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梅毅话英雄隋唐英雄志


作者:梅毅      整理日期:2016-01-06 12:11:05

《隋唐英雄志》跳脱了从帝王将相角度解读兴衰成败的老套路,也摒弃了以“古代成功学”思路铺陈历史的写作习惯。这部作品讲述了乱世中男人世界的忠义、正义、道义、仁义和志气、勇气、锐气、侠气。所谓所谓立谈中,死生同,肝胆洞,毛发耸,一诺千金重。这种充满理想主义的“意气”和“豪情”在人生某一阶段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缺了这一课,将是无法弥补的终生遗憾。《隋唐英雄志》是《百家讲坛》系列节目《梅毅话英雄》的第二部。以秦琼为主角,讲述隋唐交替之际,群雄并起之时,多位英雄人物离奇跌宕的命运和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
  从人性、性格的角度深入解析了隋末争雄的各路英雄兴衰成败的始末。同时承袭了前作《鲜为人知的杨家将》的写作风格,对演义故事中的英雄人物,如秦琼、罗士信、程咬金等人的真实历史形象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描写和刻画
  作者简介:
  梅毅:天津人,中国作家协会以及作家,长居深圳,从事金融工作十余载,致力于西方资本市场研究工作。2004年起,梅毅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开始“中国历史大散文”的写作,相继出版有长篇历史散文集《隐蔽的历史》、《历史的人性》、《华丽血时代》、《帝国的正午》、《刀锋上的文明》、《帝国如风》、《大明朝的另类史》。著名作家李国文、雷达、高洪波、蒋子龙、梁晓声、肖复兴、舒婷、叶延滨、林希等人,著名历史学家张鸣、沈渭滨、雷颐、王学泰、杨念群等人,都对去作品大家推崇。2010年,梅毅受《百家讲坛》邀请,主讲《梅毅话英雄》系列节目,其中《梅毅话英雄之鲜为人知的杨家将》(共6讲)于2010年12月4日播出、《梅毅话英雄之隋唐英雄志》(17讲》于2011年7月播出。
  目录:
  序言:看,那些让人目眩神迷的伟大英雄!
  第一章辽东鏖战
  在民间,他是家喻户晓的门神;在舞台上,他是令人钦佩的战神。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秦琼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被老百姓敬为门神?秦琼又是怎样走上从军路的呢?
  第二章隋乱方兴
  辽东城下,隋军蓄势待发,可偏偏在这关键时刻,隋炀帝却命令全军火速后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隋炀帝放弃唾手可得的辽东城?而这件事又会给秦琼的命运带来怎样的改变?
  第三章少年英雄
  在秦琼主动请缨去偷袭卢明月大营之后,又有一位少年郎也愿前往,那么,这个少年是谁?秦琼当时十九岁,而这个少年只有十五岁。一个是勇气可嘉的大头兵,一个是乳臭未干的少年郎,他们俩将如何完成这么艰巨而又危险的掩护任务?
  第四章绝处逢生
  带领瓦岗军转型的能人不是别人,正是被隋炀帝下令处决的,当年杨玄感起兵的谋主——李密。一个必死无疑的朝廷要犯,为什么会出现在瓦岗寨?他是怎么死里逃生的呢?
  第五章血战荥阳序言:看,那些让人目眩神迷的伟大英雄!
  第一章辽东鏖战
  在民间,他是家喻户晓的门神;在舞台上,他是令人钦佩的战神。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秦琼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被老百姓敬为门神?秦琼又是怎样走上从军路的呢?
  第二章隋乱方兴
  辽东城下,隋军蓄势待发,可偏偏在这关键时刻,隋炀帝却命令全军火速后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隋炀帝放弃唾手可得的辽东城?而这件事又会给秦琼的命运带来怎样的改变?
  第三章少年英雄
  在秦琼主动请缨去偷袭卢明月大营之后,又有一位少年郎也愿前往,那么,这个少年是谁?秦琼当时十九岁,而这个少年只有十五岁。一个是勇气可嘉的大头兵,一个是乳臭未干的少年郎,他们俩将如何完成这么艰巨而又危险的掩护任务?
  第四章绝处逢生
  带领瓦岗军转型的能人不是别人,正是被隋炀帝下令处决的,当年杨玄感起兵的谋主——李密。一个必死无疑的朝廷要犯,为什么会出现在瓦岗寨?他是怎么死里逃生的呢?
  第五章血战荥阳
  李密为了能在瓦岗军中站稳脚跟,就向翟让建议攻占荥阳。隋炀帝闻讯后,即刻派百战名将张须陀前去剿杀。荥阳为什么这么重要?这一场荥阳争夺战,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第六章如日中天
  李密能文能武,军中声望直逼寨主翟让,翟让迫不得已,只好将军权让给李密。翟让为什么要把自己苦心经营的瓦岗军,拱手让与他人?李密初到瓦岗军时,翟让起过杀心,如今又要让贤,翟让是真心的吗?
  第七章瓦岗聚义
  李密网罗天下英才,一时间许多英雄义士齐聚瓦岗,但是最出乎意料的是,李密的劲敌裴仁基父子以及秦琼、罗士信也来投诚。他们为什么要投奔李密?他们的到来又给瓦岗军带来了哪些变化?
  第八章祸起萧墙
  李密带领瓦岗众将直捣洛阳,就在战事最危急的时候,李密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瓦岗军内讧!大敌当前,全军上下本应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自己人打起来了呢?
  第九章洛水大战
  李密兵临城下,洛阳岌岌可危。为了突出重围,王世充会想出什么鬼点子来对付李密?面对洛阳方面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李密的瓦岗军又将如何招架?洛阳城下,一场大战,即将上演!
  第十章江都兵变
  隋炀帝为了躲避战乱,逃到江都,但是即使这样,他也难逃厄运。江都禁卫军突然发动兵变!他们为什么会发动兵变?领导者是谁?他们又会如何处置隋炀帝?
  第十一章敌友变换
  洛阳方面要与李密化敌为友,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宇文化及的十万江都叛军。李密会同意吗?李密又会不会和宇文化及联合起来攻打洛阳呢?洛阳城下,一场敌友变幻的大戏即将上演!
  第十二章亢龙有悔
  李密的十万精锐,为什么会输给王世充的两万兵马?王世充是用什么办法打败了李密?元气大伤的李密,还能否东山再起?李密兵败后又将何去何从?
  第十三章临阵投唐
  秦琼、罗士信、程咬金、裴氏父子,这些骁勇善战的瓦岗大将,皆被王世充俘虏。面对着旧主李密的故去,面对着新主王世充的丑恶嘴脸,这一群英雄志士又该何去何从?他们的人生命运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第十四章玄甲战神
  秦琼入唐后,加入了李世民手下的特种部队——玄甲军,在一次战斗中棋逢对手,与尉迟恭对阵,二人皆为门神,都骁勇善战,那么,相比之下,谁的功夫更胜一筹呢?一场左右门神的巅峰对决,孰胜孰败?
  第十五章风云际会
  秦王李世民身先士卒,猛攻洛阳,但是洛阳坚城,易守难攻。这位年仅二十的年轻王爷,几次险些丢了性命。洛阳城下,秦王李世民都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他又是怎样一次次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呢?
  第十六章灭窦摧王
  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奔赴洛阳,以解王世充燃眉之急。如此一来,洛阳城下的李唐军队就会腹背受敌。危急关头,作为围攻洛阳的统帅,李世民又将如何应战?
  第十七章义薄云天
  人生就是一个又一个选择,当李唐王朝问鼎中原之后,以秦琼为代表的这一群隋唐英雄,又面临着新的人生选择。面对着尔虞我诈,面对着手足相残,面对着政治站队,他们最终会做出怎样的生死抉择?梅毅从汗牛充栋的正史中仔细挖掘资料并辅以合理想象,以期真实还原历史人物,进而消除评书演义对这些历史人物造成的根深蒂固的成见,从而提升大众的历史解构和判断能力。(天津《每日新报》)(序言)
  看,那些让人目眩神迷的伟大英雄!
  回望中国历史进程,隋唐交迭的十多年间,英雄鹰扬,豪杰虎跳,确确实实是一个让后人无限神往的英雄时代!
  在这个短暂、目眩神迷的伟大时代中,各类英雄横空出世,他们之间的纠葛、交结、争斗,无不充满了乱世之中动人心魄的感人故事,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荡溢着历史的波谲云诡,迸发着惊人的感动力!即使在今天,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肝肠寸断的瞬间,那些汗与泪倾泻而成的故事,依旧动莹闪耀。
  隋唐递嬗之际,乃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波澜壮阔之间,隋唐英雄身上的熠熠闪光,他们高尚的友情,撼天动地的义气,深沉的亲情,以及奋不顾身的勇气,无不具体而形象地展现我们国人一向以来崇尚的价值观,最能体现出我们最原始、传统的道德。他们的英雄传奇,他们的侠义勇武,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无不和我们中华传统的道德观相契合,故而历久弥新——无论是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还是和他们一起争天下的李密、翟让窦建德、单雄信等人,其实都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豪杰。
  闾里坊间,由于有多年《隋唐演义》评书这样脍炙人口的民间叙事为宏大接受背景,使得隋唐交际历史中许多真实存在的英雄,比如秦琼、尉迟敬德、李密、翟让徐世勣、单雄信等人,百姓们耳熟能详。但真实历史中,这些英雄真实的际遇和演义中的文学形象其实出入巨大。所以,笔者在央视荧屏对民间叙事语境的重新解构,目的就在于在让人们跟随我在对历史人物的重新解析中耳目一新!通过电视荧屏的讲述,我想告诉大家的是:隋末唐初之际交汇时期的真实英雄故事,远远比评书演义和戏剧更加精彩,更加让人叹为观止!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隋唐时代那些英雄的征伐、战斗过程,怵目惊心,无时不刻不充满耐人寻味的悬念和戏剧性。而且,恰恰通过对于演义评书内容的“颠覆性”讲述,对于多年来被教科书“脸谱化”的人物——隋炀帝、唐高祖、李建成、张须陀等人,在不以“历史翻案”为动机的重新解析下,我希望能够真实还原历史人物,进而消除评书演义观众对这些历史人物根深柢固的“成见”。
  “梅毅版”的《隋唐英雄志》,基本还是以传统时间讲述为顺序,以“秦琼”这个“人”为情节调结者,步步递进,从而能够通过我的讲述,把观众步步带入历史情节中去,带入故事期待中去,带入文学悬念中去,进而解析和把握历史深沉的脉动,展现隋唐那个令人目眩神迷伟大时代的英雄和人性。
  那么,我为什么最终选择要以秦琼这个人物为主角呢?我们知道,《隋唐演义》这本书,本来脱胎于明朝罗贯中编撰的《隋唐两朝志传》、《大唐秦王词话》,以及熊大木编撰的《唐书志传通俗演义》。这三部演义,都是以秦王李世民为主角,着重于描述我们国家历史上这个伟大帝王的豁达神武与丰功伟绩。所以,这三本书,其实还没有脱离自高而下的帝王视角和王朝兴衰的传统写作窠臼。在这三本著作中,好汉秦叔宝、他的朋友们、以及唐朝的那些对手英雄们,一直都被当作配角或者反面角色来处理,只是为了烘托李唐帝王们的高大形象而随情节需要来出场演示。
  世易时移,清代长篇白话历史小说《隋唐演义》的出现,成为对传统帝王将相文学的颠覆!这部文学作品,为中国文学和中国世俗社会带来了罡风扑面般的震撼!《隋唐演义》之所以能脍炙人口,之所以能振聋发聩,就在于这部书最终选择了秦琼这个普通人为主角,从而使得此书成为民间艺人的智慧结合和知识分子作家最后提纯的集大成作品!
  《隋唐演义》所凸显的“男一号”秦琼秦叔宝,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英雄好汉,作为一个历史见证者,作为一个历史参与者,他参加了几乎所有隋末唐初李世民、李密、王世充、窦建德诸造翻集团间的军事冲突。所以,秦琼既是一个亲历者,又是一个旁观者。作为高度戏剧化的英雄,秦琼一生跌宕起伏,他在隋末唐初几股大势力之间辗转反侧,流离失所,最后,他终于英雄择主,决意归唐投归明主,使得作为平凡肉身的个人最终能够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建立起赫赫功勋。
  追本溯源,我在央视所讲述的《隋唐英雄志》,正是以《隋唐演义》为文学基底,以秦琼为主角,如此一来,不仅仅能够使得讲述线索清晰、单纯,其实也恰恰对传统加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在讲述中,我们会看到秦琼秦叔宝这位血肉英雄的一生传奇,看到他那些朋友离奇跌宕的命运和令人扼腕叹息的结局,低首沉思伟大时代那些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和恩义散场——这种客观的、现场感的讲述,可以一改评书演义中那些荒诞不经的星宿下凡的神化,可以一改旧时代民间叙事中那些英雄故事天命巧合的际遇铺陈,可以泯除昔日那种怪力乱神的“超现实”力量冲突——最终的目的,是从崭新的、完全的、人性义理的角度,去描写、描摹秦琼秦叔宝那个“人”在乱世之间生存挣扎所遇到的的矛盾、痛苦,从而进一步展示出那个伟大时代伟大英雄的反省、发愤、坚忍,展现乱世之中人性的恢弘壮美和平凡生命力的顽强不屈。
  在隋唐战争的宏大画幅中,要想深刻展现秦琼等那么人性化、传奇化的草泽英雄,确实非常不容易,肯定是要像群山寻宝一样,细细耙梳,从汗牛充栋的正史中仔细挖掘,以历史真实为基础,增添合理想象,还原历史,润饰附会,从而才能剞取那些细微、深刻而又不经意处的细节,细细雕琢,默默推想,最终来张扬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人性,体现出那些英雄们平凡中自然而然的感人情怀,挖掘出埋藏于历史深处的复杂而伟大的人性!
  在我们为泪水所溅湿的笑声中,在惊回首的历史探望中,那些具有冰山大漠魂魄的英雄雕像,在雄浑壮美的历史背景衬映下,会越来越清晰而丰满!
  挣脱枷锁,切入历史活生生的血肉肌体之中,我们可以发现隋唐那个伟大时代各路英雄的英伟、自我突破、甚至是狂狷的人格状态,可以探究辉煌乱世大时代作为一个个体的“英雄”挣扎过程。这些人,有血有泪,有悲伤有欢乐,有飞扬有落魄。这些英雄短暂而辉煌、悲伤的人生历程,真实而丰沛的情感,使得今天的人们能够在谛听和仰视中,深刻感受我们伟大历史中伟大人物诡变无常的命运,沉湎于历史戏剧性的快感中,深刻体悟那些英雄在困境中的抉择和成长。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物质时代,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崇拜,肯定可以抵消拜金主义的“软骨症”,可以治愈蝇营狗苟的精神瘫痪,可以让我们在庸常生活中重新体味诗性的、崇高的人性大美与激情,可以一砖一瓦地重新建砌我们民族精神的巍峨华殿,可以让我们在对英雄人物感同身受的遭遇中细细咀嚼诗性而永恒的苦难、孤独与崇高,一切的一切,就是要进一步提升和重铸我们伟大民族的精神风骨!
  是为序。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
  2011年5月15日
  第一章:辽东鏖战
  隋末唐初,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清代文学家褚人获,就曾以这段历史为原型,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历史演义小说《隋唐演义》。时至今日,评书演义、戏剧小说,文艺舞台上一幕幕隋唐英雄的故事,依然深入人心、经久不衰!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人物就是秦琼。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秦琼,作为一位历史的亲历者,见证了整个隋亡唐兴的风云变幻。从今天开始,梅毅老师将从秦琼开始,为我们掀开一幅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画卷。秦琼,在民间,他是家喻户晓的门神,在舞台上,他是令人钦佩的战神,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秦琼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什么会被老百姓敬为门神?秦琼又是怎么走上从军路的呢?
  说起隋唐交际之时的英雄,引两个评书常用的词语,最最“如雷贯耳、皓月当空”的有名人物,第一个肯定要属秦琼秦叔宝了。而秦琼秦叔宝之所以能这么大名鼎鼎,除了小说演义和戏曲的渲染以外,我们中国人在大年初一贴门神,左边的那么一位,就是这位秦琼秦叔宝。门神虽然一年才一贴,但它一贴就是一年啊。所以,我们无论是谁,小时候刚刚懂事,大概其就会知道门神是秦琼和尉迟恭这两个威风凛凛的人物。
  其实,我们中国商周时代就有门神。当时民间在门上面画老虎当门神,用来避邪避秽;到了汉代,左右两边都有人物了,不过他们是神怪的模样,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传说中掌管鬼神出入的;南北朝时代,中国人在大门上面又不贴人化的神怪了。贴什么呢,很奇怪,贴大公鸡,称为“鸡王镇宅”。而且,那种公鸡还是“进口”的,是外国进贡的鸡种,瞳孔是双层的,据说善于啄赶鬼怪,所以这个镇宅的鸡王也叫“重明”或者“重睛”。这大公鸡一直贴到唐代;到了宋代,中国人的门神开始确定下来,是两个完全依据真人样貌画定的样子,很威风很神武的样子。但即使在那个时候,这两个门神也没具体名字;到了元代,门神真正开始有名有姓,左边是秦琼,右边是尉迟恭。
  神荼郁垒:上古传说能制伏恶鬼的两位神人,后世以为门神,画像丑怪凶狠。相传,神荼与郁垒为远古的一对兄弟,兄弟俩都擅长捉鬼,如有恶鬼出来骚扰百性,神荼与郁垒俩便将其擒伏,并将其捆绑喂老虎。人们为了驱凶,若在门上画神荼、郁垒及老虎的像,亦达到驱鬼避邪之效果,而流传至今。左扇门是神荼,右扇门是郁垒,民间称他们为门神。
  《隋唐演义》:褚人获(1625—1682)以《隋唐两朝志传》为主,又参考了明刊本《大唐秦王词话》、无名氏的《隋炀帝艳史》以及唐宋传奇、戏曲、民间传说等材料,如《海山记》、《迷楼记》、《开河记》、《开元天宝遗事》、《太真外传》等,加工改写成七十万字的《隋唐演义》,可以说是隋唐故事演义集大成者。
  那么,秦琼和尉迟恭怎么变成的门神呢?
  从元代起,民间演义和戏剧的力量日益增大。秦琼为门神最早的传说,是讲唐太宗当皇帝后,常常在晚上听到或者看到有鬼魅,吓得心惊肉跳。为此,大将秦琼就自告奋勇,说“我和尉迟恭晚上全身甲胄,为陛下把守宫门!”结果,当晚鬼魅就没再出现。大喜之下,也不能天天让二位大将守在宫门外面站岗啊,唐太宗就让人画秦琼、尉迟恭的画像贴在大门上。这个故事,后来被编入明朝畅销书《西游记》里面,从此,秦琼、尉迟恭作为门神就完全固定下来。不过,《西游记》中秦琼、尉迟恭成为门神,故事更曲折、更有文学性。《西游记》怎么说的呢?
  唐朝开国初年,长安附近有条泾河,泾河老龙王触犯了天条,其罪当斩。于是,玉皇大帝就派唐朝大臣魏徵第二天午时三刻监斩老龙王。为了保命,泾河龙王在行刑前一天化为人形,入宫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求他在第二天拖住魏徵。如果魏徵没时间去当监斩官,老龙王就能保住龙头。唐太宗满口应承,他觉得魏徵是自己的手下,这事情好办。第二天,唐太宗让魏徵入朝,让他整天陪自己下棋,目的就是让魏徵无法脱身。魏徵在宫内,当然就不能去监斩泾河老龙了。谁料,午时三刻之际,正和唐太宗下围棋的魏徵坐在那里打起瞌睡,着了!唐太宗太在意,也没叫醒他。而魏徵恰恰就利用这个打的这个盹儿,灵魂出窍,去把泾河老龙给杀了!泾河龙王被斩后,深怨唐太宗言而无信,鬼魂就夜夜到皇宫里面大吵大闹,向唐太宗讨命。唐太宗每夜都被老龙王冤魂吵得受不了,只好向群臣问计。为此,大将秦琼挺身而出说:“臣愿同尉迟恭戎装立门外以待,龙王鬼魂自然不敢来宫内骚扰!”果然,有两位大将守门,龙王鬼魂没敢出现,唐太宗终于睡了一宿好觉。日后,为免二将辛苦,唐太宗就让宫廷画家把秦琼和尉迟恭的形象描画下来后,张贴于宫廷正门上。故事传出去,民间跟风,也将秦琼、尉迟恭贴在自家大门之上,那老哥两就开始为我们中国人站岗了,一直站到了现在。
  魏徵(580-643):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汉族,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城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即使是民间传说,其实也都不是空穴来风。那么,为什么老百姓偏偏选秦琼和尉迟恭当门神呢?是他们孔武吗?是他们威风吗,是他们武功高强吗?都是!但说一千道一万,最主要的,这两个大将大英雄,还是他们人品好,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所以才能在中国这么多英雄中间脱颖而出。秦琼、尉迟恭之所以能最后入选为“门神”,是我们中国人对这两个隋唐英雄品质的最高认可!
  秦琼秦叔宝,他如此威名赫赫,不仅仅在于他是左“门神”。民间叙事中,演义传说中,说起隋唐英雄,这位秦琼一直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是让老百姓衷心敬佩的大英雄。那么,作为历史真实英雄人物的秦琼,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秦琼是隋唐时期一代名将,为了大唐王朝的稳固,他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后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但是在民间,人们对于秦琼的认识,大多来自于戏剧小说评书演义,那么,真实历史中的秦琼与文艺作品中的秦琼,会有哪些差异呢?
  说到秦琼秦叔宝,听过评书《隋唐演义》、《说唐》的观众们,肯定脑子里面马上涌现出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秦琼秦叔宝,“身材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道眉黑如刷漆”。他是山东响马出身,似乎生来就是一个造翻者。演义里面,当他出场“卖马”的时候,都三十多岁了,经历方面似乎是个混迹江湖多年、为朋友义气而抗隋造翻的英雄。
  真实历史上,秦琼是个什么样子呢?从精神面貌看,评书演义所说不差,真秦琼应该和门神上面的秦琼差不多,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秦琼是齐郡历城人,历城就是今天山东济南,所以他确实有着典型的山东大汉身板。当然,史书上没有特意描写他长相的词句,但从入伍时长官对他的印象和评价就可以得出推断,秦琼确实是个俊伟男儿汉。
  那么,秦琼是响马强盗出身吗?肯定不是!他上面三代曾经都是北朝文官。唐朝之后,对秦琼祖上的记述都非常混乱,连他爸爸的名字都搞混成一位济南守将秦彝。其实呢,最清楚秦琼家底的倒是我们当代人。1995年,在济南经七路银行宿舍挖出一个古墓,正是秦琼他爸爸的墓。从墓志铭中,我们清清楚楚知道秦琼的爸爸叫秦爱,而且上面一直记述了秦琼上面三代人的姓名和官职。这条考古消息知道的人不多,所以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学者激烈争辩秦琼的出身。还有地方志说秦琼是世代铁匠出身,那更不靠谱了。秦琼绝不是什么穷人出身,也不是响马大盗出身,而是一位落魄贵公子,乱世无奈才入伍当兵。
  秦琼是从隋入唐的人,他生来就遭逢乱世吗?也不是!秦琼的童年、少年时代,生活在隋文帝时期,是在相对安全、安静的大时代环境下成长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隋朝隋文帝灭掉南朝陈国之后,使得分裂了四百年后中国又一次统一。隋文帝实现了大一统,按理说秦琼的家庭也应该安居乐业吧。但是,每个人的境遇都是不一样的。幸福家庭的幸福都是类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从秦琼家庭来讲,秦家从前小康过,也“阔”过,但到了他这一辈,由于父亲早死,秦家境况每况愈下。说不好听的,属于“破落户”了。这样人家的子弟,要想出人头地,要想重振家门,肯定就要自己从零开始自己奋斗了。幸或不幸,青年秦琼恰恰赶上了隋炀帝的时代,这又是一个大动荡时代。如果我们读《新唐书?秦琼传》,会发现史书中开头这样写秦琼: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让我们今人大跌眼镜的是,秦琼刚刚出道的时候,就是隋朝的一名正规军!不过,当时的秦琼才十八岁,是个年青帅哥,不是戏剧中老武生的样子。而且,秦琼初入军中,进入隋朝名将来护儿手下效力。当时,秦叔宝母亲去世,来护儿特意派人吊唁,致使军中吏卒都十分惊奇。为此,来护儿手下的亲信还特意向主将问起这件事情:“士兵阵亡和士兵亲人去世,军中这样的事情很多,将军您从来没有过问过,为什么今日惟独对秦叔宝格外礼遇呢?”来护儿这样回答:“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秦琼此人勇悍无比,有志气节操,以后一定能够飞黄腾达,功成名就,哪能以对待卑贱士卒的态度对待他呢。)
  来护儿:字崇善,江都(今江苏江都县)人,隋朝大将。来护儿本为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为东汉中郎将来歙的十八世孙。曾祖来成为北魏新野县侯,后降于梁,迁居广陵,遂以此为家。
  来护儿乃江南英雄,数世名将后代,很有识人之见。秦琼这个年青小伙子刚刚入伍,就被这位大将看好,可见,以貌以武,秦琼确实不是平常人。不过,赏识归赏识,来护儿本人倒没有来得及提拔秦琼。生活在承平时代,秦琼以白身入行伍,想凭空挣取功名很难。但幸或不幸,隋炀帝征伐高句丽,乱世马上要开始。作为一个年青的军队战士,秦琼机会也来了。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句丽之时广召天下壮士,秦琼因为其作战勇猛就被朝廷征调到远征军中,参与攻伐高句丽。虽然参加远征军意味着脑袋天天就要掖在裤腰带上,但增加了无限获取功名利禄的机会。于是,在第二次征伐高句丽的隋朝大军中,作为一名大头兵的秦琼志气昂扬地走在队伍中。
  高句丽:中国古代高句丽民族在今朝鲜、韩国和东北部分区域建立的政权。曾经多次跟中原王朝发生战争。666年,被唐朝大军所灭,后高句丽人或被内迁中原,或融入其他少数民族。
  公元614年,隋炀帝大业九年阴历六月上旬,辽东城下(今天的辽宁辽阳),四十多万隋军将士正在拼死攻城。给我们后人印象最深刻的,肯定是隋军的攻城人数——在这四十万隋军身后,还有六十多万铁甲隋军洪流一般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而辽东城内,高句丽军只有三万多,他们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坚厚的城墙,殊死抵抗隋军的猛攻。
  辽东城内外,三万对四十万,比例如此悬殊,高句丽守军为什么没有因为畏惧精神崩溃呢?这是因为,一年多前,隋炀帝曾经率领大军打过高句丽一次,也到过辽东城一次。隋军最后失败而返,没有得到任何便宜,使得高句丽军人生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同仇敌忾之下,有了先前得胜的心理倚恃,辽东城内高句丽军人心中才有底,才不那么畏惧城外人数众多的隋军。
  那么,隋炀帝第一次攻打高句丽,也带了四十万人来吗?远远不止!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总兵力为一百一十三万之多,对外号称二百万!当时,隋朝诸军分为左右各十二军,共二十四道,每日发一军,前后相距四十里,连营渐进。各军首尾相继,长达九百六十里。陆军以外,隋朝当时还派大将军来护儿率领一只水军从东莱海口出发,渡海先行。当时,隋朝诸路大军的军事目的,是准备最后在高句丽都城平壤会师。而这只水陆近二百万人的大军,一路供应后勤的民夫,多达近四百万人。
  那么,隋炀帝第一次征高句丽,近二百万大军的征伐,结果又如何呢?
  隋军出发前,隋炀帝严令诸将凡事要先奏后行,不得专擅。他当时的心态其实不是去打仗,而是太膨胀了,以为“天子有征无战”,以为隋军如此盛大的军队出征,肯定会兵不血刃,幻想着高句丽会主动投降。因此,隋炀帝严令军将,只要高句丽各城守将表示投降,万万不能纵兵相攻。这样一来,沿途的高句丽守军纷纷以诈降争取时间。而隋朝诸将则因隋炀帝旨令,每每在城池快被攻陷的时候,高句丽守军就会表示要投降,为此,隋将怕皇帝说自己擅自拒降,就不敢继续进攻。待驰奏请旨后,高句丽守军重新防守已固,继续守御。如此再三,高句丽守将时时“投降,”近乎开玩笑一样戏弄隋军,但炀帝始终不悟,结果一路战机皆失。最后,由于隋军缺粮,加上高句丽大臣乙支文德诈降计策成功,隋军各路大败。当时,隋军三十多万前锋军,最终能有命逃回的,只有二千七百人,军资器械损失殆尽。所以,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句丽,最终以惨败告终。
  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失败,让隋炀帝很没面子。但这个人又好强心胜,所以第二次御驾亲征高句丽。而且,他很想从哪里倒下从哪里爬起来,自己亲率主力隋军四十多万,进围辽东城,发誓要攻打下这个攻伐高句丽过程中必拔的城市。隋炀帝这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所率四十万攻围辽东城的隋军将士之中,就有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秦琼在场。不过,在当时,秦琼还只不过是隋军战士中一个普通的大头兵而已。他作战虽然勇敢,但还没有多大的名声。
  隋炀帝既然以大隋皇帝之尊第二次亲自征伐高句丽,辽东城下,隋军势在必克。时间过去一年,曾经在平灭陈朝时当过统帅、人本来就冰雪聪明的隋炀帝接受了第一次攻高句丽失败的教训,这次出发,开始他就命令诸将攻城时可相机行事,用不着再上高句丽军将“骗降计”的当。因此,各路隋军所向披靡,形势对隋军极其有利。
  由于有皇帝御驾亲征,辽东城下,包括秦琼在内的隋军将士,无不感奋,奋勇争杀。隋军不仅仅人多势众,军事工程在当时也是世界第一。他们在辽东城外架设了无数飞楼、撞车、和云梯等攻城器械,下面挖掘地道相配合,昼夜连续攻城,一直打了二十多天。但是,高句丽守军很顽强,因为害怕他们变得更坚强,加上倚恃堡垒守城是他们多年来对付中原王朝最拿手的活儿,因此一直随机应变,拼死抵御,力保城池不失。
  攻城战斗中,秦琼作为在军中享有勇武声名的步军战士,一直奋勇争先。但是,隋炀帝二次征伐高句丽作战中,在辽东城下,从将军到士兵,显现出最耀眼光彩的,并不是我们的主人公秦琼,而是秦琼的战友沈光。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秦琼作为一名刚刚入伍的大兵,一直希望自己能够上阵杀敌、立取功名,现在机会就摆在面前,秦琼为什么没能抓住呢?在战场上,秦琼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大家知道,隋炀帝所率隋朝大军进攻高句丽辽东城是在夏天。当时,辽东大地的天气已经非常炎热,无论是城墙上面的高句丽士兵,还是城墙下面的隋军士兵,各个盔甲在身,都是汗流浃背。太阳初升,新的一天开始,隋军又开始攻城。攻城前,依据战法,隋军自然又是先在城下发射弩箭。一声号令,辽东城上方,整个天空刹那间似乎变暗了。呼啸声中,黑色铁雨密密麻麻地落了下来,锐利的箭矢,贯穿了不少守城的高句丽士卒身体。
  伴随的高句丽守军的惨叫和怒吼,隋军开始攻城。这时候,自然又该轮到高句丽守军开始放箭了。伴随着箭镞插入肉体的嚓嚓声,无数隋军倒在进攻的路途中。但是,包括秦琼在内,四十多万隋军士兵,推着、扛着各种攻城的器械,高举武器,舍生忘死,踩着战友的尸体,开始新一天的新一轮攻城。
  我们今天、电影电视剧看多了,似乎只要展现古代的攻城场景,导演就会指挥一些群众演员扛着简单的云梯类的东西往前冲,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古代战争的攻城器械,好像除了云梯这种东西就没别的。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攻防器械,林林总总,非常复杂多样,云梯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而已。隋军进攻辽东城的时候,秦琼秦叔宝等人,就是站在一种叫“冲车”的攻城战车之中。
  这种“冲车”也叫“攻车”、“临冲”或“对楼”,是一种被厚厚的生牛皮装甲包裹起来的、可以移动的攻城塔楼。冲车前面,斜上方竖起一个粗大的大柱子,柱子上面是铁头,利用杠杆力量,可以撞毁敌人城墙上面的女墙。秦琼等人进攻所乘的冲车,体量巨大,大概有四、五层高,下面安装着巨大的车轮,很像一个移动的炮楼,大概十多米高,简直就是个巨大的攻城塔。这种冲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高高竖起的用来撞击城墙女墙的粗杆,非常长,非常粗大。根据《隋书》记载,这种冲车“竿长十五丈”,隋唐时期的一丈等于2.67米,那么,十五丈就是四十米。这么长的撞竿,是以倾斜角度以铁头撞击、接近辽东城头的。
  女墙:即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宋《营造法式》:“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反击敌人来犯时,掩护守城士兵之用。有的垛口上部有瞭望孔,用来瞭望来犯之敌,下部有通风孔。
  此时此刻,隋军进攻士兵齐声呐喊逼近城墙,而秦琼的战友沈光,就在秦琼等人的帮助下,在身后隋炀帝的注视下,成为当天万马军中的大英雄!
  那么,众目睽睽之下,沈光怎么成的英雄呢?原来,当秦琼等战友站在冲车内用长枪刺杀守城敌兵的时候,沈光立功心切,他口衔着长刀,顺着冲车的长竿攀爬上去。他身体灵巧得如同猿猴一般,爬升之时,不断闪避,躲开了许多高句丽守军的箭矢和石块。在战友秦琼等人的呐喊和支持下,沈光身冒万死,最后从冲车的高竿顶部跳上辽东城墙。空中忽然跳落一人,如同天神下降一番,吓得守城高句丽士兵心寒胆落。趁着守军发愣,沈光当场劈死数名高句丽士兵,殷红的鲜血,满溅这位隋军英雄的铁甲。可惜,辽东城下高句丽军挖了许多陷坑,隋军毕竟只有这一辆大型冲车靠近城墙。秦琼等人努力数次,冲车里面各层的士兵也都努力击杀,最终也没人能从冲车里面跳得上城墙,最后,他们眼睁睁看着战友沈光被一群高句丽守军逼到了女墙的边上。
  最终,沈光众寡不敌,被守城的高句丽兵合力撞下城头。说时迟,那时快,在身体离开城头坠落的一霎那,沈光抓住了冲车上面的绳索,快速绕转飞舞。临近地面的时候,他终于荡停在冲车的最底一层,牢牢站定。而后,在敌我双方瞠目结舌之际,沈光再次辗转腾挪,飞快地跃上城头,又斩杀敌兵数名。
  此次进攻,虽然隋军最终未能得手,但沈光的优异表现,足壮隋兵之胆,大挫高句丽守军的威风。
  沈光拥有如此这般匪夷所思的战斗技巧,难道是杂技演员出身吗?当然不是。隋朝当时攀爬高竿的“杂技演员”,属于“鱼龙百戏”中的一种,只有在皇帝御苑才有可能表演。沈光原籍吴兴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州人。他良家子弟出身,自少年时代起就骁捷勇武,以善于驯马而以骑技闻名天下。在江南时,沈光就以轻身功夫著称。当年湖州建禅定寺,旗杆高十余丈,杆顶需要系绳索,当时沈光口衔绳索,猿猴一般攀爬直道旗杆顶部,系完绳索后,他滑杆而下,宛如凌空而飞,被时人赞誉为“肉飞仙”。隋炀帝征伐高句丽,在国内四处招募壮士从军,当时称为“骁果”。沈光为了立取功名,特意应召入伍。至此,他终于一鸣惊人,在皇帝和战友面前得以展现他的勇武和神技。
  沈光如此英武,他的战友秦琼等人自然高兴。但是,现场最最高兴的,当属站在远处行宫阁楼上观看进攻大片“真人秀”的隋炀帝,他比别人要高兴一万倍!在大声赞叹沈光神勇的同时,隋炀帝感觉自己非常非常有面子——要知道,在隋炀帝身后,还站立着数十、上百个各个隋朝藩属使臣和小国国王,其中包括西突厥处罗可汗本人和东突厥始毕可汗的使臣。去年第一次伐高句丽,丧师败绩,隋炀帝很下不来台。如今,自己的大隋勇士沈光如此神勇,真是大长隋军威风。为此,隋炀帝专门派使臣召集沈光、秦琼这班冲车攻城的人马御前入见,特拜沈光为“朝请大夫”,赏赐宝刀良马。由此,沈光就从一个隋军的普通士兵,成为隋炀帝身边的禁卫军军校,一跃而成为皇帝的贴身侍从。
  东西突厥分裂:六世纪初,突厥族盛起于阿尔泰山南麓,后南下建立汗国。北周时,突厥汗国内部产生矛盾。隋开皇二年(582年),突厥沙略可汗命阿波可汗南侵,但被隋军击败。沙略借口阿波先退,袭击阿波。阿波投奔西部达头可汗,达头联合阿波与沙略对立。
  开皇初年,突厥在隋反击突厥战争中,隋文帝挑拨分化及军事打击下分裂突厥成两部。双方相互攻击,于是突厥正式分裂为东西两汗国。东突厥沙略可汗在隋北境,西突厥达头可汗则在隋之西北。
  朝请大夫:文散官名。隋朝是建立。唐朝时期,为从五品上,文官第十二阶。宋代改为从五品,第十三阶,宋代元丰改制时,用以代前行郎中,后定为第十七阶。元代升为从四品。明代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清朝,废除了朝请大夫一职。





上一本:周记1911:亚洲一个共和国开年微历史瞭望东方周刊 下一本:人类的演变:采集者、农夫与大工业时代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梅毅话英雄隋唐英雄志的作者是梅毅 ,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