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文明


作者:姜越     整理日期:2015-12-24 19:23:04

春秋、战国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星空中,春秋战国的文化发展甚为耀眼。诸侯争霸、各自为政的政治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一个快乐而自由的少年时代,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文化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踏雪寻梅”是自然与心灵的遥相呼应,姜越编著的《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战国文明)/全民阅读中华文明史系列》目的就是要引领大家循着历史的芳踪,传承并重温经典。
  目录:
  第一章铁器牛耕——中华农业文明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技术。新的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在此基础上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了成功,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被运用于农业生产、牛耕获得初步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文明新纪元:冶铁的兴起
  铁农具开启新文明征途
  文明时代的标志:牛耕
  战国的农田新技术:粪肥
  造福后世的水利工程
  华夏文明的瑰宝:都江堰
  扩展阅读都江堰水文化
  第二章百家争鸣——华夏思想文明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群星层现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他们的思想和学术见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
  “百家争鸣”战士:士阶层第一章铁器牛耕——中华农业文明新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普遍使用铁器和牛耕技术。新的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在此基础上各国纷纷变法,其中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了成功,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被运用于农业生产、牛耕获得初步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文明新纪元:冶铁的兴起
   铁农具开启新文明征途
   文明时代的标志:牛耕
   战国的农田新技术:粪肥
   造福后世的水利工程
   华夏文明的瑰宝:都江堰
   扩展阅读都江堰水文化
  第二章百家争鸣——华夏思想文明的“轴心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和文化最为灿烂辉煌、群星层现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他们的思想和学术见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
  “百家争鸣”战士:士阶层
  “百家争鸣”的基地:稷下学宫
   百家中的阴阳五行派
   纵横捭阖之“纵横家”
  兼收并蓄杂合百家
   老子开启玄妙之道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庄子:逍遥游
   墨子与“兼爱”天下
   儒学大师:荀况
   扩展阅读列子射箭
  第三章变法建制——春秋战国的政治文明变革
   公元前475年至221年,各诸侯国为了巩固地主阶级政权,加强对农民的控制与剥削,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纷纷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掀起了变法的运动。变法措施的推行,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也使社会经济呈现繁荣的景象。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家
   变法先驱李悝与《法经》
   华夏文明的大变革:商鞅变法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
   燕昭王招贤励志图强
   扩展阅读五张羊皮换相国
  第四章天时携地利——春秋战国的商业文明
   自春秋后期以来,铁制农具的推广,牛力垦种的使用,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灌溉的发展……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力有极大的提高。农业劳动者由奴隶转为农奴,再由农奴升为个体小农,生产积极性也极大增长,由此带来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商业大发展。
   商业发展新契机
   国际贸易的“大贾”:管仲
   一代儒商:子贡
   承前启后的郑国商业
   商圣范蠡的商业智谋
   商业祖师:白圭
   扩展阅读大冶铁主郭纵
  第五章车马如龙——春秋占国的水陆交通网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农业手工业与商业都兴盛起来。春秋大国争霸,战国七雄对峙,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大规模的军事外交活动,大规模的人员物资聚散……都极大地促进了水陆交通网的建设。
   春秋争霸与交通的发展
   楚国霸业与交通
   春秋时期的道路交通干线
   战国时期的交通工具
   春秋战国的邮驿
   春秋战国的旅馆与传舍
   扩展阅读泛舟之役
  第六章争奇斗艳——春秋战国的文学成就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也呈现出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繁荣景象。
   华夏文明的文化基因:《诗经》
   中华文明的阶梯:《楚辞》
   华夏文明的史学典籍:《左传》
   《乐记》中的礼乐文明
   科技文明的标志:《考工记》
  “战略思想”的鼻祖:《孙子兵法》
   著名军事著作:《尉缭子》
   赋诗促使外交文明的盛行
   扩展阅读屈原其人
  第七章流光溢彩——开创后世艺术之大门
   春秋战国时期持续了几百年,各诸侯国独立发展,形成了诸如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等不同的文化氛围。学术上诸子勃起、百家争鸣,各种艺术形式蓬勃发展,有声有色。春秋战国除了有硝烟战火、名将贤君,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春秋战国之交,多功能的青铜器、栩栩如生的帛画、乐舞等闻名于世。
   中国画的文明起源:帛画
   春秋战国时的民间音乐
   春秋战国的乐舞文明
  “心平德和”的音乐教育
   突飞猛进的漆器与漆画艺术
   春秋战国的铜器画文明
   先秦的魅力:陶器文明
   扩展阅读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
  第八章铁戈兵马——春秋战国的军事文明
   春秋以后,新的军事思想开始形成。进入战国时期,周礼几近废弛,对军事文化的束缚基本消失,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再加上新的冶铁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军事,推动了兵器装备的发展进步,作战样式推陈出新,步战、骑战、水战全面发展,车战日趋没落。
   探寻古文明的遗迹:车马
   穿梭于文明之间的利器——战车
   交战礼仪渐趋成熟
   春秋战国的“辎重”部队
   春秋战国的战车列阵
   胡服骑射:骑兵的引入
   闪电式的攻击:骑战
   攻城器械与守城器械
   战国时期各兵种协同作战
   扩展阅读车阵厮杀
  第九章梦回故朝——春秋战国的文明遗物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也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随着现代考古的兴起,一些这一时期的精美物品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春秋战国时期的铜禁
   祭祀时用具:俎
   精美绝伦的楚式漆案、漆几
   独具特色的楚式小屏风
   巧夺天工的青铜家具
   春秋战国精美玉制品
   战国文明遗迹:古玺
   战国时期的笛与篪
   延伸阅读战国时期的折叠床
  春秋战国时期,铁的使用已逐渐普遍。在先秦文献中有很多关于铁的记载。秦襄公时代的《诗经·秦风·驷驖》中有“驷驖孔阜”之句,驖即铁字,意思是其颜色黑如铁。四匹肥壮的骏马用铁的颜色来形容,这说明铁在当时已成为常见的物品。在河南三门峡虢国贵族墓中,就曾出土过西周晚期的铜柄铁剑。春秋中后期,已出现了铸铁。《国语·齐语》记载,管仲改革中有用甲兵赎罪的措施,其中说:“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锄)、夷、斤、劚(大锄),试诸壤土。”其中,美金指的是青铜,恶金就是指的铁。这说明,在春秋早期,齐国就已经用“恶金”——铁来铸造生产工具了。所以,在铸造于齐灵公时期(公元前581—前554年)的《叔夷钟》铭文中,就有了“陶铁徒四千”,有四千名从事翻砂的铁工的记载。这说明,齐国在那时就已经有了开采铁矿冶铁的官徒,冶铁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了。到春秋晚期,许多诸侯国已能用铁铸造大型的刑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公元前513年,晋国用铁铸造刑鼎,把范宣子所作的刑书铸在铁鼎上,铸鼎用的铁是作为军赋向民间征收的,这说明当时的晋国铸造铁器的技术已很高,民间已有很多的铁。
  同时,为了在冶铁时提高炉温,冶铁炉很早就安装有鼓风设备。《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记载,南方的吴国“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刀濡,遂以成剑”。《墨子·备穴》中也说“灶用四橐”,可见,当时冶铁炉用的鼓风设备已有很多。用的鼓风器越多,风力越大,有助于提高冶铁炉温度,还可使冶铁炉的容量增大,熔化冶炼铸造的铁器也就增多。由于冶铁技术的进步,到春秋末叶,铁制工具的使用就很普遍了。如《管子·海王》中说,齐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春秋晚期,不仅冶铁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且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如《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就记载了干将、莫邪铸造钢剑的传说。1976年,在长沙杨家山六十五号墓出土的春秋晚期的一把钢剑,就为这一铸宝剑的故事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中期以后,铁器已成为农业、手工业中的主要生产工具。战国晚期,铁兵器已成为重要的作战武器,钢也日益广泛使用。
  战国时期铁矿的开采已遍布各地,据《山海经·五藏山经·中山经》:“记载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其中具体产铁的山有三十六处,地点分布于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省。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北起辽东,南至广东,东起山东半岛,西至陕西、四川的广大地区,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种类、数量相比春秋时期均大大增加。冶铁遗址的发现和出土铁器不仅遍及战国时期的韩、赵、魏、齐、楚、燕、秦等国故地,而且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铁器出土,这说明当时我国的边疆地区也使用了铁器。出土的农具主要有镰、臿、锄、铲、耙、犁等;手工业工具主要有斧、锛、凿、钻、锤、削、锥、针及铁范等;兵器有剑、戟、矛、匕首、刀、杖、镞、弩机、撙、胄等;其他用具有鼎、釜、盘、权、颈锁、脚镣、车具、带钩、环、管、钉等。这些用具涉及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1964年至1975年间,于河南新郑县郑、韩故城东城内西南部(仓城村南)发现的战国时期的铸铁作坊,面积达四万平方米。出土残炉一座、烘范窑一座和一批陶范及铁器。从出土的陶范可以看出,这里出产的铁器有镢、锄、镰、铲、镑、凿、削、刀、剑、戟、箭杆和带钩等十余种。再如1974年,在广西平乐县银山岭战国墓出土的一百八十一件铁器中,一百七十余件为生产工具。同时,从这些考古发现来看,战国时期南北各地,在铁制农具的种类和形制上已经没有多少差别。由于冶铁技术的发展,铁的产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至迟在春秋晚期,就已经出现了铁兵器。战国时期,铁制兵器普遍使用,当时文献中见于记载的铁兵器有铁剑、铁椎、铁釶(矛)、铁甲、铁杖、铁钩钜、铁殳、铁铦等。当时的宛(今河南南阳)地,冶铁业发达,生产的铁兵器闻名遐迩。
  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和冶铁技术的进步,使铁制生产工具逐渐普遍地使用于农业、手工业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知识链接
  铁器时代
  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人们最早知道的铁是陨石中的铁,古代埃及人称之为神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曾用这种天然铁制作过刀刃和饰物,这是人类使用铁的最早情况。地球上的天然铁是少见的,所以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造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当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之后,铁器时代就到来了。
  P2-4
  





上一本:大国复兴:一本书读懂现代文明 下一本:近代风雨:一本书读懂近代文明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鼎盛春秋:一本书读懂春秋文明的作者是姜越,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