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霸主的崛起: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2小马连环代表作
作者:小马连环 整理日期:2015-11-27 19:28:38
★《霸主的崛起: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2》是继《大国的崛起: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热销之后,小马连环推出的第二部春秋读本!一部比一部更精彩! ★文坛大家余世存、天下霸唱强烈推荐!并称赞其为“近30年*好看的长篇白话春秋通俗读本!”!不读春秋,莫谈历史,春秋的精彩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的。 ★我们正处在又一个春秋的时代,而今天大国玩的权利游戏,都是春秋玩剩下的;读史有智慧,读史悟人生!一本书让你轻松迷上春秋!当红历史人气作家小马连环耗时三年,精心创作,以生动有趣的风格打造内容一流、有趣有料的历史读本,**超值,完美超越同类书! ★《明朝那些事》后*值得一读的长篇历史白话文本。企业精英、行政人员、青年学子必读的经典之作! 强烈推荐阅读《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大国的游戏》 霸主的崛起: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2,看春秋霸主齐桓公如何上位! 霸主的崛起: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2,周王东迁,王室式微,又值原中原霸主郑庄公、齐僖公纷纷退出历史舞台。中原陷入无伯的境地。 在此背景下,外围夷族趁机发起对中原的猛烈攻击,一时之间,中原文化岌岌可危。危机关口,齐国士人管仲心怀强国匡天下的伟大抱负,辅助齐国国君齐桓公进行春秋史上第一次大改革。齐国大力发展商业,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一跃成为当时实力最为强劲的诸侯国。 霸主的崛起: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2,富国之后,齐桓公采用尊王攘夷的政策,北击山戎,南伐楚国,并通过召开诸侯大会的形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霸主的崛起: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2,齐桓公终成为春秋历史上第一个实至名归的霸主。在齐国的率领下,中原成功抵御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使本身文化得以保存。霸主的崛起: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2,一部比一部精彩!! 作者简介: 小马连环,原名蒋柳,天涯煮酒论坛知名文史作家,素以老道、通俗、幽默的文字讲述历史,文风诡异多变,平中见奇。著有《唐末刀锋汇》《隋唐不演义》《诸王的游戏》《大国的游戏: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等深受读者喜欢的作品。 目录: 第一章天降大任于斯人也....................................1 第二章太子党未必最靠谱....................................8 第三章史上第一场王位长跑赛.............................15 第四章天下之才..................................................23 第五章活臣,死臣!...........................................29 第六章王霸之道..................................................34 第七章战争的要义...............................................41 第八章富国之道..................................................51 第九章宋国之乱..................................................65 第十章北杏大会..................................................72 第十一章齐鲁胁盟....................................................76 第十二章最初的挑战.................................................82 第十三章新的楚王....................................................91 第十四章挺进中原....................................................98 第十五章反楚联盟....................................................105第 一章天降大任于斯人也....................................1第 二章太子党未必最靠谱....................................8第 三章史上第一场王位长跑赛.............................15第 四章天下之才..................................................23第 五章活臣,死臣!...........................................29第 六章王霸之道..................................................34第 七章战争的要义...............................................41第 八章富国之道..................................................51第 九章宋国之乱..................................................65第 十章北杏大会..................................................72第十一章齐鲁胁盟....................................................76第十二章最初的挑战.................................................82第十三章新的楚王....................................................91第十四章挺进中原....................................................98第十五章反楚联盟....................................................105第十六章楚魂...........................................................108第十七章郑厉公的反击.............................................114第十八章鲁庄公的努力.............................................123第十九章霸业进阶....................................................131第二十章平定鲁乱...............................................140第二十一章救卫大行动.............................................153第二十二章楚国复苏.................................................161第二十三章齐楚交锋.................................................168第二十四章郑国的异动.............................................176第二十五章以德服郑.................................................185第二十六章霸业的顶点.............................................191第二十七章齐桓公的野望..........................................194第二十八章疲于奔命的霸主......................................199第二十九章离别时刻.................................................205第三十章霸主之死...............................................214第三十一章宋襄公其人.............................................220第三十二章宋襄试霸.................................................227第三十三章开会很危险.............................................233第三十四章最后的努力.............................................241第一章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春秋末年,有一天,孔子跟学生纵论历史。学生们讨论起了二百年前的齐国宰相管仲。子路首先发问:“管仲曾经侍奉过齐国的公子纠,可公子纠死后,管仲没有殉死,他还算得上仁义吗?”孔子一向教导学生轻命重义。某年陈国的西门被楚国攻破,楚国侵略者指挥陈国投降的良民修缮城门。孔子乘车路过此地,示意子贡直接驾车过去。子贡提着缰绳问:“老师,你教过我们,碰到三个人就该下车,碰到两个人就该行礼,现在陈国城门这里人这么多而老师你不行礼,这是为什么?”孔子回答:“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笨,知道了却不反抗,这是不忠。抗争失败,却不殉死,这是懦弱。眼前这些修城门的人,哪里值得我行礼?”孔子通过这个故事教导学生:仁人志士,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生一世,关键时刻要舍得死。既然抗争失败却不殉死的属于懦弱,那管仲就是懦夫啊。他侍奉齐国公子纠失败了,却舍不得死,算什么仁人?孔子摇摇头:“当年管仲辅助桓公九合诸侯,没有一次是靠武力实现的。他这才叫仁呀(如其仁)。”停了一下,孔子生怕学生没记进去,加强语气重复了一遍:“这才叫仁呀!”(如其仁!)孔子的担忧是有根据的。子贡又发问:“管仲这个人不但不殉死,还效力于杀死自己主公的人,他怎么算得上仁者?!”孔子沉默了,子贡在班上最有钱,平时四处经商,能说会道,善于辩论。他很快抓住了老师的漏洞。管仲不但舍不得死,还效力仇人,他的行为跟服从楚国的陈国俘虏有什么区别?区别还是有的,但孔子被这学生气昏了,也不想讲道理了,气愤地甩出一句:“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子贡,你还是太年轻、太简单啊,当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到今天百姓还受其恩惠。要不是管老前辈,就是你们老师我,只怕也要当一个披头散发左衽(前襟向左掩)的野人了。哪能坐在这里跟你们讲礼仪?所以说管仲先生不能像普通的匹夫匹妇一样,跑到山沟里去自杀,使天下无人知道他的名字。在拯救孔老师免于为野人之前,孔老师口中的中原文化救世主——管仲却活得像一个野人。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据后人推断,他可能是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鲜的后人,如果这个推断是正确的话,那历史就太有趣了。管叔鲜在封地管为乱,正是被齐国的第一任国君姜尚平定的。数百年后,管叔鲜的后人却辅佐姜尚的后人称霸。虽然祖上也阔过,但到了管仲这一代,混得实在不怎么样,他的父亲管严生平事迹史书无载,连跑龙套都没混上,自然没办法让管仲有爹可拼。混着混着,管仲就混成了一位齐士。春秋时贵族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级。管仲已经混到了贵族的最后一级,再退步就要掉出贵族的行列,进入庶人队伍,不得不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事实上,管仲的确与人民群众打成了一片,尤其是与市场上的商人。管仲下海经商了。作为一名士,虽然没有正式的职位,也没有祖荫可以依靠,但好歹也是贵族子弟,跑去菜市场跟人讨价还价成何体统?但管仲还是坚定地进入商人这个行列,原因很简单——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天天跟着一班贵族子弟纵论天下,潇洒是潇洒,但回到家还是一样要饿肚子的。要么出去赚钱,要么待在家里饿死,管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他也不是一个人独闯商场,有一个朋友愿意与他合伙一起做生意。这个朋友叫鲍叔牙,姓姒,名叔牙,祖上也曾经是诸侯,到了鲍叔牙这一辈,也是处在士这个进步很难、退步很易的位置。据查,他跟管仲还是老乡,都是颍上人。既是老乡,又有相同的出身,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当他们第一次相互拱手为礼时,大概也没有想到他们的交往会成为后世的典范。这样伟大的友谊,据我所知,可能也就马克思、恩格斯可以与之相提并论了。虽然都是没落贵族的后人,但鲍叔牙比管仲还要强一点,他比较有钱,看到管仲家里揭不开锅,就邀请管仲一起出来做生意。鲍叔牙出钱,管仲出人,合伙经营,赚取利益,共同分配。主要经营活动由管仲负责。据记载,他们主要的经营地点在南阳,还不是在都市里,因为是小本经营,只好在南阳的城郊摆点小摊。这种流动摊贩不受政府保护,可能还有城管之类的人来清理,更别提行业竞争很激烈。管仲同志又可能因为是士人出身,天天摆着一副老子落难至此的臭脸,跟周边的小贩以及市场上的顾客关系搞得很不好,经常跟人打架,不是他揍人就是人揍他,据管仲后来自己回忆,还是自己被揍得多一些。搞到后来,管仲有点被治服了,经常发生自己的摊点被人霸占,或者有人拿了东西不给钱之类的情况(三辱于市)。生意做成这样,是投资人鲍叔牙没有想到的。让人感动的是,鲍叔牙从来没有因此埋怨管仲胆子小。鲍叔牙知道自己的这位合伙人并非久居商肆之人,他的才华,他的生命在等待着一个更宽广的舞台。管仲做生意不成功,投资人鲍叔牙只好亲自出场,考虑到管仲做生意的能力不太强,鲍叔牙让他在后面出谋划策。管仲感觉这个是自己的强项,也毫不客气地策划了数起商业案。搞了数回,鲍叔牙诚恳地对管仲说:“咱们还是老老实实回去摆摊吧。”史书没有记载管仲到底给鲍叔牙出了什么主意,综合起来看,大概是天晴卖雨伞,夏天卖棉袄之类的馊主意。管仲很不好意思,本想把平时所学运用到商业策划上来,没想到策划一个赔一个,他跟鲍叔牙道歉,表示一定吸取教训,早点想出赚钱的点子。看着本钱一点点变薄,鲍叔牙没有责怪管仲,反而安慰他,做生意就是这样的,有赚有赔,而且你出的主意都是不错的,只是形势突然有了变化而已。那就接着做生意吧,一回生二回熟,上了轨道总能赚钱的。可鲍叔牙渐渐发现,管仲这个人有点不上道。具体来说,就是爱贪小便宜。每次出去做生意,管仲都要找各种借口多分一些钱。颇有点干啥啥不行,拿啥啥不剩的气质。鲍叔牙每次都同意了管仲的分红方案。有时甚至主动提出让管仲拿大头。鲍叔牙并不是视金钱如粪土的土豪。可在别人提醒他管仲这个人不是厚道人时,他总是替管仲辩解——管仲不是贪,他家里穷又有老母要养,多拿一点也是为生活所迫。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管鲍合营,就是最纯真、最仁义的中国合伙人精神。如果决定与朋友创业,要么创业失败,朋友反目;要么创业成功,朋友反目。这是有着现实教训为基础的判断,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管仲可能有,但鲍叔牙再也没有了。在南阳经营了一段生意后,我个人估计是鲍叔牙的本钱也被管仲赔光。管仲对鲍叔牙说:“生意我看还是别做了,做下去希望不大,不如我们入伍去吧。”男儿大丈夫,功名只向马上取,岂可躬身商贾间。 时值齐襄公走出山东,迈向中原。齐国与鲁郑结成轴心国,四处征战,急需猛男加入。管仲跟鲍叔牙顺利入伍。两位都是士族,是春秋军队的重要招募对象,在诸侯看来,士平时经常参加狩猎这样的准军事活动,素质还是过硬的。而且士们受过礼仪的教育,有爱国心,有荣誉感,敢于打硬仗,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这显然不是管仲所具备的。管仲同志的身体条件大概还是差了一点,当年摆摊儿连城管都打不过,哪里上得了沙场。一开仗总是慢半拍。要是占上风,还能跟上大部队捞点战利品,要是形势不对,掉头撒腿就跑。关于逃跑,在春秋是有讲究的。我们知道,春秋主要是一群士在交战,换句话说,就是一群知识分子在战斗,知识分子的特点就是爱讲规矩,也称军礼。春秋的战场就有很多现代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规矩,比如不斩来使,打人家之前一定要打招呼(宣而后战),不设埋伏不搞偷袭(不以阻隘)等,其中,还有一条叫“不逐北”,就是说敌人要是逃跑了不能去追,非要追不可,那好,你追五十步,对方要是跑到一百步了,就不要追了,所以,逃跑五十步的可能是战术性撤退,逃跑一百步的才是真的逃跑,所以跑五十步的人是可以笑一百步的。当然,这些军礼都是先秦古老的规矩,春秋初期还有人遵守,到了后期,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讲规矩的越来越多,到了春秋末期,兵不厌诈的思想已经彻底取代军礼,以至到了战国时代,只有胜负,没有规矩。在齐国的战场上,管仲先生就是属于一跑就是百步开外的短跑高手。其速度让人望尘莫及,叹为观止。跑得多了(三战三走),大家都知道齐军里有个“管跑跑”,跟他在一起要特别小心。因为他一跑起来,连招呼都不打,常常把战友留给了敌军。这个倒霉的战友当然还是我们的鲍叔牙。好心人提醒鲍叔牙,小心你的这个老乡,别到时候被他坑了。鲍叔牙总是耐心地替管仲解释。管仲这个人不是胆小怕事,他之所以跑得快,是想着家里还有老母亲没有人奉养。因为随时准备着跑路,所以命虽然保住了,但也没立下什么功劳。管仲跟鲍叔牙就这样干了数年,最后还是以士的身份退伍了。做生意赔本,当兵不敢死,那只有去考公务员吧。 找了一些熟人,走了一些门路,管仲混进了齐国公务员的队伍。据他本人介绍,一开始,他当了一个养马的小官。起点跟无父无母的孙悟空一样低,每天与马粪打交道。这种工作,一旦孙猴子明白过来,都要掀下桌子,反下天庭,可管仲同志连猴子都不如呀,他连这个工作也没有保住,没干多久就被人炒了鱿鱼。人生豪迈,只好从头再来,紧接着,管仲又豪迈了数回,无一例外,被雇用方赶走了(三仕三逐)。三辱于市,三战三走,三仕三逐,挫折接踵而至,前途一片茫然。后人形容早期的管仲是郊野黑市一个无足轻重的商人,南阳一个潦倒穷困的无名小卒(鄙人之贾人,南阳之弊幽)。《说苑尊贤》说得更不客气:管仲故成阴之狗盗也,天下之庸夫也。狗盗、庸夫、弊幽、贾人、逃兵、底层公务员……这就是伟大政治家管仲至今为止取得的一系列光辉标签。这不是一个好的开端,但或许是一个正确的开端。孔子老师说:“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奋厉志之始于是乎哉?”没有困境,君就不成王,没有苦难,士的德行就无法彰显。困苦,正是奋发的开始!在马圈里流连时,在战场上逃跑时,在市场与人竞价逐利时,管仲的未来,管仲的理想,在别人看来,不过是一个笑话,但在管仲的内心,已经像出港的巨船,扬帆起航。在内心的远航中,他并不是孤帆一片。韩信流落街头,受胯下之辱时;司马迁蜷身囚室,受宫刑之苦时;姜尚手持牛刀,为人屠宰时;百里奚挥舞牛鞭,为人牧牛时……无数勇者都曾航行在这片历练之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