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史


作者:史赫连勃勃大王     整理日期:2015-11-20 22:41:57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观察隋唐五代这一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向读者展示了四百年间中华帝国的无上光荣与血雨腥风,并阐释出历史进程中,“偶然性”和“英雄”个人相结合时所释放出的惊人能量。梦回唐朝,千年萦绕。诗歌的浸润,胡风的影响,音乐歌舞的盛行,书法艺术的臻至极盛,民俗生活的丰富多彩,多种宗教形态的繁兴,各种文明的输出与输入,在中华帝国的土地上生长成一个无比辉煌,无比强盛,无比光荣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盛世。八表九极,神韵悠扬,令人无限神往。
  由隋唐到五代,中华帝国从如日中天的盛世滑向极度衰弱的末世:反叛、杀戮、饥荒、瘟疫、欺骗、背叛、汗与血浸透了历史的书卷。混乱之中,无数双贪婪的眼睛凯觎着雕有九条金龙的无上宝座。乱哄哄你方战罢我登场之际,中华帝国的实际统治疆域极度萎缩,对燕云十六州的割弃,更为数百年后中原帝国的浩劫埋下了最大的一个伏笔。
  唐承隋制而发扬光大,至五代却乱之,本书深刻揭示了中华文明由盛而衰的内在逻辑。
  作者简介:
  赫连勃勃大王(梅毅),男,天津人,现居深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研究生毕业后,从事金融工作十余载,致力于资本市场研究工作。业余时间内,著有《生命的伤口》、《赫尔辛基的逃亡》、《表层》等多部中篇小说,并有“伪青春三步曲”《南方的日光机场》
  目录:
  总序言
  自序言:黄金时代的凋零——隋唐的极盛与五代的极衰
  那个姓“普六茹”的汉人——隋文帝杨坚隐忍弘博、沉独刻薄的一生
  样貌怪异的“奇”男了——杨怪的“蛰龙”岁月
  猙狞毕现的大丞相——杨坚“辅政”的过程
  混壹南北的大功—隋文帝灭陈的大业
  文治武功四方宾服——隋文帝的功绩
  精明不到黄泉界——杨坚晚平最大的失误:废嫡与立储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隋炀帝杨广的功业与可悲下场
  罪在当时功用千秋——大运河的开凿
  南证林邑北过突厥——好大喜功的雄心帝王
  三证高丽盗贼蜂起——隋朝灭亡的前奏
  江都变起死于匹夫——隋炀帝的最后岁月
  时来天地皆同力——李渊唐朝的建立
  倜傥豁达任情真率——太原起义前的李渊总序言
  自序言:黄金时代的凋零——隋唐的极盛与五代的极衰
  那个姓“普六茹”的汉人——隋文帝杨坚隐忍弘博、沉独刻薄的一生
  样貌怪异的“奇”男了——杨怪的“蛰龙”岁月
  猙狞毕现的大丞相——杨坚“辅政”的过程
  混壹南北的大功—隋文帝灭陈的大业
  文治武功四方宾服——隋文帝的功绩
  精明不到黄泉界——杨坚晚平最大的失误:废嫡与立储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隋炀帝杨广的功业与可悲下场
  罪在当时功用千秋——大运河的开凿
  南证林邑北过突厥——好大喜功的雄心帝王
  三证高丽盗贼蜂起——隋朝灭亡的前奏
  江都变起死于匹夫——隋炀帝的最后岁月
  时来天地皆同力——李渊唐朝的建立
  倜傥豁达任情真率——太原起义前的李渊
  反经合义炒尽机权——太原起义后的李渊
  拾取天下治端拱而治——李渊唐朝的建立
  英雄乱世争从龙——光辉大唐的开国功臣元勋们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长孙无忌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贤辅谋深遭逢明生——莱公杜如晦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征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士廉
  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宋公萧瑀
  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萧瑀
  临危不慎真正将军——褒公段志玄
  开国猛将入京首功——夔公刘弘基
  隋室贵臣唐朝义夫——蒋公屈突通
  参预谋略秦府能臣——郧国公殷开山
  驸马英雄临危不惧——谯公柴绍
  太原从龙晚节不终——邳公长孙顺德
  出身寒贱外恭内诡——郧公张亮
  摧凶克敌恃宠矜功——陈公侯君集
  助定奇策英年早逝——郯公张公谨
  骁勇虎臣义气将军——卢公程知节
  德行淳备良谏纯臣——永兴公虞世南
  高祖旧臣举义殊功——渝公刘政会
  忠纯不贰心存唐朝——莒公唐俭
  国家长城义名天下——英公李勣
  马槊英雄勇武绝伦——胡公秦叔宝
  谄谀求荣篡逆奸雄——王世充
  仁德盖世天命不及——窦建德
  一时人雄命亡突厥——刘武周
  乡里泼皮称王一方——刘黑闼
  义结金兰富贵成隙——杜伏威与辅公柘
  食人恶魔乱世狂贼——朱粲
  千年灭倭第一战——唐高宗龙朔三年白江之役
  半岛也三国——高丽、百济、新罗与唐朝的关系
  倭奴自送死——百济的“复国”活动
  嗜血的妇人——女皇武则天的杀戮一生
  茅庐初出——武才人与太宗、高宗的父子“情缘”
  “二圣”在朝——唐高宗时代的其正“皇帝”
  变唐为周——真正过了“皇帝瘾”的女性第一人
  高寿遗祸——武则天的晚丰
  天潢贵胄横空出世——李隆基光艳绝伦的青年时代
  倒霉一辈子的绿帽皇帝——唐中宗李显
  仁懦迟疑的过渡帝王——唐睿宗
  英武明决的盛世帝王——唐玄宗
  九重城阙烟尘生——“安史之乱”前后的大唐帝国将军们
  时兮命兮自折栋梁——倒霉透顶的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三大将
  临危救难再构国家——唐朝中兴大将李光弼、郭子仪、颜果卿、张巡
  力挽狂澜殊死报唐——中兴大将之李光弼
  完名高节福禄寿全——中兴大将之郭子仪
  生死度外求仁得仁——“安史之乱”中的忠烈义士颜杲卿
  见危致命万世丈夫——“安史之乱”中的忠烈将军张巡
  善始无终反噬国家——“安史之乱”中的另类大将仆固怀恩
  负恩逆胡罪大恶极——“安史之乱”的恶首之一安禄山
  恶贯满盈叛逆本性——“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二史思明
  乱世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唐朝“藩镇割据”大戏的上演
  跳梁弄乱第一人——田承嗣
  太监坏事葱大祸——李宝臣的“玩寇”之举
  既成事实的割据——藩镇的成型
  被部将狼狈驱逐的“忠臣”
  不合时宜的冒动——唐德宗的“削藩”
  自以为是的举措一以藩治藩
  唐军忽然而就的“胜利”——王武俊的起事
  赏罚不均造恶果——王武俊、朱滔的节夕卜生枝
  群雄拒唐的纷乱——“四王”加一李
  腹心几溃的大难——京城泾原军士的叛乱
  “隐龙”破囚而出——朱的上台
  板荡识忠臣——奉天保卫战
  否极泰来的好消息——王武俊、朱滔的暗中分裂
  鱼死网破的决斗——血战奉天城
  并非突然的变故——李怀光因怨欲叛
  难兄难弟“窝里反”——藩镇之间的猜忌
  怨多成叛——魏博田悦的被杀及其余波
  反目成仇的“朋友”——王武俊对朱滔的进攻
  重造社稷立奇功——李晟收复长安
  伪龙日——朱此的最后结局
  昔日忠臣的穷途路——李怀光下场
  夕阳无限好——元和君臣的削藩大计
  元和天子初发威——平定西川
  师出镇海又一功——擒斩李铸
  群狼俯首甘称臣——河北成德、魏博二镇的“归顺”
  平灭彰义立奇功——李雪夜入蔡州
  端取淄青十二州——李师道的最后下场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元和天子的“暴崩”结局
  不光荣的“革命”——“甘露之变”后的晚唐政治
  置易帝王掌中轻——中晚唐的宦官乱政
  血雨腥风意悠悠——“甘露之变”后几位诗人的反应
  乘时运智也立功——李德裕的“会昌之政”
  矫枉过正行“灭佛”——武宗君臣兴道毁佛始末
  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之乱
  少年帝王手中的老大帝国——唐僖宗的荒嬉与时政的糜烂
  盐贩子纵横天下的“长征”——黄巢势力的作大与唐朝内部势力的内斗
  唐僖宗重走玄宗路——长安的陷落以及黄巢的“盛极而衰”
  四海滔滔的鼎沸局面——黄巢灭亡前后的混乱局势
  贱民朱三也天子——唐朝的灭亡及五代“季世”的肇始
  谋而少断躁终至祸——无力回天的唐昭宗
  阴狠猜忌乱伦灭性——贱民为帝的梁太祖
  认得胡儿做“父皇”——“汉奸”石敬瑭的悲喜剧
  残唐五代的戏剧性历史
  乱世播迁中的石敬瑭
  割送燕云十六州的耻辱及后果
  “儿皇帝”崩后的身后事
  相矣诸人的悲喜剧下场
  血火总破温柔乡——前蜀末帝王衍与后蜀末帝孟昶
  前蜀末帝王衍
  后蜀末帝孟昶
  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五代后周两代帝王的经营
  五代后汉的混乱局面与郭威的上台
  郭威代汉为周的迅捷过程
  后周王朝的新气象
  神武雄略的周世宗柴荣
  周世宗的西进与南征
  跋:虚无历史中的珍宝——刻骨的回忆和目眩神迷的爱情那个姓“普六茹”的汉人——隋文帝杨坚隐忍弘博、沉猜刻薄的一生
  乍看本文题目,肯定不少人会立刻联想起中国当代“先锋”小说一个伪命题式的开场白:“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很有故弄玄虚之感。
  当然,“大师”总有道理,就像鲁迅之文——“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如果现在有哪个小学生写下如此文字,必会被老师揪着耳朵痛骂:“你有病吧,这么百无聊赖、心不在焉!”但出于大师之笔,赘文废话,自然也飘然物外,立意深远,非常人所能及,成为小说修辞学津津乐道的“话题”。
  至于那个姓“普六茹”的汉人,绝非是模仿“先锋”小说家的故作深沉。宇文泰主掌西魏国事,大将杨忠(即后来隋文帝杨坚的老爸)出力甚多,东征西杀,血染战袍,被魏恭帝“赐姓普六茹氏”,所以,大名鼎鼎的隋文帝杨坚,最早的名字就叫普六茹坚。
  如此不伦不类的姓氏,还要追溯一下西魏的权臣、北周的开国主周文帝宇文泰(同曹操一样,宇文泰是死后儿子称帝被追封的皇帝)。
  北魏孝文帝改胡姓为汉姓,鲜卑化的匈奴种宇文泰一反其道,在崇慕儒化之余,他为了在乱世保持军队的战斗力,不得不对汉族兵将进行“胡化”。他模拟鲜卑最初的军事部落组织,改汉姓为鲜卑姓。
  当然,宇文泰的“胡化”并非本质上的“反动”,西魏(北周)境内胡汉关系并不像北齐那样水火不容(鲜卑人欺凌汉人),而是相互间比较融洽。
  杨坚(普六茹坚)不仅最初姓氏奇怪,小名也怪,叫什么“那罗延”,其鲜卑原意“金刚不坏”,源于梵语。杨坚十三岁前在寺庙长大,小名由抚养他的女尼智仙所取。
  样貌怪异的“奇”男子——杨坚的“蛰龙”岁月
  《隋书·文帝纪》中,有这样的记载:“皇妣吕氏……生高祖(杨坚)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纹在手日‘王’……”——这些鬼话不用详释,肯定是史家为显示帝王神奇而做的荒诞不经的“编排”,犹如号称杨坚是汉朝太尉杨震第N代孙一样,纯属胡说八道。
  杨坚六世祖杨元寿,不过是北魏武川镇军户,“又红又专”说得上,贵族血缘丁点也没有。而且,大脑门上五条肉柱子贯人头顶,棱棱角角,恰似动画片中的东海龙王,如果以玩乐的眼光看电视看电影,可能觉得这种“尊容”好玩,真人长成这种样子,让人不吓死也得腻歪死!
  观唐初阎立本所绘《历代帝王图》,杨坚的相貌庄重、威严,画家笔下肯定有“溢美”。但画家所处时代,乃隋亡不久,杨坚的样子应该有五六成可信,也不见他大脑瓜子上有五根肉柱棱起。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杨坚此人相貌堂堂,定有让人过目不忘之处。他性格沉深严重,不好与人狎昵,属于不怒自威那种人物。
  由于其父杨忠有大功于国,杨坚十五岁就获封成纪县公,十六岁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
  当时,宇文泰见到老战友这位风华正茂的儿子,不禁大相叹异:“此儿风骨,不似代地北人。”
  讲起北周,还要简述一下西魏的历史。
  北魏孝武帝被高欢所逼,逃至宇文泰处,也称魏,至此,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宇文泰所掌握的魏,史称西魏。
  孝武帝至长安后不久,即与权臣宇文泰发生龃龉,被毒酒毒死,时年二十五。
  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后,立孝文帝孙子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文帝。文帝在位十七年,安死于宫,时年四十五。虽身为皇帝,元宝炬完全是个幌子,大权尽在宇文泰之手。正因为他听话,所以一直让他在帝座上待着。
  文帝死,宇文泰立太子元钦为帝,是为西魏废帝。元钦只当了三年皇帝,便被宇文泰废掉,转立文帝第四子元廓为帝,是为西魏恭帝。恭帝也只当了三年摆设,公元556年,字文泰病死后,其堂侄宇文护拥立字文泰第三子宇文觉建立周朝,史称北周。西魏恭帝不久就被毒死。
  三十余年中,西魏的皇帝虽姓元,其实真正的皇帝是宇文泰。
  宇文泰不仅大大增扩了西魏的国土,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他于公元535年建立了府兵制,并仿鲜卑旧制,将所统兵马分为八部,各设“柱国大将军”,称为“八柱国”,府兵是职业军人,专门编为军籍,只作军事用途,不从事屯垦生产。(周武帝时,府兵制又走向“兵农合一”。)
  宇文护拥立宇文泰第三子宇文觉为帝后,皇族此次改姓宇文了。宇文觉虽然才十五六岁年纪,但本性刚果,想干掉飞扬跋扈的堂兄宇文护。宇文护先下手为强,废掉宇文觉后,把这位不听话的孩子弄死。其后,他拥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帝,是为北周明帝。干坏事一干起来就收不住手,不久,宇文护嫌这位“宽明仁厚”的堂弟太“聪明”,就派人在食物中下毒,再把这位堂弟皇帝送上西天。挑来挑去,宇文护把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推上帝位。
  北周武帝宇文邕,可称是神武过人,沉毅有智,莫测高深。当皇帝十九年间,他先是韬光养晦,族灭权臣宇文护。而后亲掌万机,平灭北齐高氏。
  这位勇武皇帝,一直崇尚节俭,平时身穿布袍,寝布被,全身上下没有金银宝玉装饰,同时对于那些雕文刻镂的宫室,锦绣衣物,全都一概禁止。前朝宫殿有恢弘华绮的装饰,他严命撤毁,改为土阶数尺,务为俭朴。
  在开土扩边的战争中,这位周武帝劳谦接下,自强不息,打仗时步行山谷危涧,履涉勤苦,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周武帝自己却甘之如饴。行军时见有兵士光脚走路,周武帝甚至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小兵穿上。与敌对阵之时,他皆亲冒矢石,一马当先,多次差点以帝王之尊身陷死阵。破北齐以后,他降服突厥,进攻南朝,从当时周朝的气势来看,一两年时间内,天下一统很快就要成为事实。
  然而,天妒英才,不假予年,宇文邕北伐路上忽遇暴疾,死在兵车之上,终年才三十六岁。遗诏,太子宇文赟袭统大宝。
  恰恰是这位不到二十岁的儿子,史书上所称的“周天元”、周宣帝,袭位后两年多时间,把武帝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大好河山折腾得烟雾四罩,民不聊生,言所难言!
  周宣帝宇文赟做皇帝两年多,估计是游戏过度,纵酒荒淫,加上寒热不节,在回宫游玩后不久就重病不起,几天后,这位荒唐加荒诞的帝王撒手西归,亡年二十二岁。
  宫内上下一片混乱之际,又是一朝孤儿寡母惶惶不知所以。
  年仅八岁的皇长子宇文衍虽然为帝,但只是一个摆设。宇文赞的宠臣郑译矫诏,以杨坚入朝辅政。此时的天元皇后杨氏,高兴自己父亲掌握权柄,以免他姓权臣或皇族中野心大的人篡位。
  从前,在周武帝时,聘杨坚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所以杨坚一下子就能从贵臣荣升为“国戚”。当时的武帝五弟齐王宇文宪就对皇帝哥哥讲:“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此人终非久居人下之辈,请早除为上。”周武帝对自己这位亲家翁多有回护,表示说:“看他的相貌,作上将可以了,没有什么特异。”不久,武帝亲近大臣王轨密奏:“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
  周武帝很不高兴,沉吟久之,无可奈何地表示:“假若天命有在,又能拿他怎样!”
  消息传出,杨坚大惧,深自晦匿,他一改平素满脸戾气,韬光养晦,开始毕恭毕敬装懦夫。
  周宣帝即位,马上下诏封杨坚这位国丈为大司马,拜上柱国。每次出外巡幸,都派他留守京城或者担当护卫军统领。可见,刚当皇帝之时,小伙子对老丈人可谓信任到家。
  身为国丈,杨坚有阵子还真冒出一腔忠勇,想当个响当当的“忠臣”,劝谏女婿废除已经实施的恶法《刑经圣制》。由此,惹起小伙子好大不高兴。
  当时,周宣帝立四美人为皇后,各家争宠,相互毁谮,都想把杨丽华从正皇后的位子上搬下来自己坐上去。为此,谣言四起,宣帝的美人及其家属纷纷进言说杨坚有“不臣之心”,激得周宣帝多次对杨皇后高骂:“朕一定要族灭你们杨家!”
  当然,捕风捉影的事也当不得真,说归说,周宣帝并没有真想把老丈人干掉。最危险的一次,是周宣帝喝得稍高,忽然想起杨坚有“反嫌”,派人召杨坚人宫,对左右卫士讲:“如果杨坚入宫后神色惊惶,马上就杀掉他。”
  毕竟见过大场面,杨坚入宫后,行礼趋拜,一如平日。他神色自若,装得逼真,周宣帝只能不了了之。
  狰狞毕现的大丞相——杨坚“辅政”的过程
  周宣帝撒手西归,按理讲,再怎么轮也轮不到杨坚这个外戚老丈人入宫“辅政”。引狼人室的关键的人物,正是周宣帝宇文小伙的两个宠臣刘昉和郑译。
  刘昉生性轻狡,周宣帝在东宫当太子时,他就已经在其身边“侍读”。宣帝即位后,刘肪因为会说话,大得皇帝欢心,出入宫掖,宠贯一时,得授大都督,又迁小御正。由此,可想见刘昉的玩乐弹唱功夫肯定不简单,他能使周宣帝白天黑夜不能离开自己。
  周宣帝弥留之际,只宣召刘昉和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人内宫,准备托付后事。两人趋至床前,小伙子已经说不出话,不停地翻白眼倒气。刘昉为自身计,眼见周宣帝的儿子周静帝宇文阐(初名为衍)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不足以当自己日后富贵荣华的大托儿,就与郑译密谋,准备把杨坚推出前台。
  郑译也是人精。此人的爷爷、父亲都做过北魏、西魏太常、司空一级的大官,典型的高干子弟。郑译本人,颇有学识,兼知音律,善骑射,可以讲是文武全才的坏人。他也是周宣帝东宫旧人,曾任太子宫尹,因常常与当时当太子的宇文小伙欢歌狎饮,曾被周武帝除名为民。
  周宣帝自己登上皇位,自然马上把这位鬼鬼老友召回宫中,顿时超拜他为开府、内史下大夫、封归昌县公,委以朝政。
  一次,郑译擅自把修建皇宫的奇异木材偷运回家,自修府第,为人告发,周宣帝一怒之下又把他削职为民。小人心气相通,刘昉多次为郑译求情,宇文小伙子也少不了这位陪吃陪喝陪玩的老哥们,不久就把他召回,顾待如初,委以内廷重任。
  郑译和杨坚关系也不一般,两人曾经是同学,古人迷信,他见杨坚相貌非俗,一直倾心相结。杨坚知道女婿周宣帝对自己渐有疑忌诛除之心后,不停送钱送物拼老命巴结郑译,并在皇宫的胡同中相求道:“您知道我一直想出藩外任,希望您给我留个心,有机会能让皇上派我出京。”
  杨坚想出京,无外乎是想逃离京城政治旋涡避祸。正好赶上周宣帝要出兵南伐陈国,让郑译主管此事。见机会来临,郑译就推荐杨坚为元帅,准备随自己一道前去平定江东。周宣帝当然言听计从,下诏以杨坚为扬州总管,准备兴兵。恰巧,诏下不久,周宣帝病重,杨坚便称自己忽然得了腿病,留在京城伺察形势。
  刘昉、郑译眼见周宣帝快咽气,密谋之后,宣杨坚入宫,把让他辅政的事情说出来。
  杨坚老奸巨猾,也是患得患失之辈,忙摆手“固辞”,称不敢当。刘防也急了,激言道:“公若为,速为之;不为,我自为也!”
  此时的杨坚,还没能从女婿周宣帝残暴的阴影下走出。入宫前,杨坚遇见算命的术士来和,还心惊肉跳地问:“我这一趟有灾吗?”可以想见这位半大老头内心的惊惶不安。
  思来想去,利大于弊,杨坚就答应刘、郑二人,自称受诏,居中侍疾。当天,周宣帝就一命归天。于是,刘昉、郑译矫诏,任命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即代理全国陆海空总司令。
  几个内臣草诏,唯独颜之仪不签字,厉声言道:“主上升遐(帝死为“升遐”),嗣子(静帝)冲幼,宫中大任,宜委宗室。赵王(宇文招,宇文泰之子)年纪最长,论亲论德,应受辅政重任。你们备受朝恩,应思尽忠报国,奈何今日以国家神器,授以外姓他人!”
  刘昉、郑译知道颜之仪人太倔直,不能够说服,索性“代替”他签署。诏下,宫廷诸卫禁兵认敕不认人,马上归统杨坚节度。
  一直心倾杨坚的御正下大夫李德林听说刘、郑二人要安排杨坚做大冢宰(类似人大委员长),郑译自己做大司马(国防部长),刘防想当小冢宰(类似现在的司法部长),连忙跑去见杨坚,出主意说:“杨公您应该作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最高军事首长),否则,无以号令大众。”
  杨坚深以为然。周宣帝大殡结束,诏旨一下,连刘昉、郑译都有些傻眼: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防为司马。这二人本来想与杨坚平起平坐,现在倒成了人家的僚属。
  不过,杨坚待二人甚厚,赏赐巨万,封刘防为黄国公,郑译为沛国公,出入都可以派甲士自卫,朝野倾瞩一时。时称二人为“刘昉牵前,郑译推后”,皆是杨坚成事的红人。
  周静帝即位后,其叔父汉王宇文赞以皇叔之尊人居禁中,常与杨坚同帐列坐,听览政事。
  刘防觉得这个宗室碍眼,就送上几个绝色美女,趁机对宇文赞说:“大王您乃先帝之弟,众望所归。少帝幼冲,岂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扰,您不如先回私第,等候佳音。待事宁之后,我们肯定会迎您入宫做天子,此乃万全之计。”
  宇文赞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好色少年,性识庸下,觉得刘昉好人好语,马上携美女、属官出宫,回王府等着天上掉大馅饼。
  由此,刘防、郑译二人自恃有大功于杨坚,得意扬扬,骄色横溢。此外,二人还有一个共性:贪财溺利。富商大贾,朝夕盈门,卖官鬻爵。
  杨坚本人,并无大功于国,又是最让人起“联想”的外戚,忽然大权在握,幼主在朝,外间自然不服。
  但杨坚总是先人一步。周宣帝刚死,杨坚已经矫诏征在外拥强兵坐重镇的宗室五王(赵、陈、越、代、滕五王,皆为宇文泰之子,是静帝叔祖辈)入京朝见。五王入见,才知道周宣帝已死,无奈之下,只得各返他们在京城的王府,伺机行事。
  但是,五王入笼,外间拥兵的周朝贵臣纷纷起兵,其中规模最大的有相州总管尉迟迥、青州总管尉迟勤、郧州总管司马消难(此人是小皇帝周静帝的老丈人)以及益州总管王谦。数十万大军,此起彼伏,四处响应。
  危急时刻,杨坚惊惧攻心,天天忘寝与食,想派心腹刘防与郑译出外监军平叛。但刘昉推说自己从未为将,郑译以母老为辞,皆推托不行,杨坚心中大为恼怒。
  情急之下,府司录高颖自告奋勇,李德林坚持岗位,杨坚大喜,定下心神,派遣韦孝宽、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等名将到各处策划、征讨。
  外间纷起,在京师的周室诸王也不闲着。愤惋之余,赵王宇文招就想设“鸿门宴”,伺机杀掉杨坚。
  一日,宇文招邀请杨坚到他的王府喝酒。杨坚当时因外乱未平,还不想和诸王翻脸,又怕被对方毒死,就自己带酒入赵王府。大家心阴面和,一起欢饮。
  ……





上一本:天朝大国的景象:西方地图中的中国 下一本:资治通鉴故事大全集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帝国的正午:隋唐五代的另类史的作者是史赫连勃勃大王,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