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擅长把历史变成故事说给大众听,他有着很很高明的讲故事的技巧。本书很好地体现了雷颐风格。本书由甲午战争发端,分析了清廷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由此展开,浓墨重彩描绘了自甲午战争至辛亥革命晚清最后十多年的历史画卷,围绕这一时段的事、人、社会的方方面面展开解读,最终梳理出了清王朝覆灭的内在逻辑。 作者简介: 雷颐,祖籍湖南长沙,1956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学毕业后,下乡数年,然后当兵,复员当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1985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5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研究员。其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著作:《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取静集》、《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雷颐自选集》、《经典与人文》、《图中日月》、《萨特》、《被延误的现代化》、《历史的进退》、《历史的裂缝》等。 目录: 一、“天朝”的最后崩溃 二、甲午战争与现代国家建构 三、一本书与甲午战争的失败 四、一座花园与甲午战争 五、白白浪费的巨额“学费” 六、结盟与破裂:政治风波中的洋务派与维新派 七、李鸿章的“思想错误”与“组织错误” 八、在“祖宗之法”背后 九、“废缠足”与“思想出丑” 十、霍布斯、洛克的中国回响 十一、西学东渐传统创新:中国红十字会的创立 十二、“小事勇”“大事怯”的张之洞 十三、东山再起李鸿章 十四、义和团的悲剧 十五、风口浪尖李鸿章一、“天朝”的最后崩溃 二、甲午战争与现代国家建构 三、一本书与甲午战争的失败 四、一座花园与甲午战争 五、白白浪费的巨额“学费” 六、结盟与破裂:政治风波中的洋务派与维新派 七、李鸿章的“思想错误”与“组织错误” 八、在“祖宗之法”背后 九、“废缠足”与“思想出丑” 十、霍布斯、洛克的中国回响 十一、西学东渐传统创新:中国红十字会的创立 十二、“小事勇”“大事怯”的张之洞 十三、东山再起李鸿章 十四、义和团的悲剧 十五、风口浪尖李鸿章 十六、风波险恶张之洞 十七、臣下都是替罪羊 十八、历史之结解不易 十九、《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与张之洞心态 二十、日俄战争与中国政治版图重刷 二一、新政与“公共空间”的扩展 二二、“改官制”划出清晰利益圈 二三、政坛更浊的地方改官制 二四、清廷“制造”革命党 二五、“严拿惩办”梁启超 二六、不及格的“宪法大纲”与“立宪权” 二七、立宪平台咨议局 二八、“诚感人心心乃归”:张之洞的最后时刻 二九、“官邪”与“民气” 三十、宋教仁的宪政思想 三一、梁启超、宋教仁与社会主义对接口 三二、“圣旨”去“圣” 三三、商人与政治:清末商人政治态度的变化 三四、清王朝的最后时刻 揆诸史实,清王朝的覆亡是一种总体性失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亨廷顿的说法:革命“最可能发生在曾经经历过某些社会和经济发展,而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又已落后于社会经济变化的社会。”一座花园与甲午战争 慈禧挪用巨额海军军费为自己修建颐和园并兴建“三海工程”(北海、中海、南海),是晚清政局腐朽透顶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在内忧外患不断、财政几濒破产、统治岌岌可危可说已到朝不保夕的险境之中,她竟能动用巨额军费为满足自己“颐养”、游乐之欲而大兴土木、修建奢华园林,且无人敢于劝阻,则不能不说大清王朝的“气数”将尽了。 一、为何独独“看中”海军不过,以慈禧的权柄独操、连皇帝都可玩弄于股掌上的“独尊”地位,从来是“朕即国家”、视举国为其私产,完全可以从各方各面拨钱为自己建园修海,为何独独“看中”创建伊始的海军、偏偏要动用海军军费?个中缘由,颇耐人寻味。 慈禧性喜享乐,曾几次想重修刚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但终因花费实在太巨且在恭亲王奕.、醇亲王奕譞及李鸿章等一批王公大臣或明或暗的联手反对下不了了之。此后,“修个花园”始终是她的一个“情结”。到了1877年冬,在慈禧的几次打压下奕.已经失势,奕譞却日渐得宠。或许是为了弥补当年曾经反对重修圆明园之“过”,使自己在慈禧面前更得宠幸,奕譞就想以在昆明湖边设机器局的名义为慈禧重建与圆明园一同被焚、原建于乾隆年间的清漪园,但也为人 所阻,未得实现。不过,奕譞此后却一直惦记着为太后“修园”邀宠。耿耿此心,将近十年。 1886年,慈禧借口即将结束垂帘听政,想建个花园以“颐养天年”,而这时早已主持军国大计、受命总理新成立不久的海军衙门事务的奕譞奉慈禧之命巡阅北洋海防时,赶忙上了《奏请复昆明湖水操旧制折》。原来当年乾隆皇帝以为母亲祝寿、兴修水利和操练水师之名,将京城西北的瓮山泊扩改为“昆明湖”,健锐营、外火器营曾在昆明湖进行水上操练。在昆明湖练水师当然是“形式”大于“内容”,颇有些皇家观赏、娱乐性质,所以此制后来便被废除。但据此,奕譞却在奏折中提出:“查健锐营、外火器营本有昆明湖水操之例,后经裁撤。相应请旨仍复旧制,改隶神经营,海军衙门会同经理。”他知道,要找出这样的“历史依据”更有合法性。 就在上奏当日,奕譞即奉接“依议”的慈禧懿旨。这样,一年前刚刚成立的海军衙门就负责起恢复在昆明湖“水操”“练兵”的旧制。名为“水操”,实为给太后修园。在昆明湖“水操”,皇上和皇太后自然要“幸临”,各种设施自然不能简陋,所以奕譞在另一份奏折中 “顺理成章”地写道:“因见沿湖一带殿宇亭台半就颓圯,若不稍加修葺,诚恐恭备阅操时难昭敬谨”,因此“拟将万寿山及广润灵雨祠旧有殿宇台榭并沿湖各桥座、牌楼酌加保护修补,以供临幸”。修园就在恢复水操旧制和筹建昆明湖水师学堂这种冠冕堂皇的名义之下正式开始,经费自然从海军出。人人明白这是“挂羊头卖狗肉”,翁同龢在日记中讽刺道:“盖以昆明湖易渤海,万寿山换滦阳也。”“渤海”指北洋水师的主要防区;“滦阳”是承德的别称,指实际是以海防为代价修建类似避暑山庄一样的行宫别馆。但权倾一时的翁氏也只能在日记中发泄自己的不满而不敢公开表示,遑论他人! 1887年1月末,昆明湖水师学堂的开学典礼竟“不避嫌”,与专门为慈禧太后过生日受贺而建的金碧辉煌、气势宏大排云殿上梁典礼同日举行;3月中旬,清廷以光绪的名义发布上谕,将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不久水师学堂的内、外学堂先后竣工,还安装有电灯、锅炉房等“现代化”设备。给“老佛爷”造园当然是头等大事,有关官员自不敢有丝毫怠慢。1889年,朝廷命令李鸿章将部分北洋水师官兵和水师学堂新毕业的学员共计3000多人调来昆明湖,将“湖水浅”的昆明湖当成“汪洋大海”,用小火轮作“战舰”在湖面驶来驶去,水兵们做各种表演,与岸上的陆军同向坐在南湖岛岚翠间的“阅兵台”上的慈禧摇旗呐喊,欢呼致敬。这次“阅兵”既显示了慈禧对海军的关心和作为全国军队最高统帅的绝对权威、使其虚荣心又一次得到满足,同时又带有相当大的娱乐性、使性喜游乐的她兴奋不已,更企图以此向世人表明“修园”并非为己享乐、真的是为了大清海军的建设!可谓一箭数雕。 从1886年到1894年,颐和园一直修园未停,究竟动用了多少海军经费,准确数字已难考订,因为统治者其实也“做贼心虚”,唯恐为世为人所知,所以早就由海军衙门奏请,将其各项杂支用款不用造册报户部核销。准确数据,将成为永远的秘密。根据相关史料研究推算,多数研究者认为花费在两、三千万两白银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