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街又称成贤街,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部,因街内有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孔庙和国子监而得名。国子监街东起雍和官大街,西至安定门内大街。北京国子监,又称“太学”或“国学”,它是元、明、清三朝太学旧址,是封建时代的*高学府,同时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和国家教育的管理机构。吴志友编著的《国子监街》图文并茂,通俗讲述了自元代以来国子监街沿线的历史变迁。 目录: 第一章综述 一、元、明时期的国子监街 二、清代的国子监街 三、现代的国子监街 第二章帝都太学——国子监 一、国子监的由来 1.历史回顾 2.元明清三代改扩建 3.国子监与科举制度 二、国子监的建筑 1.辟雍 2.门、厅、堂、亭 3.石刻 三、国子监的匾额 1.皇帝御书匾额第一章 综述 一、元、明时期的国子监街 二、清代的国子监街 三、现代的国子监街 第二章 帝都太学——国子监 一、国子监的由来 1.历史回顾 2.元明清三代改扩建 3.国子监与科举制度 二、国子监的建筑 1.辟雍 2.门、厅、堂、亭 3.石刻 三、国子监的匾额 1.皇帝御书匾额 2.辟雍大殿内匾额 3.科举文化匾额 四、皇帝讲学 1.临雍讲学 2.讲学内容 五、名人进士与释褐簪花礼 1.释褐簪花礼 2.名人进士 3.进士书画 六、国子监南学 1.南学的形成与发展 2.孙嘉淦对南学的贡献 第三章 皇城孔庙 一、孔庙的建筑 二、孔庙的匾额 三、进士题名碑及其他 四、皇家祭祀孔子 1.祭孔乐舞 2.祭孔祭器 第四章 国子监街其他文物 一、牌楼 二、集贤门、先师门 三、下马碑 四、韩公祠、火神庙 第五章 保护与规划 一、文物保护 二、文化活动 三、远景规划 参考资料 后记二、国子监的建筑1.辟雍辟雍一词源自于3000多年前的周代,中国*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曾多次出现。《诗经·大雅·灵台》:“於论鼓钟,於乐辟鹰。鼍鼓逢逢,蒙瞍奏公。”《诗经·大雅·文王有声》:“镐京辟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忝哉!考卜维王,宅是镐京。”“於乐辟鹿”“镐京辟廊”,辟鹿即辟雍,这是明言辟雍的。《诗经·大雅·灵台》描写了周王修建灵台,“於乐辟鹰”,在辟雍奏乐。《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赞颂文王迁都丰京,武王迁都镐京。郑玄笺释“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云:“武王于镐京行辟雍之礼,自四方来观者,皆感化其德,心无不归服。”辟雍是周天子行礼仪,宣教化的场所。《诗经》也有很多语句间接写辟雍的。《诗经·大雅。思齐》:“雍雍在宫,肃肃在庙。”《郑笺》:“宫谓辟雍宫也。”《诗经·周颂。 振鹭》:“振鹭于飞,于彼西雍。”《郑笺》:“白鸟集于西雍之泽。”言云集于辟雍之学士皆高洁之人也。《诗经》中的辟雍被描绘为一个四周为水环绕的场所,周天子及贵族在此钟鼓奏乐,和谐融洽。 在《礼记·王制》中明确提出辟雍为天子之学:“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日辟雍,诸侯日泮宫。”《白虎通·辟雍》解辟雍、泮宫云:“大学者,辟雍,乡射之宫。……天子立辟雍何?辟雍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以法天也。雍者,雍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辟之言积也,积天下之道德。雍之为言壅也,天下之仪则,故谓之辟雍也。……诸侯日泮宫者,半于天子宫也。明尊卑有差,所化少也。半者,象磺也。独南面礼仪之方有水耳,其余壅之言垣,宫名之别尊卑也。”这里对辟雍和泮宫做以详细解释:辟雍为天子之学,行礼乐、宣德化之地,圜水围绕形如圆璧,效法天圆;泮宫为诸侯之学,半水围绕形如玉璜。《白虎通》对辟雍、泮宫不仅描绘了外形,更表现了周代天子、诸侯之间的尊卑差异:天子之学为圜水,诸侯之学为半水。此种解释普遍为后世学者接受和认同。 近年来在陕西西安考古发掘出辟雍遗址,根据建筑形制以及遗址所在方位,考古学家推断它是西汉元始四年(4年)建造的辟雍。东汉光武中元元年(56年),在洛阳修建辟雍,行射礼。关于东汉辟雍的情况张衡在《东京赋》中有所描述:“春日载阳,合射辟雍。”“造舟清池,惟水侠袂,左制辟雍,右立灵台。”东汉辟雍仍然是行大射礼之处,根据周制,其建筑形式依然是四周为池泽,中间筑宫室。 1930年在洛阳县城外大东郊出土了《晋辟雍碑》,碑额题:“皇帝三临辟雍。”碑文云:“泰始三年十月,始行乡饮酒、乡射礼。六年正月,又奏行大射礼。其年十月,行乡饮酒礼。皇帝躬临幸之……”碑文记载晋武帝司马炎曾三临辟雍,皇太子司马衷两次来到辟雍,考察太学生,行乡饮酒礼、乡射礼、大射礼。碑阴还刻有随皇帝出行参加大礼官员400余人。 这块碑证明了在魏晋时期的洛阳,沿袭东汉辟雍旧制修建了辟雍,皇帝太子驾临辟雍。 宋徽宗崇宁年间,蔡亮建议,在京城开封南郊,修建辟雍。宋代王棣《燕翼诒谋录·卷五》:“徽宗创立辟鹰,增生徒共三千八百人。内上合生二百人,内合生六百人,教养于太学;外合生三千人,教养于辟鹰。”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立“三合法”。把太学分为外合、内合、上舍三等,生徒始入学为外合生,经考试后,**者升为内合生,再升为上合生。 宋徽宗时,“外合生三千人,教养于辟鹰”,辟雍发展成为太学的一部分。 国子监辟雍修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四十九年(1784年)竣工,是乾隆皇帝为登基50年“临雍讲学”(1785年)而建,也是**一座专供皇帝讲学而用的宫殿。辟雍大殿为重檐四角攒尖木构建筑,大殿长、宽各17.6米,面’积约310平方米,殿下以金砖墁地,坐落在圜水中央的石基上,屋面全部覆盖黄色琉璃瓦,四条屋脊向上汇集于镏金宝顶,金光闪闪,气势恢宏。上为团龙合玺井口式天花顶,中间无柱,抹角架梁。大殿四面通透,每面面阔三间十二隔扇,每间四扇,镶嵌在四根金柱之中。殿内正北上方横匾及两侧楹联为乾隆皇帝御书,南面和东侧匾额为道光、咸丰皇帝亲题。殿中设置的龙椅、五峰屏、御书案等皇家器具,都是乾隆帝“临雍讲学”时所有的设施。建筑外周建有檐廊,红色檐柱、廊柱多达数十根。 辟雍大殿四面环水,水上东南西北各建一座汉白玉石梁桥通达四方。俯瞰辟雍,浑成“天圆地方”之形。大殿为正方形,按古代帝王规制,辟雍共为九间,意寓九州井田合为一宇,故天子讲学位居中央。殿内金砖墁地,上为团龙合玺井口式天花,中间无柱,抹角架梁,既宽敞华贵且结构巧妙。 云龙彩绘辟雍匾额悬挂在大殿外屋檐下。辟雍匾额为八角形木制华带匾,四边框为五彩祥云透雕金色飞龙图案。磁青底金字楷书辟雍两个大字。匾额上边框三条龙,左右边框各两条,下边框为二龙戏珠,九条金龙穿梭在五彩祥云之中,逼真生动,栩栩如生。 这块匾额精美绝伦,华丽而典雅,庄重而大方,自有一番帝王气派!辟雍二字为乾隆皇帝御笔,原匾为满汉文,现在看到的匾额上只剩下汉字。同孔庙国子监其他处匾额一样,后来删去了满文。辟雍二字布局合理,疏朗大方,笔画刚柔相济。用笔灵活、道劲、沉重扎实,足见其书法功底。乾隆推崇赵孟烦和董其昌,仔细琢磨这两个字,兼有赵董之神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