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揭示了发起“上山下乡运动”的领导人公开或隐蔽的动机,与他们为达到目的所使用的手法,同时分析了他们的这些决定在整个社会上所引致的后果。本书也探讨了下乡运动进行了20多年,为何会在1980年突然寿终正寝,并且研究了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政治及经济上留下了什么印记,以及它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应该占一个什么位置。本书资料翔实,分析透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简介几个词语的诠释运动提出的几个问题直接的资料来源间接的资料来源2第2部分意识形态动机为什么1968年底再度大张旗鼓地推行贯彻下放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政策?为什么采取群众运动的形式并涉及绝大多数十五岁以上还未参加社会工作的城镇青年?由此出现了众多问题之后为什么这场运动依然持续了十几年?三言两语无法解答这些问题。培养革命接班人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缩小“三大差别”3第3部分政治动机尽管我们对上山下乡运动在迈向共产主义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意义作出了估计,但也不应该忘却当年发起运动时的紧迫形势,以及由此引出的各种“策略”问题。降伏红卫兵加强毛的“魅力领袖”式威权4第4部分社会经济动机毛在1968年12月的指示不仅被当作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培养革命接班人的大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英明决定”。在一个以农为主而农业又很落后的国家,发展农村当然是一项根本任务,其中就需要有一定知识水平的人留在农村。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合作化令这种需求显得更加迫切积极的动机:发展农村和边疆地区消极的动机:解决城市就业及人口过剩问题(1)消极的动机:解决城市就业及人口过剩问题(2)消极的动机:解决城市就业及人口过剩问题(3)消极的动机:解决城市就业及人口过剩问题(4)5第5部分管家们与意识形态领袖:前奏与插曲文化革命前的下乡运动本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然而,有必要了解个大概,为的是能够明白1968年发起运动。事实上,在那个期间,下乡运动大部分的主旋律已经草拟定下,而某些机构也已经成立,稍后才又开始运作。低调的开端大跃进失败后的加速进行制度化及长期计划化矛盾及保留态度文化革命:下乡中断与自发回城潮6第6部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1968-19761968年刘少奇和邓小平被清除了。周恩来政治上勉强站稳了,不过明显地排在毛泽东的后面,而毛得到林彪领导的军队的支持。因此,伟大舵手成了活菩萨,靠着发表最高指示控制国家。红卫兵成了知青声势浩大的动员下乡的和留城的狂热代替组织大潮中的低潮:1970-1972(1)大潮中的低潮:1970-1972(2)运动的重整及重新启动:1973-1976株州模式的推广及生活条件的改善(1)株州模式的推广及生活条件的改善(2)株州模式的推广及生活条件的改善(3)从交白卷到批判走后门(1)从交白卷到批判走后门(2)扎根农村的样板(1)扎根农村的样板(2)知青在政治接班斗争中的作用毛泽东最后一道有关“指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