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具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出版后16次重印,畅销不衰,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的必读图书。 《苏共亡党十年祭(最新版)》以史为镜,通过剖析苏共因失人心而失天下的历史悲剧,深刻阐述了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的生命线这一重大主题。作者黄苇町一针见血地指出:苏共并不是被国外反共势力搞跨的,而是被她一直代表的苏联工人阶级和人民所抛弃的,人心向背是苏共存亡的决定性因素。 《苏共亡党十年祭(最新版)》具有很强的思想震撼力,出版后再次再版,15次重印,畅销不衰,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培训的必读图书。 作者简介: 黄苇町,以研究隐形经济著称的中国经济学家。1947年生,1975年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82年调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做编辑工作,撰写思想评论。1985年任红旗杂志社事业部主任。现任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的消费之谜》、《中国的隐形经济》、《世上有真情》、《失落的尊严——惩腐备忘录》等。曾获“全国首届十佳经济读物”奖等5个奖项。作者多次应邀出国讲学,《中国的隐形经济》等三种专著已被译成英、日、韩、德等多种文本在国外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篇历史在这里沉思一辉煌与凄凉,全在人心向背二列宁、斯大林时期的党群关系三当权力变成乐趣时四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恶果五东欧鼙鼓声犹在第二篇谁是苏共的掘墓人一“文明与宽容的革命”二祸起萧墙三上下级关系的畸变四执政能力为什么下降五“近亲繁殖”导致的退化六“忠诚”与特权挂钩带来鱼龙混杂七监督机制弱化使得腐败蔓延八党内干群关系疏远造成离心离德九戈尔巴乔夫和盖达尔第三篇反思俄罗斯改革一醒不过来的噩梦二持不同政见者的反省三是失误还是烟雾四政局开始变化第四篇我们为什么没有重蹈苏东覆辙一最大优势来之不易二患难相依筑就血肉联系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层含义之一第五篇执政党兴旺发达的关键一哀莫大于心死二国家变色从权力变质开始三重视群众的考察主体作用第六篇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一中俄改革的本质差别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改革的航标三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四警惕改革在中间环节变形五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写在我们旗帜上附录一只有腐败才能使我们亡党亡国二经济改革与反腐倡廉三市场化改革与反洗钱四转型期腐败与短期化行为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叶利钦在1987年受到苏共公开批判、被逐出政治局后,被安排担任正部级的国家建委第一副主任职务。因此,戈尔巴乔夫不同意叶利钦参选,说你是部长,不能竞选人民代表。叶利钦说,我不当部长也要当代表。因此,叶利钦是违反党纪、政纪参选,和党组织推荐的正式候选人争夺人民代表席位。一个共产党员,公开走到共产党的对立面,这并不奇怪;而耐人寻味的是,他竞能得到近90%群众的拥护,当上了人民代表。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公开声明反共、反社会主义后,又以获得60%以上选票的优势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上台后不久,他就颁布了关于俄联邦国家机关“非党化”的命令,把共产党基层组织和党委赶出了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和整个联盟的支柱——俄罗斯联邦的国家机关,使苏共开始失去对苏联大部分地区的控制。 如果说,叶利钦的上台,在很大程度上有来自党外群众的支持,那么苏共受到的另一次灾难性打击则直接来自党内。 1989年底,立陶宛等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共产党“多数派”相继宣告脱离苏共而独立。正是在这些主张退出苏共和苏联的代表三国“多数共产党员”的领导者的鼓动下,在1990年的议会选举中,三国民族分裂主义者相继夺取了共和国领导权,随后又更换了国名、国徽,废除了本国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宪法,成为苏共解体和苏联崩溃的开端。 1991年的“8·19”事件,应该说是苏共挽狂澜于既倒,避免自己“走向灾难深渊的最后尝试”。但是,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领导者却未能得到人民,包括还在组织的1500多万名党员(这之前因戈尔巴乔夫造成的思想混乱,已有420万名党员退党)的积极响应。 8月18日这天是周末,叶利钦等人都在乡间别墅休假,本来可以很轻易地被控制起来。但被派去逮捕叶利钦的克格勃最精锐的反恐怖特别部队“阿尔法”小分队,除了组长一人外,全体成员都拒绝执行命令,听任第二天早上叶利钦闻讯后,率领他的车队从小分队眼皮底下开过去,进入俄罗斯议会大厦(即“白宫”),去从容地部署反击。机场没有被关闭,“白宫”对外的电话联络也没有被掐断,叶利钦可以自由地和西方各国领导人通话,争取援助。派去攻打“白宫”的军队也按兵不动,甚至发生倒戈,许多坦克调转炮口。叶利钦还登上了坦克,向欢呼的人群发表演说……事后,国内外有很多人批评事变的发动者优柔寡断,没有采取坚决措施控制要害部门和逮捕政敌。有人说这是一次组织得极为笨拙的“秀才造翻式的叛乱”。其实这也有些“冤枉”了他们。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内并不乏有经验的党政军和内卫部队领导人。但当时出现的形势,在很大程度上是“非不为也,乃不能也”。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很多人都选择支持退党的叶利钦和民主派。副总统亚纳耶夫等人发出的命令无论在党内、政府内,还是在军队内都处处受阻,几乎没人执行。因此,仅两天时间,挽救苏联的最后努力就流产了。 P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