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写一部符合历史真实的《三国演义》?以人物为中心,走进英雄与游侠的时代。紧扣大事件,精微考核,还其本来面目。三国时代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对《三国演义》人物描写有的与历史上人物的真面目相距甚远,然而据现存史料还他们以本来面目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历史学家的深厚功力与敏锐史识。《三国人物散论》即是将这些人物的历史还原,读过之后或许会留给您许许多多的惊叹。 作者简介: 方诗铭(1919―2000),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长期从事中国中古史的研究。1945年毕业于齐鲁大学历史系,师从顾颉刚、陈寅恪、钱穆等史学大师。曾担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兼任《史林》主编等。主要著作及古籍整理成果有《上海小刀会起义》(1965年)、《古本竹书纪年辑证》(1981年,合著)、《中国史历日和中西历日对照表》(1987年,合著)、《〈冥报记广异记〉辑校》(1992年)、《曹操袁绍黄巾》(1996年)。 目录: 前记(一)董卓兴起于“边鄙”的凉州(二)“安危定倾”(三)董卓与凉州军事集团(四)董卓之死(五)吕布在并州的早年生涯(六)吕布与并州军事集团(七)吕布的最后(八)“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九)作为“游侠”之士的曹操(一○)曹操与袁绍为首的政治集团(一一)“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一二)曹操据有兖州(一三)“规大河以南以待其变”(一四)曹操保卫兖州的战争(一五)曹操再次保卫兖州的战争(一六)曹操与袁绍的矛盾和激化(一七)“奉天子以令不臣”(一八)“黄巾余众”郭泰即“郭大贤”(一九)“白波贼帅”杨奉(二○)《三国志》为什么不写丁冲(二一)以臧霸为首的“泰山诸将”(二二)世族、豪杰、游侠——袁绍的一个侧面(二三)袁绍在冀州(二四)袁绍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割据者(二五)袁绍是如何覆灭的(二六)公孙瓒“文武才力足恃”(二七)割据幽州的公孙瓒(二八)公孙瓒与“商贩庸儿”(二九)公孙瓒在袁绍和当地豪族的进攻下失败(三○)袁绍与“黑山贼”张燕(三一)张燕窥伺袁绍的冀州(三二)袁绍、张燕争夺冀州的战争(三三)“气侠”之士袁术(三四)袁术与孙坚-(三五)袁术、曹操的封丘之战(三六)“袁术至于此乎”(三七)“轻狡”之徒孙坚(三八)孙坚军事力量的形成(三九)孙坚与袁术(四○)孙坚之死(四一)“明果独断”“勇盖天下”(四二)孙策与袁术(四三)“精兵之地”与“丹阳兵”(四四)丹阳成为孙策平定江东的根据地(四五)孙氏父子与会稽大姓强族(四六)魏滕和虞翻(四七)吴郡“四姓”与会稽“四族”(四八)鲁肃的早年生涯(四九)周瑜与孙吴建国(五○)周瑜与赤壁之战(五一)“刘备寄寓,有似养虎”(五二)“枭雄”刘备(五三)刘备与公孙瓒(五四)刘备被拥戴为徐州牧(五五)“争盟淮隅”的失败(五六)诸葛亮的家世(五七)“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五八)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五九)《隆中对》(六○)关羽其人(六一)关羽与荆州之失(六二)刘备与关羽(六三)诸葛亮与法正(六四)庞统、法正与刘备(六五)马超及其在蜀的处境(六六)李严与诸葛亮(六七)“明惠若神”“慧心大悟”附:何晏与“玄学”(六八)“浮华”与何晏(六九)何晏是曹爽的“腹心”吗(七○)高平陵政变中的何晏 汉代将“医巫”“商贾”“百工”的人家认为非“良家”,其子弟也不能作为“良家子”,反之,凡是非上列人家的子弟,即所谓“良家子”。董卓的父亲担任过纶氏的县尉,董卓本人也担任过凉州的州郡吏,当然可以具备入选的条件,成为“期门”“羽林”。董卓由凉州边鄙之地来到京师洛阳,同时,“六郡良家子”又是名将出身的最好途径,赵充国、甘延寿即是如此(参看钱文子《补汉兵志》)。对董卓来说,这是一生中的重大转折。从此,他逐渐参与东汉政府的军事行动,取得高位,并拥有一支精锐的凉州部队。 董卓是如何建立并发展他的军事力量的。 如上所说,在京师洛阳得到中郎将张奂推荐,董卓回到凉州,以军司马职位参加了对羌族的战争。张奂是董卓的同乡。《后汉书·张奂传》说:“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人也。父悖,为汉阳太守。”张奂是敦煌郡人,其父张悖又曾任汉阳太守,敦煌、汉阳两郡都属于凉州,说明父子两人在凉州具有较高威望。张奂所以推荐董卓,是欣赏他的“才武”,以及在凉州的知名度。由凉州到京师洛阳,对董卓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由洛阳再回到凉州,这又是一个重大转折。原因很简单,脱离凉州这个土生土长之地,董卓要发展他的军事力量,是十分困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