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包含《万里行程记》、《东归日记》、《荷戈纪程》、《西征续录》、《莎车行记》、《抚新纪程》《北草地旅行记》。以其中一本《西征续录》为名;《西征续录》是方希孟的重要作品,文中记述了铁路建设、盐政整顿、禁种鸦片、开采铁矿等政要,对沿途见闻,所记虽简略,但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对沿途民俗风情的详实描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方希孟,(1838—1913),字小泉,晚号天山逸民,安徽寿州人。光绪二年(1876)随“卓胜军”将领金顺进疆,就职于金顺之幕府,五年中常常活动于迪化至哈密一带。光绪三十二年(1906),做为长庚幕府宾,又二次出关,于十月十五日自郑州启程,于次年四月十四日抵达迪化。著有《息园诗存》《西征录》《西征续录》等作品。 其他作者还有祁韵士、林则徐等等,不一一介绍。如祁韵士(175l~1815)为清代西北史地学奠基人之一。 目录: 万里行程记(祁韵士著)001东归日记(方士淦著)021荷戈纪程(林则徐著)031莎车行记(倭仁著)051西征续录(方希孟著)075抚新记程(袁大化著)127北草地旅行记(李德贻著)193 前言序 自昔学即教也,教即政也。虞廷九官,各擅专长;孔门四科,皆以用世;士君子镕金铸古,履道含和,必有以卓自树立。彭县李谹孙先生,少年同砚席友也。先生年长朋辈,为高足传授;亲承启迪,仰止景行,为日久矣。前清光绪甲辰,同由旧京到沪,祺归蜀,先生仕苏,劳燕分飞,忽忽逾三十载矣。中华民国廿五年,遇于成都,相看白发,先生年逾七旬,精神矍铄,欣快不可言喻。从容话旧,始知仕苏时,以巡警学成,用得其绩,隆隆著声誉,为伊犁将军长庚所推重,电调赴伊,新创办警政,先生遂以专门称矣。由苏而北京,而出塞,行经草地,计程一百余日,始到迪化,又到伊犁,著为《北草地旅行记》。塞外山川,记险要也;风沙万里,记壮行也;蛮荒景物,记风土也;创办警政,记循绩也。体例谨严,立言简要。无论在伊犁,入兰州,关外、关内之地,皆竭智力以卫民,而舒其蕴抱;非娴于政、富于学、裕于教者,不能道也。其详已备于篇中。虽偶权征榷,廉洁勤能,乃其余事;而专注者,则警察也。岂非信今传后之作哉!岁月不居,归老田园,季子季伟,夙承庭训,又留学法京,以专门教授于四川大学化学系,祺二子皆受学。季伟承父命征询及祺,始得与□先生晤;此尤见神明不隔,离合如一焉。先生博学孝友,持身端严,一介不苟取与;出而僚友,入而乡里,莫不望如泰山北斗。康疆逢吉,家庆团圆,福寿正未有艾!祺读斯记,乐为之序,盖知之深,是以言之挚也。中华民国廿五年七月华阳高祺撰,时年六十又七。 自序序自昔学即教也,教即政也。虞廷九官,各擅专长;孔门四科,皆以用世;士君子镕金铸古,履道含和,必有以卓自树立。彭县李谹孙先生,少年同砚席友也。先生年长朋辈,为高足传授;亲承启迪,仰止景行,为日久矣。前清光绪甲辰,同由旧京到沪,祺归蜀,先生仕苏,劳燕分飞,忽忽逾三十载矣。中华民国廿五年,遇于成都,相看白发,先生年逾七旬,精神矍铄,欣快不可言喻。从容话旧,始知仕苏时,以巡警学成,用得其绩,隆隆著声誉,为伊犁将军长庚所推重,电调赴伊,新创办警政,先生遂以专门称矣。由苏而北京,而出塞,行经草地,计程一百余日,始到迪化,又到伊犁,著为《北草地旅行记》。塞外山川,记险要也;风沙万里,记壮行也;蛮荒景物,记风土也;创办警政,记循绩也。体例谨严,立言简要。无论在伊犁,入兰州,关外、关内之地,皆竭智力以卫民,而舒其蕴抱;非娴于政、富于学、裕于教者,不能道也。其详已备于篇中。虽偶权征榷,廉洁勤能,乃其余事;而专注者,则警察也。岂非信今传后之作哉!岁月不居,归老田园,季子季伟,夙承庭训,又留学法京,以专门教授于四川大学化学系,祺二子皆受学。季伟承父命征询及祺,始得与□先生晤;此尤见神明不隔,离合如一焉。先生博学孝友,持身端严,一介不苟取与;出而僚友,入而乡里,莫不望如泰山北斗。康疆逢吉,家庆团圆,福寿正未有艾!祺读斯记,乐为之序,盖知之深,是以言之挚也。中华民国廿五年七月华阳高祺撰,时年六十又七。自序余于清末光绪三十三年仲夏,由镇江入都,出北塞,经草地而达伊犁,再入关转兰州,此乃沿途所记日记也。所有水陆途程,山川形势,风俗人情,起居习惯,气候物产,经历沿革,均略记述。往者曾摘尤披露报端,深蒙辑地理诸公采纳,自幸莫名!刘藜仙先生尝悉余有此日记,以未睹全豹为憾。今春晤于蓉垣,耸恿付印,且曰:“方今政府执政诸公,留心边务,先生更宜付印,俾资索考,不宜自秘也。”余骤聆之余,曷胜惶愧!既而乃谢曰:“先生有嗜痂之癖,重视拙记,吾恐同嗜者之无多也。”后以耸恿者再,乃姑试为之。然而时过境迁,瞬已二十余年,旧稿零落散乱,早为虫鼠之逋逃薮矣。于是检而出之,编次后命儿辈重抄,俾付手民排版时较少错误而已。至于地名称谓,则悉仍其旧,藉存本来面目;盖二十七年前旧物,虽加以修饰,亦不必入时也。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五月,著者谨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