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绍

甲午战争史


作者:戚其章      整理日期:2015-11-14 12:48:20

在中国近代史上,甲午战争史是具有决定性、全局性和深远性影响的一场重要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日两国在近代的走势。《甲午战争史》是由海内外公认的“甲午战争研究**人”戚其章先生的代表作,书中史料渊富,考订精严,书中史识不凡,多独到之笔。在《甲午战争史》中作者戚其章以数十年扎实研究为基础,以极为严谨的态度,广采中日及英文资料、档案及已有的研究成果。《甲午战争史》对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进行了全面展示,其中揭示的诸多细节和重要结论都成为该领域广为接受的公论,是甲午战争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作者简介:
  戚其章(1925—2012),生前任山东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甲午战争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历史学会名誉会长。他毕生致力于甲午战争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著述颇丰,一生所著和编撰学术著作近30部,在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尤其是在甲午战争研究领域享誉海内外。主要著作有《中日甲午威海之战》、《北洋舰队》、《中日甲午战争史论丛》、《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甲午战争史》、《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晚清海军兴衰史》、《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等,主编《中日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12册、《晚清教案纪事》、《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和世界》等。
  目录:
  再版前言
  第一章日本蓄谋发动侵略战争
  第一节朝鲜东学党起义与中日出兵
  一东学道的创立及其性质
  二东学党起义
  三朝鲜乞兵与清军赴援
  四日军大举入朝
  第二节中日交涉撤兵与清政府和战两歧
  第二章甲午战争的爆发
  第一节丰岛海战
  一清军增援牙山
  二日本海军准备袭击北洋舰队
  三不宣而战
  四济远和广乙的抵抗
  五操江被掳和高升之沉再版前言
  第一章 日本蓄谋发动侵略战争
   第一节 朝鲜东学党起义与中日出兵
  一 东学道的创立及其性质
  二 东学党起义
  三 朝鲜乞兵与清军赴援
  四 日军大举入朝
   第二节 中日交涉撤兵与清政府和战两歧
  第二章 甲午战争的爆发
   第一节 丰岛海战
  一 清军增援牙山
  二 日本海军准备袭击北洋舰队
  三 不宣而战
  四 济远和广乙的抵抗
  五 操江被掳和高升之沉
   第二节 成欢之战
  一 日军进犯牙山
  二 安城渡伏击战
  三 激战成欢驿
   第三节 中日正式宣战
  第三章 中日陆海决战
   第一节 平壤之战
  一 四大军入朝
  二 平壤的防御
  三 日军分兵合攻平壤
  四 船桥里挫敌
  五 坚守普通江
  六 玄武门外的战斗
  七 雨夜溃奔
  八 日本的军事冒险与清军平壤之溃退
   第二节 黄海海战
  一 北洋舰队护航大东沟
  二 两军相接一一海战的序幕
  三 勇冲敌阵一一海战的第一阶段
  四 背腹受敌一一海战的第二阶段
  五 力挽危局一一海战的第三阶段
  六 转败为功一一海战的第四阶段
  七 北洋海军将领对黄海海战的检讨
  第四章 日本扩大侵略战争和辽东战役
   第一节 鸭绿江防之战
  一 鸭绿江岸清军布防
  二 日军攻占安平河口
  三 虎山激战
  四 清军鸭绿江防全线崩溃
   第二节 金旅之战
  一 日军登陆花园口
  二 日军攻陷金州
  三 大连湾弃守
  四 旅顺口的防御
  五 土城子迎击战
  六 旅顺口的陷落
  七 旅顺大屠杀惨案
   第三节 保卫辽阳东路之战
  一 清军退守辽阳东路
  二 辽阳东路争夺战
  三 清军反攻凤凰城失敗
  四 辽阳东路争夺战的继续和收复宽甸
   第四节 保卫辽阳南路与规复海城之战
  一 山县有朋罢职与日军进攻海城
  二 清军救援海城与缸瓦寨战斗
  三 金旅日军北犯与盖平失守
  四 清军反攻海城
  五 争夺大平山
  六 海城日军出击
   第五节 辽河下游之战
  一 日军袭击牛庄
  二 日军占领营口
  三 田庄台大战
  第五章 日军侵犯山东半岛与北洋舰队覆灭
   第一节德璀琳东渡
   第二节 日军进犯山东半岛
  一 威海卫的军事地位和防务
  二 威海卫的后路防御
  三 日本组建“山东作战军”和进行威海卫作战准备
  四 日军登陆荣成湾和荣成失守
   第三节 威海卫之战
  一 白马河前哨战
  二 南帮炮台争夺战
  三 南帮炮台外围战斗和北帮炮台弃守
   第四节 北洋舰队的覆没
  一 刘公岛保卫战
  二 孤岛援绝与《威海降约》的订立
  第六章 马关议和与三国干涉还辽
   第一节 日本破坏广岛会议
  一 张邵东渡
  二 日本广岛拒使
   第二节 马关议和
  一 李鸿章赴日乞和
  二 日军攻占澎湖
  三 李鸿章遇刺与攻中日停战协定》的订立
  四 《马关条约》的签订
   第三节 三国干涉还辽
  一 俄德法三国联合的形成
  二 日本反干涉的失败和中国收回辽南
  第七章 日本割占台湾与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武装斗争
   第一节 台湾民主国成立和台北沦陷
  一 台湾民主国的成立
  二 日军登陆澳底与台北弃守
   第二节新竹争夺战
  一 日军南侵和新苗军的成立
  二 日军新竹受阻与暂缓南进
  三 台北新竹间的战斗
  四 争夺新竹城
   第三节 台湾府的抗战
  一 新竹日军出击与苗栗失守
  二 大甲溪伏击战和彰化陷落
   第四节 台南府保卫战
  一 刘永福力撑危局与黑旗军反攻台中
  二 日军大举南侵与保卫台南之战
  三 台南府城的陷落
  结束语 甲午战争的结局及其影响
  征引与参考书目举要
  附录
   甲午战争示意图
  图1 甲午战争形势示意图
  图2 辽东战场形势示意图
  图3 东半岛清军布防示意图
  图4 威海清军兵备示意图
  图5 台湾反割台武装斗争形势示意图
  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前言《甲午战争史》原由人民出版社于1990年9月刊行,迄今已有15个年头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它之得以成书,与有关方面和学术界同仁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
  早在20世纪5Q年代中期,我开始对甲午战争史产生兴趣,着手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并展开实地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先后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两本小书一一《中日甲午威海之战》(1962年4月出版)和《北洋舰队》(1981年8月出版)。曾有人问过我:为什么不写一本完整的甲午战争史?我的回答是:斯事体大,无论资料积累还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皆有不足,难当此任。这是我当时的心里话。
  到了1982年4月,中华书局总编辑李侃先生来济 南,住在珍珠泉宾馆,我去看他。他告诉我,美国哈 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 长李一氓先生建《甲午战争史》原由人民出版社于1990年9月刊行,迄今已有15个年头了。现在回过头来看,它之得以成书,与有关方面和学术界同仁的关心、支持是分不开的。
   早在20世纪5Q年代中期,我开始对甲午战争史产生兴趣,着手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并展开实地调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先后在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两本小书一一《中日甲午威海之战》(1962年4月出版)和《北洋舰队》(1981年8月出版)。曾有人问过我:为什么不写一本完整的甲午战争史?我的回答是:斯事体大,无论资料积累还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皆有不足,难当此任。这是我当时的心里话。
   到了1982年4月,中华书局总编辑李侃先生来济南,住在珍珠泉宾馆,我去看他。他告诉我,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教授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李一氓先生建议,认为我国50年代编辑出版的大型资料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贡献甚大,仅在美国培养的历史学博士就不下于200名,但此后新资料不断发现,《丛刊》已经不能适应进一步研究的需要了,应该组织编辑出版《丛刊》的续编。李老很重视费正清的建议,决定纳入工作计划,责成中华书局组织实施。李侃先生问我:你能否就甲午战争资料部分的续编代拟一份计划?虽然事情来得突然,但我还是应承下来,两天后便将草拟的一份《续编甲午战争资料的设想》交给了他。不想这份《设想》竟得到李老的认可,于1983年1月12日由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发文,正式委托我担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之一的《中日战争》主编。我之所以写这本《甲午战争史》,与此事是大有关系的。
   其后,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会议在济南举行。分科讨论时,山东师范大学胡滨教授提出:听李侃先生说,甲午战争资料续编已确定由我省担任,作为甲午战争主要战场之一的山东省,还应该编写一部较为系统的《甲午战争史》,作为课题立项。并认为我是承担此课题的最佳人选。最后,会议采纳了胡滨先生的意见,将《甲午战争史》列为山东省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一项课题立项。同年3月,为筹备甲午战争90周年学术讨论会事,我去北京与三家会议发起单位一一中国史学会、《历史研究》编辑部和《近代史研究》编辑部(另两家发起单位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和山东省历史学会)商量有关事宜。在京期间,还广泛征询学术界同仁的意见,有机会与人民出版社的张作耀先生相识。这是我们第一次会面,他就直截了当地提出,《甲午战争史》要交给人民出版社出版。他是一位办事非常认真的人,以后多次询问书稿的进展情况。还有一次开玩笑地说:千万别等到我退休了再交稿!他的不断催询,也使我感到寸阴尺璧,不敢稍懈。
  到1985年10月,国家教委又将此书列入了《高等学校历史专业教材编选计划(1985--1990)》。笔耕历时几近八年,此书终得面世。
   《甲午战争史》的出版,受到了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出版的当年,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出通知,为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更好地配合爱国主义教育,特向读者推荐一批优秀图书,在书单中开列人民出版社刊行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著作5种,此书亦名列其中。学术界舆论对此书也表示认同,并作出了肯定评价。1992年,此书被评为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当初由于各方面的推动和鼓励,我才有勇气和决心承担《甲午战争史》的写作任务;今逢此书再版、我要向关心并给予帮助的有关部门、学术界同仁和热心的读者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这次本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我对全书又重新做了校订,错字改之,漏字补之。原来书中凡公元纪年、记时及单纯用作数词的数字,皆用汉字,今除引用文献仍保其旧外,余则统改用阿拉伯数字。对西人译名误从近人者,则根据清朝档案更正之,如戴乐尔(williamF.Tyler)即是。原先此书梓行后,即有读者认为,书中应插印若干照片和地图,以期做到图文并茂。再版的责任编辑孙瑜先生也提出了同样的意见。这个建议非常好,这就是书中增加地图和照片的由来。另外,书后还附有一份《征引与参考书目举要》,以便于读者查阅。是否妥当,仍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著者乙酉仲春于泉城
  到了6月3日,朝鲜政府终于命内务府参议成岐运,携政府照会正式请求中国派兵。并任命工曹参判李重夏为中国兵舰迎接官,内务府督办申正熙、参议成岐运统辖军务司,负责有关接待中国军队事务。
   在朝鲜政府向中国送出请援照会的当天,日本驻天津领事荒川已次奉陆奥训令,也前去拜会李鸿章。
  荒川所谈与杉村濬“语意略同”,使李鸿章更相信日本“必无他意”的保证,毫不怀疑其包藏祸心,便坦率相告:“韩请兵,势须准行。俟定议,当由汪使知照外部,事竣即撤回。”这样,日本方面便完全掌握了中国的派兵计划。
   清政府既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决定派兵赴朝,便致电驻日公使汪凤藻,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有关条款,知照日本外务省。6月6日,汪凤藻照会陆奥宗光,告知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之请求,按照“我朝保护属邦旧例”,派令直隶提督叶志超“选带劲旅,星驰朝鲜全罗、忠清一带,相机堵剿,……一俟事竣,仍即撤回,不再留防。”照会发出的当天,日本方面立即有所反映。汪凤藻急电李鸿章,告知日本政府令其驻朝鲜公使大鸟圭介“带捕二十名立赴韩,并添调一舰护商”。李鸿章电复汪称:“韩未请倭派兵,倭不应派。若以使馆护商为词,究竟有限,且汉城现安静无事。祈与妥商。
  ”7日,袁世凯亦来电:“大鸟来,虑生事”。李鸿章则复电说:“大鸟不喜多事,伊带巡捕二十名来,自无动兵意。”他坚信日本“必无他意”,不会借机生事。
   就在同一天,接连发生了两桩事情:第一桩:日本外务省照复汪凤藻:“查贵国照会中有‘保护属邦’之语,但帝国政府从未承认朝鲜国为中国之属邦”。为“属邦”二字,日本外务省官员与汪凤藻“大费辩论”,日方欲汪“商请酌改”,汪则“正词拒之”。对此,李鸿章的态度很坚决,复汪电云:“文内我朝‘保护属邦旧例’,前事历历可证,天下各国皆知。日本即不认朝鲜为中属,而我行我法,未便自乱其例。故不问日之认否,碍难酌改。”但是,他完全没有看到,日本之所以提此问题,是为日后扩大事态而埋下的伏笔。
   第二桩:日本驻北京临时代理公使小村寿太郎照会总理衙门,声明根据《天津条约》,“因朝鲜国现有变乱重大事件,我国派兵为要,政府拟派一队兵”。同时,李鸿章亦迭接袁世凯来电,谓已派译员询杉村濬,询问日本“派兵何事”,杉村答以“调护使馆,无他意”。又说:杉村“近颇惊惶自扰,故各国均疑之,谣议颇多。鸟(大鸟圭介)来,或稍镇静。”李鸿章均信之不疑。由于他对日本的险恶用心缺乏清醒的估计,因此只能按照自己一厢情愿的主观构想那样干下去。
   中国所派军队分三批渡海。第一批,是太原镇总兵聂士成所统芦防马步军,共910人,为前锋。6月6日下午6时,自塘沽登图南轮,于8日下午6时抵牙山海口。9日,登岸整队,进扎牙山县。第二批,是直隶提督叶志超所带榆防各营,共1055人,以及弹药、粮饷等,分载于海宴、定海二轮,于8日下午6时启航,10日下午3时抵牙山海口。因无驳船,直至12日上午10时始全部登岸。第三批,是总兵夏青云率马队100名、旱雷兵l00名及步队300名,乘海定轮渡海,于25日抵牙山县.于是,屯驻牙山的清军人数达2465人。
   当中国派兵之先,丁汝昌先期遣济远舰率扬威驶至仁川口,与平远合为一小队,以观形势。及至叶、聂两统领率军赴朝时,以超勇舰护之。又恐其力量单薄,又分扬威赴牙山,留济远、平远两舰泊仁川口。
  当时,日本运兵船络绎而至,大和、筑紫、赤城三舰亦泊仁川口,并派遣汽艇探测牙山湾,显然居心叵测。而李鸿章却要袁世凯劝告朝鲜政府:“日与华争体面,兵来非战,切毋惊扰。迭阻不听,即听之。速设法除全匪;全复,华兵去,日自息。如有要挟,仍可坚持不许。”6月12日,根据李鸿章的指示,叶志超委派聂士成为前敌营务处,负责剿办事宜,本人则暂驻牙山以待命。但是,聂军并没有同东学党起义军直接交仗。
  聂士成只是派弁兵100人,随带翻译,持告示前往全州招抚。告示共三种:其一,晓谕起义军解散。其中有“尔国王发电告急,我中朝爱恤属国,不忍坐视不救,奉谕钦差北洋大臣李奏派本统领率带马步枪炮大队前来助剿。特念尔等本属良善……大兵到日,尔等能悔罪投诚,洗心革面,均予免杀”等语。其二,“谕示商民各安其业,毋得惊恐”。.其三,申明军纪。有“奉宪檄饬,防营远征,保护藩属,护卫商民,自行军旅,纪律严明。今入朝鲜,军令重申,购买物件,照给钱文。如有骚扰,或犯别情,军法从事,决不稍轻”等语。这三种告示被日本间谍送报日本驻朝公使馆。不久,“汉城饬弁持倭使大鸟圭介来咨,诘问前日所出告示是否真伪”。果然,后来大鸟圭介便就聂士成告示中“我中朝爱恤属国”、“保护藩属”的语句大作起文章来了。
   其实,聂士成派人招抚起义军之日,正是起义军退出全州之时。先是东学党起义军攻陷全州后,两湖招讨使洪启薰又返军攻城,因起义军防守严密,久难攻下。朝王一面处分引起事件的责任者,将全罗道观察使金文铉革职,流配济州岛,并将古阜郡守赵秉甲革职,系械监禁;一面急发最后的精锐江华枪炮队四百及京城、平壤监营兵二千增援,并命严世永任三南招抚使,同新任全罗道观察使金鹤镇赴任,与洪启薰协力从事。从派“招讨使”到再派“招抚使”,说明朝鲜政府对东学党起义军的政策已由“主剿”转为“主抚”了。
   ……P15-17





上一本:通鉴选 下一本:国共合作在抗日战场

作家文集

下载说明
甲午战争史的作者是戚其章 ,全书语言优美,行文流畅,内容丰富生动引人入胜。为表示对作者的支持,建议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购买纸质书。

更多好书