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幕府时代


作者:陈杰     整理日期:2015-12-01 16:05:59

《幕府时代》是国内**一本全景式详解日本幕府时代的图书。作者陈杰继《日本战国史》、《明治维新》之后,又一部日本史的力作。本书讲述了日本所经历的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个时代。源义经、源赖朝、楠木正成、德川家康……这些日本历史上不能错过的名字,源平合战、关原之战这些日本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在《幕府时代》中都有着独到、深入的解读。整个幕府时代使得日本由弱变强,走上了复兴之路,对于中国的历史爱好者来说也具有研究和探讨的价值。了解它,才能战胜它,无论中国人对日本报何以态度,熟悉日本的历史才能更清楚地认识日本及其国民。#幕府时代#寿永三年二月七日,日本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一场战役发生在摄津国的一ノ谷。平氏大军扼守住了这个面海背山的险要之地,源氏大军从谷口两侧发起攻击,关键时刻,源氏大将义经从谷上方平氏认为不太可能通过的悬崖跃马而下,发起突袭,击溃了平家大军。#幕府时代#富士箱根是今天日本旅游的必去目的地,在古代也是京都杀向关东的必经之险,这里的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即使在今天也有体现,明治时期的中学音乐课有过箱根八里的歌谣,称之为"天下险",今天的箱根段是"一号国道最大难所"可以想见当年足利尊氏是如何在这里打败天皇的征讨军了。#幕府时代#“上様、おなり”,这句在《大奥》里经常伴随着铃铛声而响起的悠扬喊声预示着将军大人的到来。将军从外面进入大奥是从挂着一个铃铛的“上御锭口”通行,这个门上有一根绳子,一拉绳子,里面的铃铛就会响,连接这个口的走廊也被称为“御铃廊下”。 以上佚闻趣事,尽在《幕府时代》,一部讲述日本历史上三大幕府的历史普及读物,分为《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三册,全面介绍幕府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读懂幕府时代,读懂日本文化。
  作者简介:
  陈杰,1983年生于杭州,从小学时代起就对历史书沉迷不已,在港城宁波读大学的时代染上了玩电脑游戏的“陋习”,因而对日本史产生浓厚的兴趣。著有《日本战国史》、《明治维新》等书。
  目录:
  第一章平家政权
  一、祸乱之源1
  二、保元之乱9
  三、信西专权13
  四、平治之乱17
  第二节六波罗政权23
  一、平清盛23
  二、福原——梦想的首都27
  三、鹿谷的阴谋31
  四、治承三年政变37
  第三节讨伐平氏41
  一、以仁王举兵41
  二、赖朝起兵45
  三、富士川之战49
  四、清盛之死53第一章平家政权第一节保元·平治之乱1
  一、祸乱之源1
  二、保元之乱9
  三、信西专权13
  四、平治之乱17
  第二节六波罗政权23
  一、平清盛23
  二、福原——梦想的首都27
  三、鹿谷的阴谋31
  四、治承三年政变37
  第三节讨伐平氏41
  一、以仁王举兵41
  二、赖朝起兵45
  三、富士川之战49
  四、清盛之死53第二章镰仓幕府第一节木曾义仲57
  一、横河田原之战57
  二、坠入俱梨迦罗峡谷61
  三、义仲上洛65
  四、法住寺之战70
  第二节平家灭亡74
  一、九郎义经74
  二、一之谷的奇迹78
  三、三日平氏之乱85
  四、屋岛之战88
  五、坛浦——最后的决战93
  第三节奥州大战97
  一、《腰越状》97
  二、衣川馆100
  三、天下平定105
  四、赖朝之政108第三章得宗专制第一节幕府内乱113
  一、镰仓殿的控制欲113
  二、赖朝之死118
  三、少年将军120
  四、流放将军126
  五、牧氏事件129
  第二节承久之乱133
  一、和田合战133
  二、将军之死136
  三、战幕开启140
  四、朝廷惨败143
  五、《贞永式目》147
  六、从摄家将军到宫将军151第三节“元寇”袭来156
  一、北条时宗156
  二、厄运降临159
  三、大战前夜164
  四、文永之役167
  五、短暂喘息172
  六、弘安之役176第四章镰仓幕府的覆灭第一节乱象初显180
  一、“恶党”180
  二、霜月骚动183
  三、平禅门之乱187
  四、嘉元之乱190
  第二节幕府倾覆193
  一、两统迭立193
  二、正中之变198
  三、元弘之变201
  四、“恶党”横行205
  五、天皇的胜利210附录216
  大事年表217
  《幕府时代》参考书目222
  第一章建武新政第一节天皇政权1
  一、所谓“新政”1
  二、二条河原的“落书”5
  三、足利尊氏的“野望”8
  第二节新政崩溃13
  一、中先代之乱13
  二、尊氏反叛16
  三、箱根·竹之下大战19
  四、鏖战京都23
   第三节足利尊氏的胜利27
  一、多多良浜之战27
  二、激战白旗城30
  三、湊川之战34第二章南北朝时代第一节两个朝廷39
  一、再战京都39
  二、建武式目43
  三、新田义贞之死46
  四、北畠显家之死51
  五、四条畷之战55
  第二节观应之扰乱57
  一、两头政治57
  二、交锋背后61
  三、足利直义的反扑64
  四、正平一统68
  五、重建北朝71
   第三节天下统一76
  一、新将军76
  二、受诅咒的执事81
  三、贞治之变85
  四、康历政变88
  五、将军与守护94
  六、南朝的衰亡100
  第三章走向乱世第一节室町的辉煌105
  一、奢侈的足利将军105
  二、足利义满的努力108
  三、上杉禅秀之乱114
  四、抽签出将军119
   第二节应仁之乱123
  一、永享之乱123
  二、嘉吉之乱128
  三、应仁之乱134
  四、东山文化142
   第三节战国乱世146
  一、长享延德之乱146
  二、明应政变148
  附录152
  大事年表154
  《幕府时代》参考书目159
  第一章天下创世第一节江户幕府的缔造1
  一、德川家康1
  二、亲藩、谱代4
  三、旗本、外样11
  第二节两头政治19
  一、大久保长安事件19
  二、幕府与朝廷25
  三、谱代政治31
  第三节岛原之乱35
  一、德川家光35
  二、禁教与锁国40
  三、天草一揆44第二章走向文治第一节庆安之变51
  一、幼年将军德川家纲51
  二、由井正雪的警告55
  三、“家骚动”事件59
  第二节忠臣藏65
  一、将军纲吉65
  二、犬公方69
  三、喧哗两成败75
  四、赤穗四十六士81
  第三节新井白石时代85
  一、正德之治85
  二、童稚将军90
  第三章改革中前行第一节享保改革95
  一、继嗣之争95
  二、米将军99
  三、天一坊事件103
  第二节从田沼时代到宽政改革107
  一、无为而治107
  二、重商主义110
  三、松平定信115
  第三节天保改革120
  一、德川家齐120
  二、大盐平八郎之乱124
  三、水野忠邦127第四章穿越到江户第一节食在江户134
  一、茶道的盛行134
  二、怀石料理138三、平民饮食141
  第二节穿在江户144
  一、小袖、振袖与裃144
  二、关于“布”的其他种种147
  第三节住在江户150
  一、江户——梦幻的都市150
  二、游女、花街和吉原153
  三、家居与装潢157
  四、风吕、如厕及个人卫生等160
  第五章大奥第一节神秘的禁地164
  一、将军的后宫164
  二、大奥里的金字塔167
  三、大奥的误会172
  第二节大奥的生活175
  一、目黑的秋刀鱼175
  二、争奇斗艳的秘诀179
  三、悲催的“敦伦”和如厕奇闻183
  第三节大奥的那些女人们187
  一、传奇的春日局187
  二、江岛生岛事件192
  三、惹不起的御年寄196
  附录:江户幕府将军一览表202
  大事年表203
  《幕府时代》参考书目210前言何谓“幕府”?“幕”者,“帐幕”之意也;“府”者,收纳财物、文书,并理政务之所也。合为一词,专指代王者出讨之将军于征途中所设置之帐幕。
  但在一水之隔的日本,这个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名词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日本历史上,先后存在三个以幕府命名的政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它们先后统治日本何谓“幕府”?“幕”者,“帐幕”之意也;“府”者,收纳财物、文书,并理政务之所也。合为一词,专指代王者出讨之将军于征途中所设置之帐幕。
  但在一水之隔的日本,这个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名词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在日本历史上,先后存在三个以幕府命名的政权: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它们先后统治日本长达六个多世纪之久(不包括中间的织丰政权和之前的平家政权两个武家政权)。“幕府”这个词,经过江户时代研究中国战国时代的儒家学者的渲染,成为武家政权的代名词,用来称呼日本历史上这三个著名的武家政权。
  武士,和富士山、樱花一样,是日本的象征之一。它指的是日本历史上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在英语里,武士被叫作“samurai”,是日语“侍”的音译。事实上,武士起源于日本平安时代中后期,在那个被称为“百鬼夜行”的时代,王朝的权威失堕,盗贼横行,民不聊生。随着早期庄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田地被一些富豪庄园主收购,这也导致了一大批无地农民流离失所。他们或成为庄园主的附庸,或铤而走险,成为盗贼。加上朝廷刚征服了日本东北的陆奥、出羽等地,大批的“虾夷民”成为朝廷的俘囚,这些都成为社会治安的潜在威胁。关东的“僦马之党”和关西的海贼成为让平安朝廷最头疼的两大问题。地方上的豪强和庄园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开始雇用一些专职的军事人员保护自己。朝廷为整顿治安,也开始下放军事权力,于是形成了新的“国衙军制”。地方官员逐渐把军事权力交给具有专门技能并掌握军事力量的地方豪强去行使,因此就出现了把军事职能作为自己的一项家传技艺并供朝廷权贵使用的新阶层。日本原本称呼侍奉上层公卿和诸大夫的六位以下的技能官人为“侍”,自从出现了一个以军事技能侍奉朝廷权贵的豪强阶层以后,“侍”这个名字就成为他们的专利,这就是武士的雏形。
  但在古代日本这个崇尚血统家族的社会,武士集团的真正形成还必须有一个出身高贵的领导者。平安时代中后期的朝廷政治斗争为这一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可能。大批朝廷中的权贵或因政治斗争失意而遭流放,或主动请求外任来到地方,他们当中有橘氏、藤原氏、伴氏这样的名门望族,当然也不乏平氏、源氏这样的皇室贵胄。在远离京都的穷乡僻壤之地,他们和以武艺传家的“侍”,结合成武士集团。桓武平氏和清和源氏就这样成为武士的领导者,在平安时代中后期逐渐崭露头角。承平(936—938)末年到天庆(938—947)初年的承平·天庆之乱证明了这一新势力的强大力量,朝廷最终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实力并加以利用,被利用的武士逐渐走入了政治核心,这就催生了武士政权的形成。
  武士作为日本的统治阶层是如何实施统治的呢?首先,在政治形式上,天皇任命武士集团的首领(源氏、足利氏、德川氏)为征夷大将军,而将军通过这一任命获得统治的合法性,组成以武士为核心的中央政权,并通过“封建”给予效忠自己的地方领主以土地支配管理权,换取地方领主承认其核心统治地位。这种将军世袭统治的形式就称为“幕府”。
  要了解幕府时代,还必须注意的就是“关东”的特殊性。在日本历史地理上,将东海道铃鹿关、东山道不破关和北陆道爱発关以东的广大区域叫作关东,一般特指的是“关八州”,也就是上野、下野、上总、下总、常陆、安房、武藏、相模这八个令制国所辖的广大区域。这一区域在平安时代中后期是骑马武士驰骋的地方,也是京都朝廷眼中的蛮荒之地,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和彪悍的民风,是武士集团赖以与朝廷对抗的资本。自镰仓幕府发家于此以后,室町和德川幕府都不敢轻易放弃对关东的控制,有了关东,幕府才能和朝廷东西两头并立。如果说中国是“得中原者得天下”,日本就是“得关东者得天下”。明治政府成立以后将首都迁移到关东平原上的东京,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幕府这种政治体系体现了日本政坛的“两头政治”特性,即:日本在各个历史时期最终都要形成一种两头的政治体制,单头政治往往并不稳定且不长久,所以日本前有摄关政治和院政与天皇分享权力,中有幕府与朝廷两头对峙,现有首相内阁制度和天皇制并存。很多政治家或历史学者在谈到幕府的时候,往往都会说:“幕府大将军岂不就是今天的日本首相么,统而不治的天皇在历史上就存在呀。”日本民族的政治文化或许就体现在这一点上。
  本丛书就是希望描写幕府这一武士政权从萌芽、建立到消灭的过程,让读者能深入地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长期以来,国人对日本往往有一种复杂的心态,对日本人既有厌恶的情绪,又疯狂迷恋日本现代文明创造出的成果。无知或极端来源于缺乏了解。我们对日本这个非常重要的近邻,想要真正明白该如何看待它,恐怕还是应该从了解它的历史开始。“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于生死两难之际,要当机立断,首先选择死。没什么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觉悟而勇往直前。”这是江户时代一部著名的武士道著作《叶隐闻书·卷一》中的一段话,这段看来似乎有些血腥的话是这部著作的总纲,在其后的各章节中,作者对武士之死极力渲染,在作者看来,武士的死就好比樱花凋落,迅速而又凄美。
  书名“叶隐”的来历有三说:一说出自平安时代末年的诗僧西行法师的《山家集》中一首和歌“隐于叶下,花儿苟延不败,终遇知音,欣然花落有期”;一说源自作者所出生的佐贺藩的名产——叶隐柿;还有一种说法是源自武士作战时要将自己隐藏于树叶之下。
  本书的作者山本常朝,万治二年(1659)出生于日本九州岛西北的佐贺藩,其父为佐贺藩士山本神右卫门重澄,在70岁高龄的时候得了这样一个儿子,因此也一度被认为不是亲生子。山本常朝11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体弱多病的他在此时已经进入佐贺藩主锅岛家侍奉,成为藩主继承人锅岛光茂的少年玩伴。他一生忠诚于佐贺藩的第二任藩主锅岛光茂,并且接受了武士忠诚不贰的教育。在元禄十三年(1700),锅岛光茂去世后,42岁的山本常朝就抛家弃子,隐居在佐贺藩城下以北黑土原的树林中,与另一位武士田代阵基在长达六七年的对话中完成了这本被称为“武家《论语》”的著作。
  在这本书里,山本常朝为“狂”高唱赞歌。他批评了当时被热烈讨论的赤穗浪士事件,他认为武士的行动不能如儒学者所说的那样要先为“正义”而行,也不能如兵法者所说的那样“谋定而后动”,武士就应该不假思虑地冲上去,勇敢地选择死亡,将死的念头置于平常之中。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山本常朝的“狂”在当时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但他的“为死而死”的精神却影响了日本后来许多代人的精神世界,这本书倾注了“狂人”山本常朝的“死狂”哲学,也反衬出了一个映照着武士最后辉煌的时代。幕府时代┊镰仓幕府第一章平家政权
  第
  一
  章
  ·
  平家政权第一节保元·平治之乱
  一、祸乱之源
  保元元年(1156),一场日本全国大战乱的导火线在瞬间被点燃。这场大战乱就是影响日本此后七个世纪历史的保元·平治之乱。
  这是一场由各种复杂的因素所构成的大战乱,它的爆发,既是必然,也是偶然。说它是必然,是因为它是平安时代(794—1185)中后期各种社会矛盾积聚所造成的一次总爆发,也是新旧势力升降之际的一场政坛大洗牌。说它是偶然,是因为它是由天皇与摄关两大家族内乱引发的,如果没有这两大家族的内乱,可能它来得不会那么猛烈、那么快。
  首先是摄关家,“摄关”是“摄政”和“关白”的统称,这是日本平安时代一个功勋卓著的家族——藤原家族的代名词。藤原家族自藤原不比等开始就世代荣耀,并且和天皇家族结成姻亲关系。在平安时代,藤原家族的女子几乎世代为后,维系了这个家族数代的荣耀。从藤原良房开始到藤原道长,藤原家族通过种种手段排斥异己,独秉大权,在天皇年幼或不能理政时就以外戚身份担任“摄政”,天皇亲政时则为人臣之首“关白”,故有“摄关家”之称。但在藤原道长时代的辉煌之后,藤原家就走上了耽于安乐、不思进取的路,再也没有出现过像藤原良房、藤原基经这样有政治魄力的人物。
  藤原道长本人就沉迷于奢靡浮华而不能自拔,至于他的两个儿子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藤原赖通与藤原教通两兄弟的宅邸都是华丽无比,充塞街衢,两人还互相攀比,但在政务上,两人都没有多大的建树。再到了前任关白藤原忠实的时代,藤原家已经荣耀不再。藤原忠实可以说是摄关家自藤原基经以来所出的最没有政治头脑和远见的领袖。他在早年一意孤行,坚拒白河上皇提出的联姻要求,惹怒了上皇不说,还令摄关家失去了一个潜在的复兴机会(藤原家控制朝政的很大原因就是外戚身份,所以拒绝联姻等于放弃成为外戚的可能)。而在晚年,他更是溺爱幼子藤原赖长,废长立幼,埋下了祸乱的种子。而被他一手扶上藤原氏长者地位的藤原赖长骄横跋扈,很快就引起了手握大权的鸟羽上皇的反感,这对摄关家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利好消息。
  至于天皇家,在平安时代后期,自后三条天皇(1068—1072年在位)开始,天皇开始重新寻求在政治上的影响力。白河天皇更是推出了一个新的举措,用天皇父系家族的“院政”取代藤原氏母系家族的“摄关”,开创了一个“院政时代”。
  白河天皇在位十三年,在应德三年(1086)立年方八岁的儿子善仁亲王为太子,并在立太子的当天就传位。继续以太上天皇的身份秉政。天皇退位以后,就称为“上皇”,而白河上皇后来又在嘉保三年(1096)出家,成为白河法皇,即便是出家,他仍然把持着朝政。天皇在退位以后,往往以其退位后的所住地点称呼为“某某院”,上皇所住的“院”原本就有“院厅”,用以处理一些上皇生活起居方面的杂务,是一个“家政机关”,而白河上皇却首次将这个“家政机关”变成了国政机关,院厅通过发布院宣的方式对政务发号施令,院宣的规格甚至要高于天皇发布的诏敕和太政官符,由中下级贵族所组成的院厅也取代了由藤原氏等上级贵族所主导的太政官,成为行政机关。用白河上皇自己的话说,上皇是“治天之君”,上皇的地位相当于原本的天皇,而天皇的地位相当于原本的太子。对天皇来说,上皇是以“父”、“祖”的身份代替他管理国家。这就是院政。
  而鸟羽天皇也如法炮制,退位以后以上皇身份秉政。但鸟羽上皇在晚年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爱屋及乌,强行逼迫崇德天皇退位,立宠妃美福门院之子为近卫天皇。
  美福门院藤原得子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她出身藤原北家的支脉末茂流,美艳无双,堪比妲己,因此受到鸟羽上皇的特别宠信,在生下两名公主以后,这位宠妃在保延五年(1139)一举得男,生下了一位皇子。鸟羽上皇对这名小皇子青眼有加,在皇子不过三个月大的时候,就逼迫崇德天皇立之为皇太弟,紧接着在永治元年(1141),逼迫崇德天皇让位成为上皇,将年方两岁的小皇子扶上了帝座,是为近卫天皇。藤原得子母以子贵,在同年被册为皇后。此女手段高妙,因此在日本历史上被比拟为千年妖狐“玉藻前”,从而声名大噪。
  崇德天皇像退位后的崇德天皇成了一个“夹心层”——上有手握实权的父亲鸟羽上皇,下有已经御极天下的弟弟近卫天皇。而其生母中宫藤原璋子于久安元年(1145)去世,在朝中和宫中都无依无靠的他成为皇室中最不受欢迎的人,因此积聚了一肚子怨气。
  这些矛盾都在暗中潜伏着,平静的京都因此已经成了一个火药桶,稍有一点火星,就会引发大爆炸,这一点火星很快出现了。
  久寿二年(1155),年仅十七岁的近卫天皇病重,不久崩逝。他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爱子如命的鸟羽上皇与美福门院伤悼不已。但接下来的一个大问题出现了,应该立谁为皇位继承人呢?
  崇德上皇看到这个夺其皇位的异母弟弟英年早逝,立刻开始活动心思,他主动向鸟羽上皇毛遂自荐,请求让自己再度出山,重新担任天皇。但鸟羽上皇和美福门院压根儿就没有将崇德上皇列入考虑的人选中。眼看重返皇位无望,崇德上皇又提出了第二方案,他建议让他儿子重仁亲王即位,这其实也是崇德天皇一着棋,如果亲生儿子成为天皇,那么他在鸟羽上皇死后,就可以堂而皇之地仿效白河、鸟羽两朝开设院厅,成为手握实权的上皇。但他太天真了,鸟羽上皇自己就是个中老手,怎么会看不出他的如意算盘,这个计划也被否决了。
  那么鸟羽上皇究竟属意何人呢?在这个问题上,能够对鸟羽上皇施加影响的人主要有两个,而这两个人推荐的皇位继承人选是同一人——崇德上皇的同母弟弟雅仁亲王。
  这两个人是谁?第一个人是鸟羽上皇的宠妃美福门院,她对鸟羽上皇的影响力自然不必说。她推荐雅仁亲王的原因,一方面是不想让崇德上皇得逞;另一方面是出自近臣信西的推荐。信西原名藤原通宪,出身藤原南家,信西是他出家以后的法名,他早年就进入院厅侍奉中宫藤原璋子,因此他的妻子就成为雅仁亲王的乳母,就是因为这一层关系,他通过美福门院竭力推荐雅仁亲王即位。
  第二个人就是被父亲藤原忠实废去藤原氏长者和关白之位的藤原忠通,藤原忠通一直在找机会东山再起,而藤原赖长逐渐失去了上皇的欢心让他觉得有机可乘。这一次,鸟羽上皇独召藤原忠通入内,和他商量继承人的问题,心思缜密的藤原忠通立刻敏锐地觉察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虽然鸟羽上皇表示雅仁亲王有性格“轻躁”的缺点,但他还是极力推荐雅仁亲王,他的理由是雅仁亲王已经二十九岁,目前需要一个年长的天皇来安定大局,这个理由获得了鸟羽上皇的首肯。雅仁亲王因此登基成为后白河天皇。
  后白河天皇是个极其聪明的人,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政客天赋,在原本皇位无望的时候,他韬光养晦,潜心于游玩之中,以示胸无大志。他特别对一些民间下里巴人的民谣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表现都足以令美福门院这样的女人放松对他的警惕。而在获得皇位以后,他在母亲藤原璋子已经去世的情况下又立刻着力巴结一手扶持他上位的美福门院,奉之如生母,又把自己的太子守仁亲王(后来的二条天皇)交给美福门院抚养,后白河天皇的地位因此而得以巩固。
  后白河天皇的登基标志着某些人的彻底失势。崇德上皇自然是首当其冲,他不得不继续他的“寓公”生涯,内心的失望可想而知。而另一个人则是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失去发言权的藤原赖长,此时,他还没做好准备迎接一个对他来说更糟糕的消息。
  在皇位争夺暗战的前后,一个神秘的流言在皇宫禁苑中不胫而走:近卫天皇之所以英年早逝,是因为有人暗中以巫蛊之术诅咒所致。最有嫌疑的“作案者”就是藤原赖长与其父藤原忠实,因为近卫天皇生前极其讨厌藤原赖长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此时,宫中又有人汇报说在爱宕山的寺院中找到了藤原父子施用巫蛊术的确凿证据,这加深了鸟羽上皇和美福门院的怀疑,爱子心切的美福门院立刻将藤原赖长视为仇敌,必除之而后快,藤原赖长就这样平白无故地得罪了当时最不能得罪的那个女人。
  尽管藤原赖长指天自明,他还是不能洗脱施用巫蛊的嫌疑,他被鸟羽上皇剥夺了内览权(即审阅上奏奏章和天皇所下裁决的权力,是摄政和关白权力的源原,无内览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白),藤原忠通再度以关白身份得势。惶恐的藤原忠实为了保住爱子的荣华富贵,请求让藤原赖长成为后白河天皇的太子守仁亲王的太子傅,鸟羽上皇淡淡地回绝:“太子现在是由美福门院抚育的,藤原赖长已经得罪了美福门院,他怎么可能还尽忠于太子呢?朕百年以后,把太子交给这样一个人,朕不放心。”这番话彻底断绝了藤原赖长的政治生命,极度失望的他开始和另一个政治失意者崇德上皇联合到一起。
  就这样,朝中形成了两大政治集团,以美福门院、后白河天皇和藤原忠通三人为核心的当权派和以崇德上皇、藤原赖长父子为核心的政治失意派。如果是放在以前,可能不会因此而引发一场大战乱,但是平安时代末期,武士集团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京都政坛中,在这两大政治集团的背后,都有武士势力的支持。而武士势力中最庞大的就是伊势平氏和河内源氏。
  后白河天皇的后盾是自白河院政以来就风光无两的“北面武士”。北面武士以伊势平氏为其代表人物,伊势平氏的平正盛抛弃了祖辈巴结摄关家的传统,凭他敏锐的政治嗅觉认识到跟着院厅混才是王道。他将自己在伊贺的庄园寄进给白河上皇,用于满足上皇为早夭的爱女建造寺院并供养的愿望,这个马屁拍得恰到好处,平正盛立刻获得了院厅的赏识。进而他又为白河上皇讨平了河内源氏源义亲的叛乱,获得但马守的官位,以检非违使的身份成为北面武士中最出众的人物。永久元年(1113),京都附近的兴福寺和延历寺两大僧侣集团械斗,既而进京“强诉”,平正盛奉命警戒御所,又参与镇压僧侣,在这场“永久强诉”中又立下大功,进一步取得了院厅和上皇的欢心。
  平正盛的儿子平忠盛继承了其父的政策。是时,在濑户内海发展势力的伊势平氏已经因为对外贸易发了大财,平忠盛继续投靠鸟羽上皇的院厅。当他还是备前守时,他就着力巴结,自掏腰包为鸟羽上皇还愿,修筑了一座有三十三间佛堂和一千零一座佛像的“得长寿院”。这件“大功德”让他得到了鸟羽上皇的宠信,竟然一跃而成为殿上人。根据《平家物语》的记载,这次提拔使他和当年的源义家(白河天皇的亲信武士,因战功被授予殿上人资格)一样,引起了朝廷公卿的嫉妒。他们在鸟羽上皇面前控诉平忠盛带刀上殿,图谋不轨。早已得知消息的平忠盛用了一个极其聪明的办法应对,他带了一把木刀上殿,既不失武士的本色,又免去了不轨嫌疑,反而获得了上皇“用意周到”的表彰。继而他的几个儿子平清盛、平忠度、平赖盛都进入了左右兵卫府,获得了殿上人资格,地位进一步巩固。就这一点而言,他比当初骄横跋扈的源义家要高出一筹。
  平忠盛在仁平二年(1153)去世后,他的儿子平清盛就顺理成章继续成为院厅的爪牙。伊势平氏至此已经完全在京都站稳了脚跟,成为鸟羽上皇以及后白河天皇的坚强后盾。
  至于当年在关东叱咤风云的河内源氏,情况比较复杂。自源义家、源义纲和源义光三兄弟这一代开始,河内源氏藤原赖长像就处于内讧之中,源义光陷害源义纲至死,埋下了家族内乱的种子。继承祖父源义家成为河内源氏栋梁的源为义(源义亲之子)虽然勇武,但政治头脑明显不如平正盛和平忠盛父子。他一方面为白河上皇做爪牙参与镇压“永久强诉”,另一方面又死心塌地跟着摄关家的藤原忠实、藤原赖长父子,甚至还帮助藤原赖长抢夺象征藤原氏长者的朱器台盘。有摄关家做靠山的源为义还继承了祖父源义家和父亲源义亲的跋扈性格,因此不为院厅所喜,很快失去了上皇的欢心。源为义的八子源为朝更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家伙,此人以善射闻名,号称“镇西八郎”,在九州一带横行不法,自封为镇西总追捕使,与九州当地的豪族大战,朝廷对之无可奈何。源为义因此而在久寿二年(1155)被解职,并被迫将河内源氏的家督之位传给长子源义朝。
  源义朝和他的父亲、兄弟都不一样,他在早年就和父亲源为义闹翻,被废去继承权,一个人跑到河内源氏赖以发迹的关东,先依靠上总一带的地方豪族扩大势力,因此获得了一个“上总御曹司”的称呼。接着,他就广泛地将关东武士集团一一收入麾下,形成了一个以镰仓为中心的关东源氏武士集团,完全取代了其父源为义在关东的地位。源为义对这个“不孝之子”深恶痛绝,立刻派次子源义贤前来关东抢地盘,源义贤以上野国为根据地,通过婚姻关系联合了武藏国势力最强的地方豪族秩父重隆,在武藏国大藏构筑了坚固的堡垒。精明的源义朝立刻和下野国足利一带的源义国(源义家四子)结成了同盟关系,又通过义国之子足利义康搭上了鸟羽上皇和藤原忠通这两位大人物的关系,并引为外援。一切安排妥当后,源义朝向他兄弟开刀,他先是拉拢了秩父重隆在关东的一系列死对头,久寿二年(1155)八月,他命令长子源义平率军突袭大藏,攻杀源义贤和秩父重隆。大藏合战以后,源义贤的弟弟源赖贤试图为兄报仇,侵入了鸟羽上皇的领地,结果反而被源义朝申请“院宣”加以讨伐,源赖贤未战就逃回京都,投靠父亲源为义。
  正是因为如此,鸟羽上皇促成源为义将河内源氏首领的位置传给了对院厅忠心耿耿的源义朝。河内源氏也因此一分为二:源义朝率领关东源氏武士集团站到了院厅一方,而源为义和在京都一地依靠摄关家生存的源氏武士则为对其多所培植的藤原赖长效劳。
  就这样,在保元元年(1156)七月二日,鸟羽上皇去世。继承鸟羽上皇院厅的政治遗产的美福门院和后白河天皇率领手下的武士集团与藤原赖长、崇德上皇所率领的武士集团展开了一场为争夺权位而进行的京都大战,这就是日本历史上有名的“保元之乱”。
  二、保元之乱
  保元元年(1156)五月,鸟羽上皇病重,在这位政坛老手最后的岁月里,他敏锐地感觉到京都有一股暗流涌动,他以他最后的一点政治嗅觉意识到危险来自崇德上皇和藤原赖长两人。在他病重的时候,为了预防不测,他下令招来源义朝、足利义康等武士戒备御所和院厅。七月二日,鸟羽上皇去世,崇德上皇认为自己应该以上皇的身份继为“治天之君”,开设院厅掌握权力。但鸟羽上皇的侧近信西等人悄悄将丧事料理了,根本不给崇德上皇主持丧仪并趁机掌权的机会。美福门院和后白河天皇加紧活动,他们以天皇诏书紧急招入平清盛、源义朝、足利义康以及摄津源氏的源赖政等武士,厉兵秣马,控制住东三条殿,准备战斗。同时平清盛命令在宇治的次子平基盛立刻将崇德上皇一方的武士源亲治(大和源氏)逮捕控制起来。
  地位岌岌可危的崇德上皇不得不采取对策,他听从了贪恋关白之位的藤原赖长的建议,于七月九日夜晚移师白河北殿。这是当初白河上皇设立院厅的地方,崇德上皇希望通过控制白河北殿,表明自己“治天之君”的身份。而藤原赖长也决定孤注一掷,将他的政治生命押在崇德上皇身上,他和崇德上皇就成了一条线上的蚂蚱。在占领白河北殿后,崇德上皇立刻派左京大夫藤原教长去说服源为义加入。源为义自知不是对手,犹豫不决,但藤原教长用所谓的“勤王”说动了他,他率领儿子源赖贤、源为朝等加入了崇德上皇一方,同时加入的还有与平忠盛、平清盛父子不和的平忠盛之弟平忠正等人,整体实力显然不如得到伊势平氏和关东源氏两大武士集团支持的后白河天皇。
  源为朝像既然兵力占弱势,崇德上皇唯一的可胜之机就是先发制人。七月十日,双方大军隔着京都附近的贺茂川对峙。后白河天皇一方以东三条殿为本阵,天皇本人居于高松殿;崇德上皇以白河北殿为本阵。无论是崇德上皇还是藤原赖长都不懂军事,他们对局势和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一无所知。源为义久经沙场,首先看出了其中的危险,他建议藤原赖长避敌锋芒,率领军队离开目前无险可守的京都白河北殿,迁往宇治,在途中切断宇治桥梁据险而守,再不敌就迁移到关东去,依托源氏在关东的势力和关东的险要地势把战役拖成持久对抗,这样就能找到有利战机徐图进取。但藤原赖长立刻否决了这个建议,他书生气十足地表示崇德上皇是鸟羽上皇的嫡子,本应继承皇位,后白河天皇的夺位已经引起“人神共愤”,此时不讨,更待何时。源为义悻悻而退,“镇西八郎”源为朝又提出了另一个意见:用他在九州一带惯用的作战方式,夜袭敌人防御空虚的高松殿,顺风放火,捉拿后白河天皇以为人质,如果源义朝来援,就击败他,迫使敌人放弃抵抗。但藤原赖长又一句话否决了他:“这是年轻人不知轻重的话,今天我们是两帝争位,哪是你们私下乱斗那样儿戏的事情?夜袭这种小儿科的伎俩怎么可以用在那么严肃的事情上?何况南都的僧兵明天就会来支援我们,夜袭没有必要!”源为朝暴怒而退,他私下告诉旁人说:“军旅之事,跟朝廷之事完全是两回事,现在我们这里却是外行领导内行。我们不夜袭他们,我哥哥源义朝肯定会来夜袭我们,不用等明天,今天晚上我们就统统完蛋!”显然,他心里早就把迂腐的藤原赖长问候到祖宗十八代。
  源为朝的“乌鸦嘴”果然十分灵验,后白河天皇那边也在同一时间招集军事会议,源义朝果然在会上提出了趁敌立足未稳,抢先夜袭的意见,藤原忠通和他的弟弟一样迂腐,闻言也不甚赞同,但见多识广的信西和尚却极力赞同,后白河天皇也决定支持这一行动,并给予源义朝升殿资格以激励他。十一日天色未亮,源义朝率精锐二百,会合平清盛、足利义康分兵三路一起袭往白河北殿,源为朝闻讯大怒:“果然被我说中!”他操弓上马,奋勇抵抗。平清盛的部下伊藤景纲及其两个儿子忠清、忠直前来应战,源为朝大喝一声:“平清盛都不是我的对手,况且是你们!”他引弓搭箭,一箭就把伊藤忠直胸前射出一个洞,箭矢穿胸而过以后,余力不绝,射进了伊藤忠清的铠甲里,平家全军震惊,平清盛眼见不敌,率军退却。源为朝转身来对付哥哥源义朝,源义朝此时正带着军队冲来,见源为朝迎面而来,他大喊一声:“我是奉旨而来,又是你的兄长,你敢以弟敌兄,天理难容,快快丢下弓箭投降!”源为朝反唇相讥:“向兄长放箭和向父亲动兵,哪个天谴比较重?”源义朝一时语塞,源为朝趁机攻击,箭无虚发,源义朝的军队节节败退。
  眼见大势不好,源义朝立刻向后白河天皇提出了第二个意见:火攻。在京都首善之地,这样大肆厮杀本来就已经是前无古人之事,无法无天的源义朝还要在繁华之地动用火攻,这更是骇人听闻,但后白河天皇居然同意了。源义朝从白河北殿西面的藤原家成宅院开始放火,顺风一路烧往白河北殿,昔日王侯之邸瞬间烧成了一片瓦砾场。崇德上皇和藤原赖长从白河北殿的东门仓皇逃走,上皇一方的军队瞬间涣散。在混战中,藤原赖长被一箭射中了额头,出血过多,死于逃亡途中。这名刚愎自用的藤原氏长者为他自己的无知付出了惨重代价。
  参与崇德上皇一方的武士也纷纷逃亡,平忠正见大势已去,和他的四个儿子平长盛、平忠纲、平正纲、平通盛一起向平清盛自首投降。源为义逃到关东,病重难行,落发为僧,向儿子源义朝自首。源为朝是上皇一方最勇猛的武士,力大难驯,他拒绝和父亲一起自首,逃到近江国坂田一地潜伏,试图东山再起,途中不幸得病,在洗澡的时候,被人侦知,武士源重贞率军队前来追捕,源为朝光着身子,手持一根木条,当场殴死数人,但最终双拳难敌四手,被源重贞捕获。其他上皇一方的重要武士也或被捕,或出首。
  流放后化为“怨灵”的崇德天皇
  (江户时代浮世绘师歌川国芳绘)在一场血腥的大战以后,继之而来的就是一场近乎疯狂的大屠杀。平清盛本来就与叔父平忠正不睦,这一次,他趁机公报私仇,接受了朝廷判决其叔父平忠正死刑的命令。七月二十八日,在京都六波罗,平清盛亲自监刑,处斩平忠正及其四子。有了平清盛这个“大义灭亲”的先例,源义朝也不得不举起屠刀了,他一度还为父亲源为义求情,但后白河天皇一口拒绝:“平清盛都能杀叔父,你为什么不能?”于是在七月三日,源义朝在船冈刑场大开杀戒,杀死亲父源为义和兄弟源赖贤、源赖仲、源为成、源为宗、源为仲等人,杀到天昏地暗,血流成河。“镇西八郎”源为朝是唯一一个逃脱死亡厄运的人,他被挑断了手筋脚筋,流放到伊豆大岛。他在那里养伤数年,又重振雄风,强夺伊豆诸岛,截留税收,不贡朝廷,于嘉应二年(1170)被伊豆介工藤茂光讨平,源为朝自戕而死,享年不过32岁。
  最后一个倒霉的家伙是争夺帝位失败的崇德上皇,这一次失败标志着他从此不会在政坛上有任何的话语权,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朝廷也不便对他采用死刑,因此他在仁和寺出家为僧,被后白河天皇流放到讚岐岛上。流放生涯中的崇德上皇每日以青灯古佛相伴,写经度日。在日本的神鬼传说中,极度怨恨的崇德上皇成为平安时代最后一位“怨灵”。在他去世以后,日本京都相继发生了两起大火灾,继之而来的是一场大饥荒和武士集团的殊死搏斗。这一切,都被认为是崇德上皇的“怨灵”所带来的灾难。他因此和早良亲王、菅原道真、平将门并为平安时代的四大“怨灵”。





上一本:中国历史风云录 下一本:罗马人的故事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幕府时代的作者是陈杰,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