等等。想了解全世界各式各样的桥背后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的话,就看看这本有关桥的书吧! 3、《桥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中野京子为读者盘点了古今中外*有故事的30座桥。以奇闻轶事的角度去解读桥,将这个古往今来文学文艺作品里被提到无数次的意象所承载与蕴含的故事呈现了出来。作者着重的是桥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并没有过多的专业知识让人头晕。这是一本集可读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小品集,适合各年龄段读者阅读。 本书简介: 《桥的故事》收集了世界各国的桥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以其为线索,围绕着“奇”、“惊”、“史”、“怖”四个主题讲述30座桥。这些故事中有有关桥自身的,也有由桥引发的传说、神话、电影、绘画等。书中介绍了三岛由纪夫、果戈里、雷诺阿等人作品中出现的桥,也有不胜枚举的电影里的桥。但相比艺术作品中的桥,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桥更承载着那些被湮没的历史和惊人的秘密。各式各样的桥静静的横跨众多的河流,无声的述说着众多的历史故事,展示着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 作者简介: 中野京子(NakanoKyoko) 出生于北海道。早稻田大学讲师。专攻德国文学、西方文化史。 中野老师凭借自己在历史和艺术方面的广泛知识,以及对人类心理的超群洞察力,撰写出全新解读欧洲文化史与艺术的专著,获得广大读者的支持与喜爱。 现今除了在报刊杂志上撰写专栏外,中野老师还参与出演NHK艺术相关的电视节目,活跃在艺术普及多方舞台上。国内已出版的作品《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疯狂年代: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上)》等。 目录: 序章跨越彩虹V 奇?第1章恶魔之桥002 奇?第2章买味噌之桥009 奇?第3章小狗纵身自杀之桥016 奇?第4章宛如埃舍尔世界一般023 奇?第5章透明的桥029 奇?第6章断桥036 奇?第7章小官吏的幽灵043 惊?第8章金门大桥052 惊?第9章水面下的桥059 惊?第10章波斯国王的舟桥066 惊?第11章布鲁克林大桥073 惊?第12章暗杀者之桥079 惊?第13章樵夫的蜡烛桥085 惊?第14章横跨双子塔之桥091序章跨越彩虹V 奇?第1章恶魔之桥002 奇?第2章买味噌之桥009 奇?第3章小狗纵身自杀之桥016 奇?第4章宛如埃舍尔世界一般023 奇?第5章透明的桥029 奇?第6章断桥036 奇?第7章小官吏的幽灵043 惊?第8章金门大桥052 惊?第9章水面下的桥059 惊?第10章波斯国王的舟桥066 惊?第11章布鲁克林大桥073 惊?第12章暗杀者之桥079 惊?第13章樵夫的蜡烛桥085 惊?第14章横跨双子塔之桥091 史?第15章维奇奥桥(也称旧桥)098 史?第16章鸣门德国桥105 史?第17章古城的吊桥112 史?第18章崩塌的伦敦桥118 史?第19章美妃之桥125 史?第20章桥梁的要塞化132 史?第21章雷玛根铁桥138 史?第22章印象派所描绘的新桥145 史?第23章双体道祖神152 怖?第24章流刑囚所渡之桥160 怖?第25章年轻歌德所渡之桥167 怖?第26章所谓地狱174 怖?第27章安托瓦内特之拦路桥180 怖?第28章格林童话《会唱歌的白骨》186 怖?第29章泰河铁道桥193 怖?第30章祈愿桥199前言序 跨越彩虹 桥诞生于有历史记载之前,人类开始使用工具的时代。据说桥的起源是自然界偶然倒塌的树木或落石构成了河道天然的桥梁,后来人类自己动手砍伐树木而建造了独木桥。 从此岸到彼岸,从已知到未知。跨越桥本身,包括登抵它的高度,想必是一种十分振奋人心的体验吧。 不论哪个民族,对桥的印象都有相似之处。 桥连接着两个不同的世界,把日常与非日常,此岸与彼岸连接起来。它是人生阶段中“难关”的象征,也是人们不得不跨越的历练考验和转折点。同时,它还是战争中*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人们相遇与分别之地,犹如人生剧场中故事诞生的舞台。 如果一个人梦中清晰地浮现出桥的场景,很有可能象征着这个人正迎来人生中的某个过渡时期。潜意识里感知的这一变化的征兆,会在梦中以“桥”这种象征符号出现。 古代罗马的大祭司Pontifex(**祭司长)被尊称为“桥梁(Ponts)的架设者(Facio)”。为何如此称呼?一个理由是,大祭司具备渊博的架桥技术和知识,并以此为百姓服务序 跨越彩虹 桥诞生于有历史记载之前,人类开始使用工具的时代。据说桥的起源是自然界偶然倒塌的树木或落石构成了河道天然的桥梁,后来人类自己动手砍伐树木而建造了独木桥。 从此岸到彼岸,从已知到未知。跨越桥本身,包括登抵它的高度,想必是一种十分振奋人心的体验吧。 不论哪个民族,对桥的印象都有相似之处。 桥连接着两个不同的世界,把日常与非日常,此岸与彼岸连接起来。它是人生阶段中“难关”的象征,也是人们不得不跨越的历练考验和转折点。同时,它还是战争中*重要的战略要地,也是人们相遇与分别之地,犹如人生剧场中故事诞生的舞台。 如果一个人梦中清晰地浮现出桥的场景,很有可能象征着这个人正迎来人生中的某个过渡时期。潜意识里感知的这一变化的征兆,会在梦中以“桥”这种象征符号出现。 古代罗马的大祭司Pontifex(**祭司长)被尊称为“桥梁(Ponts)的架设者(Facio)”。为何如此称呼?一个理由是,大祭司具备渊博的架桥技术和知识,并以此为百姓服务;另一个理由是他们把神灵的语言传达给民众,俨然成为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一道桥梁。 桥绝不是一条单行道,不仅可以从此岸通达彼岸,而且从彼岸抵达此岸也变得容易。只要有桥的存在,人们必然要对异界入侵的风险了然于胸。这样一来,神灵与恶魔通行的桥,自然成为诡异事件发生的场所。有时候桥本身就是一种连接现实与异界的媒介。 在本书中,我想讲讲形形色色的桥。连接此世与彼世的桥、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桥、现实的桥、虚幻的桥、画作中描摹的桥、小说中出现的桥、歌剧中被歌唱的桥、影视剧作中的桥、可爱动人的桥、断桥、充满血渍的桥、愉快的桥、恐怖的桥…… 各种各样关于桥的故事。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呈拱形悬挂于高空之上,在世上规模*为庞大、*美丽高贵的七色桥——彩虹。 据《古事记》关于国家诞生的神话记载,男女二神伊邪那歧与伊邪那美,拿长矛搅动海水,把矛提出来时,矛尖滴落的海水形成了岛屿。当时二人正是站在悬于天空的浮桥上,这浮桥应该就是彩虹。 由于连接天与地的彩虹具有类似桥梁的象征意义,在世界上到处可见将二者视为一体的神话。 在北欧神话中,战死疆场的勇士跨越彩虹之桥,进入天宫阿斯加德。 在希腊神话中,彩虹女神伊里斯(Iris)顺着彩虹从天空降到地下深处,她是众神的信使。虽然是男神赫尔墨斯(Hermes)的“女性版”,但与他的速度完全不同。她来无影去无踪,简单明快地传达完该传达之事后,便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若彩虹,初现其形又很快了无踪迹。 特洛伊战争末期,伊里斯曾奔赴海伦(Helen)身边,宣告其“将成为战胜者之妻”的命运。此时海伦与帕里斯(Paris)私奔已10年,当听到伊里斯的此番话语时,她不禁悲从中来,怀念起离别的夫君与故土希腊。我们由此可以预见故事对其偷情行为的清算与战争的走向。 在特洛伊灭亡后,伊里斯和一段悲哀的恋情故事也产生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故事是这样的—— 迦太基(Carthage)女王黛朵(Dido)在庇护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Aeneas)的过程中,两人渐生爱意,感情不断升温。但是,短暂的蜜月期一过,埃涅阿斯即肩负起罗马帝国建国大业的使命,于是他离开了迦太基。悲痛欲绝的黛朵愤然自杀,葬身于山林中堆砌起来的柴火中。为了从黛朵的肉体中解救出其灵魂,伊里斯特意降下彩虹,瞬间截取了黛朵的一缕头 发,升天而去。 古代人的奇思妙想真是有趣。 他们仿佛真的看见了在雨后初霁的天空中架起的那一弯彩虹之上,伊里斯正在奔跑或攀登的身影。惊?第11章 布鲁克林大桥 布鲁克林大桥横跨伊斯特河,连接着曼哈顿岛和布鲁克林地区,是纽约的标志性建筑。新哥特式风格的石塔和宛如竖琴的琴弦般排列的缆线(夜间点灯时非常漂亮)是布鲁克林桥的突出特征。布鲁克林大桥同时也是世界上首座使用钢缆的吊桥。 但是,布鲁克林大桥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其设计师父子两代人的悲惨命运。他们的故事也让布鲁克林大桥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布鲁克林大桥的设计师约翰?罗布林(JohnAugustusRoebling)是德裔移民,在成功地设计了几座木桥和悬索式水道桥后,参与了布鲁克林大桥的建设。在设计图完成的1869年,从法国运来的“自由女神像”还在途中,曼哈顿的建筑也远不及现在这么高。完工后的布鲁克林大桥应该是当时纽约甚至美国**的建筑。 就在大桥动工的前几天,63岁的约翰站在伊斯特河的栈桥上,思忖良久。也许他在勾勒着未来桥建成时的幻景。正在这时,渡轮靠岸,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约翰的脚撞上了渡轮。 “只不过是小伤,”一开始大家都这么认为。约翰本人更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不愿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仅仅一直顽固地采纳民间的水疗(仅仅用水冲洗伤口)。三周后,伤口受到细菌感染,引起坏疽,丢了性命。 作家保罗?奥斯特(PaulAuster)对此事这样写道:“他——为了让大家不被水弄湿,将一生奉献给了水上的建桥事业——却偏偏认为身体入水才是**正确的治疗手段。”(《幽灵们》,柴田元幸译) 作为父亲的左膀右臂,年仅32岁的华盛顿?罗布林(WashingtonAugustusRoebling)接任父亲的职务,不断改良设计图,尽心尽力地推进大桥的建设。他的才能与父亲的相比,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是在1870年,工地发生了火灾,华盛顿被困于河底的沉箱中(建造地下建筑时用的大型混凝土箱子)。 当时,由于对沉箱病(也叫作潜水员病、减压病等)的了解还不充分,人们对于伤员紧急浮出水面后如何治疗还不太了解。从高压的环境中突然返回到正常的气压中,华盛顿一下子还无法适应。由于血管里产生了氮元素气泡,华盛顿因此承受了剧痛而呻吟不已。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还是落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顺便提一下,几年后在美国圣路易斯的伊兹桥的建设中也发生了由沉箱病引起的惨案,很多工人患此病,15人死亡,79人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华盛顿再也无法重新回到桥梁建设的现场。但是想起父亲的遗憾,他无论如何都想将发生在他和父亲两代人身上的不幸转化为成功的动力。他住在桥附近布鲁克林高地住宅区的**层,每天用望远镜远眺工事的进展,然后下发指示。但是,那时距离桥梁竣工还需要很多年,他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被周围的人们接纳。 故事由此进入高潮。 华盛顿?罗布林的妻子比他小6岁,名叫艾米丽(EmilyWarrenRoebling)。她*终完成了已故公公和病中丈夫的夙愿——布鲁克林大桥从建造之初到竣工都必须是罗布林家的作品。艾米丽自学了数学和桥梁学,并全方位接受了丈夫的说明和指导。身为女性的她频繁地亲临现场进行监督,工程才得以继续下去。 19世纪,女性进入社会工作仍然受阻。土木领域也同样禁止女性的介入,而且工人们也比较粗暴。艾米丽能够让他们完全言听计从,尤其能够受到技术人员的信服。这样的巾帼形象怎能让人不钦佩呢?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她的肖像画——一位宽额头、英姿飒爽的女性形象。 回到故事里。13年过去了,加上华盛顿亲自指挥建桥的那一年,总共是14年。1883年,布鲁克林桥终于威风凛凛地竣工了。大桥是和父亲约翰站在栈桥上时看到的幻景一样呢,还是超出了父亲的想象呢?华盛顿虽然不能亲自横渡大桥,却拥有“桥由我所造”的自豪感。当然,艾米丽也同样拥有这份荣耀。 横跨伊斯特河的大桥曼哈顿(美国) 全长:1834千米宽:26米 1883年竣工钢铁制吊桥 布鲁克林大桥建成前,布鲁克林和曼哈顿岛之间的交通只能靠船维系。这座雄伟壮观的哥特式大桥建成后两地间的距离缩短了。不对,准确地说,变成了“以大吞小”。布鲁克林被编入纽约市,成为纽约市的一部分,据说当时很多市民还为此愤愤不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