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来,历史已习惯用王朝为中国命名,久而久之,忘了中国本身,以为王朝就是中国,唯有在王朝崩溃时,才发现它只是过客。 王朝中国已破落,不过,还有文化中国可坚持。本书贯通文史,用哲学的思辨和诗化的语言将数千年中国史一气呵出。历史上的中国,有两个中国,一个是王朝中国,即十五史里的中国,乃治乱兴衰的中国;还有个是文化中国,是一直在发展、从未衰落过的中国。世界文明古国早已衰亡,唯有中国仍在,其根源就在于中国的本体是文化中国,其现象才是历朝历代的王朝中国。 本书可谓是基于作者生命体验的读虫大散文,配图500余幅,由见解独到和富自_思考力的作者于浩繁卷帙中细细择拣。虽是写史,但有相当的开放性,读者不仅可以对历史有概览,也有别种风情的了解,还可以更进一步体悟史实和史意,是一奉兼具史料性和可读性的严肃读物。 作者简介: 刘刚,自由写作者,主要著作有:《中国史诗》卷一“从天命观到帝王术”、《中国史诗》卷二“自由的寓言”以及《从古代到古典——进入轴心期的希腊和中国》、《为民族而写——民族心的自觉及其文化哲学》等。 目录: 上册 壹“中国”史与思 1.“中国”的来历——古史探源 2.“中国”的来历——国号反思 3.文化的边疆——孔子视野 4.文化的边疆——太史公方舆 贰天命与革命 1.天命在哪里——殷周往事 2.革命:从理想国到家天下 叁春秋之美与思 1.春秋故事从美开始 2.天命无常之礼与诗 3.诗的中国及其风雅——“南化” 4.诗的中国及其风雅——“忧雅” 5.《诗经》时代的民主政治尝试上册 壹“中国”史与思 1.“中国”的来历——古史探源 2.“中国”的来历——国号反思 3.文化的边疆——孔子视野 4.文化的边疆——太史公方舆 贰天命与革命 1.天命在哪里——殷周往事 2.革命:从理想国到家天下 叁春秋之美与思 1.春秋故事从美开始 2.天命无常之礼与诗 3.诗的中国及其风雅——“南化” 4.诗的中国及其风雅——“忧雅” 5.《诗经》时代的民主政治尝试 6.锦绣江山与美的儿女 肆春秋之王与圣 1.历史之王——素王 2.春秋圣化大趋势 3.孔子之道与孔门弟子 伍战国之力与思 1.战士与策士 2.诸侯与诸子:西河之学 3.诸侯与诸子:稷下先生 4.孟子“行仁政”记 陆战国之侠与思 1.孟子“辟杨墨”与墨子非儒 2.墨子“知”之花:墨辩与墨侠 3.惠施将杨墨“合同异”了 4.纵横家与思想者的故事 柒战国之乐与悲 1.庄子是一条想飞的至乐之鱼 2.大匠庄子及其两位质人 3.谁是郭店竹简书的主人 4.由“大一生水”猜想屈原之死 5.“为我”之诗及其魂兮 捌先秦诸子大结局 1.天地一指——老子与孔子 2.帝王学在秦岭一淮河那一线 下册历史是民族和国家的支柱与灵魂,不能有丝毫失忆。祈望国人重读中国历史。——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教授、教育部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来新夏以唱叹之笔写史,义理、考据、辞章三者高度融合,读者能从作者的行文中感受到神游上册 壹“中国”史与思 1.“中国”的来历——古史探源 寻常称谓,往往有深意,我们太熟悉了,反而忽视。 例如“中国”,谁人不知?可猛然一问,就发现自己无知。 还是请教专家吧。于省吾老先生,早就写了《释中国》一文,他告诉我们,“中国”一词,至迟西周初年就已出现,他提到了一件物证。 1963年,陕西宝鸡贾村出土一口“何尊”,“尊”为酒器,用青铜制成,铸有铭文十二行一百二十二字,有三字残毁。铭文记载了成王五年在成周(今河南洛阳)建都一事,是成王对宗族小子何的训诰。其中提到,武王克商以后,曾告于上天:“余其宅兹中或,自之义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我已经据有中国,统治这些百姓了。”“或”是地域,用城墙围起来——“口”,就成为“国”了。 所以,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汉代的《说文解字》就说,“圆”字,“从口,从或”,意思和“邦”字一样。后来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也说,“口”是指疆界,“或”就是域字。清人段玉裁作注说,“古或、国同用。” 这样,他就从金文中找到“中国”的来历了。同时,他还指出,在《尚书》里面,有“梓材”一篇,也提到了先王和“中国民”,说皇天 已将“中国民”和疆土都托付给先王——武王了。按照王国维的“两重证法”,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确认,“何尊”和《尚书》都提到的周武王时,已经有了“中国”名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