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丛书之一,全书以编年体的形式,自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文明源始(印度河文化)展开叙述,迄至2008年的现代印度,概述了印度这一文明古国,四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是一部简明的印度通史类著作。注:本书系原“世界历史文库”丛书之一种,已于2013年7月出版。此次内容无改动,改换封面,新纳入中心的“东方剑桥世界历史文库”丛书。 目录: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第八版)序言 第一章生态环境 第二章印度河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1600) 第三章雅利安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1000) 第四章北印度的征服和统一(约公元前1000—前450) 第五章印度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公元前326—前184) 第六章政治上的分崩离析和经济、文化上的繁荣(约公元前184—公元320) 第七章古典时代(约320—700) 第八章伊斯兰教的影响(约711—1556) 第九章莫卧儿帝国的统一(1556—1605) 第十章西欧的先锋(1498—1669) 第十一章伟大的莫卧儿帝国(160S—1707) 第十二章莫卧儿帝国的衰落(1707—1764) 第十三章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治(1765—1793)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第八版)序言 第一章 生态环境 第二章 印度河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1600) 第三章 雅利安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1000) 第四章 北印度的征服和统一(约公元前1000—前450) 第五章 印度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公元前326—前184) 第六章 政治上的分崩离析和经济、文化上的繁荣(约公元前184—公元320) 第七章 古典时代(约320—700) 第八章 伊斯兰教的影响(约711—1556) 第九章 莫卧儿帝国的统一(1556—1605) 第十章 西欧的先锋(1498—1669) 第十一章 伟大的莫卧儿帝国(160S—1707) 第十二章 莫卧儿帝国的衰落(1707—1764) 第十三章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统治(1765—1793) 第十四章 新莫卧儿人(1793—1848) 第十五章 统一、现代化与起义(1848—1858) 第十六章 女王统治——一个新秩序(1858—1877) 第十七章 印度民族主义——第一次运动(1885—1905) 第十八章 统治机器的加固(1885—1905) 第十九章 叛乱、镇压和改革(1905—1912) 第二十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14—1919) 第二十一章 走向独立(1920—1939) 第二十二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939—1946) 第二十三章 尼赫鲁时代(1947—1964) 第二十四章 从集体领导到英迪拉统治(1964—1977) 第二十五章 从人民党统治到英迪拉·甘地的被暗杀(1977—1984) 第二十六章 拉吉夫·甘地的统治(1984—1991) 第二十七章 印度经济面向全球化(1991—1999) 第二十八章 印巴冲突的逐步升级和恐怖统治(1999—2006) 第二十九章 印度的今天(2007—2008) 索引 译后记克莱夫学习迪普莱克斯的“游戏”在特利支诺波利被围攻时,被特别委任的大胆的新工作的“首领”克莱夫自愿率领一支由200名英国人和300名印度士兵组成的军队离开本地治里以南、马德拉斯的小卫星城圣大卫(St.David)要塞,在1751年酷热的夏天里向北方的阿尔果德展开了一次100多公里的强行军。昌达·萨希卜为了围攻特利支诺波利,几乎调动了首都的全部军队,因此克莱夫的士兵没有遭遇任何抵抗,顺利进入阿尔果德,占领了纳瓦卜的宫殿要塞,有100万无助的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场景。这是近代印度历史上最勇敢的军事转移的典范。不仅使加尔纳迪人因英国人大胆的话语而激动,而且以“上天派来”的将军的荣誉为克莱夫遮掩并有助于他快速爬上孟加拉“纳瓦卜”的位置。昌达·萨希卜被迫将4000多人的军队从特利支诺波利撤回阿尔果德,而克莱夫及其日渐减少的英勇部队则坚持了50多个日夜,直到那格普尔的拉古那特·邦斯勒(RaghunathBhonsle)率领的马拉塔军队急忙向穆罕默德·阿里和特利支诺波利的英国人求助时,战争形势才有所转变,导致昌达·萨希卜在1752年被俘获和处死。现在克莱夫成了加尔纳迪的纳瓦卜的缔造者,将穆罕默德·阿里推上阿尔果德的王位。尽管迪普莱克斯还在继续战斗,国内的法国人却失去了对他们拿破仑式帝国的创立者的信任。1754年,迪普莱克斯因把董事会的投资过多地投入到不赢利的冒险事业上而被董事会撤职。 欧洲对查理六世帝国残余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即七年战争(1756-1763)再次触发了盎格鲁-法国之间在印度的冲突,并进一步加强了英国的实力,这次冲突主要发生在孟加拉。1740年后,当阿里·瓦尔迪汗(AliVardiKhan)成为孟加拉的纳瓦卜时,孟加拉实质上已经从德里那里获得了独立。通过鼓励胡格利沿岸的欧洲商人,阿里·胡格利充实了他位于穆尔希达巴德(Murshidabad)的国库。他关心的主要不是法国或英国强国的任何潜在威胁,而是马拉塔人带来的威胁。巴吉·劳死于1740年,他的儿子巴拉吉·劳(BalajiRao,1721-1726)接替他成为浦那的纳瓦卜,并且在20年中领导马拉塔五国(MarathaPentarchy)持续地向东、向北扩张。在巴吉·劳作为纳瓦卜的时代,马拉塔的扩张是如此地迅速,以至于现在浦那几乎更多地充当着一个松散联盟的核心的官僚指挥部,而不是一个王国的首都。有四位特别强大的马拉塔将军,每一位都开拓出他自己王朝的领地:巴罗达(Baroda)的牧牛王(Gaekwar),印多尔(Indore)的霍尔卡(Holkar),瓜廖尔的辛迪亚(Scindia),那格普尔的邦斯勒(Bhonsle)。这四个领地名义上效忠于萨特拉王,他们的纳瓦卜因此成为五位实际统治的首领。 拉古那特·邦斯勒距孟加拉最近,他在1741年发动了针对奥里萨(此时还是孟加拉的县)的远征,并且在次年,马拉塔的骑兵沿着胡格利宿营,甚至威胁到加尔各答,附近的英国人开挖了著名的马拉塔壕沟。不过,当帕什瓦要求得到邦斯勒从奥里萨夺取的财富中他的份额时,遭到拒绝,因此他决定响应阿里·瓦尔迪汗的请求,帮助其反对他的马拉塔同伙。帕什瓦的军队是按照莫卧儿帝国的要求行动的,即“帮助”孟加拉的纳瓦卜抵抗马拉塔“入侵者”的掠夺。巴拉吉·劳与阿里·瓦尔迪在孟加拉的普拉西(Plassey)遭遇,纳瓦卜同意向帕什瓦支付200万卢比和孟加拉每年出产的四一税(chauth)以“摆脱”他的邦斯勒游牧部落的那个省。巴拉吉接受了莫卧儿的钱并且努力使为邦斯勒服役的更为软弱的马拉塔人归还那格普尔。阿里·瓦尔迪汗通过使一支马拉塔军队反对另一支,从而获得对孟加拉的控制。不过,他于1756年4月去世时并没有儿子,因而错误地指定他最小的女儿的儿子米尔扎(Mirza),历史上有名的纳瓦卜西拉吉一乌德一道拉(Siraj-ud-daula)作为他王位的继承人。20岁的纳瓦卜轻率、冲动,因而没能发现他的宫廷中潜伏的背叛者,或者在他的权力掌控的目标之外潜藏的陷阱,他的冲动驱使他走向毁灭。 ……P183-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