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中国的大学


作者:梅贻琦     整理日期:2015-11-16 16:59:28

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的毕生之作。
  一本需要所有中国大学学生和教授阅读的经典著作。
  民主、自由、活泼,真正中国大学精神之所在。发现真正大学精神之闪光,改观目前大学教育之现状。
   朱自清、刘文典作序,冯友兰、蒋梦麟、潘光旦、马约翰推荐。梅贻琦,这位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和蔡元培并称,对于中国的大学有开创之功的教育大家,奠定清华大学百年辉煌的导师,《南渡北归》当中反复见称的学界领袖,他在学术建设上和精神影响上,到底树立了什么高山仰止的丰碑,至今没有人能够得知端详。
  “太上立德,太下立言”,本书即发掘尘微,重刨精光,从浩瀚字纸当中发见梅贻琦的真知卓作——《中国的大学》,以作为中国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屈指可数的光火,影响读者,进而拯救目前大学教育之危机。
  本书从“大学之精神”“清华之为清华”“西南联大的精神家园”“工业化的前途和青年的使命”四个方面,阐述了梅贻琦的精神之道、治学立校和大学生的安身立命的严肃课题。从这本书的著作之初,就受到了朱自清、冯友兰、蒋梦麟、潘光旦、马约翰等大家的一致赞美和推荐,实为当今中国大学生和教授的必读之作。
  作者简介:
  梅贻琦(1889-1962),自1914年由美国吴士脱大学学成归国,即到清华担任教学和教务长等多种职务。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在他的领导下,清华才得以在十年之间从一所颇有名气但无学术地位的学校一跃而跻身于国内名牌大学之列。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就是成功的出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一是师资人才的严格遴选和延聘,二是推行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他还被誉为清华百年校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
  目录:
  2007年文库版清华的民主制度(代序)………………朱自清
  第一编大学之精神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一解
  大学的意义
  教授的责任
  做学问的方法
  谈学术自由
  体魄健康才能救国
  关于学生参加救护伤兵事
  提倡吃苦耐劳精神
  关于校内集会的意义
  “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就职演说
  清华学校的教育方针2007年文库版清华的民主制度(代序)………………朱自清
  第一编大学之精神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一解
  大学的意义
  教授的责任
  做学问的方法
  谈学术自由
  体魄健康才能救国
  关于学生参加救护伤兵事
  提倡吃苦耐劳精神
  关于校内集会的意义第二编清华之为清华
  “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就职演说
  清华学校的教育方针
  清华发展计划
  附:清华学校组织大纲
  清华一年来之校务概况
  在建校22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建校24周年纪念典礼上的讲话
  致全体校友书
  回顾与前瞻——在建校26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在建校29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抗战期中之清华
  抗战期中之清华(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二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三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四续)
  抗战期中之清华(五续)
  复员期中之清华
  复员后之清华
  复员后之清华(续)第三编西南联大的精神家园
  “这传统就是北京大学的‘自由’,清华大学的‘民主’、和南开大学的‘活泼’”。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要览
  …………第四编工业化的前途和青年的使命
  “今日大学生之生活中最感缺乏之一事即为个人之修养。”
  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
  …………梅校长任职25年纪念题名录序(代后序)………………刘文典
  后记清华的民主制度,可以说诞生于十八年。但是,这个制度究竟还是很脆弱的,若是没有一位同情的校长的话。梅月涵先生是难得的这样一位校长……他使清华在这七八年里发展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
  ——朱自清
  作为清华长期的领导人,梅贻琦先生,将与清华共存不朽。
  ——冯友兰先生以年最少,温恭谦让,择善固执两者兼有……校务因以日进,先生之力居多。
  ——蒋梦麟一般从事于高等教育的人中间,不因时势的迁移,不受名利的诱引,而能雍容揖让于大学环境之中,数十年如一日的,中国之大,又有几人?
  ——潘光旦他有他的人格……真君子RealGentleman的精神。梅先生不但是一个真君子,而且是一个中西合璧的真君子,他一切的举措态度,是具备中西人的优美部分。”
  ——马约翰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弟子们称为“寡言君子”(Gentle-manoffewwords),若不与其相当熟悉,一般看不到他的言笑。梅氏颀长的身材常配一身青布长衫,脸形如棱角分明的雕塑,风度翩翩,算是那个时代的美男子,曾被来中国访问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中国学者的完美典型”和“中国学者的理想化身”。
   ——岳南《南渡北归》《中国的大学》代序
  ——清华的民主制度
  我们虽生在一个民主的国家里,可是真正建立在民主精神上的组织,似乎还只是极少数。在这极少数当中,清华大约可以算得上一个。在清华服务的同仁,感觉着一种自由的氛围气;每人都有权利有机会对学校的事情说话。这是并不易得的。
  清华的民主制度,可以说诞生于民国十八年。十八年到二十年,这两年多实际上没有校长,但学校一切,如常的进展,于是从民主精神的表现,到民主制度的确立。这中间曾经有过一回大风险,居然安稳的渡了过去。但这制度究竟还是很脆弱的,若是没有一位同情的校长支持的话。
  梅月涵先生便是难得的这样一位同情的校长。他和清华关系之深,是大家知道的;他爱护清华之切,也是大家知道的。但难得的是他知道怎样爱护清华;他使清华在这七八年里发展成一个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在这个比较健全的民主组织里,同仁都能安心工作,乐意工作。他使同仁觉着学校是我们大家的,谁都有一份儿。
  有人也许惊奇,为什么梅先生在种种事件上总不表示他的主见,却只听大家的。是的,这的确可惊奇。但是可惊奇而且可敬佩的是他那“吾从众”的态度和涵养。他并不是没有主见的;只看抗战以来,教授会、评议会不得已而暂时停顿的时候,他的种种措施,就可以知道。但教授会和评议会的停顿,究竟是清华民主制度的损失,虽然校务会议还存在着。
  梅先生比别人更明白这种情形。在学校迁到昆明第二年,一切渐入常轨的时候,他便和校务会议诸先生决定恢复教授会和评议会。一年来开会虽然还不多,但清华的民主精神已经重新活跃起来了。相信在梅先生领导之下,清华的民主机构,最近的将来就会恢复常态的。
  但这个民主的机构,由大家的力量建成,还得大家同心协力来支持;梅先生和校务会议诸先生虽然领导有方,但单靠校长和少数人还是不成。——只要同仁都能像梅先生一样爱护清华,并且知道怎样去爱护,一切顺其自然,不去揠苗助长,清华的民主制度,前途一定是光明灿烂的。
  朱自清
  1940年7月19日,平彝大旅社
  大学的精神
  今年吾们欢迎新到校的同学,觉着更有些意义,因为今年新来的一班比往年那一班的人数都多;还因为当这国家多难的时期,又在一个很有危险性的地域之内,竟有这么多的青年来同吾们做学问,所以吾们这次欢迎诸君亦比欢迎往年新同学的时候,更觉欣慰。
  吾们相信一个大学,不必以学生人数的多少征验它的成绩好坏,或是评定它的效率大小,不过在人数还不太多的时候,吾们很愿意尽量的录取,为的是可以多给些青年以求学的机会。所以既本着这个意思,又因为北平几校今夏不招考,吾们这次录取的人数不只是多,实是逾量的多了。吾们那时是鉴于往年录取新生,总有数十人不到校,所以按照宿舍现有容量,多加了二成,作为新生名额,万一诸君到校的超乎吾们所计算的人数之外,吾们当然不能拒绝,不过宿舍一切,大家都要多挤些,暂时从权些才好。
  诸君大部分是由中学毕业出来的,一小部分是由别的大学转来的。大学与中学的办法不同;就是同是大学,各校的政策、风气亦有很多不同之点。本校的历史与本校的方针计划不久可以有机会与诸君谈谈,现在当诸君初入这个校园的时候,吾有几句话愿意先同诸位说一说:
  1.诸君由中学出来再入一个大学,想研究些高深学术,这个志向是可贵的。诸君入了大学,还要父兄供给四年的费用,这件事在今日,就大多数而论是很不容易的;况且就今年说,诸君每一个人考取了,便有六七个未曾取上,这个机会亦算是难得的。那么诸君到校之后,千万要
  抱定这个志向,努力用功,不要让这个好机会轻轻错过。清华在中国可以算是一个较好的大学,固然它的不完备的地方,亦还很多,诸君到这里,吾们盼望不必太注意风景的良好,食住的舒适。诸君要多注意在吾们为诸君求学的设备,并能将这个机会充分的利用。
  2.清华的风气向来是纯净好学的,这亦可以说是因为地势处在乡间,少受城市里的牵动,其实大原因还是在本校师生一向注重学问,顾全大局,所以虽亦经过几次风波,大家的学业未曾间断,这是在国内今日很难得的现象。但是一个学校的风气养成很难,破坏却很容易,诸君现在已是清华一分子,在今后四年内,诸君的行动要影响到清华风气的转移的一定不少,吾们盼望诸君能爱护它,保持它,改良它。吾说“改良”,因为吾们知道还有许多地方是不整齐,或是大家还没有十分注意的。在一个大团体里虽是很小的事(在一个人独居的时候,很不必注意的),倘若随便起来,也许发生很坏的影响。所以如同宿舍的安静,食堂的整洁,以及图书馆的秩序,虽都是课外的问题,亦于大家的精神上很有关系,为公众利益起见,各个人都应当特别注意。
  3.吾们在今日讲学问,如果完全离开人民社会的问题,实在太空泛了,在现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紧迫的情形之下,特别是热血的青年们,怎能不关心?怎能不着急?但是只有热心是不能于国家有真正补助的。诸君到学校来正是为从学问里研求拯救国家的方法。同时使个人受一种专门服务的训练,那么在这个时期内,诸君要拿出恳求的精神,切实去研究。思想要独立,态度要谦虚,不要盲从,不要躁进,吾们以前吃亏的地方,多半是由于事实没认清楚,拿半熟的主义去作试验,仿佛吃半熟的果子,不但于身体无益处,反倒肚子痛。古人有一句话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这个意思,吾们可以引用。就是吾们要解决的中国的大问题,并不是一两月或一两年的事,虽然是急难当前,吾们青年人还是要安心耐性,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去探讨。如果四年之后,诸君每人能得到一种学识或技能,在社会上成一有用人才,可以帮助国家解决一部分的困难,诸君才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这亦就是吾们向诸君所最希望的。
  (1932年)





上一本:哥特史 下一本:汉书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中国的大学的作者是梅贻琦,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