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被俘的皇帝,有何魅力赢得敌人的尊敬? 宦官干政,实为皇帝对抗文官的无奈选择。 千古巨奸严嵩,曾也是刚正不阿的良臣? 袁崇焕之死,绝不是被冤杀这么简单。 深入人性、去脸谱化的解读, 还原被遮掩的大明王朝的真实面目 大明王朝,是一个被刻意抹黑的王朝。被谁抹黑的?答案是:文官。文官集团在明朝极其强大,成为能与皇权博弈的重要力量,这也是明朝政局的一大特色。因此,皇帝不得不重用宦官以与之抗衡。因此,皇帝贪婪懒惰,宦官嚣张跋扈,厂卫特务统治弄得人人自危……这就是文官笔下的大明王朝。而其后继者清朝,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更是在史书中强化了这一说法。但这种带有严重偏见的说法岂是历史的真相? 作者简介: 张嵚,文史畅销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累积出版畅销图书十五部,代表作《不容青史尽成灰》《一言难尽历史现场》,并曾兼职主持福建台《海峡两岸》节目,在两岸引起强烈反响。 目录: 洪武盛世大奇迹大明开国多艰难移民建设,两腿走路两道诏书,惠泽千秋洪武朝“诛功臣”解析功臣很艰难管胡惟庸案抓相权蓝玉大案整兵权建文帝的功过详解好孩子洪武盛世大奇迹大明开国多艰难移民建设,两腿走路两道诏书,惠泽千秋洪武朝“诛功臣”解析功臣很艰难管胡惟庸案抓相权蓝玉大案整兵权建文帝的功过详解好孩子朱允炆VS野孩子朱棣削藩大事败笔多“靖难”战场瞎指挥屠戮旧臣罪行重藩王是个大问题朱棣削藩很聪明藩王从此养不起《宗藩条例》玩真的“斯民小康”:永乐盛世的治国理想小康是生活目标京杭运河终修竣对外贸易重繁荣唐赛儿起义敲警钟漠北大血战鞑靼来个下马威御驾亲征破胡虏忽兰失温真凶险瓦剌钻了大空子明仁宗的死亡谜团苦孩子朱高炽明枪暗箭争太子机关算尽朱高煦短暂执政业绩多死亡谜团多争议仁宣之治有多牛明宣宗的美好童年彻底解决野心二叔安南乱局终料理反腐风暴来得猛经济改革最头疼内阁进化史宽松统治真和谐谁酿造了土木堡悲剧宦官从此腰杆硬教书先生王振逆袭功过争议,麓川平叛军政败坏埋隐患瓦剌敌人很强大奇耻大辱土木堡铁血名将郭登名将世家好儿郎铁壁防线大同城扬眉吐气频胜仗起起落落真唏嘘贰臣们的表演舞台惨案过后打架忙烫手山芋太上皇夺门之变,小人赌博复辟英宗建树多荆襄,大明王朝的肚腹之痛荆襄流民成麻烦天灾人祸流民乱河套风云录蒙古草原再骤变河套草原成跳板文臣王越立大功河套草原终收复寒微天子明孝宗成化时代功过多孝宗童年多苦难内忧外患全头疼不动声色行革新英年早逝留隐患权阉刘瑾有多坏胸怀大志小宦官绝地反击抓大权独霸朝野真凶横灰飞烟灭弹指间“八虎”宦官张永认真负责好太监一记黑拳灭老哥好景不长官位丢大权在手斗奸佞临危受命定江山正德“顶梁柱”杨廷和青年才俊惹不起日理万机忙社稷首辅归来夹板气更化改元功业大大礼之争,群臣博弈群臣度蜜月老爹名分争起来修道问题再犯忌“罪臣”难掩大功绩葡萄牙人,东西交流“吃螃蟹”葡萄牙人会来事屯门血战国威杨双屿一战再覆灭低三下四住澳门全能儒将谭纶文官带兵不简单谭戚共事,黄金搭档戍边北方再建功好人严嵩堕落史嘉靖皇帝小算盘奸臣也曾很正派马屁工夫拍到家孤傲首辅夏言妇人之仁铸大错罔顾国事害良臣胡作非为惹群愤赤胆忠心杨继盛干儿亲儿不争气浑水摸鱼除严嵩振兴大明看高拱孤傲俊才,皇子依赖徐阶高拱对对碰慧眼识才开新政孤傲强人惨遭算计张居正的三位帮手经济奇才王国光神秘军事家张学颜水利大师潘季驯万历时代的“苏州税监事件”张居正的功劳与毛病苏州百姓愤抗税万历皇帝很委屈税使问题反抗多抗倭援朝,帝国荣耀脑袋发热小日本扬威朝鲜李提督战歌浩荡露梁海“红封教”与梃击案万历皇帝终服软倒霉太子被追打从中渔利东林党辽东问题送大礼朱棣的一着不慎毁誉参半李成梁努尔哈赤终崛起东林党“教父”高攀龙难兄难弟办书院眼光卓越救危机蛟龙葬水终殉难明朝“花木兰”秦良玉石柱媳妇初建功辽东浴血惊天下保卫西南功业传只手擎天孙承宗临危受命守辽东从头收拾烂摊子得意门生袁崇焕痛彻心扉大凌河高阳殉难,英名流传李自成的十次生死时刻两件昏招造乱局临阵犹豫再铸错闯王覆灭,闯将接班四正六隅十面网,说来容易做来难腐化堕落,闯王不长舜水先生渡东洋南明王朝多短命永历政权最给力实学才俊初长成艰辛复国路传道在东洋明朝已经写过很多次,说实话,出新的难度也是很大的,但是张兄的这本,很多内容的切入点和角度,还是很有新意的。这是一本有全新思路,展现不一样明朝的书。 ——军事历史畅销作家关河五十州 另辟格局解读明史,有黄钟大吕之声。 ——起点大神夏言冰 张嵚的书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明朝历史变迁,完全站在平视的视角上解读风云演变,读这作品,仿佛亲身穿越一把,在时间隧道中阅读历史的影像画面,给人以思想的提升和阅读的快乐。 ——畅销作家亦客(代表作《世代枪王》) 张嵚是一位学者型作家,读他的书就是在读一部明史,比明史要有趣得多! ——铁血大神金蝉(代表作《世代枪王》) 两百余年的明代风云往事在作者笔下如线串珠,脉络清晰而又重点突出,各大历史事件与人物均为精挑细选,描绘生动,令人有身临其境、恍如昨日之感。明朝已经写过很多次,说实话,出新的难度也是很大的,但是张兄的这本,很多内容的切入点和角度,还是很有新意的。这是一本有全新思路,展现不一样明朝的书。 ——军事历史畅销作家关河五十州 另辟格局解读明史,有黄钟大吕之声。 ——起点大神夏言冰 张嵚的书写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明朝历史变迁,完全站在平视的视角上解读风云演变,读这作品,仿佛亲身穿越一把,在时间隧道中阅读历史的影像画面,给人以思想的提升和阅读的快乐。 ——畅销作家亦客(代表作《世代枪王》) 张嵚是一位学者型作家,读他的书就是在读一部明史,比明史要有趣得多! ——铁血大神金蝉(代表作《世代枪王》) 两百余年的明代风云往事在作者笔下如线串珠,脉络清晰而又重点突出,各大历史事件与人物均为精挑细选,描绘生动,令人有身临其境、恍如昨日之感。 ——作家、近代史研究者?金满楼 精彩内容: 朱祁镇在瓦剌军营中,度过了一年多囚徒的时光,更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然而值得称道的却有一点,无论身处怎样的险恶局面,受到怎样的磨难,瓦剌人面前,朱祁镇一如既往,保持着他的淡然,也先的弟弟伯颜,更对他钦佩不已。这个执政失败的青年皇帝,唯一称道的,便是一直保有这高贵的气节。他的雍容大气,甚至感动了敌人。 明朝“宦官专权”,跟前代特别是汉唐,还是本质不同。汉唐宦官最嚣张者,可以不拿皇帝当干粮,甚至操纵皇位废立更替,拿捏帝王如玩偶。放在明朝,这类逆天的景象完全绝迹,明朝的宦官,不论百官面前如何威风,在皇帝面前,永远只能是乖奴才,所谓耀武扬威,不过狐假虎威。 在这件事(大礼议)上,朱厚熜的态度很较真,斗志也一直昂扬,而心里的小算盘,更早早打得精:表面争得是老爹的名分,其实争的是权力。他要挑战的,是明朝一个世纪来的行政传统。 税使一出,文官集团自然反对,多年以来各类抨击的奏折不断,一是不能容忍太监干政,二是万历时期的文官集团,商人阶层出身的越来越多,许多还介入商业贸易,搞起了“官倒”,太监收税,受害最大的就是他们,所以团结一心抱成团,誓把反对税使进行到底。 历代封建王朝,打完天下后治理天下,方法基本一脉相承,简单说就是四个字:休养生息。 所谓休养生息,字面意思解释就是全天下都休息:朝廷爱惜民力,轻徭薄赋,勤俭节约。经济慢慢就会恢复。 朱元璋治理天下的主旨,也是“休养生息”。相关的一些政策,更是和前朝一脉相承:比如爱惜民力,明初的官派徭役极少,轻徭薄赋这条,农业税和商业税,都基本降到三十税一,而且大力裁撤元朝时期的各类税收机构,减少税收环节。 至于勤俭节约,更是以身作则,自己的饭菜吃的简单,衣服穿的朴素,连出行的车马装饰,都用铜不用金,有官员给他进献奢侈品,不但二话不说砸了,还把送礼的整个半死的。如上种种,好些都成了流传至今的美谈。 但仅靠这些美谈,是很难突破明初困局的:明初经济困顿之深,不是省点零花钱就能解决的。大量劳动力的减损和土地荒芜,仅靠轻徭薄赋的自然恢复,更是远远不够。就像一个遭受重创的伤者,如果想要恢复健康,休息和护理固然重要,强心针有时候更是必需。 强人朱元璋面对的问题同样如此,要让这个伤痕累累的帝国,重新焕发蓬勃的生命力,休息远远不够,必须要有强心针。 于是朱元璋,就像当年白手起家的奇迹一样,从登基开始,便运筹布局,以其精准的眼光和坚忍的胆略,为大明王朝的肌体,打入了三支重要的强心针。 第一支强心针,也正是风险最大的一针,历史上的称呼叫“洪武大移民”。 “洪武大移民”,即明初开始的移民垦荒运动,也就是为解决明初各地地荒劳力少的难题,利用中央集权的行政能力,将人口稠密地区的农民,整体搬迁移民至人少地区定居。 这办法并非朱元璋首创,在中国古代史上更不稀罕,秦汉时期就有皇帝办过。 比如秦始皇开发河套,汉高祖至汉武帝时期,多次迁移中原地区的大族,移居到关中地区居住等,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移民运动。 但要和朱元璋的“洪武大移民”比,之前的历次移民运动,都可谓小巫见大巫。 朱元璋的“洪武大移民”,对象比较固定,主要是人口稠密的江西、江南、山西三地。但移民的目的地,范围却极其广大:往东到辽东,往北一直到内蒙古地区,往西一直到甘肃地区,往南甚至一度到了云南南部地区,覆盖范围之广,可称历史之最。 至于移民的次数和规模,放在古代交通条件下,可以说庞大到恐怖:从明朝开国前,迁移苏州百姓到凤阳开荒算起,朱元璋在位时期,仅《明实录》和《明史》中记录的大规模移民,就有十三次之多。前后迁移的人口,有数字可考的,加起来就有一百六十万之巨。甚至学者陈梧桐在其著作《明史十讲》里估算,真正的数字很可能突破三百万人。这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徙。 移民这事,从目的上说,是为了平衡劳动力分布,恢复发展生产。从操作上说,是把人多地方的老百姓往人少的地方迁,看上去很美,执行貌似也不难,但实际的操作,却是风险性极大的挑战。 移民的风险,一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国农民素来安土重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挪地方,何况这么大规模的离乡背井,势必会有抵触。二是交通条件,古代的交通条件不方便,迁移基本靠两条腿走,一路山高水长,各种意外情况,一次迁移就意味着迎来一堆麻烦。种种麻烦因素交织在一起,就注定了这事的冒险:一次移民,整个流程,一个小环节纰漏,很可能就点起大火药桶。中国古代史上,移民移出动乱甚至起义的,从来都不算少。 但强人毕竟是强人,朱元璋既然决心办,自然也有办法,首先是规划周详,洪武三年在河南设司农令,统筹移民事宜。然后是定福利标准,只要愿意搬家,不但免三年税粮,发优厚路费和生活费,而且移到新地方后,你能种多少地,就占多少地,种地的农具、种子、耕牛,甚至头两年的粮食,全都由政府提供,条件极其优厚。 饶是这样优厚的条件,反对声还是四起,特别是当时的移民,大多家乡都在富庶的江南,山西地区,日子过得还可以,离乡背井往穷地方搬,换谁也难答应。 但朱元璋也留有后手,不答应?强制搬迁!方法就是“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确切地说,就是一家人里,老幼妇孺留下,青壮劳力搬家。 按照一些野史的说法,当时的搬迁过程,移民们都是捆着走,上厕所才解开绳子,所谓“解手”就是这么来的。而移民迁走前,村村哭声震天,家家悲伤别离,景象极为凄惨。 ……P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