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国史


作者:吕思勉     整理日期:2015-12-21 20:20:55

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多的一位大师,二十四史通览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他是易中天是推崇的史学大师,是钱穆*敬重的授业恩师。本书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研究旧国故的精神,著名史学家严耕望称吕思勉的治史“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中国史》又名((白话本国史》,是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的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l92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长期被用为大学教材与青年“自修”读物。数十年不断重印再版,在1933--1935年的3年间重版4次,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坛影响极大。
  在此之前有柳诒徵《历代史略))出版(1902年),又有夏曾佑《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与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出版(1904年),但夏著止于隋,刘著止于西周末。故自远古及民国之完全意义上的“中国通史”,吕氏此书乃为第一部。它是与钱穆《国史大纲》双峰对峙的史学巨著,是最权威、最完整的国史教材,是一部学习中国历史的公认权威版本。
  吕思勉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他治史严谨、规模宏达、视野开阔,擅长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本书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其史料之翔实,观点之新颖,语言之生动,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之公正,为同类书所不及。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1884年2月27日生于江苏常州,幼年家贫无力延师,由其父授以史部著作。16岁时,自学古史典籍。l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曾任
  目录:
  第一篇上古史
  第一章汉族的由来
  第二章古史的年代和系统
  第三章三皇五帝
  第一节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
  第二节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第三节尧舜的禅让
  第四节禹的治水
  第四章三王时代
  第一节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
  第二节夏殷的兴亡
  第三节商朝的事实
  第四节商周的兴亡
  第五节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春秋战国第一篇上古史
  第一章汉族的由来
  第二章古史的年代和系统
  第三章三皇五帝
  第一节三皇五帝时代社会进化的状况
  第二节黄帝和蚩尤的战争
  第三节尧舜的禅让
  第四节禹的治水
  第四章三王时代
  第一节羿的代夏和少康中兴
  第二节夏殷的兴亡
  第三节商朝的事实
  第四节商周的兴亡
  第五节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春秋战国
  第一节春秋
  第二节战国
  第六章汉族以外的诸族
  第一节獯粥
  第二节东胡
  第三节貉
  第四节氐羌
  第五节粤
  第六节濮
  第七章中国古代的疆域
  第八章古代社会的政治组织
  第一节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
  第二节封建
  第三节官制
  第四节教育和选举
  第五节兵制
  第六节法律
  第九章古代社会的经济组织
  第一节农业
  第二节工商业和货币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代社会经济的变迁
  第十章古代的宗教和文化
  第一节古代的哲学和宗教
  第二节文字的起源和变迁
  第三节东周以后的学派
  第二篇中古史(上)
  第一章秦始皇帝的政策
  第二章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一节豪杰亡秦
  第二节项羽的分封和楚汉的兴亡
  第三节汉初功臣外戚宗室三系的斗争
  第三章汉初的休养生息:
  第四章汉朝的武功
  第一节匈奴
  第二节西域
  第三节朝鲜
  第四节闽粤南越和西南夷
  第五章前汉的衰亡
  第一节汉武帝的内政
  ……
  第二篇中古史(中)
  第二篇中古史(下)
  第三篇近古史(上)
  第三篇近古史(下)
  第四篇近世史(上)
  第四篇近世史(下)
  第五篇现代史第一篇上古史
  第一章汉族的由来
  研究一个国家的历史,总得知道他最初的民族。现在世界上,固然没有真正单纯的“民族国家”。一个国家,要想自立于世界之上,究竟民族宜乎单纯,还宜乎复杂?假如说复杂,可以复杂到怎样程度?自然也还是一个问题。然而一个国家建立之初总是以一个民族为主体,然后渐次吸收其余诸民族,这是一定不移的道理。然则要晓得一个国家最古的历史,必须要晓得他最初的民族,也是毫无疑义的了。
  建立中国国家最早的民族,就是“汉族”,这个也是讲历史的人,没有异议的。近来有人说:“汉”字是一个朝代的名称,不是种族的本名,主张改称“华族”或“中华民族”。殊不知“汉”字做了种族的名称,已经二千多年,譬如唐朝用兵,兼用本国兵和外国兵,就称“汉蕃步骑”,这就是以‘‘汉”字为种族之名的一证。而且现在还是一句活语言。——譬如现在称汉满蒙回藏,岂能改作华满蒙回藏?况且“种”、“族”二字,用起来总得分别。汉族不能改作“华种”,若称“华族”,这两个字,有时候当他贵族用的,不免相混。若称“中华民族”,四个字的名词,用起来怕不大方便。而且现在“中华”做了国号;中国又是五族共和,这四个字,用到最近的时代,意义也容易混淆。总而言之,把臆定的名词,来改通行的语言,极难妥当。所以本书仍旧用汉族两字。
  然则汉族还是从“有史以前”久已在中国本部的呢?还是从他处迁来,入“有史时代”,其形迹还有可考的呢?这便是“汉族由来”的问题。
  关于这一个问题的回答,要算是“西来说”最为有力。近来人关于这一个问题的著述,要算蒋观云的《中国人种考》,在《新民丛报》里。最为详博。但是他所举的证据,还不尽可靠,我现在且举两种证据如下。①这两种证据,似乎都还谨严的。
  其(一)古书上说昆仑的很多。《周礼·大宗伯》:“以黄琮礼地。”《郑注》“此……礼地以夏至,谓神在昆仑者也”。典瑞“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郑注》:“祀地,谓所祀于北郊,神州之神。”疏:“案《河图括地象》,昆仑东南万五千里,神州是也。”入神州以后,还祭“昆仑之神”,可见得昆仑是汉族的根据地。然则昆仑究在何处呢?《尔雅》:“河出昆仑墟。”《史记·大宛列传》:“《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隐蔽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说文》:“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水经》:“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其高万一千里。河水出其东北陬。”《山海经》:“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都以河所出为昆仑。河源所在,虽有异说,然都起于唐以后,不能拿来解释古书。要讲“古代所谓河源”,《史记-大宛列传))所谓“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而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日昆仑云”。其说自极可靠。那么,如今于阗河上源一带。一定是汉族古代的根据地了。《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释文》“马云:昆仑,在临羌西。……析支,在河关西”。《疏》:“郑玄云: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郑以昆仑为山,谓别有昆仑之山,非河所出者也。”这一个昆仑,在如今西宁县的西边青海地方,和前一个昆仑无涉。
  ……





上一本:中国陶瓷文化史 下一本:曹雪芹西山住地新考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国史的作者是吕思勉,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