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历史的经验


作者:史杰鹏     整理日期:2015-11-20 22:42:04

习近平强调: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本书精选了作者80多篇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作者对正史中记载的历史片段进行了精彩的阐释,以史为鉴,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使我们更加理性而从容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作者简介:
  史杰鹏,江西南昌人,文学博士,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出版有:《文景之治》《楚汉争霸》《刘邦传》《亭长小武》《婴齐传》《赌徒陈汤》《赤壁》《鹄奔亭》等作品。
  目录:
  壹中国人的奴性与卑微
  有关奴才的感想
  汉文化下的奴性基因
  潜规则和显规则
  负心多是读书人
  读书人丧失尊严的三个阶段
  中国人的卑贱
  告奸壹 中国人的奴性与卑微
  有关奴才的感想
  汉文化下的奴性基因
  潜规则和显规则
  负心多是读书人
  读书人丧失尊严的三个阶段
  中国人的卑贱
  告奸
  权力的快感
  感同身受和两种流氓
  所谓“不要学习鲁迅的文风”
  “腹诽”之法
  气节重不重要?
  复杂的人性
  智慧无关于权谋
  贰 历史并非是一次漫长的苦旅
  中国古代的田径健将
  从清渏园到颐和园
  文景之治
  如果鸦片战争发生在春秋时代
  笑谈“世家”
  秦汉时代的公务员
  古代的乡村
  学历史的用处
  为什么以前的天才总是早慧?
  秦代的骗子
  阴谋和鲜血
  绚丽之花膏于污血
  皇帝永远是对的
  游侠的道德准则
  荀子对秦国的观感
  一次野蛮拆迁
  长城仅仅是防备外敌的吗?
  叁 游走在文学与文化之间
  《狼图腾》的偏激
  《色戒》和胡兰成
  苏童早期小说中的拙笔
  库切的《青春》
  《学而时习之》:薛涌的《论语》研究
  古装剧与历史感
  从金庸小说到文学的题材限制
  强汉风骨和猛虎精神
  图书、动画片及其他
  以正确心态对待“国学”
  甲骨文和一岁小孩儿
  破碎的是人类自己,不是山河
  “容”字的文化内涵
  《战国策》的小说笔法
  文学的感染力
  为什么人会怕鬼
  王国维自杀之谜辨析
  群众的文化修养
  说话的修养
  肆 面对那些熟悉而陌生的传统
  独裁者的称呼
  从楚简看矛盾的楚平王
  自私的权利
  所谓“孝道”
  我的英雄观
  谈谈让座
  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
  把士兵投放到绝境
  前辈的经验
  每天阅读一小时
  什么是故乡
  为何下雪前天是红彤彤的
  贵族的脾气
  伍 他们的世界你永远不懂
  大师的偏激
  孙中山的建都理想
  贵族化写作的鲁迅
  吴承仕其人
  呐喊与天真
  王国维与鱼藻轩
  商鞅才是最伟大的军事家
  理解胡亥这样的君主
  特立独行的先縠
  阿金的翻版
  萧颖士的粉丝
  朱温的涵养
  我来代董仲舒对策
  就是刘备这样的英雄太多了
  华元的问题到底在哪儿?
  不爱江山爱道德的鲁隐公
  一个名叫贾坚的汉奸
  这个皇帝心理不健康
  理论家和实干家
  壹 中国人的奴性与卑微
  有关奴才的感想
  也许是因为两千年的文化影响,不少中国人见了领导都怕得要死,从来不敢对着干。但在一种情况下有例外,就是假装给领导提意见的时候。
  比如,一个下属生气对领导说:“首长,我要给您提意见了。您每天废寝忘食,工作到深夜,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民族,为了国家,希望您能听从群众的意见,立刻改正。”领导就会风趣地说:“小鬼,你管得可宽哦。”燃起一根烟,在蓝色的烟雾中,又陷入了沉思,为十几亿百姓操起心来。这种温暖的画面,就此铭刻在我心中。
  很多中国人真没觉得这是溜须,后来见多了世事,才悚然一惊,意识到这温暖后面的虚伪可怕,又不知道该敬佩还是厌恶,在某些方面,中国人真是太有创造力了,连溜须竟然能溜得这么有技巧,简直达到了文学的高度。
  其实如果书读多了就会明白这种溜须根本不算什么。真正文学性的溜须,在中国文学史上其实屡见不鲜,远比上面举的例子典雅,典雅到了你根本不知道这是不是溜须,甚至即使知道,也禁不住会喜爱它,吟诵它。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且不去说它,毕竟古代文人在抒发志向时,把君主比作尧舜,没有什么新鲜之处。我最佩服的,倒是辛弃疾的一首词。
  那首词赫赫有名,几乎所有的诗词选都不会将之漏掉,词牌名为《破阵子》,全文是这么写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凡是读过它的人,都会由衷赞叹它的好,雄浑壮丽,把词这种本来只适合抒发婉约情怀的文体,彻底扭转了面貌。记得自己当初一见非常惊艳,爱不释手,尤其读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两句,未尝不为之倾倒,怅然久之,觉得猥琐庸常的人生似乎也变得巍峨伟岸,但从未去思考,它何以能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或许也用不着去思考,文学艺术这东西,从来就很诡异,是语言难以描述的。
  然而有一天,再一次从脑海里浮现这首词,不知怎的,我却忽然顿悟了:盖以今日文明社会的眼光观之,像辛弃疾这样做奴才能做得如此豪迈,无一丝卑下之气,古今中外,只怕非常罕见。文学,从来不会因为思想和内容的不堪而掩盖它的光芒。《洛丽塔》写的不过是一个中年男人馋涎小萝莉的故事,因其文笔幽微细腻,卒成千古名著;同样,辛弃疾这词写的不过一个中年男人要为主子披肝沥胆的情怀,因其文笔雄浑壮丽,而让我心旌摇摇,竟忘了用批判的眼光观之,文学之蛊惑人心,大矣哉!
  由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唯命是从其实是要有才华的,没有才华,效果会适得其反。前几天听一老乡说,他认识一银行分行长,某日一起吃饭,分行长突发烟瘾,摸出一根烟叼在嘴里,还没来得及点火,突然斜刺里一人窜出,点头哈腰,手里的打火机已经伸到分行长面前。但着急之下一时打不着,竟然“扑通”一声跪下,似乎想请自己熏天的奴性气焰帮忙。该分行长大吃一惊,脸本能往旁一扭,唯恐被那气焰灼伤。说实在的,这样当奴才,就太没水平了。要知道,我们大部分人虽然还有奴性思维,但如此赤裸裸展示出来,除了某些口味特重的,一般的上司真未必受得了。
  中国古代的文化宝库里,迸发着无数文奴的才华之光,在一个万马齐喑的时代,不但无才士,亦无才盗、才偷,甚至才奴。为了鼓励奴才们都能像辛弃疾那样,为文化宝库添砖加瓦,我建议,应该把各种字典里“奴才”的“才”和“才华”的“才”归为一个义项,今后没有才华的人,就不配称奴才,只能称奴隶。
  汉文化下的奴性基因
  虽然不少中国人对古典汉语文学作品有着无比的热爱,虽然汉字几十年来一直伴随着绝大多数中国人成长,虽然除了现代汉字外,我本人还对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情有独钟,但有时我仍会觉得钱玄同当年说的话有一点道理:“汉字不灭,国家必亡。”因为比起有尊严的生活来说,能阅读古书确实不那么重要。古书可以留给学者们去探究,就像西方学者们探究古埃及的象形文字那样。因为古书和文化传统中实在有太多太多的奴性因子,中国人读着读着,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被它腐蚀、奴化了。鲁迅说,青年人最好少读或者不读中国书,就是这个道理。像鲁迅这样嗜好古书的人如此号召当然没关系,他身上早就有了解毒基因,就像摘掉河豚的胆,河豚之味美不可言一样。撇去古籍中的奴性思想,唐诗宋词的很多篇章也称得上昭哲璀璨,光耀宇宙!
  例如阅读《水经注》的时候,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就是,作者常常写到水边城邑以及墓冢中的那些碑刻,大多是一些达官贵人给自己写的墓志铭,吹捧自己的功绩。也有不少是他们的属吏集体写的,甚至当地百姓写的。碑文语言一概奴性十足,将墓主吹捧到了天上。我以为这种奴性文章该随着社会的更新消亡了,但一则消息完全打碎了我的幻想:
  河南登封市一农民牵头为市委书记立了一块“功德碑”,这位农民四十岁,是登封市东金店乡刘庄村村民,除了务农,他平时在登封市内收废品。5年前的一天上午,他收完废品在路边休息时,看到两个骑自行车的人停在路边指指点点。他询问路人得知其中一人是市委书记张学军,这让他对市委书记印象很好。2005年3月,他和一群在收废品时认识的环卫工人、小商贩和修理工闲聊时,有人提议说:“张书记在登封干得不错,咱给他立个碑吧。”这话说出来后,不少人赞同,但并没有人真的行动,他却暗暗记在了心间并当起了牵头人。在他的强烈提议下,大家开始凑钱。7月11日,“功德碑”建成,刘庄村村民在这里举行了“功德碑”的揭碑仪式。当地村民说,这块石碑高3米,“功德碑”正面通黑,碑文描金,共176字:“张书记主政登封以来,功德无量。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北京奥运举办之际,敬立石碑颂扬……”“功德碑”落款是“东金店乡全体干群”。还好,那位张书记自己觉得不好意思,派登封市公安局组织民警会同东金店乡政府工作人员,将“功德碑”拆除。那农民却难以理解张书记派人拆碑的行为。事实上,自从“功德碑”被拆后,那农民就找过公安机关要求立案,还多次公开表示,要对张书记擅自派人拆碑的行为进行起诉。
  可以说,这位农民沉浸在自己庄严的奴性光辉中,快感如潮。碑被拆了,显然中断了他的快感,他怎能不难受?奇怪的是,这位奴性农民在这件事上显示了双重性,他竟想执起公民权利,去法院起诉自己为之立碑的人,因为后者剥夺了他奴性之乐,从这一点来看,农民的举措似乎又带有现代法治的影子。不过深入分析一下,仍不免让人摇头,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奴才的撒娇行径,就像很多下属喜欢装模作样对领导提意见一样:“首长啊,我想给您郑重提个意见,您怎么能熬夜加班,一点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呢?”
  或曰:这农民或许目不识丁,没有阅读文言文的文化程度,照样奴性十足,跟古书有啥关系呢?其实这样看问题有些简单化,虽然他不一定直接阅读古书,但古书中宣传的一些奴性行为方式已经成为全社会的“集体道德”,古代的文盲不也都知道“二十四孝”吗,立功德碑之类的文化糟粕,电视上清宫戏中所在多有,无疑对他有深刻的影响。
  





上一本:圈子段子之明代官员博弈实录 下一本:加拿大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历史的经验的作者是史杰鹏,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